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松鶴

張松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松鶴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廣東東莞
  • 出生日期:1912年10月10日
  • 逝世日期:2005年7月28日
  • 畢業院校:廣州美術專科學院
  • 主要成就:從事美術雕塑工作
  • 代表作品:《毛主席畫像》,《毛主席紀念章》,《馬克思和恩格斯像》
人物生平,先生故居,成就及榮譽,代表作品,社會評價,

人物生平

張松鶴是我國著名雕塑藝術家。幼年因家貧,十六、七歲才念完國小。1930年春,到廣州同洲美術館學畫炭像,兼上中學夜校補習文化。同年秋考入廣州美術專科學校西洋畫系。由於酷愛雕塑藝術,利用課餘時間鑽研雕塑。1934年夏畢業後,回清溪鹿鳴學校任教,後又在家鄉創辦柏朗學校。
張松鶴張松鶴
1936年經堂兄介紹加入宣傳抗日的國民革命軍第12集團軍154師,任中尉科員,負責編繪抗日宣傳漫畫。1937年夏赴淞滬抗戰戰區並參加“南京保衛戰”。撤退廣東後,由於不滿軍中的腐敗及丟棄傷兵等行為,他於1937年12月離開國民黨軍隊回鄉,經好友介紹,回鹿鳴學校任代課教師,並積極參加抗日救亡活動。1938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日軍於同年10月在廣東大亞灣登入,他在清溪組織“東莞縣民眾抗日自衛團卅二大隊”並當選為大隊長。11月,日軍占領莞城,回師掃蕩鐵路沿線。12月中,他和林錦華、黃高陽帶領自衛大隊與石馬、約場自衛大隊匯合,到白花洞嶂閣集中,12月中旬,部隊整編為“惠東寶邊區人民抗日游擊隊”第二大隊,他任副大隊長。1938年底,任政工隊組長,受派遣到和師部失去聯繫的國民黨張瑞貴部913團做政治工作,爭取他們共同抗日。後來,又派回鹿鳴學校任教師,從事黨的地下工作。1939年底,參加清壙區委,任宣傳委員。
1940年至1941年,在龍崗坪崗中學、石龍中學(當時遷來清溪)、清溪鹿鳴學校同時兼任三間學校教師,開展抗日救亡工作。當時,石龍學校長黎彥林很反動,強迫教師填表加入國民黨,先後兩次他都把申請表撕了。區委書記見他面目漸漸暴露,就把他調回部隊去了,任司令部政工隊副隊長。1942年冬,任惠陽大隊油印室主任,印發出歌和宣傳漫畫。1944年初回清溪建立抗日民主政府,把各鄉長。後來石馬、鳳崗、壙壢、雁田、約場地先後成立政府,把各鄉統一成立新三區,他當選為區為。1945年8月底,日本投降後,國民黨加緊清鄉、區鄉抗日政府又重新打游擊。四區(東江河區)澈到三區,成立聯區,他任聯區長。
1946年6月30日,隨東縱部隊北撤山東,在華東黨校學習一年後,在兩廣縱隊負責出版工作,繪編《行軍畫報》、《行軍快報》和小型畫冊。1948年秋轉業任華北大學文藝部美術研究員。曾參加太原前線和解放天津入城美工隊。1949年春在北平華北大學任教,後調北京人民美術工作室專事雕塑創作。1951年,先後兼任華北軍區石家莊烈士陵園雕塑委員會主任、北京師範大學美工教授、中國雕塑工廠顧問、人民英雄紀念碑塑組和中國美協雕塑組副組長、四川古代雕塑藝術考察團團長。1954年在北京市人代會上被評為北京市優秀藝術工作者,受名譽和物質獎。1958年調任北京市美術公司創作室副主任,兼北京藝術學院教授、雕塑教研組組長。1966年冬至1967年夏,借調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郵電學院、山東師範學院、湖南大學等院校塑造巨型毛主席像。1972年冬調北京中國畫院從事專業創作。1977年參加毛主席紀念堂的毛主席漢白玉座像雕塑工作,被評為先進工作者。1978年至1985年,先後被選為全國政協第五屆、第六屆委員會委員。1979年冬參加中國雕塑家考察團,出國考察義大利和法國雕塑藝術。歷任北京中國畫院創作幹部、中國美協理事、北京市文聯理事、北京雕塑工廠顧問。
2005年7月28日於廣東家中病逝。

