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會元

張會元

張會元 1944年生於江西吉安,1966年畢業於江西師大美術糸並留校任教。現為江西師大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畫碩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西中國畫學會理事,中國國畫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書畫名家研究會專職副會長,新華藝術網藝委會執行副主席,江西畫院特聘畫家,江西省政協書畫院特聘畫家,宋莊國際書畫院終身院長,台北故宮書畫院名譽院長、終身客座教授 , 湄洲媽祖書畫院名譽院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會元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西吉安
  • 出生日期:1944年9月
  • 畢業院校:江西師院
  • 主要成就:西師大美術學院教授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作品參展與獲獎,著作出版與個展,相關評價,以形寫神開奇葩 筆墨隨心化大千,張會元的水墨世界,作品賞析,

作品參展與獲獎

1973年 國畫《縣委書記》入選“江西省美術作品展覽” ,同年被選入“江西日報‘優秀美術作品’專版”隆重推出。
1979年 國畫《畫苑新芽》《展翅飛翔》《校園晨曲》入選“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十周年--江西美術作品展覽”,《畫苑新芽》獲省美術作品三等獎(同年被選在《江西日報《上發表)。
與沈鵬合影與沈鵬合影
1980年 國畫《從小愛清潔》獲由國家衛生部主辦的“全國衛生美術作品展”二等獎(在北京美術館展出)。
1983年 國畫《踏遍青山人未老》入選由中國畫研究院主辦的“全國選題中國畫創作竟賽作品展覽”(在中國畫研究院展覽館展出)。
1983年 國畫《母愛》入選“江西國畫展”赴外省多地展覽,同年被選在“江西日報”上發表。之後又在《江西美術》1988年創刊號期刊上被選登 。
1987年 國畫《鶴舞》《漁家女》《虞美人》《童心》《牧歸》《鶴》入選由中國美協、華東六省一市美協主辦的“華東六省一市冊頁扇面作品聯展”(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和福州市美術館展出)。1988年 漆畫《蝶戀花》《桂林山水》被入選由中國文化部對外展覽交流中心主辦的“中國漆畫展”送往歐、亞、美等十七個國家和地區展出並被政府機構和收藏家收藏。1988年 年畫《春暖梅嶺》入選由中國文化部、中國新聞出版署、中國美協、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主辦的“第四屆全國年畫展”(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展出)。
1989年 水墨速寫三幅在中央美院《裝飾》雜誌上專版發表,並有著名評論家的評論文章給予高度評價 。
1992年 專著《經營謀略圖畫》(參與繪畫)獲中共中央宣傳部92年度精神產品生產“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獎。
張會元
1994年 漆畫《蝶戀花》入選由中國文化部對外展覽交流中心主辦的“中國漆畫展”,在台灣台北市展出,並在台灣《藝術家》雜誌‘中國創新漆畫’欄目上發表、 台灣隔山畫館收藏 。
1998年 素描《捆》獲由江西省美協、江西省素描藝委員主辦的“98·江西省優秀素描作品展”特等獎。
