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高

張旭高(1903―1944),又名張昭明,字問鷗,福建省龍巖縣曹溪鄉人,菲律賓僑領。1924年在集美學校參加學生運動,隨後就讀於廣州中山大學、上海大學。1926年底北伐軍入閩後輟學回龍巖參加革命,任岩平寧(龍巖、漳平、寧洋)政治監察署專員,組織國民革命運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旭高
  • 別名:字間鷗,又名昭明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福建省龍巖縣曹溪鄉
  • 出生日期:1903
  • 逝世日期:1944
  • 職業:革命者
  • 畢業院校:上海大學社會科學系
  • 信仰:共產黨
  • 主要成就:菲律賓愛國僑領
  • 性別:男
烈士簡介,人生歷程,生平事跡,

烈士簡介

張旭高(1903―1944),又名張昭明,字問鷗,福建省龍巖縣曹溪鄉董邦村人。菲律賓僑領。1924年在集美學校參加學生運動,隨後就讀於廣州中山大學、上海大學。1926年底北伐軍入閩後輟學回龍巖參加革命,任岩平寧(龍巖、漳平、寧洋)政治監察署專員,組織國民革命運動。在中共龍巖縣總支委員會支持下,開辦岩平寧宣傳人員養成所,培訓農民運動骨幹,親任所長兼教員。1927年4月1日在共產黨人支持下召開各界代表聯席會議,通過了二五減租、對半減息;提高工人地位,保護工人權益;提倡婚姻自主,禁養童養媳,禁止納妾;破除封建迷信;禁賭、禁娼、禁鴉片等決議,並組織實施。龍巖“4·15”反革命政變後遭到通緝,轉至漳州、廈門加入共產黨,擔任平和縣委書記。
1929年組織領導平和暴動。暴動失利後轉去上海。1930年南渡菲律賓,當過工廠秘書、中學訓育主任兼史地教師。1932年後在馬尼拉巴西中華中學和南洋中學執教,向學生傳播革命思想和愛國主義教育。抗日戰爭爆發後,倡導組織華僑文化界抗日救國會(後改稱文化救亡協會),設立青年戰時服務團,介紹不少學生回延安參加革命;親率中外記者考察團回國,深入抗戰前線,收集大量資料和照片,撰寫許多反映中國戰地實況的新聞報導。1942年1月馬尼拉淪陷後隱居鄉間,仍為抗日游擊隊遞送訊息,籌集經費。1943年9月曾被日軍俘獲,因未暴露身份而獲釋。1944年1月再次被捕,隨即被日軍暗殺。抗日戰爭勝利後,華僑和當地人民在馬尼拉市單獨為他建立紀念碑。

