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市文化和旅遊“十四五”發展規劃

《張家口市文化和旅遊“十四五”發展規劃》由張家口市人民政府辦公室發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家口市文化和旅遊“十四五”發展規劃
  • 發布單位:張家口市人民政府
發布通知,檔案全文,

發布通知

張家口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張家口市文化和旅遊“十四五”發展規劃的通知
各縣、區人民政府,各管理區管委會,經開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市直屬各單位:
《張家口市文化和旅遊“十四五”發展規劃》已經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張家口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2年3月17日

檔案全文

前 言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後,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是我省全面建設新時代經濟強省、美麗河北的關鍵五年,是推動文化和旅遊高質量發展、加快實現文化強省和旅遊強省跨越發展的五年,也是張家口圓滿交出冬奧會籌辦和本地發展兩份優異答卷的重要歷史階段。伴隨京津冀協同發展、2022年冬奧會籌辦、萬里茶道申遺、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太行山旅遊業發展等國家戰略、河北大事的穩步推進,張家口文化和旅遊業迎來了歷史性視窗期和戰略性機遇期。科學編制並有效實施文化和旅遊“十四五”發展規劃,對於交出兩份優異答卷,建設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打造世界級的冰雪運動和體育文化旅遊目的地意義重大。
本規劃依據《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建設規劃》《河北省文化和旅遊發展“十四五”規劃》《張家口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張家口市關於加快實施“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編制,主要闡明張家口市“十四五”時期文化和旅遊發展戰略和方向路徑,明確任務目標和工作重點,是全市文化和旅遊系統的行動綱領。規劃期限為2021-2025年,展望至2035年。
第一章 立足歷史新起點,開啟發展新征程
“十三五”時期是張家口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極不尋常的五年,是文化旅遊發展砥礪奮進、碩果纍纍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圍繞“交出冬奧會籌辦和本地發展兩份優異答卷”的目標,搶抓機遇,乘勢而上,藉助舉辦省市兩級旅發大會契機,圓滿完成脫貧攻堅、2022年冬奧會服務保障等任務,為加快建設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建成“首都兩區”、打造“河北一翼”等奠定了良好基礎,走上了綠色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全市文化和旅遊“十三五”規劃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基本完成,文化和旅遊發展成效顯著。
一、文化事業不斷實現新突破
文藝精品創作生產成果豐碩。小說《血梅花》榮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秧歌劇《魏象樞》、歌曲《我屬於祖國》等7部作品榮獲省級“五個一工程獎”;歌曲《冬奧有我》、書法《後赤壁賦》等10部作品榮獲“燕趙群星獎”;晉劇《雪如意》被納入河北省八大重點劇目之一;二人台小戲《次楞河畔》入選2018年全國基層院團戲曲會演;小型晉劇《老戲台》獲得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文藝展演活動優秀組織獎,文藝創作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生動局面。
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成效顯著。長城、萬里茶道、革命文物、蔚縣古建築等重點文物保護全面加強,重大文物保護工程順利推進,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大境門段和崇禮段基本建成,張家口與漢口被申遺專家組定為萬里茶道中國段南北節點,五處遺存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太子城遺址和尚義四台遺址考古發掘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其中太子城遺址成為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8個縣區入選全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名單,全市國保單位數量增至5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增至110處,蔚縣被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張北縣元中都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列入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成為河北省首個正式運營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非遺保護傳承體系更加完善,擁有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1項(蔚縣剪紙),國家級非遺項目6項、非遺傳承人9人,省級非遺項目55項、非遺傳承人49人,市級非遺項目230項、非遺傳承人233人。
二、文化和旅遊產業不斷邁上新台階
文化產業迸發新活力。冰雪文化產業得到極大發展,全市基本構建起冰雪裝備研發製造、冰雪體育運動、冰雪人才教育培訓、冰雪文化旅遊、冰雪現代服務的冰雪全產業鏈發展體系。影視文化產業發展勢頭強勁,目前擁有影視企業15家,影視拍攝基地4家,紀錄片基地1家。文化創意產業再創佳績,連續舉辦了四屆文化創意設計大賽,“蕭太后天然茶香系列”榮獲“2020中國特色旅遊商品大賽”金獎。文化產業市場主體不斷壯大,擁有規模以上文化企業數量37家,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1家,省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3家,省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11家。
旅遊產業再創新佳績。“十三五”期間,全市累計接待遊客2.95億人次,旅遊收入3343億元,分別是“十二五”期間的2.3倍和3.4倍。成功創建了2家(張北縣和懷來縣)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2個省級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優質旅遊產品供給不斷豐富,國家A級旅遊景區增至62家,其中,4A級景區增至15家,3A級景區增至27家;新增國家級旅遊度假區1個,省級旅遊度假區1個,實現了全省國家級旅遊度假區零的突破。產業融合新業態亮點突出,形成了一批演藝、旅居、特色小鎮等新業態旅遊精品,創新打造了大型民俗情景再現《蔚州風情》、光影秀實景演出《夢回下花園》等一批演藝產品,培育了張北縣德勝村、尚義縣十三號村等52個鄉村旅居產業示範項目,成功爭創了15家鄉村旅遊重點村。省市旅發大會成果喜人,成功承辦了第五屆省旅發大會,連續舉辦了三屆市旅發大會,其中第五屆省旅發大會首次開創了線上線下結合辦會的新模式,三屆市旅發大會共實施各類項目146個,總投資1216億元,輻射帶動17個縣區經濟社會發展,其中第二屆市旅發大會創新提出多個縣區聯辦的“旅發大會季”模式,在全省乃至全國開創了先河,樹立了典範。旅遊市場主體活力明顯增強,旅行社增至98家,持證導遊達1500人且實現金牌導遊零的突破,各類涉旅企業近千家,涉旅從業人員約為17.24萬人。
三、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完備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健全。基本建立起市、縣、鄉、村四級公共文化服務網路體系,4160個村(社區)完成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完成率達到100%(空心村除外);1970個脫貧村公共文化基礎服務設施和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雙基”建設達到“五個一”標準,99個脫貧村達到“七個一”標準。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能力不斷提高,鼓勵和扶持3家非國有博物館建設,獲省文物局備案,並正式對外開放,蔚縣博物館、元中都博物館被評為國家二級博物館,陽原泥河灣博物館被評為國家三級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建設成效突出,建成了圖書館分館、文化館分館各50個,橋東區、橋西區摘掉了無館區的帽子,市縣圖書館館藏數字資源量達到10.3TB,市級三館(圖書館、群藝館、美術館)全部實現了法人治理結構改革。張北縣進入省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示範區創建行列,首次打開了張家口縣域公共文化在全省示範發展的局面。
旅遊服務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全市新改擴建旅遊廁所達到780座,並在百度地圖實現了同步標註。旅遊集散諮詢服務體系構建基本形成,建成和在建旅遊集散中心、遊客服務中心(除景區內部)24個,其中崇禮區富龍四季小鎮遊客服務中心被國家文化和旅遊部確定為首批國家級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機構功能融合試點創建單位。旅遊交通服務設施日趨健全,高速公路及國省幹道服務區功能旅遊化改造9個,建成和在建旅遊休閒驛站32個,自駕車旅居車營地15個,觀景平台17個,旅遊停車場90個,旅遊交通標識牌590塊。旅遊客運服務體系不斷完善,開通景區直通車線路9條,旅遊公交線路14條。
文旅智慧化程度不斷提升。在《張家口市智慧旅遊建設規劃方案》的指導下,市文旅大數據基礎分析平台、市級文旅行業信息化監管平台、“一部手機游張家口”中英文版系統平台、張家口旅遊總入口微信公眾號等全部上線運行。智慧化管理水平快速提升,完成8個縣級智慧旅遊平台的搭建,34家圖書館和群藝館(文化館)接入分時預約管理系統,61家A級旅遊景區接入全省景區分時預約管理系統,13家4A級景區視頻監控接入河北省雲數據監管平台,萬龍滑雪場和太舞四季小鎮成功創建河北省首批智慧景區示範點。
四、服務大局作用充分彰顯
服務冬奧籌辦有效推進。自2015年與北京攜手成功申辦2022年冬奧會以來,全市積極開展各項文化和旅遊服務保障工作。編制完成了《張家口冰雪產業發展規劃》《張家口市全域旅遊服務保障體系建設規劃》等專項規劃,規劃體系更加完善。滑雪場集群建設成效顯著,著重推進完成7家滑雪場建設,形成了以太子城冰雪小鎮為中心的10公里範圍國內最大的高端雪場集群。冬奧住宿保障得到極大提升,全市星級酒店75家,星級飯店總量全省第一,其中新增五星級酒店3家,四星級酒店6家,五星級實現了零的突破,床位總數達到13760張。冬奧服務人才儲備工作進展得力,成立了張家口市文旅人才培養聯盟,共有42名旅遊管理與服務、英語等專業方面的中高級專業技術職稱教師列入了張家口文旅人才培訓專家庫,1072名文旅專業學生列入了服務2022年冬奧儲備人才庫,並在張家口職業技術學院開設了文旅人才特別定製班。
