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楊波

張楊波

張楊波,博士,武漢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1981年生,2003年6月畢業於中山大學社會學系,獲法學學士學位,2008年6月畢業於中山大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系(碩博連讀),獲法學博士學位。2008年7月起在武漢大學社會學系任教,2011年11月晉升為副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楊波
  • 國籍:中國
  • 職業:教師
  • 畢業院校:中山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講授課程,期刊論文,書評隨筆,學術會議,課題項目,榮譽獎勵,

講授課程

1.本科生課程:社會研究方法 消費社會學 組織社會學 西方社會學理論
2.研究生課程:社會學方法

期刊論文

1.“文本滲透框架:邁向方法自覺的內容分析研究——關於樣本獲得的方法論思考”,《學術論壇》2019年第4期。
2.“重新理解網路眾籌:在求助與詐捐之間——以羅爾事件為例”,《山東社會科學》2019年第2期。
3.“代際衝突與合作:幼兒家庭照料類型探析”,《學術論壇》2018年第5期。
4.“小產權房合法化的現實困境與路徑選擇——兼議土地發展權的理論思辨與經驗表達”,《福建論壇》2017年第5期。說明: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社會學》2017年第9期全文轉載。
5.“邁向消費領域的角色轉換與身份認同——以三十二位青年女性的訪談文本為例”,《中國青年研究》2017年第5期。
6.“新型城鎮化、擴大內需與消費升級”,《浙江學刊》2017年第3期。
7.“產權界定、拆遷補償與群體分化研究——一個來自對兩個村莊的經驗觀察”,《山東社會科學》2017年第3期。
8.“當正式制度遭遇非正式規範——小產權現象成因新思路”,《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5期。
9.“無法維權的社會抗爭何以可能?——以武漢市東湖村小產權房拆遷補償糾紛為例”,《蘭州大學學報》2016年(社會科學版)第5期。說明: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社會學》2017年第2期全文轉載。
10.“小產權房拆遷補償研究的困境與突破——基於武漢市東湖村的經驗觀察”,《學術研究》2016年第8期。
11.“小產權房為什麼會長期存在?—一項民間契約視角的考察”,《新視野》2016年第2期。
12.“時尚的起源與傳播——齊美爾時尚滴漏論及方法論基礎”,《山東社會科學》2015年第10期。說明: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社會學》2016年第1期全文轉載。
13.“先進典型的宣傳效果研究——兼議廣東省婦聯“好丈夫好妻子”評選活動的有效性”,《學術研究》2014年第12期。
14.“西方角色理論的社會學傳統——以默頓為例”,《國外理論動態》2014年第9期。
15.“民間社會意識:概念辨析與分析進路”,《現代哲學》2013年第3期。說明: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哲學原理》2014年第2期全文轉載。
16.“從房子到家:產權建構的社會邏輯——一項關於廣州地區新移民的實證研究”,《蘭州大學學報》2012年(社會科學版)第4期。說明:《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2年第12期全文轉載。
17.“宜居城市研究:局限與突破”,《湖北行政學院學報》2012年第4期。
18.“西方“住房階級”理論演變與經驗爭辯”,《國外社會科學》2011年第2期。
19.“高鐵時代下的時空壓縮與社會分化——以武廣客運專線開通事件為例”,《湖北行政學院學報》2011年第2期。
20.“重構案例研究的邏輯——基於受控比較視角下的方法論探索”,《浙江學刊》2011年第1期。
21.“蟻族:一個需要關注的青年群體”,《山東省青年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11年第5期。
22.“梯度教學視野下的<社會研究方法>課程探索”,《武漢大學教育研究》2011年第2期。
23.“住房體制轉型中的國家、市場與社會——一項基於廣州地區案例的考察”,《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4期。說明: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社會學》2010年第11期全文轉載。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社會學文摘》2011年第1期全文轉載。
24.“重構社會研究的邏輯——基於受控比較視角下的社會科學方法探索”,《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10年第3期。說明: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社會學》2010年第10期全文轉載。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社會學文摘》2010年第4期全文轉載。(獨作)
25.“地方身份秩序、住房產權與競爭式地方政府——關於中國移民政策變遷的制度邏輯”,《人文雜誌》2009年第6期。說明:本文後收錄於石英主編,《中國社會變遷:60年回顧與思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版。
26.“住房獲得與融資方式”,《廣東社會科學》2008年第1期。說明:本文後收錄於《消費社會學的探索——中、法、美學者的實證研究》,王寧等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頁246—263。
27.“住房改革與利益單位化——以我國1986年至1988年間的“住房賤賣”事件為例”,《蘭州學刊》2007年第12期。
28.“對社會分層研究預設的思考——以分類作為切入點的方法論反思”,《人文雜誌》2007年第6期。