1998年 漆畫《荷》獲由江西省美協主辦的“第四屆江西漆畫展”優秀作品獎。
1999年 漆畫《轉機》入選由中國文化部、中國美協舉辦的《第九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並獲省美展一等獎。
2001年 國畫《情融融》獲由江西省文聯,江西省美協主辦的“江西省優秀美術作品展”優秀獎。
2002年 國畫《佳麗踏歌行》獲由中國文化部、中國美協主辦的《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6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優秀作品獎。
2002年 漆畫《拉網小調》入選由中國美協、廈門市政府主辦的“首屆全國漆畫作品展覽”(在廈門藝術館展出)。
2004年 國畫《金晨》入選由中國文化部、中國美協主辦的“第十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獲省美展一等獎。
2005年 國畫《杜鵑之戀》被特邀載入“中華瑰.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翰墨典藏”獲金獎和中華傑出藝術家稱號。
2006年 國畫《戰友》獲由中國國畫家協會主辦的“紀念長征勝利70周年全國書法美術大展”美術作品金獎(在北京中華世紀壇當代藝術館展出)。
2007年 國畫《盡開顏》獲由江西省文化廳、江西省軍區政治部、江西省美協主辦的《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0周年美術作品展覽》三等獎。
張會元
2007年 國畫《秋思》《清風》入選由中國美協、上海市美協主辦的“浦江·第五屆中國書畫節--華東六省一市中國畫邀請展”(在上海美術館展出)。
2008年 國畫《出水芙蓉》受中國美術家協會之邀向四川省汶川縣特大地震災區捐獻作品。
2008年 國畫《一路清香》獲由江西省文化廳、江西省政協辦公廳主辦的“江西省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書畫展”優秀作品獎(最高獎)(在江西省博物館展出)。
2008年 國畫《秋閒圖》《清音》入選由杭州市西園中國書法主義文獻館主辦的“翰墨大匠·2008年度中國水墨名家作品展”(在杭州展出)。
2009年 國畫《賣魚苗圖》《展翅飛翔》《豐收季節》《種瓜得瓜》《畫苑新苗》入選由江西省文化廳主辦的“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特別獻禮 回顧江西美術重要歷史片斷 十二位藝術家作品展”。
2009年 國畫《惠安女》入選由中國國畫家協會主辦的“盛世丹青·全國中國畫名家學術提名展”(在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展出)。
2009年 國畫《風和日麗》獲由江西省文化廳、江西省文聯、江西省美協主辦的“第十三屆江西省美術作品展”優秀獎。
2010年 國畫《親昵》入選由中國美協、江西省美協主辦的全國“百年百虎國畫精品展”(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展出)。
2011年 國畫《漁歸》入選由中國美協、海南省美協主辦的“第七屆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畫精品展”(在海南省海口市藝術館展出)。
2011年 國畫《漁家樂》入選江西省政協辦公廳、江西省文化廳、江西省文聯主辦的“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書畫精品展”(在江西省文聯展覽廳展出)。