服務脫貧扶貧成績突出。積極推廣“合作社+農戶、景區帶村、公司+農戶、能人帶戶”等多種旅遊扶貧模式,引導更多的貧困村走旅遊脫貧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扶貧規模逐步壯大,全市鄉村旅遊發展已覆蓋16個縣區,截至“十三五”期末,全市共有鄉村旅遊經營主體1015個,其中,鄉村旅遊景區50個,精品民宿26家,農家樂939家。扶貧成果顯著,7個縣區的9個案例編入《河北省旅遊產業扶貧典型案例彙編》。為深入推進景區扶貧、非遺扶貧,出台了《張家口市支持旅遊扶貧的扶持措施(試行)》,制定了旅遊扶貧線路16條,推出旅遊康養農產品125類。緊扣“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主題,積極發揮各類節會活動對旅遊扶貧的助推作用,其中舉辦的以“助力精準扶貧、創新綠色發展”為主題的第三屆張家口市旅發大會,通過打造鄉村旅遊新景區、建設旅遊扶貧攻堅示範項目和發展特色旅遊農副產品,有效輻射帶動9個縣區38個鄉鎮179個村,4278人實現脫貧,8600餘人實現穩定就業。張北圍繞草原音樂節等節慶活動,在全縣發展農家樂,跑馬場、特產超市、農貿市場等700多家,提供了4000多個就業崗位,帶動貧困人口500餘人。
五、文旅品牌影響力顯著增強
2018年,張家口被評為中國十佳冰雪旅遊城市,同年在中國城市文化旅遊品牌影響力排行榜中名列49位,首次進入前50名,2019年榮膺全國避暑旅遊十強城市,並被《紐約時報》評選為2019年全球52個值得前往的旅遊目的地之一,2020年暖泉古鎮被評為“夜遊河北”十大人氣目的地,草原天路、灤河神韻、大境門、太舞四季小鎮等10個景區榮獲“2020河北旅遊百大人氣目的地”稱號。同時,中國崇禮國際滑雪季連續入選冰雪旅遊節十強,蔚縣剪紙藝術節、尚義賽羊會、張北草原音樂節、懷來葡萄(酒)節、MTA天漠音樂節等節慶活動影響力更加廣泛,逐步架起張家口與世界溝通的橋樑,有力提升了張家口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對外交流合作取得新突破,藉助萬里茶道申遺、冬奧會等契機,加入了中俄蒙“萬里茶道”國際旅遊聯盟,推動德國滑雪學校與宣化二中合作成立了張家口越野滑雪國際培訓班,參加了京津冀手工藝類非遺項目巡展、北京冬奧會倒計時500天暨張家口市“冬奧我來了”宣傳直播等系列“走出去”交流項目。
六、文旅市場秩序持續平穩有序
相繼印發了《張家口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安全生產基層基礎工作年活動實施方案》《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權利和責任清單》等文化廣電和旅遊領域安全生產檔案,將責任與權力明確落實給每位領導幹部,並推進規上文旅企業全部完成風險辨識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機制建設,實現了“零事故、零死亡”。順利組建了張家口市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局,全面完成市縣文化行政執法改革工作,對文物保護、旅行社等領域違法的查辦力度不斷增強,持續開展了“掃黑除惡”“掃黃打非”等系列專項行動,2020年在打擊盜版、掃黃打非實現零的突破,全市文化和旅遊市場得到不斷淨化,為張家口文化和旅遊市場繁榮發展保駕護航。
第二章 把握髮展新形勢,抓牢發展新機遇
站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看張家口,“十四五”時期,張家口發展的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發生重大而深刻的變化,面臨機遇與挑戰疊加、成績與問題並存的複雜局面,需要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
一、發展環境
當今國際環境日趨複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也將長期存在。
從國內看,我國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成為核心主題,文化和旅遊既是拉動內需、繁榮市場、擴大就業、激活國內大循環的重要內容,也是打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紐帶。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需要順應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型化發展趨勢,提供更多優秀文藝作品、優秀文化產品和優質旅遊產品,強化價值引領,改善民生福祉。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建設,把文化建設擺在突出位置,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遠景目標,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文化建設的目標、總體思路和重點任務,為文化強國建設提供了基本遵循。
從省內看,我省處於經濟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面臨落實國家重大戰略、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文化強省等重大任務,對提升文化和旅遊質量和效益、發揮綜合帶動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省委全會提出文化強省戰略,賦予文化和旅遊工作新的時代內涵和目標任務,對我省文化和旅遊發展給予更大支持,提出更高要求。
從我市看,“首都兩區”、“河北一翼”、“2022年冬奧會”紛紛聚焦張家口,文化和旅遊成為各項戰略落地見效的重要抓手,體育文化旅遊業成為全市六大產業之一,肩負起更大使命和責任。
二、重大機遇
(一)冬奧會的成功舉辦,加快推進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建設進程
京張攜手舉辦冬奧會,是我國“十四五”初期舉辦的重大標誌性活動,也是張家口經濟社會跨越發展進程中前所未有的歷史性機遇。2021年1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冬奧會籌辦情況匯報時提出“加快建設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注入了新的內涵,提供了新的抓手,為京張兩地基礎設施的快速聯通以及文化旅遊體制機制、政策服務、市場監管等方面的創新和協同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快建設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有助於推動人民民眾共享奧運紅利,最大限度地推動冬奧場館可持續利用,避免資源閒置浪費,有助於促進經濟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也有助於加快京張同城化進程,真正使張家口融入首都經濟圈。
(二)“首都兩區”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為文化和旅遊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首都兩區”建設是國家深入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重大部署之一,也是河北經濟社會發展的一件大事。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的功能定位將推動環境保護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及生產生活方式全面形成,為張家口打造成為首都“後花園”、世界級的冰雪運動和體育文化旅遊目的地提供了重要生態保障。京津冀協同發展深入推進,為加快推動張家口在生態環境保護、產業綠色轉型、文化品位提升、基礎設施改善等方面協同提升,推動張家口融入京津世界級文化和旅遊圈提供了強大動力。
(三)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萬里茶道申遺,為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搭建全新平台
張家口市素有“長城博物館”之美譽,是中國長城修築最集中的地區之一。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是國家推進實施的重大文化工程,對於彰顯張家口農耕與遊牧文化互補交融的傳統人文精神、加強文化遺產傳承保護、促進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具有重大意義,也為張家口文化與旅遊深度融合、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新動能。萬里茶道申遺取得重大進展,張家口堡、大境門、宣化古城、雞鳴驛城、察哈爾都統署舊址等5處文化遺產點納入申遺規劃,為進一步推動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加強與沿線國家和地區在文化、旅遊、經貿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搭建了區域合作優質平台。
(四)全面步入高鐵時代,區域大交通拓展文化和旅遊發展新空間
伴隨京張、張大和張呼高鐵的開通運營,張家口成為聯通我國東部和西北部地區的門戶樞紐,為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區域協調發展、打造“河北一翼”提供了重要的交通支撐。張家口將融入北京一小時生活圈,與北京、晉蒙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將更加密切,民眾出行體驗將得到極大改善,中遠程旅遊客源市場將進一步打開,高鐵交通優勢,成為推動張家口文化和旅遊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
(五)區域交流合作日益加強,助推提升文化和旅遊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
隨著蒙晉冀(烏大張)長城金三角經濟合作區建設深入推進,三地在數字經濟、文化旅遊、新型能源、特色農牧等領域產業互補共建局面將加快形成,有助於將文化和旅遊塑造成為區域合作競爭新優勢。國家高度重視太行山旅遊業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文化和旅遊部印發了《太行山旅遊業發展規劃》,蔚縣、涿鹿縣和懷來縣納入規劃,這必將帶動三地、輻射周邊地區大力發展旅遊業,實現“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旅遊業將成為張家口太行山區最重要的生態產業、富民產業和幸福產業。
(六)科技賦能文旅,成為推動文化和旅遊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創新成為現代化建設的核心,新一輪科技革命步伐加快,引領文化和旅遊產業體系不斷最佳化,為文化賦能、旅遊帶動提供新空間和新熱點。隨著5G、超高清、AR/VR、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智慧型穿戴等新技術和互動設備的不斷發展,以網際網路、高科技企業為代表,正在加速向文旅產業滲透。從媒介上來看,通過轉化科學技術為產業要素,虛擬旅遊、雲上展覽、雲上圖書館等一批行業新業態和新模式不斷湧現,成為文旅消費新亮點;從供給上來看,隨著現代科技的創新套用,傳統目的地消費場景得到改造提升,數位化景區、數位化主題公園、數位化文博場館、數字演藝、數字文旅小鎮等一批極具創意、沉浸式的文旅消費場景不斷湧現,煥發新活力;從服務上來看,二維碼、人臉識別、智慧型穿戴、智慧型設備、無人機、機器人等不斷在文旅行業得到廣泛套用,極大地促進了文旅消費服務的智慧型便利化、公共服務與行業監管的服務效能。2019年8月13日,科技部聯合文化和旅遊部等6部委聯合發布的《關於促進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覆蓋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文化和科技融合創新體系,政策的支持為文化旅遊與科技深度融合保駕護航。
