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崇斌

張崇斌

張崇斌,西安華西大學創始人,艱苦奮鬥創辦大學的事跡受到各界的關注,各新聞媒體做了大量宣傳報導。陝西日報西安晚報三秦都市報、三秦晚報、陝西科技報西北信息報、陝西電視報、中國教育電視台等媒體,以大量篇幅宣傳張崇斌傾心辦學,潛心育人的感人事跡。同時,張崇斌也被評為西安市社會辦學先進工作者、陝西省先進教育工作者,並榮獲 “全國民辦高等教育創業獎”。全國民辦高等教育委員會主任高培植在致張崇斌的信中讚揚華西大學是“民辦高等教育界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面旗幟”。 2008年,張崇斌因患心臟病與世長辭,享年80歲。

基本介紹

書香門第,人物履歷,人物生平,辦學歷程,社會其他評價,

書香門第

1987年,在為紀念乾縣中學(現乾縣第二中學)創辦人張潤泉先生立碑儀式上,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站在碑前莊嚴宣誓:“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完成先父未竟之志!”許下這個千鈞重諾的正是張潤泉先生的兒子張崇斌。

人物履歷

張崇斌,1929年生於西安書院門。其時父親張潤泉任教於省立三中。崇斌幼時就讀於西安師範附小。1939年父親創辦乾縣中學(現乾縣第二中學),他隨父回乾,就讀於黌學門國小。後考入乾中讀書,高二時轉入西安興國中學。
1946年抗戰勝利後,張潤泉去南京任職,崇斌隨父轉入南京第三中學,1947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學政治學院深造。1948年解放前夕,國民黨政權風雨飄搖,一部分官兵逃往台灣。張潤泉不願逃台,遂攜崇斌乘飛機到重慶,經關麟征將軍接應,於1949年正月輾轉回乾。
回陝後,張潤泉先生應聘於西北大學教授歷史,崇斌遂借讀西大。1952年西大畢業,任教於西安第七中學。1958年被打成“右派分子”遣送馬欄農場勞教4年。1961年解除勞教,返回西安。
在勞教的4年中,張崇斌經受了嚴酷的鍛鍊和考驗。食不果腹的生活,繁重的體力勞動,閉塞荒寂的山溝,失去人身自由的鬱悶,青春期的壓抑,使這個從小衣食無憂的青年在困頓迷惘中備受煎熬。獲釋之後,妻子在學校教書,他成了家庭主男,一邊料理家務,一邊出外打工。賣菜、拉煤、到建築工地做苦力。。。。。。坎坎坷坷,風風雨雨,艱難困苦的生活整整熬了19年。
1979年,在粉碎四人幫三年後,張崇斌才得到平反。他終於回到闊別已久的學校。那時他已經50歲了。

人物生平

1981年,歷經劫難的張崇斌時來運轉,他調任西安市房建技校校長,已過知天命之年的他如魚得水,煥發出高度的工作熱情。他一手抓教育管理,一手抓教學改革,學校各項工作井然有序。學校舉辦的兩期短期幹部培訓班,為西北五省區培養了一大批房管幹部,也為學校積累了一大筆資金。房建技校被評為先進技校,他也被評為先進校長。
1988年,張崇斌退居二線,但他壯心不已。在家父立碑紀念儀式上的誓言猶在耳邊:“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完成先父未竟之志!”於是張崇斌便為實現自己的誓言奔波起來。
西安市是一座高校林立的省會城市,要在西安創辦一所大學談何容易!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張崇斌首先把這個想法匯報給西安市民盟,得到市民盟的大力支持,願為他辦學搭建一個平台。於是他和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上下奔波,多方籌措資金。