憧憬 124cmX246cm 2013年憧憬 124cmX246cm 2013年
2012年 國畫《晨裝》被中國書畫黃頁網100家入網藝術機構提名特邀參加“紀念中德建交四十周年大型藝術交流展”,被授予“中德文化交流大使”榮譽稱號 。
2013年 國畫《春光滿園》受邀參加“美術中國·當代百名中國畫家救助貧困地區孤寡老人捐贈作品展”(在北京中華世紀壇當代藝術館展出,學術主持:孫克)。
2013年 國畫《泡桐花開》《小憩》入選由美國對外國際藝術交流協會、中國文藝家聯合會主辦的“中美國際藝術交流名家名作展”(在美國紐約展出),並獲金獎和被授予“中美藝術交流使者”榮譽稱號。
2013年 國畫《一路清香》受邀參加由北京炎黃藝壇美術院主辦的“小品大藝·首屆當代中國扇面畫學術邀請展”(在北京全國政協禮堂展出,學術主持:鄧福星)。
2013年 國畫《泡桐花開》赴台灣參加由中華文學基金會、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澳門辦事處等單位主辦的“同根文明·中國作家藝術家水墨丹青大展”(在台灣省台北市展出)。
2013年 國畫《心經》受邀參加由北京炎黃紀元美術館、中國美術研究會主辦的“一尺大千·首屆當代中國畫名家小品展”(在北京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展出,學術主持:陳傳席)。
2013年 國畫《清香》受邀參加由杭州西園中國書法主義文獻館、亞明藝術館主辦的“西園雅集·第三屆 2
2013 水墨名家年度展”(在合肥亞明藝術館、浙江西塘--西園中國書法主義文獻館展出)。
2013年 國畫《山澗》受邀參加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培訓交流中心《環球慈善》雜誌社主辦的“小品大藝·首屆當代中國畫百家扇畫學術邀請展”(在北京全國政協禮堂展出,學術主持人:鄧福星)。
2013年 國畫《花蔭》受邀參加“關愛·責任 當代書畫名家援助雅安地震災區大型公益展”(在北京·中華世紀壇展出)。
2014年 國畫《閨蜜》《花季》入選由江西省文聯、江西省美協主辦的“江西省中國畫藝委會揭牌暨中國畫精品展”(在江西省文化中心美術館展出)。
2014年 國畫《捷運戰》入選由江西省文化廳、江西省文聯、江西省美協主辦的“江西省第十四屆美展中國畫優秀作品展”(在江西省文化中心美術館展出)。
2014年 《和風》《漁歸》入選由江西省文化廳、江西省文聯、吉安市委宣傳部主辦的“廬陵風 井岡情--吉安國畫精品展”(在江西省藝術中心美術館展出)。
2014年《撫琴圖》受邀參加“為慶祝江西名人書畫院揭牌暨‘名至實歸’名家作品展”。
2014年 國畫《菏風》被特邀參加由中央電視台科教中心舉辦的“大美不雕·首屆當代中國畫名家小品畫學術研究展”(在北京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美術館展出)。
2014年 國畫《詠溪圖》被特邀參加由中央機關美協主辦的“畫語清風·當代中國畫名家扇畫學術研究展”(在中國藝術研究院展覽館展出,學術主持;孫克)。
2014年 國畫《情竇初開》《觀菏圖》入選“西園雅集2014年中國畫年度展”(在蘇州市等地美術館展出)。
2014年 國畫《媽祖之歌》入選由天津市政府主辦的“第七屆中國--天津媽祖文化旅遊節·中國畫作品展”並被邀請為佳賓畫家參加旅遊節活動。
2014年 國畫《觀荷》被特邀參加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培訓交流中心主辦的“第三屆大愛之光-當代中國畫名家學術公益大展”(在中國藝術研究院展覽館展出)。

著作出版與個展

1990年 《素描教學》 江西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 新華書店經銷。
