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彥青山水寫生集

張彥青山水寫生集

《張彥青山水寫生集》內容簡介:自然宇宙,大千世界,在藝術家的眼裡是心畫,山貌水態,石木形神,經藝術家的筆墨後就有了生命的情趣。心畫和情趣,是藝術家的精神構成,也是藝術品的價值量化。年近九旬的彥青兄,至今仍生活在他自己的精神構成中,勤奮而執著地耕耘著他的藝術園林。藝術是個性和志向的代言人。彥青早年就給自己的藝術品位定了調:以我手寫我心,唱我情,以我之情創時代之作品,其藝術生命方可光大。今人論“筆墨當隨時代”,即為彥青自定格調之另譯。

基本介紹

  • 書名:張彥青山水寫生集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頁數:141頁
  • 開本:8
  • 品牌: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作者:張彥青
  • 出版日期:2006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208065705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張彥青山水寫生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張彥青,原名煥,字劍進,號無慍齋主。現山東藝術學院教授、山東省文史館館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書院顧問、山東省老年書畫研究館會長,是我國著名的國畫家和美術教育家,也是一位頗具名望的革命志士。
張彥青1918年12月生於山東省臨清縣大辛莊鎮近古村。1943年畢業於北平輔仁大學美術系;1946年又畢業於重慶中央大學藝術系國畫專業。先後從師於臧克家、陳少梅、溥雪齋、汪慎生、陳緣督、啟功、徐悲鴻、黃君璧、傅抱石、謝稚柳諸大師。尤其可貴的是,他的畫作“師古人之心,不師古人之跡”,雖人手於傳統,但並未落前人窠臼,而是通過長期實踐,深入生活,揣摩體悟,探索出一條與自然、社會共生共映,而又拓新風的繪畫之路。
張彥青一生經歷曲折多舛、坎坷崢嶸。命運隨著時局的動盪起落浮沉,但他追尋革命真理、追尋藝術之心始終不渝,他的前半生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大潮中;然而他痴藝之心從未泯滅和鬆懈,在鬥爭環境和革命工作的夾縫中無鞭自奮,刻木成舟。他先後從事國畫藝術已60餘年,懷著對祖國的一腔熱愛,緊緊把握時代的脈搏,“洋為中用,古為今用”,為錦繡中華揮毫潑墨,創作了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優秀作品,為祖國的大好山河立傳。他博覽群書,行逾萬里,畫意傳神,言之有物,把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鑲嵌在時代的箭鏃上,放射出璀燦的輝彩。所作巨幅氣勢磅礴,小幀亦莫不咫尺千里,淋漓有致。1989年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個人畫展,作品為國內外博物館、美術館收藏。出版有《張彥青國畫選》、《山東革命紀念地畫冊》、《張彥青山水寫生集》、《中國當代藝術家畫庫張彥青集》。被收入英國劍橋大學編纂的《世界名人錄》。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待遇。

圖書目錄


張彥青藝術簡歷
泰山對松山
去黃山蓮蕊峰途中
黃山觀海
黃山皮蓬
黃山紀游
農林牧一起抓
蜀道今已變坦途
蜀東紀實
蜀中山水
嘉陵綺景
嘉陵江一截
峽江帆影
瞿塘天險
奉節白帝城
清江漁歌
清江船行人
新會玉湖寫真
革命舊址雲頭谷
靈岩攬勝
黃山文光亭
疑是銀河下九天
遙看小舟
漁歸圖
湘西沅江婀娜多姿
山中人家
嘉陵岸邊
嘉陵江畔
峽江帆影
峽江揚帆
峽江揚帆
巫溪放舟
巫溪孕秀
索溪暢遊圖
黃山松雲
黃山人字瀑
黃山始信峰上遠眺
黃山清涼台
天涯海角
海南磯珠
青州彌河寫生
威海陶家夼俯瞰
漢江帆移
台北翡翠灣
台灣橫貫公路之九曲洞
台灣花蓮山中
台南船帆石
阿里山神木
雲霧山中
興山風景紀實
幽谷笛鳴
溪巒野趣
江畔遠眺
江畔漁歌
江上飛練
峽江奇峰
大江東去
長航萬里行
長航萬里圖
風景這邊獨好
古樹夕照
鎮日空亭多騷客
輕舟已過萬重山
漁家樂
溪畔消夏圖
大哉天山
天山腳下
蜀江小景
峽江帆影
峽江揚帆
巫溪漁歌
鎮江金山寺遠望
太湖一景
富春江畔
灕江小景
陽朔風景甲天下
疑是銀河下九天
風正數帆懸
嘉陵江畔
江畔漁歌
幽谷笛鳴
蘆盪驚鴻
激流勇進
群峰勃勃涌新雲
漁村野趣
漁村野趣
萬峰競秀——大澤山聯屏
幽居圖
革命紀念地南北岱崮
武當山寫真
石島在建設中
東海珠磯
大嶗風光
晴嵐聳翠
雁盪雨後
輕舟已過萬重山
輕舟已過萬重山
嶗山龍潭水庫
雪霽乘興
長江萬里圖
秦嶺之上有人家
大寧河上
索溪峪景色
夜半歌聲到客船
江南水鄉周莊
黃山松雲
荒江魚艇圖
陽朔風景
桂林風景
灕江風光
陽朔風景
陽朔勝景
湘西沅江之畔
沅江風姿
湘西沅江之畔
巍巍乎壯哉天山
天山遊蹤
天山牧歌
天山風情
天山寫生
天山新晴
天山情韻
天山晴嵐
去重慶途中所見
蜀江晨曦
嘉陵江邊
嘉陵江畔
出峽圖
台灣太魯閣峽谷
台灣太魯閣峽谷
台灣基隆野柳岬
山居圖
嶗山之後山寫真
憶寫蜀山
張彥青藝術活動年表
赤誠奔放的天性氣勢恢宏的畫境
後記

