張濟群

張濟群(1925~1995)男,江蘇省鎮江市人,農工民主黨黨員,江蘇省名老中醫。1944年畢業於中央國醫館國醫班,從醫五十餘年,歷任南京市中醫院中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擅長中醫內科雜病的治療,對肝腎、關節炎、膽石症、出血症及神經系統疾病診斷治療有獨到之處。

基本介紹

  • 人物名:張濟群
  • 主要成就:烏雞白鳳液治B肝,讓膽結石病人喝豬爪湯
  • 擅長:中醫內科
  • 出生日期:1925年
  • 逝世日期:1995年
  • 出生地:江蘇省鎮江市
主要經歷,學術內容,一、升降並施通關格,二、動靜結合療頑痹,三、攻補兼施消鼓脹,四、寒熱並用愈狼瘡,臨床套用,張濟群治療膽結石的手法獨特,人物評價,

主要經歷

張濟群祖上八代行醫,幼承家學。1941年經中央國醫館國醫班周柳亭、郭受天先生師授,又拜南京著名中醫張仲梁為師。1944年畢業於國醫班,19歲即開始行醫,先後在江寧板橋鎮保黎堂中藥店張潤生診所、南京市皖北災區工作隊及鼓樓區衛生所等處工作。1952年進北京醫科大學醫療系學習西醫,1957年畢業後調入南京市中醫院。1970年1月至1979年5月下放到蘇北淮安白馬湖農場。1979年6月回院繼續從事臨床工作,歷任中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幾年前,他被政府命名為“南京市名中醫”,並出任南京市繼承名老中醫學術經驗工作的首批導師,1994年10月獲“江蘇省名老中醫”殊榮。
張濟群先生晚年臨床工作繁忙,積勞成疾,於1995年5月24日凌晨因心肌梗塞去世,享年70歲。生前為農工民主黨黨員,任南京市中醫院支部的副主任委員,多年來以人民代表身份參加市、區政治協商會議,任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南京分會第二屆理事,六次參加市政協召開的“中醫藥工作”會議。

學術內容

一、升降並施通關格

張師以為:關格之症,多由脾濕不能輸化水精,腎衰不能分清泌濁,故呈現清陽不升.水濕不化而濁陰上逆的證候。正如《金匱鉤玄·關格》所云;“關格者,謂膈中覺有所礙,欲升不升,欲降不降。”臨床治療關格之症宜升清降濁,升降並施方能提高療效。

二、動靜結合療頑痹

痹證久而不愈,反覆發作,骨節僵硬.屈伸不利,疼痛劇烈,則為頑痹。張師認為:頑痹之證,病程較長,病機複雜,患者往往因久用峻烈之藥,而耗氣傷陰。治療此證僅用溫經散寒、祛風化濕之劑難以奏效;若採用動靜結合之法,方選走中有守、守中有走之品,常獲奇效。

三、攻補兼施消鼓脹

臌脹主要見於肝硬化腹水,屬難治之證,病情演變過程中,既有正氣耗損,又有實邪蘊阻,屬本虛標實,虛實夾雜之病。張師此時用藥,採用攻補兼顧,攻用行氣、利水、消瘀,補以溫益脾胃、滋養肝腎。諸法並用,相得益彰,邪去而不傷正。

四、寒熱並用愈狼瘡

系統性紅斑狼瘡屬自體免疫疾病,發病與病毒感染有關。中醫認為本病與風毒乘於營血,氣血運行失暢, 陰陽失調有關。該病常累及多個臟器系統,症狀複雜,表現各異,臨床上雖可辨證分型,而實際上臨床表現證型往往交叉。吾師認為該病病程長,患者久用清熱解毒之品,易耗傷陽氣,而致熱毒未清,陽氣衰微,無力振奮祛邪,成為疑難病症。若只顧扶陽,勢必助毒,單清其熱,更傷真元。張師認為:此時治療宜寒熱並用。

臨床套用

張濟群治療膽結石的手法獨特

膽結石,從西醫角度而言,油膩是大忌,但他“反其道而行之”,鼓勵患者喝中藥前吃一碗豬爪湯,他認為,從西醫人體解剖學角度而言,人食了油脂類後,大腦就會指令膽囊口開放,此時張老在用足中藥的同時,又給患者服用一種西藥“熊去氧膽酸”,這是當時很多西醫想也不敢想的。治療泌尿結石,張老擅用的方子是“三金湯”加味,即金錢草、海金沙、雞內金(雞肫皮)等,“雞吃的石頭都能消化掉,我用它排石化石有什麼不可以呢?”于思強說,張老這一方子後來被一製藥廠採用,製作成排石沖劑。當然,張老治結石除了“創新”,還緊抓辨別症,腎氣弱用補腎氣的方法,有濕熱就清熱,中西齊下,病人再結合運動,結石很快排出體外。

人物評價

張濟群先生作為江蘇省名中醫,不僅用精湛的醫術造福於民,而且通過師帶徒把豐富的臨床經驗傳給後人。他醫德高尚,平易近人。儘管慕名求治的患者絡繹不絕,但他不厭其煩,認真對待每一個患者,盡力解決患者的病痛,使他們滿意而去,有時還通過信件為新疆、甘肅等外地病人治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