人生歷程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生。小時曾在私塾和白土桐岡學校讀書,後考入集美學校師範部。他受到“五四”新文化運動和蘇聯十月革命的影響,經常閱讀《新青年》等進步報刊。1924年春夏間,他和40多位同鄉同學組織“龍巖留學集美學生會”,出版會刊《到民間去》,批評當局對學生的專制管理並提出革新意見。不久,參與領導集美學潮,被推選為岩籍學生代表,同學校負責人談判,要求取消禁錮學生思想、限制學生活動的陳規陋章。畢業後,先後進入中山大學、上海大學求學。
1926年冬,國民革命軍東路軍北閥入閩,趕走北洋軍閥周蔭人部。次年1月,旭高經國民黨福建省黨部主任委員詹調元委派,離滬返岩,出任(龍)岩(漳)平寧(洋)政治監察專員。他取得中共龍巖縣支部的支持,團結國民黨左派力量,在龍巖州所屬三縣範圍內轟轟烈烈開展國民革命運動,舉辦了“岩平寧宣傳人員養成所”,培訓農民運動骨幹,召開工、農、商、學、婦女代表聯席會議,通過限制封建剝削,實行“二五”減租,對半減息,廢除不合理的學徙制度,提倡男女平等,婚姻自主,禁止納妾,禁賭禁娼禁吸鴉片等決議,向土豪劣紳開展鬥爭,下令拘押曾得曹錕賄選總統款5000大洋的龍巖籍國會議員連賢基;緝捕貪贓枉法的稅捐員麻皮成並判處其兩年半徒刑。不久,龍巖國民黨右派勾結封建勢力,步蔣介石上海“四一二”政變後塵,發動反革命政變,岩平寧政治監察署遭搗毀,一批共產黨員和工農運動領導人被殘殺,旭高被迫逃離龍巖到漳州、廈門,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去上海,1930年秋赴菲律賓。
到菲律賓之後,旭高曾任宿務中學訓育主任、巴西中學校長;後與楊靜桐等創辦南洋中學,在校內設成人夜校,吸收店員入夜校學習。1936年組織“華僑文化界抗日救國會”。1937年“七七”事變後,他在華僑社會中推動抗日救國運動,創辦抗戰圖書館和國難夜校,組織青年戰時服務團,率領中外記者戰地考察團回國考察,為菲島報刊提供大量中國抗日戰爭新聞。1942年1月,日本侵略軍攻占菲律賓馬尼拉,他與家人避居六乾省竹鄉一個做銀匠的菲律賓共產黨員家中;4月,遷居黎剎省嗎拉悶社。他不斷籌集經費,提供情報,支持游擊隊抗日。1944年1月12日晚上,日本憲兵隊突然包圍他的住所,將他捕去,囚於福山地也哥憲兵司令部,施以酷型。1944年,同盟國軍隊節節反攻,日軍在菲島作垂死掙扎,大批抗日誌士慘遭殺害,拋屍滅跡。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菲律賓華僑和菲國人民,遍找旭高,不知下落,斷定他已被日軍殺害,便在馬尼拉市為他建立紀念碑,尊他為華僑抗日烈士。

生平事跡

張旭高,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生。民國13年(1924),在集美學校參加組織龍巖留學集美學生會和新龍巖季刊社,出版《新龍巖》刊物。在反對學校當局專制的學潮中,被推為學生代表,與學校談判革新意見。畢業後,就讀於廣州中山大學、上海大學。
民國15年底,北伐軍入閩後輟學回岩,被薦任岩平寧政治監察署專員,組織國民革命運動,團結國民黨左派。翌年4月1日在郭滴人等共產黨人支持配合下召開各界代表聯席會議,經激烈鬥爭,通過了實行二五減租,對半減息。會後組織實施,一面派員深入基層廣泛宣傳,一面發榜各縣,發動民眾申冤抗訴,並親自往漳平、寧洋巡視。在漳平,下令扣押貪贓枉法、民憤極大的收捐員麻皮成,判其二年徒刑。
龍巖“4·15”政變後,遭通緝,轉至漳廈,加入共產黨,擔任平和縣委書記。平和暴動失利後,轉去上海。民國19年南渡菲律賓,當過工廠秘書、中學訓育主任兼史地教師。民國21年後,在菲律賓馬尼拉巴西中華中學和南洋中學執教,向學生傳播革命思想和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介紹不少學生回延安參加革命。
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四處奔走,宣傳推動抗日。倡導組織華僑文化界抗日救國會(後改稱文化救亡協會),設立青年戰時服務團,創辦抗戰圖書館、國難夜校,逐周舉行抗日宣傳大會,在華僑界掀起抗日高潮。為爭取國際支持,舉行中外記者座談會,揭露日本侵略軍的罪行,宣傳中國人民抗日活動。
民國31年1月,馬尼拉淪陷,旭高隱居鄉間,仍為抗日游擊隊遞送訊息,籌集經費。次年9月,在一次“清鄉”中被日軍俘獲,張秘密托信給夫人說:“情形無可挽回,吾死必矣,幸為轉告來年往返各知交,萬一吾被指認,唯有一死,決不牽累他人,故各人不必驚慌,也不必遷移住地……”後由於未被指認出而獲釋。民國33年(1944)1月再次被捕,不屈,同年被日軍暗殺。抗戰勝利後,華僑和當地人民在馬尼拉市單獨為他建立紀念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