後記

我從事繪畫學習正值抗戰初期,由北平跑到內地,在顛沛流離的生活中,因沒有充裕的時間,只好靠速寫本進行練習。以後參加部隊,幾乎走遍了大河及大江南北,也沒有丟掉了畫筆。轉業後從事博物館工作,為了採集紅軍、八路軍、解放軍的英雄業績,訪問了全國不少革命紀念地,並予以描繪。60年代之初奉調山東藝術專科學校(山東藝術學院前身)任美術專業教師,就更時常帶領學生到農村深入生活,進行寫生。80年代離休後,乘改革開放的東風,擺脫了“文革”中在文藝上的種種羈絆,心情愈加舒暢,拿起畫筆畫板,幾乎暢遊了國內的名勝古蹟、名山大川。既陶醉祖國山河的無山不美,無水不秀,盡情地謳歌和描繪,也深感既陶冶了性情,更增廣了知識,體會到古人所說的“外師造化,內發心源。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方足以作畫矣”,信不誣耶190年代時在恩師臧克家的鼓勵下,曾出過一本《張彥青山水寫生集》。數十年師生“詩情畫意”之篤情,時在念中。如今將屆九旬,步履維艱,殊難更事跋山涉水,從事漫遊。因整理多年舊稿,仍用詩人臧克家先生舊日之題簽,再出一畫冊,以志難忘,並以此祖國大好河山之部分瑰麗寫照,謹向愛國同胞獻上一份菲薄之禮。

序言

彥青道兄的山水畫,蘊藏著自然與生命的精神內涵;時代與生活濃縮了彥青兄的人文情懷。他畫裡的山水草木多半縈繞著歲月的夢影,卻難免糾纏著幾絲愛恨分明的政治意緒,因為在他的藝旅和閱歷中,民族之感的傳統,豪情灑脫的風骨,一直是他人生之書的重彩,為這一筆“重彩”,張彥青風雨寫生數十載,也是與丹青糾纏不清至今——墨痕里的古典今情,惟有老當益壯的他自知了。
自然宇宙,大幹世界,在藝術家的眼裡是心畫,山貌水態,石木形神,經藝術家的筆墨後就有了生命的情趣。心畫和情趣,是藝術家的精神構成,也是藝術品的價值量化。年近九旬的彥青兄,至今仍生活在他自己的精神構成中,勤奮而執著地耕耘著他的藝術園林。
藝術是個性和志向的代言人。彥青早年就給自己的藝術品位定了調:以我手寫我心,唱我情,以我之情創時代之作品,其藝術生命方可光大。今人論“筆墨當隨時代”,即為彥青自定格調之另譯。
藝術還是文化與文明的傳承。彥青兄說,只有師古人才有傳統;只有師造化才能靈悟;只有得心源才有創新;只有民族性才有國際性;他用山一樣厚重的筆性,水一樣樸實的墨意,揮灑出了天地之大美,簡約出了民族之精神;他深刻崇尚的思想,既勾勒出了蒼茫古意的秦月漢關,又寫出了精神世界的山水景致。筆底的時代風情,猶如他的山水畫,無一不烙印著社會的軌跡——《紅葉題詩》(20世紀30年代)、《重慶近郊》(40年代)、《看萬山紅遍》(50年代)、《山水情》、《延安大橋》、《戰勝黃河特大洪峰》、《曙光初照演兵場》、《泰山寫生》(1955——1965)、《鵬程萬里》《祖國山河萬年青》(80年代後)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