辦學歷程

1989年二月,經西安市教委批准,一座綜合性民辦高校——民盟西安培訓學院正式成立。
學院成立之初,僅有幾間舊房和2000平米的場地。豪情滿懷的張崇斌卻在滿目荒蕪中看到了鮮花盛開碩果纍纍的未來。他和創業的老夥伴們一起擔大糞,運垃圾,買木料,蓋平房。用他曾承受苦難的錚錚鐵骨,支撐著這所簡陋的民辦高校的脊樑,使它在競爭的風浪中鏘然起航。
張崇斌心裡憋著一股勁。從1958年打成右派到1967年平反,在人生最美好的20多年中,他一直背負著沉重的精神包袱,在生活的重壓中掙扎。退休了,這才趕上了好時代,他決心用最大的努力彌補人生的缺憾。他全身心的投入到辦學中,為建校,他傾全家所有積蓄,東倒西借,並向銀行貸款,投資500多萬元,建起了3000多平米的教學和宿辦樓。為招生,他的足跡踏遍了陝南陝北、甘肅、寧夏的山山峁峁。為貧困山區培育人才,讓廣大貧困山區的農民子女享受高等教育是他最大的心愿。經過7年不懈的努力,民盟西安培訓學院悄然崛起,先後榮獲“陝西省社會力量辦學先進集體”、“西安市社會力量辦學先進集體”、“省級示範學校”、“雙十佳單位”、“全國民辦學校先進單位”等光榮稱號。同時被列為“國家高等教育學歷文憑考試試點院校”。
1998年,經西安市教委批准,“西安民盟培訓學院”正式更名“西安華西專修大學”。
張崇斌艱苦奮鬥創辦大學的事跡受到各界的關注,各新聞媒體做了大量宣傳報導。陝西日報西安晚報三秦都市報、三秦晚報、陝西科技報西北信息報、陝西電視報、中國教育電視台等媒體,以大量篇幅宣傳張崇斌傾心辦學,潛心育人的感人事跡。同時,張崇斌也被評為西安市社會辦學先進工作者、陝西省先進教育工作者,並榮獲 “全國民辦高等教育創業獎”。全國民辦高等教育委員會主任高培植在致張崇斌的信中讚揚華西大學是“民辦高等教育界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面旗幟”。
2005年,75歲高齡的張崇斌自感力不從心,從華西大學校長的崗位上退了下來,成了華西大學終身名譽校長。張崇斌離開了他曾經嘔心瀝血苦心經營的華西大學,但他始終關心著華西,他和華西息息相關。
2008年,張崇斌因患心臟病與世長辭,享年80歲。
張崇斌含笑走了。
華西大學紀念碑上鐫刻著他的名字。
中國民辦高校史冊上銘記著他艱苦創辦華西大學的事跡。
然而更多的是數千名華西學子永遠緬懷著他,感恩著他!
張崇斌帶著深深的眷戀,離開了這個曾使他受苦受難的世界,也許這個世界並不完美,但正是這個不完美的世界,讓他在不息的奮鬥中創造了絢爛多彩的晚年。他既圓了一個辦大學的夢,也實現了父親未竟之志。
臨終之前,張崇斌插著氧氣袋感慨的說:“堅韌不拔的毅力,克服困難的決心,吃苦耐勞的精神,艱苦樸素的作風,助人為樂的品格,是一生受用不盡的寶貝!”
張崇斌把這個寶貝留給了後人。

社會其他評價

中國教師網張崇斌 華西大學 | 檔案大小: | 添加時間:2004-11-24 23:51:40
檔案簡介:華西大學
建校10年來,學校在張崇斌校長的帶領下,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一、把“教育作為不以營利為目的的社會公益事業”作為華西辦學的準則。首先是把育人作為辦學的宗旨。其次是低收費,並減免特困生學費。第三是將辦學所得,甚至包括家產全部投入,以改善辦學條件。這與某些以追求經濟利益為主要目的的社會辦學形成明顯對比。
張崇斌提出教育扶貧面向山區張崇斌提出教育扶貧面向山區
二、建校以來,已為社會培訓各級實用型專業人才3100餘名。學生畢業率達95%以上,1995年至1997年已連續3年,畢業生呈供不應求之勢。相當一批學生已成為國家行政部門和單位的主要負責人。
三、始終堅持“面向山區,育人扶貧”的辦學方向。10年來,先後為了50多名學生減免了學費。已畢業學生中,來自陝西省100多名回鄉青年,自辦了企業、診所等,成為貧困山區致富的帶頭人。程安東省長親筆題寫了“面向山區、育人扶貧”的牌匾予以表揚。
張崇斌提出教育扶貧面向山區張崇斌提出教育扶貧面向山區
四、為國家教育事業積累了教育資產並初步具各了較好的辦學條件。學校現占地1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8000餘平方米,有教學樓2棟,學生公寓4棟,可供15000名學生學習生活。水電暖浴生活設施齊全,微機室、語音室、電教室、圖書室等現代化教學設施完善。
五、以“艱苦創業,無私奉獻,興學育人,提高民族素質”為核心的“民培”精神所積累的經驗,為我國民辦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提出供了素養材和決策參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