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金

張寶金

張寶金,男,漢族,1949年11月出生,中共黨員,祖籍山東省無棣縣,現任黑龍江省尚志市元寶村黨總支書記。元寶村是小說《暴風驟雨》中元茂屯的原型地,被稱為“中國土改文化第一村”,張寶金是該村黨總支書記。32年來,他團結帶領全村黨員民眾,艱苦奮鬥,銳意進取,把昔日的“光腚屯”建設成為“億元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寶金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祖籍山東省無棣縣
  • 職業:公務員
人物經歷,心繫山村,豐功偉績,改革成就,榮譽成就,

人物經歷

1968年,張寶金從山東省無棣縣闖關東來到元寶村,受《暴風驟雨》精神的薰陶,從心底產生了對這片黑土的熱愛與眷戀。
張寶金張寶金
1979年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80年,他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當時,元寶村被人們稱為“光腚屯”。張寶金當選村黨支部書記後,根據本村實際情況,確定了立足於“農”、取利於“工”,實施“以工養農、工農並舉”的發展方針,帶領廣大黨員民眾,創辦了小木農具加工廠、衛生筷子廠、鉛筆板廠、制筆廠等村辦企業,村集體經濟實現了裂變式的發展。
1996年,在張寶金的帶領下元寶村的工農業總產值達到了1.1億元,從一個遠近聞名的光腚屯,一躍成為億元村。

心繫山村

扶貧幫困
張寶金扶貧幫困、樂於助人,主動幫助村里弱戶發展多種經營生產,實現了共同富裕的發展目標。“村集體經濟發展固然重要,但村民富裕才是最終目標。”這是張寶金一直堅守的信念。姜春清是元寶村一位普通的村民,1986年國中畢業以後,由於家庭經濟條件比較困難,家裡只有十幾畝地,種糧食作物的收入實在是太少,做點買賣又不知從哪裡著手。正在他愁眉不展、苦於無策的時候,張寶金主動找到了他,為他提供了資金,蓋了豬舍,一次購進了30頭豬崽,並為他買來了養豬方面的書籍。幾年時間,他的養豬場不斷擴大,達到年出欄2000多頭的規模,收入60萬元左右。張寶金髮現他的發展潛力後,又主動幫助貸款承包了500畝荒山,全部植樹造林,建了養魚池、純綠色水稻生產基地和一座小型燒碳廠。2007年經張寶金引導,他又飼養了平菇、木耳等食用菌,建起了1800平方米的葡萄採摘大棚。如今,他的經濟實體已經達到近千萬元,年純收入百萬元左右。為幫助其他的弱戶,在張寶金的組織和支持下,由姜春清挑頭,成立了元寶村養殖協會;由姜春清的愛人挑頭,成立了養兔協會,村里50多戶弱勢農戶加入了協會。在張寶金大力發展多種經營生產的倡導下,湧現出一批養豬專業戶、養兔專業戶、木耳生產大戶、林業大戶,元寶村民共同走上了富裕之路。
張寶金(右)和村民一起在放線給田埂取直張寶金(右)和村民一起在放線給田埂取直
帶病上陣
張寶金心繫山村發展、情系百姓福祉的大愛情懷,受到了全體村民的一致擁戴。1993年,張寶金遭遇車禍,頭把擋風玻璃撞得粉碎,整張臉面目全非。他昏迷住院期間,幾乎全體村民都來到醫院流著眼淚等著他醒來。剛剛度過危險期,他不顧醫生的勸阻,冒著傷口感染的危險,強行回到了村中,得知訊息的村民自發在村口放起了鞭炮。當民眾看到張寶金邊打點滴邊工作的場景,無不為之動容,就連他的妻子也流下了眼淚。在張寶金心裡,村裡的事、大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自已的事、家中的事,再大也是小事。
辛勤工作
30多年來,他每天早上五點半就開始工作,半夜才回家休息,從來沒有休過節假日,從來沒有拿過一分錢補助。即使躺在病床上,他也沒有放棄工作,一絲不苟地操持著村里、企業、村民等各項事務。為打造綠色銀行、發展萬畝林,患有胸膜炎、心臟病等多種疾病的張寶金親自上陣,60多歲的他因勞累過度多次休克在勞動現場。由於身體原因,張寶金提出辭去村黨總支部書記職務,村民們紛紛涌到村辦公樓前,央求他繼續擔任。選舉當天,身在外地、多次未參加選舉的選民都專程趕回,投上了寫滿依賴與希望的莊嚴一票,張寶金再次以100%的支持率當選。如今,近70歲的張寶金依然操勞在工作崗位上,為了村裡的父老鄉親無怨無悔地奉獻著。
大愛情懷見赤誠。張寶金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奉獻精神,博得了全村父老對他的愛戴和信任。此情此景,恰似當年周立波和廣大貧苦農民結下的魚水深情,《暴風驟雨》精神,在元寶村再次得到升華和放大。
山村現狀
張寶金心中始終裝著元寶村、裝著老百姓,心甘情願、無私忘我地為元寶村的事業和村裡的百姓服務,努力讓民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富裕起來的元寶村,為村民代交各種費用,使本村村民比全國的農民提前23年免交了村統籌和鎮統籌,提前1年免交了農業稅。從1995年開始,元寶村九年義務教育費由村辦企業支付。凡升入重點高中和中專以上院校的學生,村里分別獎勵500元、1000元和2000元,僅此一項每年獎勵就達2萬多元。為改變村民生活質量,在張寶金的主持下,村里投資3822萬元,建設了新村別墅和住宅樓2.46萬平方米,303戶農民住上了樓房和別墅,讓農民享受到和城裡人一樣的美好生活。目前,元寶村的磚瓦化率,自來水、有線電視、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都達到了100%。全村資產超千萬的有10戶以上,超五百萬的有7戶以上,超百萬的有20戶以上。
元寶村現狀元寶村現狀