先生故居

張松鶴老先生故居對面的一個院落——柏朗街30號曾經是一所國小,因為國小搬遷,這塊地便空了出來。張松鶴曾經呼籲歸鄉華僑來購買,為當地教育籌款,但一直無人看中這塊地。1986年,張松鶴老先生自己出錢買下,將其改建為自己的工作室。一進入這個院子便感到絲絲涼意,院子裡面鬱鬱蔥蔥滿眼的綠色。張松鶴的孫子張欣然告訴記者,張松鶴老先生生前最愛紅棉,院裡院外都種了不少紅棉樹。因為紅棉樹又叫“英雄樹”,他將自己對於戰鬥英雄們的敬仰、懷念之情寄托在了這一棵棵挺拔的樹上。他最喜歡的一首詩中寫道——“英雄祖國英雄樹,唯慕英雄畫英雄”。
院子裡一間簡陋的房子就是張松鶴生前的工作室,裡面布置得十分簡單,柜子上、桌面上擺滿了張松鶴生前的作品和設計草稿。他就是在這間工作室中與世長辭的,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刻,他都不曾離開他熱愛的雕塑事業。工作室的牆上掛著張老晚年留下的為數不多的畫,其中有一幅畫的就是紅棉樹,他筆下的紅棉紅得熱烈,英氣逼人。

成就及榮譽

張松鶴從事雕塑研究創作多年,主要作品有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浮雕《抗日游擊戰》、魯迅著作封面浮雕《魯迅像》、《魯迅半身石雕像》、《魯迅胸像》、石家莊烈士陵園銅像《戰鬥》和《埋雷》、《列寧胸像》、《毛主席浮雕像》等。繪畫有水粉畫《東方紅》。寫有《豐富多彩的四川古代石刻藝術》、《怎樣做雕塑》、《對現代雕塑藝術觀感》、《古希臘、羅馬的雕塑藝術》等文章,在報刊發表。近年來為深圳革命烈士碑設計,負責抗日和解放戰爭兩個時期的浮雕創作。並和愛人陳淑光、廣州美術學院雕塑家潘鶴李漢儀梁明誠等人共同設計及建造東江人民革命烈士碑,分工創作出從鴉片戰爭至解放戰爭六個時期的石刻園雕和鑄銅浮雕共12件。有突出成績,得到中央領導楊成武王震等的好評。北京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浮雕,被評為建國以來的優秀作品,受追加獎。
張松鶴除從事美術雕塑工作外,還擅寫詩詞和書法。為中國詩詞學會和書畫家協會會員。

代表作品

《毛主席畫像》油畫,1950年(合作,1950-1951年天安門城樓)
《抗日游擊戰》浮雕《抗日游擊戰》浮雕
《戰鬥》、《埋雷》、《支前》圓雕,1951年(石家莊華北軍區烈士陵園)
《抗日游擊戰》浮雕,1953-1958年(人民英雄紀念碑
《運籌帷幄》圓雕,1959年(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新四軍像》圓雕,1958年(中國人民軍事博物館藏)
《毛主席胸像》圓雕,1959-1971年(多種尺寸,全國大量複製)
《毛主席立像》圓雕,1959-1971年(多種尺寸,全國大量複製)
《毛主席頭像》浮雕,1950-1975(第一屆社會主義國家造型藝術展、《毛主席像章》以及多種獎章原版) 《毛主席坐像》圓雕,1977年(合作,毛主席紀念堂藏)
《馬克思和恩格斯像》浮雕,1962年(德國特里爾馬克思故居紀念館藏)
《魯迅半身像》圓雕,1972年(中國美術館、魯迅博物館藏)
《魯迅頭像》浮雕,1972年(魯迅全集封面、魯迅紀念郵票、魯迅文學獎獎章)
《抗日烽火》、《解放凱歌》等(浮雕),1984-2000(深圳烈士紀念碑、惠州東江烈士紀念碑、清溪烈士紀念碑) 張松鶴文革初期除親自塑造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天津紡織工學院、山東師範大學、湖南大、等多所大學毛主席巨像外,《毛主席立像》原稿亦被全國各地複製放大成為毛主席巨像。
自一九五〇年起的多個版本毛主席側面浮雕像被廣泛複製用於製作《毛主席紀念章》,文革達到鼎盛,其發行量達數億枚。

社會評價

曾經,他放棄了藝術,投身戎馬生涯;十餘年後的1948年秋,解放戰爭勝利在望,他卻因病退役。然而,他並沒有放棄革命,而是以自己的藝術生命再次投身革命——他雕刻的毛澤東圓雕全身像被放大複製成分布全國廣場的毛主席巨像;雕刻的毛主席浮雕像被雕版複製成毛主席像章,發行達數億枚之多;他融入深厚革命情懷塑造的《抗日游擊戰》浮雕生動再現了我國人民同仇敵愾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場景,這一浮雕1987年被評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優秀的作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