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京

張建京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洛陽市文聯委員、洛陽市美術家協會秘書長、河南省書畫院特聘畫家、洛陽畫院畫家、洛陽市書法家協會理事、金谷印社副社長。 河北武邑人,1968年生於北京,中學高級教師。畢業於洛陽大學美術系,進修於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

基本介紹

  • 姓名:張建京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北京
  • 出生日期:1968年
  • 職業:畫家
  • 畢業院校洛陽大學美術系
人物簡介,獲獎情況,教育教學,繪畫,出版作品,發表作品,相關文章,藝術解讀,筆墨文心,亦真亦幻的心象與詩情,

人物簡介

張建京自幼受其父親影響練習書法,少年時代便在洛陽中國小書法大賽中獲獎,習字興趣愈濃。在洛陽大學受業於張明坤老師,書法精進,在洛陽市青年書家中顯露頭角,1992年成為洛陽市最年輕的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而後在1995年以書入畫,習昌碩白石筆意,涉及中國花鳥畫,出手不俗,與此同時書畫並習,兼顧篆刻,不斷地豐富完善自我修養與審美志趣,成為年輕的創作型書畫家。他書法作品在傳承魏晉意度中尤喜明清風範,書法的形式感上新穎而時尚,體現了書法在當下的嶄新風貌,展現出張建京的藝術個性與藝術主張。1999年起,因感受中國山水畫的技法多樣與精湛,意趣境界的超邁高遠,開始轉為山水畫。在臨摹、寫生、創作中逐漸形成了文質彬彬、書卷氣象的審美追求。張建京的山水畫以傳承古代文脈為氣息,古風悠遠,儒雅飄逸,能在傳承古意風貌的同時,體現當代情趣的意象。在畫面構成造境中突現了對山水畫當代性的思考,在皴擦點染的揮灑中顯示了對山水畫新的詮釋,同時靜溢雅趣之風亦躍然紙上。多年來,他的山水畫創作成為其藝術創作的主要方向,在研習與探索中,不斷表現著中國山水畫負載的深厚的中國文化意趣,追尋著中國山水畫的藝術真諦。廣取博收,兼收並蓄,使張建京的山水畫創作顯現出豐富多變,清新古逸的藝術風貌,從他的作品中,使我們感受到筆墨寄情山林的精神所在。
張建京 著名畫家、書法家,現居洛陽。張建京 著名畫家、書法家,現居洛陽。
雲山蒼影圖 建京作品雲山蒼影圖 建京作品

獲獎情況

教育教學

1994年 河南省學生書畫大賽園丁獎
1995年 河南省國防工業系統優秀教師1995年 河南省中國小美術教學觀摩會優質課
張建京
1995年 被中國兒童省年基金會授予“小藝術家導師”稱號
1996年 第七屆中南六省(區)美術教學競賽一等獎
1996年 全國首屆中國小美術教師基本功比賽二等獎
1996年 河南省參加第26屆國際兒童畫展組織輔導二等獎 1997年 洛陽市中國小美術教師優質課大獎賽一等獎
夏蔭草堂圖 建京作品夏蔭草堂圖 建京作品
1998年 全國中國小美術課(錄像)評比三等獎
1999年 西工區少兒美術工作先進個人
1999年 第四屆全國中小學生美術書法比賽輔導一等獎
2001年 西工區教學論文一等獎
2002年 《第七屆全國中小學生繪畫書法作品比賽》洛陽市選拔輔導二等獎
春江水吟圖 建京作品春江水吟圖 建京作品
2002年 洛陽市中國小美術、書法比賽輔導一等獎
2002年 中國空空飛彈研究院優秀黨員
2003年 全國美術教師論文評比二等獎併入選該論文集
2004年 洛陽市美術學科論文評選一等獎第八屆全國中小學生繪畫書法作品比賽輔導一等獎

繪畫

1992作 作品入選全國第五屆書法篆刻作品展
抱琴訪友圖抱琴訪友圖
1993年 作品入選全國第五屆中青年書法篆刻作品全國第二屆流行書風、流行印風作品展;
首屆中國美術金彩獎全國美術作品展;
河南省首屆山水畫藝術展一等獎;
河南省中國畫首次晉京展精品獎;
二OO二年全國中國畫展;
紀念延安文藝座談會講話發表六十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河南展區金獎、全國優秀作品獎;
第五屆全國體育美術作品展;
全國第二屆中國畫展優秀作品獎;
西泠印社首屆中國印、中國書法、中國畫大展;
河南省第十屆美術作品展銀獎;
張建京老師和青年畫家范瑜張建京老師和青年畫家范瑜
河南省優秀青年山水畫家作品展;
中原畫風代表畫家作品展;
水墨動向全國中國畫學術提名展;
河南省第十一屆美術作品展一等獎(2009年);
盛世丹青全國中國畫名家學術提名展;
水墨主義上上國際藝術年展等。