豐功偉績

科技興農
張寶金熱愛土地、依戀土地,十分重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科技投入。由於村辦企業的興起,村裡的勞動力大量地向企業、工商業分流,到21世紀初,全村的耕地以轉包的形式集中在74戶農戶手裡。種地的少了,而張寶金卻沒有放棄這些農民們祖祖輩輩賴以生存的土地,帶領民眾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大力發展農業生產。近年來,累計投入432萬元,實施小流域綜合治理1200畝,改造中低產田2500畝,開發水田3000餘畝,修乾渠2700延長米,改變了元寶村種地靠天吃飯的歷史;投資400萬元,成立農機合作社;投資120萬元建立了食用菌節水灌溉示範基地,對管線噴灌技術進行示範,促進節水灌溉技術的普及。在技術培訓上,張寶金每年都聘請省農科院的專家和科技人員深入到村開展科普講座,向農戶講解農村實用新技術和相關市場信息,推廣新的種植品種,指導農戶發展高效、綠色農業。經過張寶金多年的努力,元寶村打造出大農業生產格局,純綠色水稻生產基地、良種培育基地、漿果生產基地……規模化農業生產為村裡的種糧大戶們贏得了豐厚的經濟效益,十幾萬元、幾十萬元、百萬元的年收入,讓種糧大戶們心裡樂開了花。
張寶金目光遠大,情系子孫,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給元寶村後代留下一座綠色銀行。為了給村辦企業留下一座後續木材基地,張寶金親自設計、規劃、參與勞動,利用近十年的時間,將萬畝荒山打造成了集經濟林、觀賞林、教學林為一體的萬畝生態林。在進行這項工程之初,曾有親友勸他:“你已經60多歲了,兒子、孫子又都在外地發展離開了元寶村,種這些樹,你根本借不上力,就別拼上老命折騰了!”張寶金動情地說:“老少爺們信得著我,我做事就得對得起他們。我只要在位一天,我就要為他們考慮事,辦實事。”
工業立村
張寶金敢闖敢幹、開拓進取,初期創業的成功,更加堅定了他壯大企業規模,謀求更大發展的信心和決定。1987年,村集體已經有了6萬元積蓄,部分村民產生了小富即安、小進則滿的思想。面對這種形勢,張寶金提出,要衝破思想束縛,放眼長遠,迅速壯大企業規模,進一步壯大集體經濟實力。張寶金經過多次考察,提出了投資60萬元,創建元寶村衛生筷子廠的大膽構想,盈利之後,村利潤、企業積累和股東分紅比例為3∶3∶4。也就是說,在村里不投一分錢的情況下,每掙100塊錢,村里得30元,享受乾股用於村里各項開支和公益事業;企業得30元,積累資金壯大發展;股東得40元,算做回報並成為村里率先富起來的群體,以此為基礎帶動全體村民共同致富。出於對張寶金的信任,這項決議一出,村裡的幹部民眾創業熱情大增,短短10天時間,富裕農戶集資54萬元,元寶村成功辦起了衛生筷子廠。第二年改為元寶山餐具廠,衛生筷子開始遠銷日本和東南亞。1992年,張寶金力排眾議,與香港偉盈國際有限公司簽訂合資建廠協定,成立了黑龍江元寶山木製品有限公司,獲得了產品的直接出口權;1994年,在上海中鉛一廠的支持下,新上了鉛筆生產項目;1995年,他針對大興安嶺地區木材儲量大、質量好、價格低的優勢,在大興安嶺辦起了8家衛生筷子加工企業,把企業做到了域外,所有產品全部運往大連、北京後再出口國外,當年創產值1億多元。
張寶金(左)向制筆廠副廠長了解生產情況張寶金(左)向制筆廠副廠長了解生產情況