三、問題和挑戰
目前,張家口市文化和旅遊改革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進入發展快車道,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存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新冠肺炎疫情衝擊與影響仍普遍存在,嚴峻的防疫形勢和嚴格的疫情防控舉措,使國內游、入境游深受影響,遊客出行偏好、消費需求也發生改變,旅遊產品結構亟待最佳化調整。二是公共文化服務投入不足,服務效能發揮不夠充分,在建設標準、基層文化隊伍綜合素質培養、設施管理水平等方面都有待進一步提升。三是文化產業基礎較為薄弱,尚處於培育壯大階段,項目少、規模小、層次低。四是部分優質資源沒有轉化成高品質產品,資源品級與產品品位不對等,產品影響力和輻射帶動力弱。五是京張一體化進程加快,但張家口在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政策創新、產業升級、服務質量等方面問題突出,與北京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六是數字科技發展大形勢下,創新發展支撐不強,在產品供給、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宣傳行銷、市場管理等方面亟待科技賦能。
綜合分析,“十四五”時期,張家口文化和旅遊發展處於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期,要始終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適應新形勢、新階段、新格局、新變化,以創新發展催生新動能,以深化改革激發新活力,聚力推動文化事業繁榮興盛、文化產業跨越趕超和旅遊業提質升級,努力開創文化和旅遊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第三章 擘畫發展新藍圖,推動發展新飛躍
站在第二個百年目標的歷史潮頭,在面對國內外複雜多變的環境帶來的挑戰和大事要事難事交織疊加的特殊形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和旅遊工作、視察張家口的重要指示精神,繼續披荊斬棘、攻堅克難,開好局、起好步,奮力推動文化旅遊發展實現新飛躍。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和旅遊工作、視察張家口的重要指示精神、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落實省第十次黨代會、市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文化和旅遊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為根本目的,全面推動文化事業繁榮發展,加快構建現代文旅產業體系,大力推動旅遊業提質升級,創新深化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著力提升文旅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大好河山張家口”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以冬奧會張家口賽區為引爆點,打造世界級的冰雪運動和體育文化旅遊目的地,為加快建設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建成“首都兩區”、打造“河北一翼”,交好冬奧會籌辦和本地發展兩份優異答卷,建設現代化經濟強省、美麗河北的新引擎作出更大貢獻。
二、基本原則
——堅持服務大局。堅持黨對文化和旅遊工作的全面領導,突出文化引領,統籌做好國家戰略、“首都兩區”建設和河北“三件大事”實施,以文化和旅遊發展助力完成三大歷史任務、交出兩份優異答卷。
——堅持為民服務。尊重人民民眾的文化主體地位,提升人民民眾文化參與度,激發文化創造活力。注重供給側改革,不斷滿足人民民眾多樣多元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旅遊休閒需求。
——堅持改革創新。適應新發展階段新要求,加強理念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及其他創新,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破除制約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不斷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
——堅持融合發展。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宜融則融、能融盡融的原則,深化文化和旅遊多層次多方面融合發展,大力實施文旅與體育、教育、工業、商貿、城鎮等多領域融合,為文化建設和旅遊發展提供新引擎新動力。
——堅持綠色發展。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正確處理開發利用與生態保護的關係,將綠色發展貫穿到旅遊規劃、開發、管理、服務全過程,推動綠色旅遊產品開發,打造文旅消費“綠色”新場景,共享綠色發展帶來的旅遊紅利。
三、發展目標
“十四五”目標:到2025年,文化強市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地域文化自信更加堅定、文化自覺日益增強,民眾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文化產業體系更加健全,旅遊業高質量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綜合效益凸顯,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擴大。
——文化事業實現繁榮新圖景:加大投入,夯實基礎,提高效能,到“十四五”末,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更加有力,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張家口段)建設基本完成,康保興隆遺址、尚義四台遺址等考古遺址發掘和研究取得重大進展;文化藝術創作再攀高峰,新增精品力作5部。
——現代文化產業實力取得新跨越:以影視文化、工藝美術、演藝娛樂、節慶會展等為重點的現代文化產業體系更加完善、更具競爭力,在全市形成一批業態聚集、價值創新、效應突出的文化產業園區基地,培育壯大一批骨幹文化企業,實現文化產業跨越趕超。到“十四五”末,力爭推動15個以上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建設,規上文化企業達到50家以上,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的2%。
——旅遊業高質量發展再邁新台階:冰雪旅遊、康養度假、體育旅遊占據河北優勢地位,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有效推進,旅遊產品供給更加豐富優質,旅遊品牌創建成效更加顯著,服務要素配套更加完善,大眾旅遊深入發展,文旅融合更加深化,旅遊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旅遊業對國民經濟綜合貢獻率不斷增強,國內外遊客總量突破1億人次。
——公共服務體系邁入全面提升新階段: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化建設取得重大突破,公共文化服務城鄉差距顯著縮小、設施建設普遍提質達標,公共文化服務效能和均等化、數位化水平顯著提升,數位化場館覆蓋達80%,人民民眾精神生活更加充實、豐富。
——市場治理體系和能力持續得到新提升:文化市場繁榮有序,行業監管和文旅服務提質取得重大突破。到“十四五”末,以信用為基礎的監管和評價體系基本覆蓋全市文化和旅遊市場主體,創建5個文化和旅遊標準化試點。
——品牌影響力和對外交流合作獲得新拓展:品牌體系更加完善、交流更加深化。到“十四五”末,以“大好河山張家口”為統領的文旅品牌體系更加完善,對外文化交流合作向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拓展,文化影響力更廣,成為全國文化名城。
表2-1 張家口文化和旅遊十四五規劃指標體系
分類指標
核心指標
2020年
2025年
公共服務
基層惠民演出(場)
——
8000
舞台藝術精品數量(個)
——
5
文化和旅遊產業指標
國內外遊客接待總量(億人次)
——
1
創建指標
國家4A級以上旅遊景區(家)
15
20
省級以上旅遊度假區(家)
2
5
省級以上全域旅遊示範區(家)
2
5
省級以上文化產業園區(基地)(個)
15
20
遠景目標:到2035年,全市文化軟實力和綜合競爭力顯著增強;文化事業更加繁榮,現代文化和旅遊產業體系構建形成,文化和旅遊產業規模和收入邁上新台階,優秀文藝作品、優秀文化產品和優質旅遊產品充分滿足人民民眾美好生活需求;現代文化和旅遊治理體系健全完善,文化和旅遊發展活力和動力更強勁,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綜合效益成效顯著;品牌影響力持續提高,張家口成為世界一流的冰雪運動和體育文化旅遊目的地。
第四章 構建發展新格局,探索發展新路徑
立足張家口及京張兩地的交通、地脈、文脈、水脈,統籌國省重大戰略工程和京張兩地協同發展,按照張家口國土空間規劃“一帶三區”總體發展格局,結合張家口文化和旅遊業發展實際,構建形成“十四五”時期全市文化和旅遊發展的“一帶兩核三廊五區”的新發展布局,推動實施“11458”的工作路徑,全力打造世界級的冰雪運動和體育文化旅遊目的地、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創新示範區。
一、打造“一帶統領、兩核聚力、三廊串聯、五區聯動”的發展布局
一帶: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快建設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發揮冬奧會張家口賽區的聚核力,以京張兩地主要高鐵高速大交通為軸線,以沿線串聯縣區為重要支撐,輻射帶動張家口全域發展。全面配合做好冬奧場館賽後利用,積極與北京共同推出系列奧運主題旅遊線路;做好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全力塑造優秀文化品牌、統籌做好文物保護傳承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化利用,擴大優質文化產品供給,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和消費模式,打造中華優秀文化傳承示範帶。精準對接京津文化和旅遊需求,大力促進體育文旅產業融合,著力通過推進一批旅遊產品品牌、體育賽事品牌、主題文化名片,開發一批產業深度融合、鏈條相互嵌入的業態和載體,促進消費升級,豐富和最佳化文旅產品供給,打造國家體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創新深化京張兩地在公共文化和旅遊服務設施建設、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旅遊標準互推互認、質監執法、宣傳推廣、信息共享、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套用等領域的深度交流與合作,加速推動與北京一體化、同城化進程,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先行示範區。最終將其建設成為一條生態景觀優美、文化底蘊深厚、交通服務便捷、康養旅居宜人的世界級的精品體育文化旅遊帶。