1997年 《設計素描教學》 江西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 新華書店經銷。
張會元
205年 《素描靜物教學》《素描石膏教學》《素描人物教學》 江西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
2006年 《名家技法畫法》三集 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
2006年 《美術家張會元》中國藝術家新成就叢書總編委會承制 遼寧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
2012年 《中國藝術功勳人物張會元專刊》) 中國當代藝術家雜誌社出版發行。
2013年 《文化強國·中國藝術家與經典作品典藏》文化部文化藝術人才中心編 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發行。
2013年 《人民藝術家--靳尚誼 張會元 劉大為》中國亞太經濟合作中心 中國國際出版社出版發行。
2013年 《國家藝術人物張會元專刊》中國文學藝術研究會主編 中國文聯國際出版社出版發行。
2012年 國畫《金晨》《漁歸》《雄風》《漁家樂》以及個人簡介和陳聖燕的評論文章“以形寫神開奇葩筆墨隨心化大千--張會元中國畫解讀”在《中國商報》收藏拍賣導報第8版發表。
2013年 由江西美協、江西師大美術學院主辦的《繪事後素--張會元作品展》在江西師大藝術館展出。
2013年 由新華藝術網、中國藝術人物網、中國書畫名家研究會主辦的《藝術人物訪談》節目視頻“美麗中國·最受人民歡迎藝術家 中國著名書畫家--張會元”在其多家網站長期點播。
2014年 由江西省美協、江西政協書畫社、江西師大美術學院主辦的《張會元 萬里楊書畫展》在西江畫院藝術館展出。
2014年 江西電視台《藝術與收藏》欄目以“《尋找江西書畫名家》之張會元 ‘水墨萬象皆有情’”為題的專訪節目作上、下兩集分別在4月22日、23日播出。

相關評價

以形寫神開奇葩 筆墨隨心化大千

——張會元中國畫解讀
陳聖燕 任川
顧愷之在《魏晉勝流畫贊》中有著名論句:“凡畫,人最難,次山水,次狗馬;台榭一定器耳,難成而易好,不待遷想妙得也。”的確,畫人總要得其骨得其肉,進而得其神方算妙得。有人認為,中國畫傳統是輕形而重神,即輕形似而重神似的。但隨著文化的發展交流,特別是受到學習西方繪畫的近代畫家如徐悲鴻等人的影響,許多畫家不僅沿襲“神似”這一傳統表現形式,形神兼備亦成為現當代畫家的追求目標。張會元先生中國畫的形式表現已經打破了某些程式化的規定,不論是寫實為主,還是以筆墨為主,表達內容與情緒自由而隨意,根據畫面整體需要與個人情感處理畫面,開創出更深層次的筆法語言特色。
(一)
中國當代水墨寫意人物畫正處於一個十分活躍且多元化的時期,在筆墨技法、工具與材料的使用、觀念的表達等手段上異彩紛呈。這個時期藝術的多元化橫向和縱向的拓展給傳統藝術帶來了一股新鮮的血液。藝術的本體探索、藝術的形式開拓,給當代水墨寫意人物畫壇注入源源不斷的生機。浙派人物以淡墨點厾為主要表現手法,體現了南方人趣味與情調,黃胄以速寫筆法表現大場面,以氣勢取勝,蔣兆和以勾擦染為主,表現結構與起伏,以形體取勝。張會元先生作品的畫面莊重沉穩,色彩單純厚實,有著山水畫的渾厚華滋,重視形體,不乏氣勢,勢有斷連,饒有情趣,情有抑揚,形有虛實,品境高雅。在他的大型人物畫創作中,主要以勾、積、染完成,強化畫面整體感,即融匯諸家之長又獨樹一幟,這在當前的中國人物畫家中並不多見。
惠安婦 68cm ×68cm 2004年惠安婦 68cm ×68cm 2004年
