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屺

張屺,字伯玉(?—1162年),澠池縣陽壺人(今洋湖村)。

基本介紹

  • 本名:張屺
  • 字號:伯玉
  • 所處時代:宋朝
  • 出生地:澠池縣
  • 去世時間:1162年
  • 主要成就:抗金將領
抗金經歷,後世紀念,

抗金經歷

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張變賣家產,招兵數千,跟隨京西北路安撫制置使翟興抗擊金兵。當時,金兵從距澠池城西北45里之白浪渡口長驅渡河。張屺率兵阻擊,把金兵打得人仰馬翻,落水淹死者不計其數。保衛了黃河南岸廣大地區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張屺積功補武翼大夫。
紹興元年(1131年)金國大將高瓊率先攻取商州(今陝西省商縣)。宋高宗命令制置司前軍統制董先抗擊,張屺是董先部將,奉命率騎兵衝擊,一出陣,即鞭馬猛進,所率騎兵追隨不及,單人獨馬在四皓廟被數百騎金兵包圍。他怒目大吼,舉刀猛砍,橫衝直撞,如入無人之境。金兵潰不成軍,紛紛逃散。當日九戰全勝,張屺直追金兵至試關,爭奪關門一戰,殺金兵百餘。
紹興二年(公元1132年)春,張屺隨同董先領兵從藍田渡渭水,準備進取長安。張屺督兵與金兵奮戰於興平、鹹陽、渭河、石鱉谷等地。這時,受金冊封的“齊帝”劉豫已占據京師(現河南開封)。斷絕了董先軍隊糧道,先不得已,兵權暫交張執掌,假意投降劉豫。劉豫派遣使者以封官誘玘投降,張屺拒不接受,並囚禁來使。後來宋將王倚投降劉豫,得領虢州(今河南盧氏靈寶一帶),王邀商州別將董震商議欲害張玘,董震把訊息透露給張。張玘乘王倚與他議事時,先責以大義,後把王同劉豫派來的使者一齊殺掉,藉以懲罰叛國奸賊。劉豫聞訊大怒,命令河南安撫孟幫雄,總管樊彥直兵據洛陽,直抵長水(現洛寧西),勾結金兵,兮攻張玘。張屺調兵遣將,埋伏要地,自率精銳騎兵三千,一晝夜奔跑三百餘里,黎明攻進洛陽,活捉了孟邦雄,嚇竄了樊彥直,齊、金聯軍潰敗。張玘因功晉升霸州(今河北霸縣)防禦使。
紹興三年(1133年)春,董先從齊返回,張屺立即奉還董先的兵權,自己退就原職,受到軍民的極大讚頌和欽敬。京西北路安撫制制置使翟琮(翟興子,興死,子琮襲職),將張屺事呈報朝廷,宋高宗遂實封張玘為武翼大夫。之後,張屺跟隨抗金名將岳飛收復京西六州,累功升拱衛大夫。以殺叛賊王倚事上達朝廷。宋帝遂加封張屺為親衛大夫。
紹興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張屺任御營宿衛前軍都統,率兵屯駐泗州(今安徽省泗縣)。這時,金兵大舉進攻海州(今江蘇省連雲港市),宋高宗急調張屺會同鎮江都統張子蓋共援海州。當兩軍到達海州郊區時,金兵早將海州團團圍困,刀槍林立,箭飛如雨。張屺即在海州城北三里處率精銳騎兵猛衝金兵陣地,並親殺其首領,金兵望風披靡,倉皇逃竄,解了海州之圍。在這次戰鬥中,張屺不幸中流矢陣亡,張子蓋將張屺奮戰事跡上報朝廷,宋帝特贈張屺為正任觀察使,並賜謚“忠勇”。

後世紀念

宋孝宗即位,又令在張屺戰敵之處建立祠堂,永志紀念,並追贈張為清遠軍承宣使,以彰功績。
子張世雄犧牲於符離之戰,贈武節大夫。據民國17年版《澠池縣誌》載:張屺父子墓在澠池縣的南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