兩核:“冬奧賽區”全季運動休閒旅遊核心。以崇禮為重點,突出冬奧品牌帶動,強化冰雪龍頭引領,加快提升完善崇禮國家級冰雪旅遊度假區和7大滑雪場建設,科學推動冬奧場館和設施可持續利用,積極整合周邊長城、太子城遺址、冰雪博物館、草原天路、特色村落等自然人文資源,集中發展高端賽事、山地運動、康養旅居、旅遊觀光、演藝文創、主題遊樂、會議會展、夜間消費等全時全季多業態產品,打造世界知名滑雪旅遊勝地和國內避暑度假勝地。
“大好河山”文化生態傳承展示核心。以橋西區為重點,深入挖掘張家口歷史文化,以“兩個萬里”(萬里長城、萬里茶道)文化為引領,以長城文化、商貿文化、紅色文化、工業文化為特色,融入現代城市建設,大力推進“張家口堡+大境門+張庫大道文化帶”、詹天佑文化軸、文化藝術中心、萬全右衛城長城主題文化園區等一批重點文旅工程項目建設,積極搭建長城、非遺等各類主題文化展演活動平台,打造張家口城市文化溯源體驗核心和當代城市文化展示體驗新地標。
三廊:京尚體育運動休閒走廊——以“京尚高速”為軸,“白河—潮白河流域”為脈,串聯赤城縣、崇禮區、沽源縣、張北縣、尚義縣,連線北京市朝陽區、昌平區、延慶區,貫穿冬奧會核心腹地。依託沿線地區自然生態資源,發展冰雪運動、山地運動、草原運動、森林拓展、徒步越野、極限運動、低空運動、自駕旅行、生態觀光、休閒度假等多種體育文化旅遊業態,成為華北戶外運動休閒走廊。京張歷史文化體驗走廊——以“京張高鐵”為軸,“洋河—永定河流域”為脈,串聯懷來縣、涿鹿縣、下花園區、宣化區、萬全區、橋西區、橋東區、經開區、懷安縣,連線北京昌平區、海淀區、東城區、西城區。突出百年京張、萬里長城、萬里茶道三大文化,依託沿線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發展旅遊觀光、研學實踐教育、文博展覽、影視文創、文化演藝、主題民宿等體驗業態,構建形成特色經典歷史文化體驗走廊。京蔚生態人文觀光走廊——以“京蔚高速”為軸,“桑乾河—永定河流域”為脈,串聯涿鹿縣、宣化區南部、下花園區、蔚縣和陽原縣,連線北京市房山區、石景山區、門頭溝區。以永定河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為契機,依託沿線特色生態、人文資源、非遺民俗,發展研學實踐教育、民俗體驗、生態休閒、鄉村旅居、文明探源、濱水度假等業態,打造精品生態人文觀光走廊。
五區:冰雪溫泉度假區、草原生態旅遊區、歷史文化觀光區、民俗古堡體驗區和葡萄酒品康養區。冰雪溫泉度假區:包括崇禮區、赤城縣,輻射沽源縣、張北縣部分區域。充分利用“崇禮滑雪大區”的區位優勢,借冬奧之勢,實施滑雪與溫泉雙輪驅動,大力推動赤城溫泉康養谷、新雪國滑雪場、海坨山谷旅遊度假區的建設,帶動區域內鄉村、農業、山地、長城、生態等特色資源的開發,推動建成以冰雪溫泉為特色的度假目的地。草原生態旅遊區:包括張北縣、沽源縣、康保縣、尚義縣及察北管理區、塞北管理區。充分發揮草原天路品牌影響力,以張北中都草原、沽源濕地草原、康保生態草原、尚義運動草原、塞北草原公園為支撐,大力發展草原康養游、草原自駕游、草原生態游、草原運動游、草原低空游、草原文化游等產品開發,著力解決旅遊淡旺季問題,推動庫倫淖爾、閃電河等壩上擁有湖淖的景區度假區大力發展冰上體育運動,形成壩上草原四季旅遊格局。歷史文化觀光區:包括橋東區、橋西區、經開區、萬全區、宣化區、下花園區、陽原縣、懷安縣和涿鹿縣大部分區域。深化文旅融合,以高等級旅遊品牌創建為抓手,重點推動泥河灣國家遺址公園、宣化古城景區、雞鳴驛城、黃帝城遺址文化旅遊區等建設,創新文化展示,豐富文化體驗,拓展研學、影視、休閒、演藝等文旅業態,推動打造國家級文化旅遊創新示範區。民俗古堡體驗區:包括蔚縣、陽原縣和涿鹿縣西南區域。發揮蔚縣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品牌效應,以古堡、剪紙、民俗保護傳承為前提,著力推進蔚縣剪紙文化產業聚集區配套建設、暖泉古鎮提升續建等項目,高規格搭建各類民俗主題展演、節慶活動,促進民俗與研學、文創、影視、休閒、民宿、演藝等多業態融合發展,打造京西第一精品民俗旅遊目的地。葡萄酒品康養區:包括懷來縣、涿鹿縣內懷涿盆地葡萄產區。以懷來葡萄康養旅遊度假區的建設為核心,加快推進葡萄酒莊改造提升,萬畝葡萄生態體驗園、國際葡萄酒學院和葡萄研究院等項目建設,大力發展葡萄觀光游、採摘體驗游、葡萄酒品鑑游、葡萄康養度假游,舉辦系列高規格的葡萄酒展會,拓展葡萄酒與其他相關產業的融合,建成世界葡萄(酒)品游勝地。
二、形成“一個引爆點、一個品牌體系、四大特色文化產業、五大主題旅遊產品、八大重點工程”工作路徑
做強一個引爆點:以張家口冬奧賽區為引爆點,做強崇禮國際冰雪旅遊度假區,加快冬奧場館賽後利用,打造國際會議會展高地、冰雪冬奧文化旅遊勝地、高端體育賽事聚集地、避暑康養休閒目的地。
提升一個品牌體系:以“大好河山張家口”為統領,加快培塑崇禮滑雪、草原天路、桑洋水路、萬里茶道、蔚縣古堡民俗、懷涿葡萄、赤城旅居、陽原泥河灣、涿鹿黃帝城等文旅子品牌,構建形成品牌體系。
培育四大特色文化產業:大力發展影視文化、工藝美術、演藝娛樂、節慶會展等四大特色文化產業。
做精五大主題旅遊產品:冬奧旅遊、冰雪旅遊、避暑旅遊、民俗旅遊、紅色旅遊。
推動八大重點工程:聚焦主要任務和重點工作,形成八大重點工程。
專欄4-1 八大重點工程
1.重點文物保護利用工程 2.文藝創作質量提升工程
3.文化產業園區提升工程 4.優質旅遊產品供給工程
5.數字文旅建設提升工程 6旅遊服務保障提升工程
7.文旅服務質量提升工程 8.旅遊品牌體系塑造工程
第五章 堅定文化自信,推動文化事業繁榮發展
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自信的重要論述,堅持守正創新,統籌推進文物、非遺文化的保護傳承和活化利用,全面繁榮文藝事業,打造中華文化傳承的“張家口示範”。
一、加強文化資源挖掘整理
(一)充分挖掘和展示歷史文脈
梳理文化脈絡。加強對長城文化、萬里茶道文化、遠古文化、邊塞文化、近現代工商文化、紅色文化等文化價值的挖掘研究和闡釋利用,進一步梳理文化景觀名錄和歷史故事傳說,充分展示以大境門、堡子里、泥河灣、京張鐵路等為代表的內涵豐厚、特徵鮮明的人文歷史內涵和文化元素。塑造四大優秀文化品牌。打造國際奧運文化名城,積極承辦各類國際賽事活動,實施城市品質提升行動,對標國際水準完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建築風貌等建設,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冬奧城市品牌。建設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張家口段),加強頂層設計,推動以大境門和崇禮長城為核心,以宣府鎮城、萬全右衛城、懷來樣邊長城等為重點的長城資源保護利用,打造長城保護傳承利用的全國樣板。傳承萬里茶道文化,做好萬里茶道遺產點的保護修繕與沿線風貌整治,促進遺產點及沿線的文旅產品開發,推動萬里茶道申報世界遺產。培育百年京張鐵路文化品牌,實施京張鐵路重生示範工程,推動開通旅遊專列,加強對張家口北站、宣化站、下花園站等重要遺產的保護利用,整合沿線重點資源與項目,打造百年京張鐵路文化品牌。實施文化標識工程。實施“可閱讀長城”、標註萬里茶道等系列文物標註工程,做好康保二人台、晉劇、蔚縣秧歌、懷安軟秧歌等地方劇種保護傳承發展,推出具有張家口地域特色的優秀傳統文化品牌和活動,著力打造張家口特色文化標識,建設一批張家口文化地標。
專欄5-1 四大優秀文化品牌重點建設工程項目
實施國際奧運文化名城重點工程:①現代文化展示中心塑造工程,充分利用城區奧運、歷史、工業等遺產,結合國際會展中心等現有文化場館,組織開展一批重大文化體育會議會展、高水平文藝演出和高層次國際文化交流活動,打造以清水河文化長廊為軸線,以城區文化場館為節點的現代城市文化展示中心體系。②現代城市休閒消費載體提升工程,積極與北京市老字號企業開展合作,結合城區特色街區、商業綜合體等規劃建設,積極引入一批連鎖餐廳、網紅餐廳、特色餐廳,推廣一批冬奧特色特許商品和冬奧美食·崇禮選單,打造區域綜合消費節點。③現代城市旅遊集散平台提升工程,立足展現冬奧形象,提升城市服務和旅遊承載能力,發揮京張高鐵張家口站節點優勢,加快推進高鐵中央商務區和城市會客廳建設,打造展現張家口現代城市風貌的旅遊集散平台。
實施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張家口段)重點項目:①保護傳承工程,包括崇禮長城景觀展示及太子城遺址保護利用、橋西區大境門長城保護展示、橋西區張家口堡保護開發、青邊口長城公園展示、萬全長城衛所博物館等。②研究發掘工程,包括崇禮長城腳下森林音樂會、長城主題影視劇製作、萬全區長城主題紀錄片製作等。③環境配套工程,包括赤城縣長城風景道示範段等;④文旅融合工程,包括太子城冬奧文旅融合區、大境門商堡文旅融合區、萬全區右衛城長城主題文化園區、懷來縣長城文化公園橫嶺城綜合體等。
實施萬里茶道文化重點項目:包括檀邑溪谷暨張庫大道文化旅遊產業示範區、雞鳴驛城郵驛文化產業開發項目、堡子里歷史文化街區項目等。
實施百年京張鐵路文化品牌重點項目:包括“百年京張”主題旅遊列車、詹天佑文化軸、龍煙鐵礦遺址公園、張家口工業文化主題公園、桑洋湖生態旅遊區等。
(二)持續推進遺址考古發掘研究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9月28日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時,關於“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強對重大考古發掘與保護,支持做好泥河灣遺址群東方人類探源工程,推動考古中國冀西北地區康保興隆遺址、尚義四台遺址、崇禮大水溝遺址多學科合作考古發掘和研究,積極推薦參評年度全國十大考古發現。推進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完善提升元中都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功能,加快推進泥河灣遺址群、太子城遺址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做好尚義四台遺址、康保興隆遺址考古發掘研究,進一步提高遺址的科學保護與展示水平,為建設考古遺址公園奠定基礎。
(三)建設張家口文化資源資料庫
摸清文化資源家底數,建設上下銜接、共建共享的張家口文化資源資料庫,重點建設文物資源、非遺資源、紅色資源、特色資源等4個基礎性資料庫,為全市文化資源開發利用奠定基礎。建立文化資源登錄和動態管理制度,促進各級部門、各類文化資源的互聯互通,開展文化資源價值評估論證,加強文化資源開發和轉化利用,推動文化資源載體化、有形化發展。
二、實施重點文物保護利用工程
貫徹落實《文物保護法》,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加強管理、合理利用”文物工作方針,進一步做好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推動張家口文物工作邁上新台階。到2025年,基本形成具有時代特徵、張家口特色的文物保護利用新格局,實現從文物大市向文物強市的新跨越。
(一)完善文物保護管理機制
加強文物資源資產管理。常態化開展文物資源資產信息登記和保存狀況評估,加強文物資源資產核查,及時修訂數據,建立真實、完整的文物資源資產資料庫。健全文物安全長效機制。深入實施文物平安工程,建立健全文物安全情況通報、會商研判、聯合檢查、文物犯罪線索舉報獎勵制度等工作機制。強化文物安全監管與執法監察,落實市、縣(區)文化市場綜合執法隊伍文物行政執法和日常巡查監管責任。嚴控法人違法、盜竊盜掘、火災事故三大風險,加強重要田野文物巡護,實現文物博物館單位安全防護設施全覆蓋。創新人才機制。改革創新人才培養、使用、評價和激勵制度,積極引進文物保護修繕修復、地下考古、陳列展覽等緊缺人才,適當提高文博單位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比例,形成結構最佳化、布局合理的文物專業人才隊伍。
(二)加大文物保護力度
