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橋鄉(河南省許昌市鄢陵縣張橋鄉)

張橋鄉(河南省許昌市鄢陵縣張橋鄉)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橋鄉(現已改為張橋鎮)位於縣中南部,東連扶溝縣,西接大馬鄉、只樂鄉,南接南塢鄉,北靠馬欄鎮。總面積85平方公里。轄35個行政村,66個自然村,252個村民組,15239戶,6.4萬口人,其中農業人口61415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729.4人。鎮政府駐新張橋,距縣城15公里。

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土質,鄉中部和東北部系兩合土,西部和南部系老土和潮土。大浪溝河在轄區東北部的後合寨入境,流經鄧李莊、好漢莊進入南塢鄉的孫莊,注入潁河,流長約12公里;馬欄新溝從西北部的丁崗入境,流經張樓、閆段,入二道河,流長約10公里;二道河從轄區西南邊界的馮崗入境,流經張莊,匯入清流河,流長約3公里。鄢陶路(鄢陵-陶城)縱貫南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橋鄉
  • 總面積 :85平方公里
  • 耕地 :82萬畝
  • 人數:6.4萬人
  • 行政級別:河南省許昌市鄢陵縣
概況,沿革,鄉情簡介,調優農業結構,強化招商引資,強化城鎮建設,統籌發展,提高行政效能,

概況

張橋鎮位於鄢陵縣南面。面積85平方千米,人口6.4萬人(2004年),其中農業人口61415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729.4人。轄新東、潘莊、夏堂、北趙莊、小寨、東大王、東許、鄧李、羅莊、陳樓、張北、張中、張南、後廈、好漢莊、康莊、崗陵寺、張莊、南楊莊、沙灘、西許、大宋、和寨、邵莊、裴莊、蘇墩、河崗、後張、後李、水坑、丁崗、屈莊、鹼崗、閻段、馮崗5個行政村,66個自然村,252個村民組。鄉政府駐新張橋,距縣城15千米。1626省道縱貫鎮境。
[代碼]411024200:~201新東村 ~202潘莊村 ~203夏堂村 ~204北趙莊村 ~205小寨村 ~206東大王村 ~207東許村 ~208鄧李村 ~209羅莊村 ~210陳樓村 ~211張北村 ~212張中村 ~213張南村 ~214後廈村 ~215好漢莊村 ~216康莊村 ~217崗陵寺村 ~218張莊村 ~219南楊莊村 ~220沙灘村 ~221西許村 ~222大宋村 ~223和寨村 ~224邵莊村 ~225裴莊村 ~226蘇墩村 ~227河崗村 ~228後張村 ~229後李村 ~230水坑村 ~231丁崗村 ~232屈莊村 ~233鹼崗村 ~234閻段村 ~235馮崗村

沿革

1958年建張橋公社,1984年改鄉,2014年改鎮。1997年,面積85平方千米,人口6.1萬,轄和寨、河崗、後張、後李、潘莊、夏堂、北趙莊、小寨、屈莊、丁崗、鹼崗、水坑、馮崗、蘇墩、閻段、西許、沙灘、大宋、張莊、南楊莊、後廈、好漢、崗陵寺、康莊、東許、羅莊、陳樓、鄧李、新東、東大王莊、裴莊、邵莊、張北、張中、張南35個行政村。

鄉情簡介

張橋鎮總面積85平方公里,耕地82萬畝,轄新東村、潘莊村、夏堂村、北趙莊村、小寨村、東大王村、東許村、鄧李村、羅莊村、陳樓村、張北村、張中村、張南村、後廈村、好漢莊村、康莊村、崗陵寺村、張莊村、南楊莊村、沙灘村、西許村、大宋村、和寨村、邵莊村、裴莊村、蘇墩村、河崗村、後張村、後李村、水坑村、丁崗村、屈莊村、鹼崗村、閻段村、馮崗村35個行政村,66個自然村,252個村民組,15239戶,6.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61415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729.4人。鎮政府駐新張橋,距鄢陵縣城15公里。
張橋鎮全鎮國民生產總值達4.8億元,農業總產值完成4.1億元,工業總產值完成8.7億元,財政收入完成54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607元。

