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龍

張惠龍

張惠龍,松江縣人,家住塔匯鄉張莊村。一家四代都是泥、木工匠。自幼隨父學藝

識字不多,但精於營造設計。所承建規模巨大、結構複雜、造型美觀的廳堂、樓房等竟沒有一張設計圖紙,全用口訣現場指揮建造。曾在東門張塌橋俞家,造前、後大廳,該廳造型別致,結構嚴密,為松江大廳堂之一。可惜設計口訣現已失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惠龍
  • 出生地:松江縣
  • 出生日期:1895
  • 逝世日期:1978
人物簡介,晚年貢獻,

人物簡介

家住塔匯鄉張莊村。一家四代都是泥、木工匠。自幼隨父學藝,至20歲,已能獨自作業。在屋上“捉漏”,瓦片不響,不碎,捉後不漏。其秘訣是:“赤腳騎瓦縫,雙手並著走;翻瓦找漏縫,細心慢動手。”善砌“回龍灶”,秘訣是:“灶堂大,下底圓,鑊子低於一般灶,煙囪砌得大而高。”因此吸風力強,火苗從灶肚裡迴轉上升,提高發熱量。
人物照片人物照片
識字不多,但精於營造設計。所承建規模巨大、結構複雜、造型美觀的廳堂、樓房等竟沒有一張設計圖紙,全用口訣現場指揮建造。曾在東門張塌橋俞家,造前、後大廳,該廳造型別致,結構嚴密,為松江大廳堂之一。可惜設計口訣現已失傳。
在牆壁上敷水泥石子,是從上海學來的新技術,在松江第一個採用。後將此項技術推而廣之,又創造用水泥石子堆砌“人工假山”的新工藝,經用鑿刀加工,可和真“假山”媲美。

晚年貢獻

1974年,被聘為修複方塔泥水工指導師傅,這時,已80高齡。在修塔過程中,採用傳統工藝和獨創方法,運用於方塔上的檐角風鈴維修;塔檐筒瓦的加灰;塔體外牆的石灰粉牆、紅粉處理等,效果顯著。又如塔身腐蝕部分的加骨修繕,新砌斗拱的抬高位置等,解決了現代建築工程方面無法解決的問題,使修復的方塔塔體完固,美好如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