書評隨筆

1.“破解小產權房拆遷補償困境”,《中國社會科學報》(社會學版)2017年4月20日。
2.“分享型民居租賃體現新型消費模式”,《中國社會科學報》(社會學版)2016年11月23日。
3.“槍炮與社會學:二戰中的社會學家”,《社會學家茶座》2014年第4輯。(總第51輯)
4.“從歷史視角重讀西方社會學理論”,《中國社會科學報》(域外版)2014年8月20日。
5.“被遺忘的參考群體行為理論”,《中國社會科學報》(域外版)2014年4月30日。說明: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社會學文摘》2014年第3期全文轉載。
6.“住房產權與政治忠誠”,《中國社會科學報》(域外版)2012年5月30日。
7.“電影中的社會學:或可拓展傳統研究視野”,《中國社會科學報》(社會學版)2012年4月23日。
8.“社會階層與城市空間的結合”,《中國社會科學報》(域外版)2011年9月6日。
9.“方舟船票:災難面前誰得救——由《鐵達尼號》和《2012》引發的思考”,《社會學家茶座》2010年第2輯。(總第35輯)
10.“歷史、消費與國家——評王寧<從苦行者社會到消費者社會>”,《中國圖書評論》2010年第11期。
11.“音樂天才的成與敗:一個社會學視角”,《二十一世紀》(香港)2008年4月號。
12.“身體的再國家化與去國家化”,《社會學家茶座》2007年第6輯(總第23輯)
13.“自由:沉重的枷鎖——由《逃避自由》引發的思考”,《社會科學論壇》(學術評論卷)2007年第10期。(獨作)

學術會議

1.“快遞企業配送模式研究——基於安湘市速遞公司為例”,復旦大學改革開放40年與中國社會變遷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海),2018年。
2.“重新理解網路眾籌:在求助與詐捐之間——羅爾事件再分析”,中國社會學年會(南京),消費社會學論壇,2018年。
3.“代際合作育兒:親密關係中的權力博弈與衝突化解”,中國社會學年會(上海),消費社會學論壇,2017年。
4.“曬娃族的自我呈現與趣味建構”,消費社會學冬季高峰論壇(廣州),中山大學,2017年。
5.“社會契約如何締結?——一個城關農貿市場的搬遷故事”,第二屆人文社科工作坊“跨學科視野中的國家基層治理” (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7年。
6.“從眾籌到詐欺:一步之遙”,中國社會學年會(蘭州),消費社會學論壇,2016年。
7.“小產權房合法化的現實困境與路徑選擇”,栗林論壇(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2016年。
8.“從歷史視角重讀回飛鏢效應”,中國社會學年會(長沙),社會學理論論壇,2015年。
9.“宜居城市研究:局限與突破”,中國社會學年會(銀川),經濟社會學論壇,2012年。
10.“從房子到家:產權建構的社會邏輯——一項關於廣州地區新移民的實證研究”,中國社會學年會(南昌),質性社會學論壇,2011年。
11.“地方身份秩序、住房產權與競爭式地方政府——關於中國移民政策變遷的制度邏輯”,中國社會學年會(西安),移民社會學論壇,2009年。

課題項目

1.名稱:“鄉村振興背景下快遞下鄉服務模式創新研究”,來源: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時間:2019年
2.名稱:“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與國家文化軟實力”子課題 “社會學話語體系重構研究”,來源: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委託項目,時間:2017年。
3.名稱:“城市房屋拆遷補償機制研究”,來源:武漢大學人文社科自主科研項目,時間:2016年。
4.名稱:“社會學方法”,來源:武漢大學研究生精品課程建設項目,時間:2013年。
5.名稱:“樹典型:一個社會學分析視角”,來源:武漢大學人文社科自主科研項目,時間:2012年。
6.名稱:“組織社會學視野下小產權房問題研究”,來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時間:2011年。
7.名稱:“案例研究方法:優勢、局限與出路”,來源:武漢大學人文社科自主科研項目,時間:2010年。
8.名稱:“定性方法與定量方法”,來源:武漢大學通識課程建設項目,時間:2009年。

榮譽獎勵

1.2014年,獲湖北省優秀學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湖北省教育廳。
2.2014年,被評選為武漢大學學生工作先進個人,武漢大學。
3.2013年,被評選為武漢大學暑期社會實踐優秀指導教師,武漢大學。
4.2013年,被評選為武漢大學優秀燭光導航師,武漢大學。
5.2012年,被評選為武漢大學第七屆“尊師愛學”學生最喜愛十佳優秀教師,武漢大學學生會。
6.2012年,獲武漢大學教學成果獎二等獎,3/5,武漢大學。
7.2010年,獲首屆湖北青年學者論壇優秀論文一等獎,湖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8.2009年,獲中國社會學年會(西安)“中國社會變遷:60年回顧與思考”優秀論文二等獎,中國社會學會。
9.2003年,獲廣東省“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社會科學類三等獎,共青團廣東省委。
10.2002年,獲中山大學“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社會科學類一等獎,中山大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