推動長城和萬里茶道本體保護修繕。貫徹落實《文物保護法》《長城保護條例》《河北省長城保護條例》,對長城沿線本體進行保護加固、搶險維修,重點推動大境門、懷來樣邊長城、萬全右衛城、崇禮樺林東明長城等長城本體保護維修及展示。積極參與“萬里茶道”聯合申遺工作,加強重要節點的文物保護與利用,加快推進宣化區爭創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加大革命文物保護力度。推動橋西區建設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建立並推行革命舊址保護修繕重大工程和館藏革命文物保護修復重點項目清單。加強京張鐵路沿線重點文物保護。進一步挖掘整理京張鐵路沿線工業遺存,重點做好下花園站、宣化站、張家口北站等京張鐵路沿線重點文物保護。實施館藏文物修復計畫。推進博物館等文物收藏單位加強珍貴文物保護修復,改善珍貴文物藏品保存條件,加快標準化庫房建設,完善文物監測和調控設施。加強石窟寺保護。分類實施中小石窟寺搶救性保護、重要石窟寺保護示範工程,持續開展石窟寺壁畫、彩塑、雕像等數位化工作。實施古籍保護計畫。增強古籍保管修復、整理研究、數位化建設和宣傳推廣,向社會和公眾開放古籍資源,推進珍貴古籍修復、縮微複製和影印出版項目,推動張家口市圖書館申報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推進古城古鎮名村保護工作。實施蔚縣古村堡、陽原開陽堡等保護修繕項目,指導做好蔚州古城、宣化古城、萬全右衛城、雞鳴驛城、蔚縣暖泉古鎮、張北縣黃花坪村等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傳統村落中文物的保護修復工作,支持蔚縣創建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
專欄5-2 重點文物保護項目
1.長城本體保護修繕重點項目:大境門來遠堡、樣邊長城、橫嶺長城、崇禮樺林東明長城、獨石口長城。
2.萬里茶道文物保護重要節點:張家口堡、大境門、宣化古城、雞鳴驛城、察哈爾都統署舊址。
3.京張鐵路沿線重點文物保護利用:下花園站、宣化站、張家口北站。
4.革命文物保護利用重點項目:晉察冀軍區司令部舊址、察哈爾農民協會舊址、察哈爾省民主政府舊址、大海陀平北抗日根據地舊址、董存瑞烈士紀念館、新保全戰役遺址等保護利用。
5.其他文物保護重點項目:蔚縣古建築、宣化古建築、開陽堡等保護修繕。
(三)推動文物資源創新發展
鼓勵文保單位對外開放。推動宣傳、文化、文物部門管理使用的文物保護單位全部對外開放,鼓勵其他有條件的文物保護單位定期或部分對公眾開放,加強陳列展覽創新與高科技運用,提升陳展效果,打造精品展覽。加強文物與旅遊融合發展。推動考古遺址、文物保護單位、革命舊址、工業遺址、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等與公共文化場所、景區景點建設相結合,加強文物旅遊線路規劃、文化品牌建設和宣傳推廣,打造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研學旅行基地和社會實踐基地。推進實施“網際網路+中華文明”行動計畫。推動文物資源數位化、文物管理信息化、文物展示網路化,利用雲直播、短視頻、全景展示等創新展示方式,講好文物故事。發揮博物館社會教育功能,提高博物館數位化層面建設和虛擬展覽與體驗,積極開展文物數字產品試點和智慧博物館試點工作,以張家口市博物館、蔚州博物館、元中都博物館、泥河灣博物館等為重點,示範推動博物館向參與型、體驗型轉變。促進文物資源創意化開發。積極開展文創開發試點建設,鼓勵市博物館、泥河灣博物館等文物單位與旅遊景區、文旅小鎮、文化創意街區、創意設計機構等深度合作,探索建立文化資源IP授權開發體系,推進文物資源轉化成影視、圖書、舞台藝術、動漫、工藝品、紀念品、收藏品等文化產品,推出一批富有地域文化內涵的文創品牌。支持有條件的文物單位拓展文化創意產品展示和銷售空間,讓文創商店成為文博場館的“最後一個展廳”。
三、加強非遺文化保護傳承
(一)健全非遺保護傳承體系
完善國家、省、市、縣四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體系,加大省級以上代表性傳承人申報力度,加大省級、市級、縣級中青年代表性傳承人的選拔培養力度。藉助信息技術手段採集記錄非遺代表性項目及傳承人的情況。到2025年,力爭完成5位以上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數位化記錄。打造非遺區域性整體保護示範樣板。堅持保護優先、整體保護、見人見物見生活的理念,實施非遺區域性整體保護。支持蔚縣剪紙、晉劇、康保二人台等項目創建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蔚縣暖泉鎮(打樹花)、涿鹿縣河東鎮(繞花)、尚義縣(賽羊會)等申報省級以上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推進非遺生產性保護。推進蔚縣焦氏剪紙有限公司申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推動建立河北長城沿線非遺保護傳承協同機制、全市長城沿線非遺保護傳承弘揚協同機制。實施非遺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畫。組織非遺傳承人群學習專業知識、研究技藝和技術,提高非遺專業技術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到2025年,力爭對非遺傳承人群累計培訓200人,對全市非遺保護工作人員輪訓一遍。
(二)提高非遺保護傳承水平
推動非遺服務重大戰略。重點圍繞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推動舉辦長城腳下話非遺等活動,做好長城沿線非遺保護傳承利用工作。積極探索非遺助力鄉村振興工作,到2025年,設立30個以上特色鮮明、示範帶動作用明顯的非遺工坊,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新路徑。推動非遺創新發展。合理傳承利用剪紙、青砂器、手工雕刻銅套印等非遺項目,促進核心技藝在生產實踐中傳承,培育地方非遺特色品牌。鼓勵晉劇、蔚縣秧歌、二人台、萬全秧歌戲等傳統戲劇、民間非遺傳承組織設立非遺傳習所,打造傳統戲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鼓勵具有較強設計研發能力的企業、機構與高校到蔚縣、陽原、懷安等非遺項目集中地區設立傳統工藝工作站,推動非遺文化創新發展。
(三)加大非遺傳播普及力度
加強非遺展示,鼓勵在市博物館及有條件的地區建設非遺展演館。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探索設立“非遺書場”,開展駐場演出。充分利用中國傳統節日和重大節慶活動,舉辦京津冀蒙非遺交流、二人台四省聯展、非遺購物節等系列活動,擴大非遺客群面和影響力。實施非遺進景區、進社區、進校園“三進”活動,提高表演藝術類非遺項目的展演水平和青少年對非遺的保護意識。鼓勵利用各類公共服務設施開展非遺培訓、展覽、講座、學術交流等活動,將其打造成為普及推廣張家口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陣地。緊抓冬奧會、萬里茶道申遺、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等契機,加強對外多層次、多形式的非遺文化的交流與合作。
四、實施文藝創作質量提升工程
(一)提升文藝作品質量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堅持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文化創作生產體制機制,大力推進文藝創新,營造良好文藝生態。認真謀劃藝術創作選題,建立全市舞台藝術創作重點選題庫。重點對接國家重大戰略,緊扣重大歷史時間節點,圍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22年冬奧會、鄉村振興、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首都兩區”建設等重大現實題材,組織開展重大主題文藝創作。把創作優秀作品作為文藝工作的中心環節,深入實施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形成“創作一批、提升一批、儲備一批”的藝術創作格局。統籌各藝術門類平衡發展,兼顧舞台藝術與美術創作、新創作品與復排作品、大型作品與小型作品。建立健全扶持劇本創作的長效機制,加強對劇本、編導、作曲等原創性基礎性環節和優秀創作人才的資助。“十四五”期間,瞄準“五個一工程”獎、“文華獎”“梅花獎”“全國群星獎”“燕趙群星獎”等國省級重大獎項,重點打造5部具有張家口特色的不同門類文藝精品,力爭1-2部作品獲國家、省級大獎,產生較大社會影響。
專欄5-3 重點文藝創作項目
冬奧冰雪文化題材:大戲《雪如意》、小戲《雪之夢》、歌曲《冬奧有我》《相約飄雪的季節》、舞蹈《冬夢》《冬奧·雪趣》等。
歷史文化題材:大型晉劇《老倌車》、音舞詩畫《東口情》《忠順夫人》(萬全區)。
紅色文化題材:革命題材綜藝晚會《海陀兒女》、歌舞劇《狼牙英雄馬寶玉》、革命歷史題材大戲《洪湖赤衛隊》《太陽照在桑乾河上》、太平歌詞《李大釗在張垣》、歌曲《塞北我的家》、小戲《收音機》等。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題材:大型晉劇《初心映灘》、二人台大戲《山丹花開》、小戲《老戲台》《小山村大喇叭》《壺流河畔》《夢圓小康》《幸福賬單》《奶茶飄香》《壩上嫂子》、農村現實題材二人台乾嗑《金笊籬》《榆樹情》、張北大鼓《訂計畫》等。
(二)擴大品牌文藝活動影響
推動優質文藝作品上規模、上層次,積極組織優秀院團、劇目和美術作品等在全市展演,參加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等全國、全省性重大文藝活動。配合辦好“相約北京”國際藝術節、奧林匹克藝術大賽(展)、二人台晉冀蒙陝四省區藝術交流大會等重大文化活動,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冬奧主題系列文化活動。繼續樹立和打造“紅紅火火中國年”、蔚縣民俗文化旅遊節、尚義賽羊會、經開區鼓王爭霸賽等文化活動品牌,豐富和繁榮劇場惠民演出項目。鼓勵各級文藝院團深入基層一線惠民演出,持續推進“戲曲進校園”“戲曲進鄉村”等活動,引導優質文藝資源進企業、進農村、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進網站、進軍營活動。
(三)完善文藝創作發展機制
建立“創作前引導、創作中扶持、創作後獎勵”的激勵機制。最佳化文藝創作扶持政策,用好用活各類扶持專項資金,運用公益演出補貼、以獎代補等多種方式加大文藝創作資金支持。制定文藝精品創作生產扶持獎勵辦法,建立獎優扶強機制。創新搭建文藝融合載體。推動張家口戲曲藝術研究院、康保二人台大劇院等劇院劇場建設,豐富大劇院、小劇場、排練廳、傳習所、體驗館等設施,推動原創精品演藝劇目的創作和演出,打造一批具有張家口地域特色、市場效益好的戲劇歌舞創作基地、地方戲劇創作傳承基地。推動城鄉演出場所聯動經營,優先支持知名樂隊、演出團體的駐場演出、小劇場演出,打造一批常態化演出的旅遊演藝精品。推動國有文藝院團改革發展。落實中辦、國辦《關於深化國有文藝院團改革的意見》及省兩辦《支持國有文藝院團改革發展的若干措施》要求,深化國有文藝院團改革,激發國有文藝院團內生動力。加強對國有文藝院團的政策資金保障。加大對劇本、劇目、劇團、人才、劇場的支持力度,推進“一團一場”“一團一策”建設,鼓勵文藝院團與高等院校、職業院校聯合開展人才培養,支持有條件的文藝院團開展藝術教育培訓。
(四)建立藝術人才培養體系
培養藝術領軍人才。培養和樹立院團的領軍人物,充分發揮文化名家、藝術大師的帶頭作用,積極開展“傳幫帶”活動,大力支持藝術領軍人才開展本土文藝人才培訓、舉辦文藝活動、民眾文藝精品創作生產。到2025年,培養5個院團領軍人物,建立6個文藝名家工作室。加強藝術人才梯隊建設。對全市各類藝術人才建卡立檔,建立領軍人物、支柱型藝術人才、潛質後備人才等藝術人才庫。夯實基層文化隊伍基礎,發展壯大業餘文化團隊,實行民眾自辦文化團隊備案制,到2025年,全市各級各類民眾文化團隊超過1000支。實施中青年藝術人才培養計畫。加大對中青年人才的培養及創作項目的扶持,建設中青年藝術人才實訓基地。力爭在“十四五”時期,全市培養20名以上舞台藝術和美術創作優秀人才。
第六章 堅持雙效統一,推進文化產業跨越趕超