調優農業結構

突出特色,助農增收致富
花木種植方面,該鄉鎮按照“花木上檔次”的發展要求,以大宋村、西許村為中心的名優花木生產基地為依託,採取政策引導等措施,立足市場需求,改變花木苗木品種多、亂、雜“小而全”現象,引導農戶剔稠栽稀,著力發展彩色樹種、名優雜果等大規格高檔次的苗木,推行單行品種優質花木的專業化、規模化種植、大大提高了經濟價值。
經濟農作物方面,進一步加大了對邵莊豆角、康莊芹菜、張莊苦瓜等無公害蔬菜生產專業村的引導和扶持力度,規模化發展;著重發展了優質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全面落實糧食直補政策,糧食作物的經濟效益明顯提高。
張橋鄉(河南省許昌市鄢陵縣張橋鄉)
畜牧養殖方面,加強對水坑、新東、馮崗等村生豬養殖業的扶持力度,堅持集中養殖、專業養殖與分散養殖同步發展,大大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
全鎮糧食作物總面積5432公頃,總產量36916噸,花卉種植面積發展到3.5萬畝,雜果面積1.3萬畝,無公害蔬菜1.8萬畝(含複種面積)。全鎮大家畜存欄23780頭,牛存欄23560頭,出欄11490頭,生豬存欄59620頭,出欄120280頭,羊存欄24828隻,出欄24700隻,家禽存欄389740隻,出欄4137,畜牧業總產值達1.8億元.

強化招商引資

突出發展工業經濟,農村二三產業發展迅速
一是成立招商引資領導小組,建立招商引資長效機制;二是實施項目帶動,夯實工業發展基礎;三是引導企業,加強科技創新,增強市場競爭力;四是引導資金、技術流自民營小區;五是提高組織化程度,大力發展勞務經濟。2004年,該鄉完成招商引資8360萬元,其中500萬元以上的項目6個,新上項目5個,企業投入技改資金400萬元,開發新型產品16種,全鎮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8600人,其中本地轉移1050人,實現勞務收入1.1億元。

強化城鎮建設

振興鄉域經濟
該鄉投資10餘萬元構置廣玉蘭、紫葉梨等樹種,完成了鎮區東西、南北兩條大街長50公里的綠化工程,投資7萬元完成了兩條大街的亮化工程,投資10萬元修建了順河公路,投資70萬元建立了鎮人口與計畫生育綜合服務辦公大樓,同時,張橋汽車站、新月大酒樓等配套工程相繼竣工落成,有效拉大了城鎮框架,鎮區面積增到47公頃,鎮區商業門店320家,直接吸納富餘勞力2000餘人。

統籌發展

注重“三個文明”建設,深入宣傳貫徹《公民道德建設鋼要》,認真開展了“公民道德規範進萬家”、“扶貧助殘”等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著力提高廣大民眾的文明素養;認真開展法制教育宣傳,動員廣大民眾積極參與實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平安工程”,共同維護全鎮人民正常的生產、生活環境;繼續推進科教興鄉戰略,一年來共舉辦各種科技知識講座、培訓班30多期,參訓人員5000餘人次。積極推動教育體制改革,努力增加教育投入,改善辦學條件,著力提高教學質量。2004年,該鎮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中學升學率達71%。認真開展扶貧撫恤工作,全面落實了各項政策措施。

提高行政效能

充分發揮政府職能作用
該鎮以“廉潔、勤政、務實、高效”的原則,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全體機關幹部不斷加強理論知識學習,提高自身素質,提高執政水平,弘揚艱苦奮鬥的作風和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圍繞發展第一要務,進一步理順政府與企業、市場、社會的關係,充分發揮了政府在社會發展中的職能作用。
全鎮社會政治大局穩定,人民民眾安居樂業,各項社會和經濟發展迅速,全鎮各項工作進展順利,先後被評為“2004年許昌市科普先進鄉鎮”、“2004年許昌市植樹造林先進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