張寶金思想超前,志向高遠,集體經濟發展了,但他始終沒有停下前進的腳步。2000年,張寶金提出了“邁出國門辦工廠”的思路,7次到俄羅斯考察,4次與對方官員談判,最終購買了俄方一座山林的採伐權和廠房設備,並派出管理人員和技術骨幹50人,聘用俄方工人100人,成立了元寶山遠東木業有限責任公司。該企業年加工半成品衛生筷子20萬箱,返回元寶村進行精加工後出口日本,年出口創匯320萬美元。主導產品衛生筷、鉛筆、鉛筆板等遠銷美國、日本、韓國及東南亞等國家及台、港、奧等地區,國內暢銷北京、大連、上海、天津、廣州等大中城市。元寶村年加工鉛筆23億支,鉛筆板3000萬羅,分別占全國總量的20%和60%,從業人員3500多人,是全國鉛筆板集散地。全村勞動力有80%從事企業生產、20%的勞力從事農業生產,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的90%來源於工業。目前,完寶村正在建設規劃面積90萬平方米的鉛筆工業園區,預計基礎設施總投資7200萬元,計畫3年內建成可容納40家企業入駐,並力爭實現“企業駐滿,年加工鉛筆板1億羅,鉛筆60億支,實現產值20億元,實現利稅2億元”的目標;計畫在5年內,使鉛筆園區產品產量達到全國同類產品總量的80%,10年內在園區組建一個中國鉛筆工業集團公司,把尚志市打造成亞洲鉛筆之鄉。現已投入資金500萬元用於水、電、路等基礎設施的建設,進企業4家,固定資產投資1.58億元,均已開工建設。
文化興村
張寶金與進俱進,繼往開來,依託土改品牌優勢、優良生態資源和特有民俗文化,極大地推動了元寶村旅遊產業發展。近年來, 先後投入資金1000多萬元,重點建設了《暴風驟雨》紀念館、荷花池、元寶山等六大景區,修繕了城門樓、辦公樓,完善了區內的路線標識、指示牌、接待中心、停車場等基礎設施。中國土改文化第一村景區被評為國家級3A景區,成為哈爾濱市重點建設的紅色旅遊景點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通過發展紅色旅遊產業,極大地帶動了服務業、餐飲業的發展,增加了村民收入。近年來,元寶村已接待遊客數十萬多人。
張寶金以人為本,關注民生,舉全村之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他的主持下,科學編制了元寶村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累計投資1780萬元,硬化道路11.3公里,讓村民走上了寬敞、乾淨的硬化道路,結束了泥濘村路的歷史;完成了村內街道2200延長米的排水工程,在兩側安裝了1700延長米的彩鋼柵欄,鋪設了500平方米的彩色步道板;道路兩側種植了7000棵綠化樹,安裝了92盞路燈,鋪設自來水管線4000米,完成了鎮村地下排水工程。
張寶金注重文化,嚮往文明,積極組織開展群體性文化活動,紮實推進文化興村建設。為滿足村民的文化需求,張寶金在村辦公樓內闢建了150平方米的文化活動室,免費向村民開放,購置了大量的中外文學名著供村民學習、閱賞,現有各類書籍5000餘冊;組織100名村民成立了秧歌隊,統一購買了全套的器材和服裝、摺扇等用品,多次組織大型表演,豐富了民眾的業餘文化生活;建成標準化籃球場2個,安裝全套體育健身器材2套,為村民提供了休閒健身場所;大力開展群體性文化活動,以各村辦廠團支部為基本單位,每年舉行書法、剪紙、繪畫展覽和籃球、象棋比賽,凡各聯隊、各廠區文化娛樂活動搞的好的,年終都有不同程度的獎勵。濃郁的文化氛圍,為元寶村培養了一批優秀的文藝人才,村民多次在市裡的文藝匯演中獲獎,並以農民演員的身份參加市裡的春節晚會、省、哈市組織的紅歌會、農民演唱會等活動。張寶金實實在在的為百姓謀利辦實事,真正的做到了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使元寶步進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快車道,以驕人的業績,書寫了《暴風驟雨》新篇章。