張會元先生1966年畢業於江西師院美術系並留校任教,文革前作為師範學院的畢業生必須各科兼修,不僅美術,甚至還要學習音樂舞蹈。張會元學習與工作的江西省師範學院的師長彭友善、燕鳴、康莊、段輗等先生都身兼中西,以此推測,張會元先生當時一定是中西兼修,而以素描見長,在那素描是一切基礎的時代,這一點很關鍵。在工作的40年間,張會元先生在素描教學之餘,一直堅持著中國畫、漆畫創作。2002年《佳麗踏歌行》開始了他中國創作的新紀元,他的國畫注重整體,沉穩莊重,他抓住了國畫創作的本質,捨棄那些浮華所在,雖有色彩,但色彩只是起統調的作用,就如素描中色底的作用。張會元先生的國畫固然有它的師承關係,比如說當時江西師院的那些老先生,歷代傳統的中國畫、以及現代的人物畫家黃胄與浙派的諸位名家,難能可貴的是他轉益多師,善於吸收融匯化自己的精神面貌。但這種融匯也可以說沒有師承,他主要是以自然為師,通過他對素描與傳統的理解與實踐,找到了它們相通的渠道,從而水到渠成,造就了今天他的成就。
(二)
中國畫強調用筆的重要性。李澤厚先生說過“中國藝術是線的藝術”,這句話正確與否我們且不論,但可以由此看出線的表現形式在中國藝術中舉足輕重的作用。中國畫重視以線造型,並不是最終目的。用線造型的視覺衝擊力遠不及西方明暗的立體造型來的強烈,中國畫的線,重在審美而不再造型。我們以張會元先生2005年的作品作為一個分界線,通過張會元先生零五年之後的作品,我們可以很清晰的感受到作者開始重新思索寫意人物在構圖、造型、表達方式及思維上的一些問題。
2005年作品《杜鵑之戀》雖然在人物塑造的整體風格上依然延續了之前的寫實手法,但細看其人物面部及服飾,更多了傳統中國畫“寫”的用筆而少了些反覆的暈染而營造出的體積感。正是這種用筆,反而更加能夠表達出人物的堅韌的性格特徵和畫作的精神風貌。又如《歸》,張會元先生將畫面中唯一的一個人物正正地放在畫面的中間位置,這在中國畫傳統構圖中是很少見的。畫中的女子正面朝著觀者,肩上挑著被微微壓彎的扁擔,周圍配上大寫意的蕉葉,清淡色彩的烘托,整個畫面給人一種輕鬆愜意的狀態。這一年張會元先生進行了大量的方構圖的小品嘗試,嘗試著中西的結合,因此在他這一年的作品,背景塑造被減弱了,人物造型誇張變形,在強化傳統造型與筆墨的同時吸取了西方現代藝術中造型與表現形式。正如吳冠中先生曾說:“我覺得中西必須是一種互相碰撞。互相吸收,吸收之後再保持我們的特點,這是一條至關重要的路。吳先生還說道“我們在傳統中得益的,是啟發;我們在傳統中失足的,是模仿。”張會元先生既沒有拋棄傳統繪畫的筆墨精神,但他又不落入傳統筆墨形式的窠臼。酣暢淋漓、無拘無束地表達以藝術家對客觀事物的真實情感,是他運用中國繪畫傳統材料對現代文化精神的一種闡釋。其間所具有的時代特徵,令人耳目一新。當然,張會元老師對於形式感的追求,並不是在2005年突然出現的,在他1990年前後的作品中,我們就可以看到他強化形式的傾向,如九二年的《紅綢舞》、《歡慶元旦》等作品,可以看到張會元老師,在追求國畫本質表現的同時緊跟潮流的發展,進行著多元的嘗試,這也是觀看張會元先生作品時總能觸動我們微妙的神經的原因吧!
2008年以後張會元先生創作了一大批人物寫生的作品。雖是寫生,但人物背景都師法自然,且與人物和諧的融為一體。他的繪畫藝術形式的美感都來源於生活。多年行走在水鄉間、山河間,捕捉自己對於大自然真實的感受和情思,尋找出了一條中國畫現代人物畫的道路。行萬里路重要,讀萬卷書是濡養心靈的關鍵,外師造化還要通過中得心源才能發揮作用,作品最後體現的是人格修養,在40年的教學生涯中,張會元先生不斷借鑑吸收充實著自己,反思調整完善著自己,看書、寫字、畫畫是他的基本功課,他從相關藝術形式中獲得體會,書法的線條感、荷花的筆墨情趣都化為他內在的認識,融匯到他的人物畫創作中。到2010年左右,他的創作轉入更加自由的階段,在作畫中帶著非常靈活的心態,作品的具象或抽象不再是特別考慮的問題,重要的是自己在創作時的表達需求。在張會元先生近 期的作品中,重墨慢慢淡出主導位置,取而代之的是清新和諧的色調,寧靜而淡雅的意境,濃厚的生活氣息,沉澱成了一種抒情詩般的感染力!