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構建現代文化產業體系,提高文化產業園區基地量級和能級,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全面提升張家口文化產業整體實力和競爭力。
一、重點發展四大特色文化產業
(一)做大做強影視文化業
發揮張家口文化資源類型多樣優勢,打造特色影視文化產業基地,培育影視文化領軍企業,不斷擴大影視文化產業市場競爭力、影響力。一是加強影視產業基地建設。積極承接北京外溢資源,整合各類影視創意拍攝資源,以清河影視基地為張家口綜合影視中心,以懷來天漠影視基地、萬全探索之光紀錄片製作基地、涿鹿黃帝城影視基地等為主題影視基地,結合不同題材,打造N個取景拍攝點,構建起“1+3+N”張家口影視產業布局。重點對接北京國際電影節、北京影視高地,推動影視文化產業聚集發展,打造京北影視拍攝集聚基地。二是最佳化影視產業鏈。充分發揮張家口市影視產業發展協會作用,積極組建影視產業發展聯盟,推動劇本創作、影視拍攝服務、影視後期製作、影視展示交易、影視旅遊體驗、影視人才培養、影視旅居保障等影視相關行業發展,支持影視編劇、導演、製片人、演員等影視專業人才設立影視企業或工作室等,構建影視產業生態圈。三是推動影視精品創作。支持自然地理、歷史文化、工農產業、紅色黨建、體育康養、經濟社會、古堡村莊等各類影視題材拍攝,鼓勵影視藝術創新,積極支持技術創新,創作推出更多電影精品。加強與中影集團等國家級影視創作單位合作,推出一批高品質影視作品。四是融合提升廣播電視業。根據國家和省應急廣播標準規範要求,搭建以新聞傳媒集團為建設主體的市級應急廣播體系,加快推進各縣區政府主導實施本轄區應急廣播體系建設工程。加快廣播電視與網際網路深度融合,大力發展智慧廣電媒體、網路及服務,推動打造一批精品電視劇、紀錄片、卡通片、節目欄目和網路視聽作品,培育建設廣播電視和網路視聽發展基地。到2025年,培育一批影視領軍企業,創作一批影視精品。
專欄6-1 影視文化產業基地建設工程
影視基地建設項目:重點推動張家口清河影視基地、張家口市(萬全區)探索之光紀錄片製作基地、河北天漠影視基地、涿鹿黃帝影視城等園區基地建設。大力支持清河影視基地項目建設,爭取更多劇組入駐拍攝,積極對接知名影視學校、影視公司、導演工作室,推動建立影視文化孵化器。
影視骨幹企業培育:依託重點影視基地建設,積極培育探索之光張家口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張家口度創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影視文化產業骨幹企業。
(二)全面振興工藝美術業
結合現代設計與時尚消費,推動工藝美術業向特色化、集群化、品牌化發展。一是提升剪紙文化產業集群量級。強化蔚縣剪紙文化產業聚集區建設,重點推動中國剪紙藝術博物館、中國剪紙第一街、中國剪紙第一村等項目提升建設,促進剪紙與文旅、會展、教育、文創、電商、金融、動漫等融合發展,爭創國家級文化產業園區,全面提升蔚縣剪紙文化產業在河北乃至全國的能級和量級。最佳化剪紙產品結構,大力研發反映時代精神、具有現代氣息、適應當代人藝術取向的新品種。積極發展剪紙主題餐廳、剪紙體驗工坊、剪紙藝術公社等,延伸多元旅遊產品。培育壯大剪紙文化產業市場主體,推動成立蔚縣剪紙文化發展集團,健全蔚縣剪紙行業組織,不斷最佳化剪紙文化產業市場發展環境。做大做強剪紙文化產業發展支撐平台,支持蔚縣剪紙藝術學校發展,積極培育高素質剪紙人才,持續辦好蔚縣國際剪紙藝術節,創新舉辦河北剪紙作品大賽、河北剪紙設計大賽,推動建設中國·蔚縣剪紙藝術網,打造蔚縣剪紙電商直播孵化基地等不斷提高蔚縣剪紙的國際影響力和知名度。二是全面實施傳統工藝美術振興計畫。堅持保護傳承與創新發展相結合,加強全市傳統工藝美術技藝發掘和保護,支持在非遺特色村鎮、街區建設非遺館、非遺傳承所(點)。推動建立市級傳統工藝振興目錄,引導採取“項目+傳承人+基地”“公司+農戶”等模式,重點支持發展懷來藝術玻璃、張家口骨質瓷、崇禮黃金草畫等地域性傳統文化產業基地,支持建立工藝美術大師工作室、工美產品創新研發中心,促進新工藝、新材料、新技術運用,開發適應現代審美和市場需求的個性化、特色化、品牌化文創產品和文化服務。推動工藝美術與創意設計、旅遊業、鄉村產業融合發展,積極培育一批文化藝術創客基地、特色文化產業村鎮等。加強工藝美術人才培養,鼓勵申報工藝美術職稱,非遺傳承人、民間工藝家,加大扶持獎勵。三是活躍藝術品交易市場。探索基於數位化的個性化定製、精準化行銷新型生產經營方式,推動特色工藝美術品供給優勢和市場需求有效對接。支持察哈爾文化城不斷完善藝術品鑑定評估體系、交易平台和電商平台建設,推動文化藝術經紀業務,發展藝術品收藏、展示、交易、拍賣、定製等新業態,促進工藝美術產品進景區和商業網點。到2025年,建立一批工藝美術產品創新和技術研發中心,培育一批知名的工藝美術品牌,建設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工藝美術產業基地。
專欄6-2工藝美術業重點工程項目
做大傳統工藝美術品牌。重點打造提升蔚縣剪紙、蔚縣仿古家具、蔚縣黑陶、蔚縣鐵絲燈籠、蔚縣青砂器、懷來縣藝術玻璃製造、崇禮區黃金草畫、陽原縣裘皮工藝品、陽原縣石雕、陽原縣手工布貼畫、橋東區花絲鑲嵌工藝品、萬全區舊堡戲裝、赤城縣麥秸畫、赤城縣核雕、張家口骨質瓷、涿鹿縣陶瓷、涿鹿縣根雕等知名品牌,提高品牌產品市場占有率。
培育工藝美術骨幹企業。重點培育蔚縣焦氏剪紙有限公司、張家口市宣化國玉陶瓷有限公司、懷來天元特種玻璃有限公司等骨幹企業。
建立培育工美產品創新和技術研發中心。重點支持蔚縣剪紙、宣化國玉陶瓷等成立發展創新和技術研發中心。
推動工藝美術重點項目建設:推動蔚縣剪紙文化產業園(提升)等重點項目建設。
(三)創新發展演藝娛樂業
最佳化演藝娛樂發展環境,加強特色文化資源挖掘利用,推動打造原創精品演藝劇目,促進娛樂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不斷擴大演藝娛樂業市場規模,帶動文化和旅遊業發展。一是大力發展精品演藝項目。大力發展實景演藝,突出新技術套用,結合沉浸式體驗的藝術手法,持續辦好《中都記憶》《火樹金花》等現有實景演藝,創新推出崇禮長城腳下森林音樂會等一批實景演藝精品。積極利用冬奧頒獎廣場、崇禮各雪場以及展覽館、圖書館的廣場空間,定期舉辦文藝演出。大力推動舞台藝術精品創作,推動演藝業上線上雲。二是傳承發展特色民俗演藝。鼓勵蔚縣打樹花、康保二人台、萬全打棍、懷安左衛太平鼓等民俗演藝,創新表演形式,與鄉村旅遊發展、特色小鎮建設、休閒街區打造等相結合,打造一批特色民俗演藝產品。三是繁榮發展文化娛樂業。推動城鄉娛樂場所標準化建設和連鎖化、品牌化發展,規範和支持線上K歌、迷你歌詠廳、音樂派對等新型歌舞娛樂業態發展,促進電子競技與遊戲遊藝行業融合發展,鼓勵開發沉浸式娛樂體驗產品。支持社會力量利用室外廣場、旅遊景區、產業園區、老廠房等空間,發展各類特色文化娛樂項目。到2025年,打造一批品牌演藝活動,形成一批文化娛樂新產品、新業態,促進全市文化娛樂業繁榮發展。
專欄6-3 演藝娛樂產業重點工程項目
打造品牌演藝活動。立足縣區自然資源,重點對接北京演藝中心、北京音樂城市、中國(北京)高新視聽產業園等,做大做強《中都記憶》《火樹金花》、崇禮長城腳下森林音樂會等演藝品牌。
重點傳承培育民俗演藝項目。包括晉劇、蔚縣秧歌、蔚縣打樹花、康保二人台、康保霸王鞭、萬全打棍、懷安軟秧歌、尚義賽羊會、陽原晉劇、赤城馬柵子戲、懷安左衛太平鼓、涿鹿秧歌角等。
文化娛樂重點建設項目:推動建立張家口電競基地等。
(四)加快發展節慶會展業
以精品化、特色化、差異化等專業性展覽為重點發展方向,加快促進節慶會展業發展。一是構建節慶會展品牌體系。著力通過挖掘和拓展節慶活動文化內涵、加強市場化運作、提高公眾參與度,持續創新、做大做強以中國崇禮國際滑雪季、懷來葡萄(酒)節、尚義賽羊會、蔚縣剪紙藝術節、陽原毛皮文化節、雞鳴驛郵驛文化節、MTA天漠音樂節、塞北之翼滑翔大會等自有節慶會展品牌,最終通過重點提升一批、策劃承辦一批,形成一批涵蓋冰雪、民俗、文化、特色產業、現代娛樂等在內的區域特點顯著、行業特色鮮明的節慶會展品牌體系。二是建立健全會展服務體系。積極構建從展會策劃、申辦、承辦、宣傳到接待的一體化會展服務產業鏈,提高會展業精細化服務能力。重點完善會展人才梯隊培養體系,鍛鍊一批高素質的會展人才和高質量的服務人員,培植專業化的會展人才隊伍。著力集聚和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市場活力的會展業主體,完善住宿、餐飲、交通等會展旅遊服務設施,形成行業配套、產業聯動、運行高效的會展服務體系。三是打造崇禮國際會議會展新高地。完善冬奧村服務配套設施,大力發展會展經濟,積極舉辦“崇禮論壇”、“冰雪之弧”崇禮峰會、張家口國際冰雪產業博覽會等高端論壇、會展,形成屆次、持續推進,打造兼具本地特色和全球影響的國際交流平台。四是推動節慶會展創新發展。推動建立京張會展業交流協作機制,精心策劃承辦多門類博覽會、展示會、交易會、招商會、文化藝術活動等活動,培育雲會展、微會動等新興會展業態。到2025年,提升一批現有節慶會展影響力,培育一批節慶會展新品牌,節慶會展業成為張家口新的經濟成長點。
二、實施文化產業園區提升工程
(一)加強市級以上文化產業園區基地創建
圍繞影視文化、工藝美術、節慶會展、演藝娛樂、文博文創等重點文化產業,加強對文化產業園區(基地)建設的統籌規劃,推動建設一批主業優勢明顯、綜合效益突出、輻射帶動作用大的園區(基地)。積極開展市級以上文化產業園區基地創建工作,形成創建一批、培育一批、謀劃一批的梯次推進格局。重點推動清河影視基地、蔚縣剪紙文化產業園區、萬全衛城文化產業園區等文化產業園區提升質量和品牌打造,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到2025年,力爭省級以上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基地)達到20家,其中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基地)或試驗園區1家。
(二)支持多類型文化產業園區基地發展
推動文化產業與經濟開發區融合發展,形成“區中園”、“園中園”,借力大園區平台實現快速發展。支持各縣區利用舊民居、舊村落、舊廠房和舊倉庫等發展文化產業園區或基地,培育若干各具特色、各有側重的文化產業集群。促進文旅融合發展,結合重點旅遊區建設,引入設計、電影、繪畫、音樂、休閒娛樂等文化休閒業態,打造一批文化創意與旅遊創新聚集高地。
(三)加強文化產業園區公共服務平台建設
建立健全文化產業園區創業孵化、融資推介、信息交流、人才培養、市場推廣、管理諮詢、智慧財產權保護等公共服務功能,加強規範管理,促進公共資源、生產要素向園區聚集。圍繞重點文化產業,吸引更多文化企業入區進園。加強創意研發設計中心、文化產品展示體驗館、線上線下對接網路行銷平台、文化產業產學研合作基地等項目建設,不斷增強園區基地示範引領、輻射帶動作用。
專欄6-4 實施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基地提升工程
重點園區基地建設:重點支持中國蔚縣剪紙文化產業園區、張家口清河影視基地、萬全衛城文化產業園區、檀邑溪谷文化產業園、蔚縣州衙文化產業園、蔚縣吉家莊手工藝產業園、涿鹿非遺文化產業園、涿鹿縣中華始祖文化園區、河北天漠影視基地、涿鹿黃帝影視城等文化產業園區提升質量和打造品牌。
國家級文化產業園區基地培育名單:中國蔚縣剪紙文化產業園區、張家口清河影視基地。
三、培育壯大文化產業市場主體
(一)壯大龍頭骨幹文旅企業
大力培育龍頭骨幹文化企業和大型文化集團,重點支持具有綜合實力的文化企業跨地區、跨行業兼併重組,推進國有文旅企業的戰略重組和股份制改革,支持符合條件的文旅企業上市融資。積極培養和扶持一批行業屬性好、發展前景好、現有基礎好的本土骨幹文旅企業,打造一批富有影響力的特色文旅企業品牌。扶持優秀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支持優秀文化企業在境外興辦實體、設立分支機構。積極引導國有大型文化企業經營開發文化旅遊產業,支持大型旅遊企業開發文化旅遊產品和服務,培育一批文化旅遊一體化發展、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型文旅企業集團。加強政策激勵,壯大規上文旅企業數量,到2025年,全市規模以上文化企業數量力爭達到50家。
(二)扶持中小微文旅企業