出版作品

河南美術出版社《洛陽道》、《宣和遺韻·張建京》;
竹樹清風圖竹樹清風圖
河北美術出版社《中國山水畫名家·山水畫技法分解圖典》、《名家山水小品畫集》;
古吳軒出版社《當代中青年藝術家佳作選·河南卷》、《當代國畫名家扇畫圖典·山水卷》;
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彩墨牡丹畫法》;
榮寶齋出版社《張建京·水墨時態中國新水墨發現大系》等。

發表作品

《美術》、《美術界》、《國畫家》、《東方藝術》、《藝術狀態》、《水墨》、《美術大觀》、《美術報》、《中國書畫報》、《書法報》、《書法導報》、《中國書畫》等專業刊物。    2004年被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授予首批“河南省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稱號。  2006年被《中國畫拍賣》等雜誌讀者評為當代最具學術價值與升值潛力的中國畫一百家之一。  2009年被中國國畫家協會評為中國畫壇十大新銳青年國畫家。
水雲居圖水雲居圖

相關文章

藝術解讀

傳承與創新一直是藝術創作中不可迴避的話題,在山水畫領域中,因為傳統體系的嚴密和完備而對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當代的多元文化語境中,山水畫的發展一方面繼承中國傳統的繪畫體系,另一方面不可避免地與西方藝術觀念發生觸碰。這種觸碰對當代山水畫的創作理念產生了多方面的影響。在此方面,河南畫家張建京以自己渾厚的傳統文化功底和獨特的視角方式,將西方藝術中的某些元素引入山水畫創作,為當代山水畫的多元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張建京,河北武邑人,1968年生於北京。畢業於洛陽大學美術系,進修於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張建京修養全面,他好詩詞,擅書法,長篆刻,於文人畫所要求的詩書畫印諸方面皆有所為。早在1991年,張建京的書法作品《行書·自作詩》入選全國第五屆書法篆刻作品展,此後多次在全國性大展中露面;近些年來,張建京以山水畫的創作為主,以其嶄新的藝術面目在各級展事、賽事中多次獲獎;《美術》、《國畫家》、《美術界》、《美術報》、《書法報》等報刊雜誌相繼做過介紹。
張建京在山水畫風上的求新,緣於對國畫的深思和對於西方藝術的熟知。在美術學院學習的過程中,他大量地接觸了中西繪畫,對西方藝術和中國本土藝術的精神有了較深的了解。山水畫所蘊含的文化意義和其獨特的審美理念深深地吸引了他,從而義無反顧地走進了中國畫的殿堂,多年來樂耕不輟,多有所得。他深知在中國畫領域中創立自我面目的難度,大量地讀、臨了中國歷代經典作品,奠定了自己的山水畫基礎,並在花鳥、人物等領域皆有涉獵。從傳統山水畫起步,對布局方式、筆墨技巧、表現手法等做了深入的研究。對於“意”、“境”、“神”、“韻”等概念有了相當程度的體會和領悟。建京尤喜龔半千之渾厚含蓄,石濤之清越激昂,此二位古賢的筆法、墨韻在其畫作中多有體現。