(三)
張會元先生創作的題材,人物畫多為惠安女,花鳥畫主要是荷花,還喜愛畫虎。任何的選擇固然有偶然的因素,形式感的體現可能是重要的一點,荷花點、線、面的構成以及色墨的對比,惠安女的頭飾與服裝,都具有強烈的形式感而為畫家所喜愛。但是根據弗洛伊德的理論,任何的選擇也必然有著它深層的原因,這些原因也許連作者本人都不一定發現,它是自然流淌出來的,自然得使我們忽視了它真正的所在。荷花是個典型,周敦頤在《愛蓮說》中認為愛蓮的原因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我認為在張老師的筆下,那些惠安女也被賦予了蓮的這些品性,雖然這些女性多以寫實的手法呈現,但我的解讀卻具有更多的象徵意味與表現,其實這些女性是否真實的存在並不重要,重要的它寄託作者的情感,是作者心目中的美好意向,因此惠安女的沉重勞動也變得輕鬆與快樂,如《金晨》與《佳麗踏歌行》,那《惠安女》的滄桑也化作了憨厚與質樸的笑意,《海風》與《海的女兒》的快樂與那海的美麗寧靜與安詳融合一起。即使傳統表現老虎,也一反傳統虎畫的兇猛與威風,而注重虎的柔情的一面,表現愛與和諧之美。現 在人的生活太缺乏這種沉重與壓抑中的寧靜安詳與快樂,我想這也許也是為什麼張會元先生的作品我們許多人都喜愛的原因。
雄風 124cmX240cm 2011年雄風 124cmX240cm 2011年
現代英國美學家克萊夫?貝爾在《藝術》一書中說:“線條、色彩在特殊方式下組成某種形式或形式的關係。激起我們的審美感情。這種線、色的關係組合,這些審美的感人的形式,我稱之為‘有意味的形式’。就是一切視覺藝術的共同性質。”藝術就是通過外在形式表達內在思想感情,這種形式可以有很多,筆墨只是其中之一,不具有任何重大意義。這並不是說繪畫創作中不需要筆墨。而是強調筆墨只是方法,不是目的。藝術最重要的職責在於表現藝術家的內在思想,情感的傳遞是藝術的本質,不能將筆觸作為繪畫的主題,它只能束縛情感的宣洩。細品張會元先生的作品,我們可以很強烈的感受到這一點,在張先生不同時期的追求中,表現形式(筆墨效果)有很大的變化,不管前期重造型,以勾、積、染為主要表現手法,還是近 期重境界,以淡筆、渴墨、皴擦表現,不變的是他通過這些筆墨所傳達的永恆情感,美好的願望——安詳和諧。
(陳聖燕,男,福建福清人,博士,江西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任川,女,江西九江人,江西師範大學碩士研究生。)

張會元的水墨世界

文/廖媛雨 江西師範大學講師 中央美術學院博士
輕柔的海風,搖曳的漁船,透明的織網,靜謐的叢林,燦爛的荷花,透亮的陽光,清麗的女孩,溫柔的老虎,遠離現代都市的喧囂,沒有物慾橫流的濁氣,張會元的水墨世界正可謂一片無塵的世外桃源。不為名利之功,亦非炫技之法,質樸的筆墨傳達了深厚的傳統內涵,抒情的意趣滲透著深刻的現代藝術精神,張會元運用中國傳統的筆墨語彙描繪出了現代人物質世界中的精神樂土。他的作品因嚴謹考究的造型語言,獨特的觀察視角,淳厚的地方特色,中國傳統的筆墨意味以及現代人文精神的相互完美結合而在藝術爭鳴的現代水墨畫中獨樹一幟。張會元以其作品中蘊含的高格調藝術品質征服了國內乃至海外觀眾的心,並贏得社會媒體和收藏家的廣泛關注。讓我們細細品味張會元的水墨萬象,領略其中的藝術魅力。
寫意風情畫時代
張會元對中國人物畫情有獨鐘,作品皆以人文關懷為終極目的,表現普通人的生活情感,通過真實而生動的情節性繪畫,讚頌中國民眾樸實自然的精神特質。