大力培育有特色、創新型、成長型微型文旅企業,形成一批快速成長的小微文旅企業。落實民營文化企業與國有文化企業平等政策待遇,積極營造有利於提高小微文化企業創新能力、擴大發展規模、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良好環境。推動文化領域創新創業,完善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拓寬小微文化企業創業發展渠道。鼓勵有禮京津冀、國玉陶瓷、旅投文化、焦氏剪紙、天元特種玻璃等中小文化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培育一批細分領域的“瞪羚企業”和“隱形冠軍”企業。鼓勵挖掘、保護、發展民間特色傳統技藝,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創意和設計小微企業,支持個體創作者、工作室等特色文化產業主體發展。
(三)積極引進知名文旅企業
主動開放文化和旅遊產業市場,進一步打破地區、行業分割,鼓勵知名文化和旅遊企業到張家口投資發展文化和旅遊產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重點引進符合張家口文化和旅遊產業發展重點領域的國內外知名企業和行業龍頭企業,推動建設一批大體量的龍頭項目、產業鏈高端項目、基地型項目、綜合性項目等,打造文化和旅遊產業集約發展平台,實現文化產業品牌強化、層次提升、體量倍增。加強與京津的合作,積極引進京津創新型、高成長性文化和旅遊企業。積極引進一批國內外知名的覆蓋旅遊投資、旅遊經營、影視製作、工藝美術、演藝娛樂、文博文創等領域的綜合性文旅企業集團,鼓勵與本地政府、企業以資源整合和資本運作等方式,組建混合所有制的文旅企業集團。
(四)不斷最佳化營商環境
加強政策引導,完善文化和旅遊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建設區域文化和旅遊企業綜合服務中心,為企業發展提供服務。推動文化企業競爭力提升,支持宣化國玉陶瓷、懷來天元特種玻璃等重點文化企業建設研發中心,支持重點產業建立提升產業聯盟。積極搭建區域性文化和旅遊企業交流合作平台,加強區域聯動合作。
第七章 堅持高質量發展,促進旅遊業提質升級
大力實施質量興旅、質量強旅戰略,整合依託優勢資源,突出文化特色,推動建設兩大引擎品牌產品、做精五大主題旅遊產品,實施旅遊品牌創建工程、提升產業服務要素,推動張家口旅遊向品牌化、主題化、全域化發展,加快實現旅遊業高質量發展。
一、打造兩大引擎品牌產品
按照“一帶兩核三廊五區”發展布局,做強崇禮國際冰雪旅遊度假區和建成大境門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夯實“兩核”支撐實力。
(一)做強崇禮國際冰雪旅遊度假區
充分把握冬奧會籌辦和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崇禮段)建設兩大機遇,以“長城腳下的冬奧會”為主題,促進冰雪資源與長城文化強強整合,打造具有國際視野、中國高度和崇禮特色的國際冰雪旅遊目的地。打造冰雪運動世界級吸引核心。以崇禮區太子城奧運村為中心,全面整合太舞、雲頂、萬龍等滑雪場資源,推動創建質量高、功能全的中國滑雪特色小鎮,培育形成一批屆次舉辦的國際品牌賽事,推動建設冰雪度假基地、冰雪主題街區、溫泉養生小鎮、冰雪嘉年華等一批冰雪新業態項目,打造世界著名的滑雪運動休閒勝地。做大做優避暑康養休閒文章。充分依託良好的氣候、山地條件,推進康養中心、度假山莊、山地露營、體育運動綜合體、夜間經濟等業態項目建設,推動度假區以做大夏季避暑康養文章為突破口,實現由單一滑雪向多元業態、四季旅遊全面發展。實施冬奧核心賽區長城保護傳承工程。加快推進長城重要點段保護修繕和太子城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強化冬奧文化和長城文化的有效連線和文化元素植入,營造具有濃郁長城文化感知的冬奧會盛宴。科學推動冬奧場館及設施賽後利用。大力發展旅遊經濟、體育賽事經濟、會展經濟、民眾性體育休閒活動,打造文化特色鮮明、產業鏈條完善、設施服務優質的世界級冰雪旅遊目的地。
(二)建成大境門長城國家文化公園
全面挖掘大境門作為“萬里長城第一門”的重大文化價值,以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大境門段)建設為契機,促進區域內文化挖掘與創新轉化,使其成為張家口文化核心和文化高地。加強長城本體資源保護和展示。做好大境門長城文化的保護傳承與研究挖掘,加快建設大境門長城核心展示園,促進來遠堡、張家口堡等保護性開發利用,進一步做好大境門長城保護展示工程,推進大境門長城文化博物館、萬全長城衛所博物館等項目建設。構建長城文化體驗核心。以大境門、堡子里為核心,高標準推進堡子里歷史文化街區建設、大境門明德口街休閒業態提升,以及加速大境門文創園、來遠堡茶馬互市園的建設,促進長城文化與文博文創、影視演藝、餐飲民宿等文旅業態的融合發展,打造張家口文化客廳。促進片區整合,爭創國家5A級旅遊景區。推進西太平山長城郊野公園、東太平山山地運動公園、西溝“長城人家”旅居帶、清河影視基地二期三期、檀邑溪谷暨張庫大道文化旅遊產業示範區等體育文旅融合項目建設,構建上堡下堡一體、南北明德街統一、東西太平山為兩翼、口裡口外拓展的張家口歷史文化走廊,按照國家5A級旅遊景區標準,進一步完善大境門旅遊集散服務體系、標識標牌、旅遊廁所等公共服務體系,加強區域內環境風貌綜合改造,加快國家5A級旅遊景區創建進程。
專欄7-1 兩大引擎產品重點建設項目
崇禮國際冰雪旅遊度假區重點建設項目:太舞四季文化旅遊度假區、多樂美地旅遊度假區、崇禮天境山麓度假區、多樂谷、富龍四季小鎮旅遊度假區、崇禮區華僑冰雪博物館、東勝萬龍冰雪小鎮項目、崇禮汗海梁旅遊度假區、崇禮翠雲山國際旅遊度假區、密苑.冬奧場地A-B及媒體中心配套酒店等。
大境門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重點建設項目:大境門長城文化博物館、萬全長城衛所博物館、大境門長城保護展示工程、堡子里歷史文化街區、來遠堡新寺遺址保護項目、大境門長城博物館、張家口堡保護開發項目、大境門文化旅遊綜合改造項目、西溝“長城人家”旅居帶、四岔長城邊塞風情民俗村、東太平山山地運動公園、清河影視基地等。
二、做精五大主題旅遊產品
(一)冬奧旅遊
發揮冬奧品牌效應,延長後奧運經濟,大力發展冬奧旅遊。依託雪如意、冰玉環等標誌性奧運場館,通過推進奧運匹克公園建設,完善服務設施配套,合理組織游線,有序開放,做好以觀光為主的冬奧場館游。積極將奧體中心、大境門、暖泉古鎮、草原天路、太舞滑雪小鎮、海坨山谷等大型公共文化設施、文化景區、運動休閒基地、度假基地、旅遊購物基地等納入到奧運旅遊線路組織中,開發奧運都市游、奧運文化游、奧運冰雪游、奧運民俗游、奧運美食游、奧運度假游等多元化的奧運主題旅遊產品,豐富奧運主題旅遊產品系列,擴大奧運旅遊輻射帶動作用。積極與北京展開冬奧旅遊產品設計、冬奧旅遊行銷推廣等方面深度合作,通過成立冬奧旅遊推廣聯盟,共同開拓國內國際市場。深入挖掘推廣“雪如意”文化內涵,大力開發具有中國特色的“雪如意”文化創意產品和體育文化旅遊紀念品。加強“雪如意”及周邊區域的賽后綜合開發利用,使其成為國際冰雪運動文化、冬奧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
(二)冰雪旅遊
藉助2022年冬奧會契機,以崇禮為核心,帶動壩上地區,進一步豐富冰雪旅遊優質產品供給,擴大冰雪旅遊消費潛力。大力發展大眾冰雪旅遊,打造一批品質優良、業態多元、功能複合的冰雪旅遊基地,重點加快推進太舞滑雪小鎮、富龍四季小鎮、多樂美地、新雪國、萬全林語山谷冰雪運動主題樂園等現有滑雪場的續建提升工程,促進塞那都冰雪世界、鴛鴦湖滑雪場、察北大眾滑雪場、庫倫淖爾冰雪項目、康保縣冰雪綜合體(游泳館、滑冰館)等一批新建項目的動工實施,實現冰雪運動向冰雪主題度假、遊樂、休閒、研學、文創、賽事等多元業態發展。結合賽後場館利用和地域文化,通過策劃推出系列冰雪主題精品線路、高水平冰雪賽事和民眾性冰雪賽事活動,最終形成以冰雪體驗游為主,冰雪觀光游、冰雪旅居游、冰雪觀賽游、冰雪冬令營等為特色的冰雪旅遊產品體系。
(三)避暑旅遊
充分發揮張家口在避暑氣候、生態資源、區位交通等優勢,大力發展避暑旅遊為主的康養度假旅遊產品。藉助崇禮引爆點,輻射帶動壩上避暑旅遊產品和服務升級,全面釋放壩上1000-1500米的黃金度假帶優勢,推進張北格致野舍國際康養度假小鎮、庫倫淖爾旅遊度假區、榮盛塞北草原度假區等建設,大力發展草原生態度假。依託蔚縣、涿鹿、懷來等縣區山地資源,積極發展避暑度假區、避暑度假村等山地避暑旅遊產品。依託冰雪、戶外運動等基地,豐富運動休閒項目、完善服務配套,建設一批夏季運動旅遊基地。依託特色農牧、良好鄉村環境,推進鹿鳴小鎮建設,推進二道背、石人背等一批民宿村、民宿項目建設,豐富鄉村田園旅居產品。依託重要旅遊交通、環城郊、環景區度假區周邊,支持桃花文體康養旅遊特色小鎮、航天特色康養社區、小五台中醫康養小鎮、元子河康養小鎮(一期)、中歐文化旅遊度假港灣等一批康養小鎮、康養度假社區項目建設,積極引入數字醫療、智慧型康養、共享康養旅居等新業態,滿足市場需求。到2025年,基本構建形成品質高端、模式多元、類型多樣、配套完善的康養度假旅遊產品體系,成為京津冀乃至全國知名的避暑旅居度假地。
(四)民俗旅遊
依託張家口美食小吃、傳統表演藝術、民俗活動節慶、傳統手工藝等極具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資源,結合地域分布特點和體驗化、主題化、綜合化的市場趨勢,大力推出長城民俗游、古堡民俗游、草原民俗游、民俗美食游、民俗節慶游、非遺研學游等主題民俗旅遊產品,豐富壯大民俗旅遊產品系列。重點以暖泉古鎮提升建設為示範,積極鼓勵全市非遺傳承基地、民俗演藝活動、美食小吃、民俗文化節慶活動,與周邊的自然風光、田園農業、特色村鎮、長城古道、景區景點、特色街區進行整合開發,打造民俗文化村、民俗街區、民俗景區、民俗工坊等一批民俗展示體驗載體。通過豐富民俗文化展示、創新體驗,拓展演藝、研學、文創、民宿、特色餐飲等產品業態開發,開發具有創新性與層次性的民俗旅遊產品,形成能吸引、留得住、帶得走的民俗旅遊格局,從而有效彰顯張家口民俗文化魅力,增強地域文化自信。
(五)紅色旅遊
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發展紅色旅遊的重要論述,全面挖掘全市紅色資源文化內涵和特色,突出社會效益,強化教育功能,圍繞國防軍事教育、紅色察哈爾、百年京張、海陀兒女、長城抗戰等紅色旅遊品牌,重點推進張家口市紅色旅遊系列景區、張北國防教育基地、丁玲文化小鎮、董存瑞紅色小鎮、大海陀平北抗日根據地紀念館、萬全“八0二”國防教育基地、蔚縣活陽山紅色教育基地等項目建設,通過豐富展示內容、創新展陳方式等,全面提升紅色旅遊景區景點的品位和檔次。大力促進紅色資源與研學、鄉村、農業等融合發展,豐富業態,創新體驗,形成多產業聯動開發態勢,通過培育打造一批紅色研學基地,設計推出1-2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推動全市紅色旅遊精品發展、創新發展、融合發展,擦亮張家口紅色旅遊名片。
三、實施優質旅遊產品供給工程
(一)全域旅遊示範區
重點支持崇禮、張北、懷來、蔚縣、赤城、沽源等旅遊資源富集、發展基礎較好的縣區,以傳統大景區創新引領、文旅融合創新發展、資源轉型創新發展、產城融合發展、特色資源驅動型等為主要發展模式,對區域內旅遊資源、相關產業、生態環境、公共服務、體制機制、政策法規等進行整體規劃布局、系統性最佳化提升,推動旅遊業全區域、全要素、全產業鏈發展,促進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全社會共同參與,實現區域旅遊創新發展。到2025年,力爭建成省級以上全域旅遊示範區5家,張家口市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市取得重大進展。
專欄7-2 全域旅遊示範區重點創建名單
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區重點創建單位:張北縣、崇禮區、懷來縣等。
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重點創建單位:橋西區、下花園區、蔚縣、宣化區、沽源縣、赤城縣、涿鹿縣等。
(二)高等級旅遊景區度假區
實施大景區提升工程,加快大境門等重點景區豐富產品、創新業態、完善設施、提升服務,打造國家高等級精品旅遊景區,全面提升吸引力和影響力。借鑑“景區+特色城鎮”“景區+特色鄉村”“景區+區域環境綜合整治”等發展模式,促進宣化古城、蔚州古城、暖泉古鎮等景區內外一體化、規模化、片區化,增強景區輻射帶動力。依託壩上草原、草原天路、大海陀等生態優越區,積極對接北京旅遊市場需求,推動建設一批主題風格突出、度假設施齊備、配套服務完善、度假活動豐富、具有國際品質的旅遊度假區。到2025年,國家4A級以上旅遊景區達到20家,省級以上旅遊度假區達到5家。
專欄7-3 景區和度假區提升建設工程