改革成就

張寶金第一次感受“改革”的分量是在1983年,那時地處東北偏遠山區的元寶村,才剛剛溫飽。
用村里老人的標準衡量,當時的張寶金已經“了不得”,他當了3年村支書,全村在他帶領下,從吃糧靠返銷、生活靠救濟、花錢靠貸款的“三靠村”變為溫飽村,還有啥不知足?
祖籍山東的張寶金闖關東來到元寶村,和很多“窮怕了”的人一樣,對貧窮有一種融入血液里的警覺。有了溫飽的張寶金卻一直被一種擔憂困擾:糧食增產越來越難,想致富咋辦?
1983年6月10日上午,一次決定元寶村未來命運的全體黨員大會召開了。張寶金把心裡“問號”端出來,黨員們沉默了,有人“吧嗒吧嗒”抽起了旱菸。老黨員謝福明首先打破沉默說:“黨員如果只顧自己,那和民眾有啥區別?”時任村會計的亓炳昌說:“今後咋乾,都聽黨支部、聽寶金兄的。”
張寶金說,要想富,就得回響改革號召辦企業。
但創業的征程並不是一帆風順。在嘗試辦磚廠、建築隊失敗後,張寶金提出,結合元寶村周邊山區產木材優勢,集資辦小木農具加工廠。
集資,說起來容易,張寶金連開兩次會動員,卻一分錢也沒集上來。村民牛顯吉說:“大夥那時真格兒(確實)窮。另外大夥也在合計,黨員幹部光動嘴,自己咋不拿錢?”
張寶金知道,妻子杜興榮“有病都捨不得吃藥”攢了些辛苦錢,不好意思直接要,他決定先“討好”妻子,主動回家做家務、幫妻子幹活。杜興榮早就看穿了張寶金的“小把戲”。村里再次開會時,她用手絹包來了家裡的全部積蓄1.3萬元,還撂下一句話:“我連買鹽的錢也沒留,相信你們能幹好。”
在張寶金的帶動下,村里掀起了集資的熱潮。有的黨員把牲口賣了,有的把給孩子結婚的錢扣下了,有的把給老人留的棺材板賣了。短短20多天裡,集資3.7萬元。
小木農具加工廠讓元寶村淘到了“第一桶金”。閉上眼睛攥著嘎嘎新的票子,張寶金仿佛又置身於伐木的深山,耳畔響起了響亮的火車汽笛聲。他猛地咂摸出啥叫“改革”?改革就像火車頭,拉著大夥朝致富方向跑。
明白了這個理兒,元寶村發展的每一步,都踩在改革的“鼓點”上。從小木加工廠到筷子廠、鉛筆廠;從集體企業一枝獨秀,到全村股份制、私營企業百花齊放;從立足小山坳,到把企業辦到大興安嶺、大連、俄羅斯。30多年間,張寶金把一個沒資源、沒區位優勢的“光腚屯”變成了全村總資產6.7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56萬元的億元村。
集體是“老母雞”
東北俗語說,教會徒弟餓死師傅。但在元寶村,卻是教好徒弟,徒弟和師傅組團發展。
早在1998年,元寶村的總資產就已經突破億元,村辦集體企業更是紅紅火火。看著辦廠掙錢,村裡的“能人”三三兩兩來找張寶金,能不能教我們辦廠?
一心帶領大夥致富的他一口答應。這個決定讓很多村幹部質疑:大夥都乾,還不把集體企業擠“黃”了?
張寶金解釋說:“大夥想致富是好事,集體企業就是‘老母雞’,孵出的企業越多,無論是對村里還是對個人,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能人”們先後到村裡的鉛筆廠打工、學習,然後回家辦廠。從三家五家,慢慢發展到十家二十家。曾經有質疑的人發現,市場不僅沒“黃”,反而越來越大,甚至不用做廣告,客戶主動來找。
“多虧了老支書,我的企業才能做到原料、銷售兩頭在國外。”寶村宏遠木器有限責任公司經理王連軍感慨,都說同行是冤家,但老支書不僅主動傳授技術,還幫著我們聯繫客戶,組織企業組團到國外買木材,帶大夥參加廣交會,開拓國際市場。“全村這些私營企業,辦貸款、跑手續,誰敢說自己沒沾過老支書的光?”
如今的元寶村是著名的“中國鉛筆之鄉”,全村以鉛筆、鉛筆板為主導產業的各類企業30餘家,鉛筆板產量占全國60%,鉛筆產量約占全國1/4,產品遠銷到德國、俄羅斯等世界各地。為了更充分挖掘村集體孵化器潛力,元寶村在全省率先建立了鉛筆工業園區,未來5年內,鉛筆園區產品產量有望達到全國同類產品總量的80%,成為“亞洲鉛筆之鄉”。
不少人對張寶金的超前決策佩服不已。張寶金卻說,道理很簡單,一個企業單打獨鬥再能,也要去找市場,組團發展到一定規模,市場就會主動來找你。

榮譽成就

2006年、2007年,連續兩年被尚志市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
2009獲得哈爾濱市委組織部“村民參與、村官承諾”活動先進個人
2019年7月,黑龍江省“最美奮鬥者”推薦人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