張建京初時所作山水古雅典正,從筆、墨、色到布局、意境均以傳統的程式為之。如1999年《山水寫生冊》及同年所臨龔賢、王石谷諸家筆意,筆致精微,墨韻深沉;2001年扇面《獨釣圖》及《清溪訪隱者圖》,布局精謹,設色典雅;壬午(2002)年《水墨山水冊》、斗方《雲行水上》等,筆致清雅,意境清幽,對宿墨的運用也頗得其法。
對於一位具有開拓精神的畫家來說,尋找屬於自己的藝術語言是必然的事。在掌握了傳統的筆墨技巧之後,張建京開始致力於此,幾年間頗有所得。現代主義的藝術觀念中所包含的強烈個性和表現性,與傳統山水畫的含蓄、隱喻形成了極大的反差,觸發了張建京對於自己藝術創作的反思,這從2000年《雲過晴江圖》即可看出端倪。構圖的構成性和色彩的表現性是他所著力的兩個方面,也是他改觀其山水面目的切入點。他沒有打破中國繪畫中完備而系統的皴擦點染等傳統語言,而是在圖式、色彩方面力求新意。
在色彩的運用上,他一方面對中國傳統山水畫經常出現的石青、石綠等顏色做了重新的構建,如2003年《雲夢伊闕圖 》、《艷陽》、2004年《溪潭山居圖》、2005年《祥雲圖》等作品,對傳統的用色做了大膽的挑戰。另一方面,增加了一些對比色和互補色的運用,使畫面顯出一種強烈的視覺效果。他對色彩的運用打破了傳統山水用色的諸多禁忌,在一定程度上將山水畫中色彩的表現力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
在布局上,他較多地借鑑了西方現代美術中的構成性,使他的畫面在筆墨韻致之中透出嶄新的審美意趣:《初春圖》的大面積單向的墨塊排列、《嶺上初冬圖》中近丘遠壑的團塊交替,都顯示出了畫家於此方面的思索。
在對圖式與色彩作出探索的同時,張建京從未稍離傳統山水的筆墨與意境,他的筆墨依然具有我們所熟知的含蓄渾樸與厚重蒼茫。這也是他的山水求新而不脫古、即有獨特風貌又有文化氣息的原因。他的山水在文化氣息中透著當代藝術觀念的強烈個性,在形象的構成中又具有中國傳統的筆情墨趣。
張建京在藝術語言上的探索,顯示了一個青年中國畫家在民族繪畫的發展中任重道遠、捨我其誰的使命感。他的作品,因其具有的創新精神和文化內涵而引起學術界的認可和市場的關注。張建京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書畫院學術委員、特聘書畫家,洛陽市美術家協會秘書長,洛陽市書法家協會理事,洛陽畫院畫家。其山水畫在當地享有盛譽。作品出版發表有河南美術出版社《洛陽道》、河北美術出版社《中國山水畫名家·山水技法分解圖典》、天津人美出版社《彩墨牡丹畫技法》等。
早在1995年,張建京在洛陽“牡丹畫廊”辦個人畫展時被方家以600元每張的價格購去一批四尺斗方;此後每年都有人來求畫;2000年從美院修業歸豫以後,他的山水作品被當地收藏家看好,當地市場相對穩定,至2003年即以每平尺1000元的價格被收藏,2004年底作品價格升至每平方尺1500元,近兩年價格穩步上漲,勢態良好,以每平方尺2000元的價位被藏家及畫廊收購。2007年預計作品價格將會達到每平方尺3000元。隨著其藝術的不斷成熟,他的作品會有一個相當可觀的升值空間。