時代不斷進步,人與自然的和諧成為新時期的主題,普通民眾的堅韌、勇敢、頑強、樂觀是時代精神的寫照。21世紀之初,張會元以藝術家的敏銳眼光捕捉到福建地區女性堅強與溫柔並濟的氣質,這一女性特質正與新時代精神相契合,由此開始了他的一系列的惠安女、湄洲女的創作。他的第一張大型惠安女題材的作品《佳麗踏歌行》(2002年)以恢弘的氣度展現了惠安女子們不畏生活艱辛,熱愛大海生活,樂觀向上的蓬勃朝氣。作品中美麗的惠安女形象表現出來的卓越精神品質給觀者以無窮的激勵。《閒暇》(2010)則是通過輕玩手指這一細節的生動描繪,透露出年輕的湄洲女孩愉悅的心情及放鬆的狀態。《紅頭巾》(2010年)運用特寫鏡頭刻畫了一位惠安女孩。紅潤的雙唇、微翹的小指,纖細的蠻腰再結合書法寫意的潑辣筆墨暗喻出青春女性所特有的內斂、羞澀與躁動、激情的複雜性情。
張會元在題材上尋求具有時代特色的代表人物,在創作思想上則一直秉持“筆墨當隨時代”的藝術觀念。他以傳統為依託,在深入研究齊白石與黃賓虹的筆墨章法後,運用繪畫與書法相通的靈動筆墨,傳統構圖中的黑白、虛實的布局章法,結合現代藝術的視覺審美形式創作出突顯現代藝術趣味的水墨人物畫作品。《杜鵑之戀》通過積墨法來準確地塑造人物形象,為歷來溫柔的女性注入了厚重的歷史內涵,創造出了新時期女性題材中獨具紀念碑性質的精品之作。《朝霞》(2010年)通過對漁船與透明魚筐的造型提煉,用淡墨寫意的方式在畫面中形成幾何元素的視覺空間,追求抽象意味的視覺觀感。《紅果》(2008年)、《趕集》(2011年)、《荷香襲人》(2011年)、《漁歸之二》(2012年)等作品則是準確而生動地刻畫出一批清新健康的少女形象。輕鬆、寫意的書法性線條,濕潤清透的層層水墨,生命與自然的親切融合婉轉地流淌於筆端,給觀者無限的遐想。
雄風柔情顯精神
如果說張會元以一個個鮮活的女性形象抒寫他對新時代的解讀,那么2000年至2011年張會元的老虎題材作品則是通過表達自然生態的和諧共存,以隱喻的手法傳遞他的傳統家庭觀念與自然主義的人文精神。
老虎作為中國繪畫中的傳統題材,在美學領域中以威武雄渾之壯美而著稱。而張會元的老虎卻為此一題材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作品重點描繪老虎充滿情趣、溫柔可人的一面,表現溫馨和諧、幸福融洽的現代家庭理念。其中《荷塘戲水》、《家園》、《母愛》、《天倫之樂》、《嬉戲》皆是表現老虎們的美滿生活,或是舐犢情深,或是父子嬉鬧,共享天倫之樂,一幅幅皆是和樂融融的家慶圖像。《和美圖》、《花為媒》、《親昵》等作品通過纏綿依偎的各種親昵小動態,細膩地傳遞了雌雄虎之間的愛慕之情。《雄風》、《雙雄》等突出表現雙虎兄弟的挺拔雄姿,展示老虎雄壯之美的同時,也宣揚了一種互助協作與共同開拓的拼搏精神。
張會元
這一系列的老虎作品,即是張會元對於現代社會價值觀的生動詮釋,也是他對中國傳統文人畫的一種創新。在造型上,運用堅實的造型能力,栩栩如生地刻畫了老虎的雄渾體魄;在趣味上,傳達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家庭及親情觀念。為了在作品中宣揚中國傳統人文精神,張會元運用曲折意象的墨筆荷花,書法點寫的新篁翠竹,筆意老辣的深澗老松,積墨厚重的山巒岩石等一系列中國文人畫寫意題材與老虎相映襯,成功地展現出了一種雅俗共賞的高級審美趣味。既表現山中之王的威武,又以虎喻人,賦予其無限的溫柔情感,既有抒情寫意的花卉,又有堅實硬朗的山石。張會元筆下的老虎柔美與壯美並舉,含蓄與張力共顯,正是新時期中國雄壯國威與千年傳統禮儀之邦風範相結合的最佳形式,正是現代人本主義美學追求與傳統人文情懷相結合的藝術典範。
無論是青春美麗的女孩,還是雄壯溫情的老虎,張會元以其充滿人文情懷的胸襟,運用多變的創作手法,通過對傳統藝術精神的堅守,對現代藝術的大膽吸收,不斷在藝術道路上超越自我,用其豐富的水墨世界為當代中國畫藝術書寫下了清新亮麗的唯美篇章。

作品賞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