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軍(鹽池縣文化館副館長)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9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建軍是共產黨員,大專學歷,是鹽池縣文化館副館長,吳忠市音協副主席,自治區第八屆青聯主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建軍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陝西定邊縣
  • 出生日期:1964
  • 職業:鹽池縣文化館副館長
  • 信仰:共產主義
  • 政治面貌:共產黨員
簡介,人物生平,

簡介

他多次代表寧夏參加了西北、全國各種演唱會、曾先後三次獲得“西北青年花兒王”、“西北花兒王”、“西部民歌(花兒)歌王”稱號。成為獲得西部民歌最高榮譽的歌手,讓“寧夏花兒”紅遍了全國。
張建軍的祖籍是永寧縣,1964年出生於陝西定邊縣的一個音樂世家,從小受家庭薰陶,喜歡唱歌。上中學時音樂老師李東有發現他有唱民歌的天賦,因此,就對他進行西北民歌的基礎性培養。張建軍在音樂上很有靈性,在少年時期就在藝術上就表現出不同凡響的天賦和才華,在定邊縣上中學時,就多次參加陝北地區文藝調演。生在陝北,長在黃土地上的張建軍,西北特有的藝術就像他自小背回的乘法口訣一樣,植根於他的靈魂深處。

人物生平

1984年,張建軍高中畢業,當年應徵入伍,穿上了嚮往已久的軍裝,實現了人生的第一個夢想。他的歌聲給戰友帶來了歡樂,活躍了軍營的文化生活。1986年,張建軍光榮復員,被分配到鹽池縣文化館工作。
他熱愛音樂,喜歡唱歌,到文化館工作主要從事文藝集成,蒐集和整理民間文學藝術資料,他發揮自己的特長,全身心地投入到這項工作當中。在每天早晨上班,就練歌、聽音樂,把自己唱的歌錄進錄音機,然後反覆播放,從中查找自己聲樂演唱中缺陷,至今,他還珍藏著他那台已成古董的錄音機。
1986年秋天,張建軍報名參加寧夏舉行的音樂比賽,他以一首鹽池民歌獲得了大賽優秀獎。首次獲獎,張建軍激動無比,他更加堅定了對民歌的追求。同年,張建軍演唱的寧夏“花兒”《船姑娘》在中央廣播二台“每周一歌”節目中播放,贏得了觀眾的盛讚。從此,他深深地愛上了“花兒”。
張建軍初試鋒芒,就獲得了令他意想不到的好成績,而且發現了自己藝術的主攻方向。從此,他學習練歌更加刻苦,起早睡晚,始終堅持不懈的練習。文化館館員主要是從事民眾文化工作,有些同事不了解他心中的志向,認為他完全沒有必要這樣賣力的苦練業務基本功。事實上,張建軍內心深處已經認定了一個奮鬥目標,不管同事、朋友如何看待他的做法,他只是笑而不答。他始終抱定一個願望,一定要在唱歌方面唱出個名堂來,把花兒“唱出寧夏,紅遍中國。”1988年,張建軍會唱的“花兒”令還不到十首,這十首歌曲就是他著手研究民歌“花兒”的基礎。
張建軍為了心中的“花兒”,在1987年以後的三年間裡,多次到鹽池縣臨近的內蒙古鄂托克前旗、後旗等地拜師學藝。在老師們的指引下,張建軍刻苦鑽研,認真學習各種民歌及其演唱技巧和風格,從中汲取藝術營養,不斷提高自己的藝術水平。他不僅掌握了寧夏“花兒”的演唱特色和方法、還學會了內蒙古的“爬山調”和陝北的“信天游”,時至今日,能夠同時會唱這三種民歌的,在全國也只有張建軍一人。
隨著學習研究的深入,張建軍清楚的了解到,古老的“花兒”在文革中沉寂了十多年後,上個世紀80年代以其優美的旋律和獨特的魅力,在西北亘古的原野上重新盛開,出現在央視春節晚會上,蜚聲海內外。因此,在現代人聽覺影響中,“花兒”成了西部的一張“名片”。西北五省區的許多文藝工作者興起了一個對“花兒”的研究熱,各省區就“花兒”的發源地問題爭論不休,各自站在家鄉的角度,稱本省區是花兒的故鄉、娘家等等,一直難以定論。他通過對各地“花兒”的深入研究,認為各地的“花兒”無論從音樂旋律、演唱風格、歌詞等方面,都具有各自一定的地方特色和魅力,但是歌手演出中配器單一、歌詞過於方言化,使得許多觀眾只能欣賞“花兒”的曲調,而卻不能深入到“花兒”所表達的文化底蘊中去。寧夏“花兒"傳唱歷史久遠,之所以難以在西北、在全國唱響,主要是缺乏一定的市場開發、藝術包裝和加工。通過鑽研學習深入,發揚光大“寧夏花兒”的決心在他心目中更加堅定。為此,張建軍下大力氣,深入民間、奔波於陝甘寧蒙周圍地區,收集整理原生態的“花兒”,同時學習中外通俗歌曲等的藝術演唱方法,在此基礎上博採眾長,加上現代化的處理,逐步形成了張建軍民歌的最大特色。他說:“每一首精品歌曲都有它的文化背景。不到民間,不到老百姓中間去,是不會創作出真正的寧夏民歌的”。為了使寧夏“花兒”推成出新,唱響全國,張建軍每年都親自出去採風。正是在採風的過程中,他挖掘整理出了寧夏獨有的“花兒”令——憨肉肉令。全國也只有他一人會唱這種民歌。
從1990年開始,張建軍的歌從鹽池山區唱到了繁華的銀川,唱到了寧夏電視台,參加了寧夏90、92、96、98春節聯歡晚會。1992年,青海電視台舉辦“花兒”會電視擂台賽,張建軍演唱的《面片片稠稠地撈上》和《腳閃空絆了一身泥巴》兩首寧夏原生態歌曲,使他一舉獲得了“西北青年花兒王”的稱號。
張建軍首次獲得“花兒王”桂冠,一舉成名,但沒有沾沾自喜,停止奮鬥的腳步。1993年,鹽池縣珍惜和培養人才,派張建軍到寧夏教育學院系統學習聲樂理論和民歌創作。整整6年中,他時刻沒有放鬆對自己的要求,不僅系統、紮實地掌握了相關的音樂理論,還到各地採風,蒐集整理、創作民歌。這段時間的學習,使張建軍的人生從一塊玉石升華成為一塊藝術美玉,創作更精美,演唱更美妙。
1998年8月9日,中國西北“沙湖杯”(“花兒”)歌手大賽在寧夏著名的風景旅遊區沙湖隆重舉行,場面熱鬧非凡。來自西北的眾多民歌歌手齊集在這裡,大展歌喉。張建軍從眾多參賽者當中脫穎而出,獲得了一等獎,成為獲此殊榮的惟一寧夏人。從此,“西北花兒王”的美譽不脛而走。
2004年,張建軍又參加了中國西部民歌(花兒)大賽,“西北花兒王”不負眾望,再次獲金獎,獲得“西部民歌(花兒)歌王”稱號。從此,張建軍的“花兒”紅遍全國,先後參加了第四屆“全國民運會”主題歌演唱、第十三屆“金雞”、“百花”電影節在寧夏頒獎晚會的演出、並參加了建國五十周年進京獻禮演出——大型民族歌舞《塞上春潮》的創作演出,受到中央首長和自治區領導的親切接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