筆墨文心

作者:郭新偉
癸未年夏末余與師友在洛陽博物館舉辦畫展,建京兄前後奔波照應,使畫展圓滿成功,初識兄既成至交,遂常相往來而成莫逆,至今亦不過一年半截,余獲益良多而非止於畫。
與兄神侃常忘憂于樂廬。樂廬者兄之齋號,據兄所言此乃取《論語》之“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之“樂”,合陶淵明之詩“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之“廬”。由此齋號亦可知其主人胸襟之豁達,處世之坦然,藝術追求之真意所在。樂廬雖不大,卻頗為雅靜,進門左手半壁書牆,櫥內多為畫冊與字貼;正面靠窗有一畫案,案頭文房一應俱全;右手滿牆為毛氈所封,此乃小大由之牆,牆上常有完成或未完成的字畫,談資亦由這些字畫生髮開去。
余觀其書,風格高古,筆力遒勁,其勢連綿若行雲流水,形式多樣而寫之自然,既有強烈之現代感,而又無時人矯揉造作之態,心浮氣躁之病。如此書風之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功而就,當得力於對古代經典法書之深入臨習。兄言學藝習書啟蒙於幼時家教,奠基於大學,而創作的開始、風格的形成是在工作之後的事。
中國自古書畫同源,自宋元以降,習書者亦多善畫,善畫者書亦精。建京兄習書之餘,初亦自習花鳥、山水,頗喜明清之文人畫風,心怡於八大、石濤、吳昌碩等,然無高人指路,久覺根基薄弱而方向不明。時有友人進修於中央美院,於洛陽引進許多美院教授級的高水平展覽,外界豐富而清新的氣息攪動著一顆躁動的求知之心,受此影響,遂與好友一道北上求學,進入中央美院國畫系進修班,師從盧沉賈又福田黎明崔曉東許俊劉慶和畢建勛等眾多名師,自此對中國畫進行了系統的學習。在班上人多偏重一科,或山水、或花鳥、或人物,而建京則藉此難得之機廣收博採,不擇細流亦不讓土壤,奠定著堅實的基礎,並對中國畫無論是筆墨形式,還是內容意境都有了全新的認識。這一年的學習對其來說,當屬為藝以來的一個重大轉折。回洛後幾經取捨,轉而主攻山水。兄言原因有二,一是山水畫發展至今,畫法多樣,筆墨豐富,呈載了豐厚的中國文化,體現著深邃的哲理,具有濃郁的人文精神;二是寄情山水,林泉高致,可結善緣。單純而質樸的原因,卻昭示著一個人內心真實自然的追求。
其山水畫細察之風格多樣,約有三類。一為臨摹學習之作,從宋元到明清莫不有之,以仿龔半千和宋元山水之作尤為精到和神似。第二類作品,用筆方折,擦筆細膩,色彩清新亮麗,畫面時有公共汽車、鐵藝欄桿等現代街景出現,當屬現代都市水墨的一種探索。再一類作品,用筆圓潤,烘染精緻,設色古樸淡雅,彰顯著河洛大地悠久而厚重的人文氣息。無論哪類作品都書卷氣十足,現代感頗強,並具有一定的裝飾意味。
兄自言:這些作品均屬探索,語言尚不成熟,風格的形成乃長久之事,作為畫家不宜定型過早,不然則易結殼而阻礙發展,現時仍處於學習吸收狀態(按:所言極是,當下畫家多缺此種心態與作為!)。畫面的書卷氣是我追求的方向之一,裝飾感則受大學所學專業裝潢設計之影響,避之不能,亦喜亦憂,若能在畫中運用得當,亦不失為理想的手法之一。至於畫面內容中的現代景象,是我題材拓展的一個方向,石濤之名言“筆墨當隨時代”,古人已將農業文明的表現推向極致,進入工業文明的現代社會,一個中國畫畫家如何用傳統的筆墨來表現自身的生活和感受,此乃最緊要之課題。而無論何種風格之作,我皆一筆筆畫出,無須特技製做,因為只有筆墨才是國畫之根本(按:時人有此真知灼見者鮮矣!)。
建京兄天資穎悟,若就畫論畫稍嫌匠做,其於藝一道原涉獵廣博。除書法外,篆刻亦精;裝潢設計,時出新意;探究國畫,旁及西學,塞尚梵谷,印象不錯;箏聲琴韻,流水知音;行文暢達,意趣澹然。眾藝若能溶鑄於一爐,則丹青自成矣。
文心生相,無窮無盡。筆墨文心,眾生殊形。
乙酉年正月於洛陽歸一齋 (本文作者畢業於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畫高研班)

