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恩溥

張恩溥

張恩溥,字鶴琴,號瑞齡,譜名道生 (又名岩生),生於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為天師道第六十二代天師張元旭(字曉初)之長子。——天師道第六十三代天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恩溥
  • 別名:張鶴琴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江西龍虎山
  • 出生日期:1904年
  • 逝世日期:1969年12月25日
  • 職業:道士
  • 信仰:道教
  • 主要成就:道教正一盟威道第63代天師
    國民黨第二十軍副軍長
  • 代表作品:《道教文化》,《道教學探索》
人物生平,社會貢獻,人物評價,身後紛爭,堂侄繼攝,遺囑爭議,

人物生平

幼讀四書五經,誦習道教經典,並習道教之齋醮符籙,1924年嗣掌天師道之玉印、法劍,道教界按傳統習俗稱之為第六十三代天師,住江西貴溪上清鎮祖傳之“嗣漢天師府”,在名義上為當時天師道(亦稱道教正一派)之首領。曾在上海、蘇州一帶開展道教教務活動,抗戰期間退隱於龍虎山
1946年冬,張恩溥在上海倡議成立上海市道教會。標榜以“宗教為重,團結為重”,提出先產生地方性道教會,然後再組織全國性道教會的方案。 張恩溥依靠上海玉皇山福星觀分院住持李理山道長的經濟和人力支持,依靠當時上海民政局長張曉松在政治上的幫助,於1947年成立了以李理山為會長的上海市道教會,該會以“研究玄學,闡揚教義,刷新教務,聯絡道友感情,發展宗教事業”為宗旨。
張恩溥
1947年4月間,該會曾印發由陳攖寧居士起草的《復興道教計畫書》,提出開展“講經、道學研究、報刊、圖書、道書、救濟、農林、科儀”等八個方面的復興計畫。因當時解放戰爭已起,社會形勢動盪,無法實行。
1947年秋後,張恩溥又發起組織全國性教會,終因經費和與李理山爭地位相持不下而成為泡影。張恩溥在20世紀40年代末還曾被國民黨政府在名義上給予第二十軍副軍長頭銜。
1949年大陸解放,張恩溥到達台灣,攜帶長子張允賢和祖傳“玉印”及“法劍”一口。至台灣後,初隱居於台北市大龍峒覺修宮,繼續規劃教務。1950年在台北創建台灣省道教會,並出任理事長。設立“嗣漢天師府”駐台辦公處,開展教務,傳授法籙。
1957年又附設道教居士會和道教大法師會於府內,聘用道行高深者為大居士,委派道行資深之法師為大法師。
1964年夏,率團訪問了馬來西亞(吉隆坡、芙蓉、馬六甲)及新加坡等國。宣揚教義,傳授法籙,信眾求度者甚多。
1966年,在原台灣省道教會的基礎上,建立了中華道教總會,1968年張恩溥當選為首屆理事長。該會提出輔導台灣道教各派整理經懺科儀,建立與各道派之間的教務聯繫,並開展對外國的傳教布道工作。
1969年春,率團赴菲律賓訪問。同年12月25日因病在台北市北投區杏林二路25號私邸羽化。

社會貢獻

現任“中華民國道教會”理事長為台北指南宮董事長,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高忠信,該會下轄台灣省、台北市、高雄市3個分會,21個支會。
“道教會”的組織十分鬆散,有大量歸屬道教的宮廟並未入會。據統計,到1991年底,台灣地區登記在道教名下的宮廟共6777座,非團體會員者就有3052座,占45.03%。同期台灣道教教職人員共31640人,其中男28270人,女3370人;登記信徒990436人,如加上未登記者,信徒達274.4萬人,宮廟達8044座(1990年底數字)。道教界在台灣還開設有幼稚園169個,圖書館445個,康樂中心882個,出版定期和不定期刊物308種,其中比較知名的有《道教文化》、《道教學探索》等;近年,又創辦了一所“中華道教學院”.
張恩溥在台灣張恩溥在台灣

人物評價

張恩溥真人雖畢生皆追隨國民黨政府,但到台後一直眷戀龍虎山祖師宗壇,盼望早日能返回大陸與親人團聚。臨終猶囑後人要重振嗣漢天師府,希望祖國能夠早日統一兩岸。

身後紛爭

堂侄繼攝

1969年12月25日張恩溥羽化,因攜至台灣之長子張允賢早已去世,其教務遂由去台之族人堂侄張源先繼攝。張恩溥在貴溪縣留有妻子、女兒及親侄多人,因海峽阻隔,多年不通音問,故龍虎山天師府與台灣天師道發展情況,彼此均不甚了解。

遺囑爭議

2008年,道教嗣漢第六十四代“張天師”張源先病逝後,接班人選競逐激烈,第六十三代天師張恩溥的兒子張美良昨天現身,指父親臨終前指定由他襲位,但張源先不承認遺囑,繼任六十四代天師,“等了三十八年,公布真相的時候到了”。
張恩溥
五十三歲張美良在桃園縣擔任國小老師,他說,父親一九六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病逝前,找來理教領袖趙東書、軒轅教領袖王寒生和大法師黃平西作證,立下口頭遺囑,“遴定張美良為應襲第六十四代天師,成年後襲位嗣法”。來年三月五日以嗣漢天師府駐台辦事處之名,刊登在中央日報第四版。
張美良說,父親過世時他十三歲,遺囑指“在張美良襲位之前,天師府一切事務處理,應以大法師會議為最高權力機構”,“所有祖傳寶印和經典法物,暫交陳如平(張美良母親陳月娟的親友)保管”。 沒想到,張源先不承認該遺囑效力,一九七O年十月以族人會議之名繼任六十四代天師。等他成年懂事,人事已非。
他說,四年前他向陳如平後代取回八顆祖傳印鑑,包括天師印、陽平治都功印、道經師寶印等,主要用在核發道教“萬法宗壇”(道士執業證書)的公文印信。既然正統的祖傳印鑑由他保管,這些年張源先核發道士證書的印鑑真假“自有公斷”。
中華鼎新道教會長劉漢堯支持張美良說法,他說他的父親過去是張恩溥倚重的“家臣”,張源先三十多年來用非正統的天師印信廣發道士證書,且未落實嚴格審查和保薦制度,道士的養成和訓練很辛苦,“懂點皮毛,花錢就可以買張道士證書”,看在專業道士眼裡,寒心又憂心。
“現身公布天師祖傳印鑑,是要讓道教正統得以一脈傳承,不能再用非正統印鑑來蒙蔽廣大教友。”張美良說,道教派別眾多,六十五代天師繼任人選各方人馬較勁,不能再陷入分裂危機。他將邀集正一、閭山、茅山、靈山、靈寶等派領袖,重建組織架構,誰是正統“張天師”,時間會給答案。
張恩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