亦真亦幻的心象與詩情

萬紅偉
禪宗公案里“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的故事,頗能說明中國人與山水的關係。在中國人心目中,山水“以形媚道”、“與道為一”,似有一種宗教的神明在裡面;山水又是和人相親的,人物品藻與山川之美交相輝映。這種以“體道適性”為主旨的山水觀,呈現在中國山水畫上,道家重“心”略“物”,神遊天地,以超現實的心靈觀照現實人生的思想,奠定了山水畫重表現略再現的美學觀念和基礎。佛家念茲在茲的“苦、空、無常、無我”,則造就了中國山水畫裡最常見的蕭散、清寂、深幽的禪境。山水畫走到今天,昔日裡推開柴扉、打開戶牖就可以望見的明山淨水;而今在工商業的急速發展和人口擁擠的盤踞下,變成了令人唏噓的異色山川。而曾經,所謂“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民弄扁舟”的狂士、“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的隱士、“遺世獨立,羽化登仙”的高士,這些中國古代士族階層,如今已是被鋼筋水泥叢林包圍著緊張忙碌的現代文人。他們案頭遙對的是城市的喧囂,腦中經營著紛紜的世事,眉際間偶爾閃現著壓力下的倦怠與疲憊,而心底深處,對古代文人那份淡定、從容與悠閒的追慕,對未著污染的好山好水詩意空間的嚮往,依然那么清晰地在某個不經意的凝思中悄然升起。
傳統中國山水畫的精神不以狀寫客觀物象的“形似”為歸旨,常能取捨、提煉、處理成與自己適性適心之境界。荀子說“性無偽則不能自美”,而莊子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這二者看似矛盾,實則有內在的統一性,荀子強調了藝術在形式上的某種刻意,正是這種“偽”,才有了莊子所強調的藝術觀照下自然天地內在之美的真實。張建京的山水畫大概就是基於這一思想,他以探索者的勇氣和胸懷,悲天憫人的人文精神,以及心中涌動的蓬勃激情,在山水畫的創作中為人們呈現出一個嶄新風貌。
張建京的山水畫如夢似幻,有一種天地化育的混沌初始中,靜謐雋永且樸素清新的感覺。寂寂山風迎面撲來,卻並不凜冽,是令人神清氣爽的怡然。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山不雄峻卻蒼潤,景不險奇但動人。那些山、樹、濕地、茅屋、風、雲,既非古人的模山范水,也非今人改造過的“真山實水”,而是有幾分象徵性意味又頗具裝飾性美感的符號,參差錯落地組合在一起。傳統上“高遠、平遠、深遠”的構圖形式仍被有機地運用著,但建立起來的,則是張建京理想中的一種空間秩序。每個山水風物獨立來看,並沒有脫離客觀物象基本的形,它們是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有些畫面,當你定睛細看,不覺莞爾的是,看似古樸淡雅的山水,不經意間會有現代社會的物象符號:景觀中極富裝飾性的鐵藝柵欄;文人雅集的庭院裡,現代家居中慣見的地磚;寂朗清明的山郭丘壑間,若隱若現架設的線桿……。無論是自然之景還是文明之物,都以一種閒適自然的姿態落於紙上,仿佛有著不容置疑的正當性。亦真亦幻的世界,來自於張建京對自然風景與現世生活的真切感應,暗示了存在於現代社會難以釐清的真實夢幻。張建京以自己的外在視覺經驗為依據,將自己冥思幻想的內在性溶入畫作,傳達著他天賦秉性里既沉靜幽遠又平和入世的生命氣質。此非隨波逐流,也非消極避世,而是自在隨緣、消解意識對抗後的曠然與逸味,這也是他在山水畫中一種自我“心象的寫真”,亦或是一種“夢幻的寫實”“胸中之丘壑”。
中國山水畫是筆墨技法最豐富而完備一科,歷代名家留下了浩若煙海畫理、畫論和璀璨多姿的筆墨形式語言。但若學不得法,也會令人望洋興嘆,心生迷茫;或是拾細遺巨,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張建京在“師古人”上,沉潛的深,卻幾乎沒有走彎路。在中央美院學習期間,行益較多的是龔賢的筆墨。龔柴丈是清初傑出的山水畫家,在今人眼裡,他也堪稱傳統山水畫的教育家。他有一整套系統的山水繪畫教學法,可謂言近旨遠,簡明切實。北宋范寬、元四家,董其昌等,也是張建京重點研究的對象。對大傳統的眷顧與薰習,成為他畫風既有現代意識又無浮泛虛茫感的主要因素。西方現代藝術、後現代藝術則給了他更為開闊的視角審視中國山水畫向當代性推演的種種可能。他的創作根植於民族傳統文化,觀照現代人當下生活狀態的審美需求,同時吸收和融合一切可能在異質文化營養元素。正如法國當代畫家雷蒙·饒可說到“今天,創作應該互相融合、朝著一切可能融合的方向發展。這是一片幾乎未經開發的廣闊領域。獨創性寓於變化之中,也同樣寓於融合之中,每一種獨特的個性都可以創造出一種獨特的融合來。”在張建京的山水畫裡,這樣的融合,隱然若現,又似化之無痕,譬如西方畫家塞尚博納爾等的風景畫對他的影響:在創作理念上,主觀性勝於客體,在表現技法上,豐富的色相變化與明度間的層層拓展,等等,都被張建京借鑑到他的畫作中。在他的畫裡,仿佛能聽到睛朗的天空下,微風拂動樹葉嘩嘩地聲響,還有水晶般清透的樹葉,明滅而有節奏地,閃爍著優美而沉靜的光輝。也似能感受到,張建京平和內斂的入世修為里,若淡若疏的山水清音中,蘊藏著的濃濃詩情。
對於張建京來講歡喜自在的本然生活中,懷抱凝視自然氣象的靈敏性情,將尋常之景幻化成筆下理想的超凡境域,也不期然間流露著他內心超越現實的浪漫情懷。“五蘊”之身與實在之景皆不自由,而洗去外塵,開啟自性,拓展心靈空間之旅,則是無限自由和無限美好的,也是最接近於生命存在的真實和世界的真相,心的修行綿密不絕,山水畫境亦將風光無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