國家5A級旅遊景區培育名單:大境門長城國家文化公園。
國家4A級旅遊景區培育名單:密苑雲頂樂園、崇禮翠雲山景區、察北君樂寶旗幟乳業、元中都考古遺址公園、懷來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天保·那蘇圖景區、檀邑溪谷文化園、大青山旅遊度假區、蔚州古城景區、宣化古城景區、塞北萬畝草原公園。
省級以上旅遊度假區創建培育名單:海坨山谷旅遊度假區、懷來葡萄康養旅遊度假區、張北中都草原旅遊度假區、庫倫淖爾旅遊度假區、大青山國際旅遊度假區、榮盛塞北草原度假區、蔚縣松枝口旅遊度假區。
(三)城市休閒街區
結合《旅遊休閒街區等級劃分》標準,支持橋西區、張北縣、宣化區、蔚縣等縣區,以歷史文化街區改造提升、特色商業休閒街區為重點,統籌城市居民與遊客的遊憩需求,著力打造一批文化主題和地域特色鮮明,旅遊休閒、文化體驗和公共服務等功能完善,觀光、餐飲、娛樂、購物、住宿、休閒等業態配置合理的城鎮內街區,提升城市的休閒化水平,推動城市旅遊的高品質發展,滿足廣大遊客個性化需求,到2025年,力爭各縣區推出1-2條特色城市休閒街區,省級以上旅遊休閒街區達到3條以上。
專欄7-4 旅遊休閒街區創建培育名單
創建名單:張家口大境門街區、張家口堡、蔚州古城剪紙一條街、崇禮區商貿新區、京張鐵路(張家口文化旅遊街區)。
培育名單:蔚縣鼓樓后街、財神廟街、公道巷,宣化廟底街和牌樓西街、張北明清一條街、萬全右衛作坊美食街。
(四)自駕游目的地
發揮張家口連線京津、溝通西北的區位優勢和汽車製造維修的產業優勢,按照自駕游目的地等級劃分(LB/T077-2019)《自駕車旅居車營地質量等級劃分》(LB/T078-2019)標準,依託主要旅遊道路沿線、旅遊景區周邊,完善構建主題特色突出、服務配套完善、管理運營規範的自駕車旅居車營地服務網路體系。拓展房車暫存、周轉、運營、泊位使用及旅遊服務,打造服務京津乃至全國的房車大本營。結合風景道綠道建設,推出打造一批主題特色突出、服務配套完善的自駕游線路,舉辦一系列自駕活動。加快構建汽車房車共享租賃系統,開發網上預訂、送車服務等功能,實現“一地租車、異地還車”,將張家口打造成為國內一流的自駕游勝地。
專欄7-5 實施自駕車旅居車營地建設工程
1.自駕車營地
(1)提升/續建:那蘇圖蒙文化汽車露營基地、奧倫達部落帳篷營地、辛莊子自駕車營地、壩上閃電湖自駕車營地、沽源仙露湖自駕車營地、老掌溝越野小鎮自駕車營地、天鵝湖自駕車營地、魚兒山越野公園自駕營地、鴛鴦湖國際露營公園、定情谷自駕車營地、京西自駕營地(蔚縣)、玉皇閣自駕營地(蔚縣)、海坨小鎮自駕車營地、香水灣自駕車營地;
(2)謀劃:青天背自駕車營地、康巴諾爾湖濱水自駕車營地、灤河神韻自駕車營地、五花草甸自駕車營地、冰山樑自駕車營地、中都草原自駕車營地、萬全正北溝自駕車營地、桑乾河大峽谷自駕車營地、空中草原自駕車營地、小五台山自駕車營地、茶山自駕車營地、小天山自駕車營地、密苑雲頂自駕車營地、翠雲山自駕車營地、萌兔部落森林主題樂園自駕車營地、泥河灣自駕車營地、湖城自駕車營地(土木葡園)、洋河渡口自駕車營地等。
2.自駕游線路
(1)提升-草原天路自駕線路、康保草原天際線、陽原百里杏花廊道、重走萬里茶道自駕游線;
(2)謀劃:桑洋水路自駕線路、萬里長城自駕游線、赤城黑河川自駕游線、橋東區都市小天路、雲上逐路自駕游線等。
四、提升旅遊產業服務要素
(一)最佳化旅遊住宿
依託張家口獨特的鄉土文化和民俗風情,充分利用景區景點周邊、重要旅遊交通沿線的美麗鄉村、名鎮名村、傳統村落、“空心村”改造,大力發展鄉村民宿經濟,著力培育打造冬奧人家、長城人家、古堡人家、天路人家、茶道人家和桑乾人家六大鄉村旅居品牌,推動精品化、品牌化發展。著力打造一批文化精品主題酒店、博物館主題酒店、智慧酒店、無人酒店、快閃酒店,引領未來酒店發展。支持市內品牌旅遊飯店集團化發展,吸引國際、國內知名飯店集團落戶張家口,重點依託大海陀、壩上草原、崇禮冰雪旅遊度假區、康巴諾爾草原生態小鎮等重點旅遊區域,打造精品休閒度假酒店集群。到2025年,培育10家精品文化主題酒店,打造3-5個精品民宿示範區,培育10家智慧旅遊酒店。
(二)提升旅遊餐飲
挖掘張家口地域飲食文化,構建以張家口選單為特色,國內四大菜系、西餐、快餐等為補充的多檔次、多品位社會餐飲體系。深入挖掘傳統風味小吃和老字號,支持文化餐飲“申遺”工作,評選推出一批金牌小吃和特色體驗店,著力打造特色餐飲街區、美食綜合體建設,繪製張家口美食尋味地圖。提升特色餐飲服務品質,加強餐飲人才培養,選拔一批風味菜系品牌大師,持續開展特色美食評選和推介活動,甄選張家口美食。到2025年,打造10條特色美食街區,培育50家知名優質張家口菜品牌體驗店。
(三)做特旅遊購物
以張家口文創和旅遊商品創意設計大賽為載體,加強文化和旅遊商品設計、研發的支持保護力度,推出館藏文物系列、冬奧系列、長城系列等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鮮明地方特色的文化和旅遊商品,豐富壯大“張家口禮物、張家口外交禮、張家口游禮”品牌系列產品。加強老字號、特色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力度,打造一批地理標誌產品品牌,擦亮蔚縣剪紙、國玉陶瓷、上谷戰國紅、愛度、谷之禪等旅遊購物品牌。合理化布局“線上+線下”展示、推廣和銷售體系,支持優質特色文化和旅遊商品進景區、特色商品街區、高速公路服務區等遊客聚集區,重點推進中國剪紙第一村、陽原國際裘皮城、泥河石文化城、青泉戰國紅交易市場、恆大葡萄酒交易中心、明德口街等提升打造一批旅遊購物基地、旅遊特色商品購物店和旅遊休閒購物街區,持續辦好陽原毛皮文化節、上谷戰國紅瑪瑙博覽會、京西宣府農產品展銷會等一批商貿會展,拓展阿里巴巴、京東等線上購物渠道。到2025年,4A級以上景區實現文化和旅遊商品專區全覆蓋,打造5條旅遊休閒購物街區、10家旅遊休閒購物商店,20家智慧旅遊購物中心試點。
(四)做優旅遊娛樂
挖掘蔚縣打樹花、拜燈山、康保二人台、晉劇等特色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通過引進和培育旅遊演藝龍頭企業,推出歌舞劇院、茶座欣賞、實景演出等多種演藝形式,持續打造天下第一堡·樹花情、中都記憶、“大好河山”系列等大型實景演藝活動。深入挖掘做大地方特色娛樂活動,鼓勵民俗活動、非遺文化遺產進景區。支持各縣區依託自有優勢資源,創新辦好農民豐收節、尚義賽羊會、懷來葡萄(酒)節等現有節慶活動,策劃舉辦面向不同群體的騎行、馬拉松、山地越野、低空等主題賽事活動。
(五)提升旅遊代理
促進旅行社轉型升級,規範旅行社經營活動,推動服務信息透明化,防範旅行社領域系統性經營風險,培育一批理念新、實力強、服務好、信譽度高的轉型升級示範企業。加快構建更加合理的旅行社結構體系,推進大型旅行社集團化、中型旅行社專業化、小型旅行社代理網路化。提高旅行社的產品研發能力,精準把握市場趨勢,包裝設計研學游、冬奧游、冰雪游、親子游等更加特色化、多樣化的專項產品、旅遊線路組合產品、旅遊目的地產品等,提高競爭力。推動旅行社智慧化建設,積極藉助途牛、去哪兒、飛豬、攜程等第三方平台實現平台網際網路化或自建系統實現系統升級,完善旅行社的“智慧化”服務。加強導遊隊伍建設,不斷壯大持證導遊及外語導遊隊伍,新培養一批“金牌導遊”“金牌講解員”,提升中、高級導遊員在導遊隊伍中的比重。
第八章 堅持融合創新,深化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
秉承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和合共生的理念,深化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拓展“文旅+”“+文旅”,推進文化和旅遊與其他領域的深度融合,拓展文化和旅遊發展新領域。
一、創新文旅融合新業態
(一)提升旅遊的文化內涵
實施文化進景區活動,提升景區景點文化品位。推動非遺、文創、演藝等文化要素進景區,提升景區的文化“含金量”。一是擇優包裝晉劇、二人台、打樹花等一批非遺項目常駐景區、度假區,營造非遺活化場景,打造沉浸式體驗產品,有效提升景區、度假區文化內涵。二是圍繞冬奧、長城、萬里茶道等文化,推動文創產品和旅遊商品創意設計,實施文創進景區、酒店、商場、文化場館、機場、車站、社區、街區、小鎮、服務區等“十進”工程,探索設立文創和旅遊商品特色商店、文創中心等文創產業平台載體。
實施服務要素文化融入,提升服務要素品質。旅遊住宿方面,通過提煉地域文化元素、文化符號有機融入到建築風格、內部裝潢設計、酒店用品、員工服飾等方式,增加當地文化體驗活動,打造一批文化主題酒店,提升住宿體驗性。旅遊餐飲方面,注重非遺美食的挖掘展示,將地域特色美食文化融入就餐空間設計中,擴大美食文化傳播、地域文化的展示。旅遊購物方面,促進傳統工藝美術、館藏文物與文創產業融合,推出一批充滿地域特色、有內涵有故事、符合現代審美情趣的張家口文創旅遊產品。
實施旅遊公共服務文化融合,提升文化休閒功能。大力推廣旅遊服務嵌入型、文化服務嵌入型、設施合建融合型、文化活動融合型等融合發展方式,協同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和旅遊公共服務。一是統籌公共服務機構功能設定,重點推動在大型公共文化場館拓展旅遊宣傳服務功能;在旅遊公共服務設施修建、改造中,增加文化內涵、彰顯地方特色;在具備條件的景區、旅遊集散中心、旅遊諮詢服務中心,開展“共享閱讀空間”試點建設。二是統籌公共服務資源配置,鼓勵有條件的村級組織活動場所變身遊客服務中心,推動公共服務進旅遊景區、旅遊度假區,在遊客聚集區積極引入影院、劇場、書店等文化設施,統籌實施一批文化和旅遊惠民項目。三是統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管理,積極探索建設、改造一批文化和旅遊綜合服務設施,重點推動公共文化設施和旅遊景區的廁所同標準規劃、建設和管理。
(二)以旅遊促進文化傳播
推動長城文旅融合示範區、示範項目建設。以長城開放參觀遊覽區為依託,推動長城文物和文化資源與區域優質資源一體化開發,推動長城文物和文化資源創新性利用,重點推進“長城+歷史文化文旅融合區”“長城+生態文旅融合區”“長城+現代文旅融合區”等3類文旅融合區建設,突出示範引領作用,有序推進橋西區大境門商堡文旅融合區、崇禮區太子城冬奧文旅融合區、草原天路生態長城文旅融合區、懷來縣葡萄酒文旅融合區、赤城縣地質文化旅遊區等五大文旅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不斷豐富示範區內景區景點、文化產業園區、生態公園、旅遊小鎮、鄉村民宿等文旅項目,創新文旅業態,實現長城文化持續外溢。通過推進長城文化景區、“長城人家”民宿、長城文化主題村鎮的建設,開發長城文化創意商品,促進長城文化與旅遊的深度融合。
推動文博場館成為旅遊目的地。以複合化、數位化、社會化為發展方向,創新提高文博場館社教功能、豐富文博場館的活動體驗,成為市民的日常打卡地、外來遊客的首選地。升級博物館體驗品質,進一步豐富展陳內容、加強現代展陳空間設計,增加臨展數量和檔次,推進數字文博建設。創新業態和活動策劃,推動文博場館與研學、文創、旅遊、休閒等的深度融合,設定文博小課堂、文創商品店,適當增設餐廳、茶社、書吧等休閒場所,策劃開展“博物館之日”“鑒寶活動”“文物認知與體驗”“博物館探索之夜”“文博知識大賽”等活動。積極整合全市文博場館,組織開展“博物館探秘”夏令營活動,設計開通文博游直通車線路,最終將文博場館活化成為張家口的“代言人”。
推動非遺旅遊體驗基地打造。鼓勵能夠集中開展非遺展覽、展示、體驗活動的非遺場館(所)、歷史文化街區、特色文化村和旅遊景區,針對不同群體開設多種具有知識性、趣味性的非遺旅遊體驗項目、非遺課程和非遺研學游產品,配備專門人員、投入固定經費,長期開展非遺旅遊體驗活動,打造一批非遺旅遊體驗基地,將其納入旅遊線路當中,形成非遺旅遊線路。
推動遺址文化旅遊區建設。加強各類遺址的活化利用,推進遺址點博物館化、景區化、多元化發展。立足遺址重大文化價值,深入挖掘遺址文化內涵,推動遺址文化元素的創新利用,積極探索遺址文化與旅遊、研學、遊樂、影視、文創、演藝、旅居等相關產業的深度融合,開發建設數字遺址博物館、遺址文化景區、研學旅行基地、科學考察基地、遺址文創商品、主題影視基地、主題遊樂園、文化主題酒店等,豐富遺址文化的體驗載體和空間,讓遺址文化文物資源活下來。同時積極帶動周邊村落開發,打造一批特色主題文化村,不斷拓展遺址開發空間,提高遺址對周邊的綜合帶動力。
二、以文旅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一)以特色文化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突出鄉村產業振興、文化振興,深挖鄉村文化內涵,大力發展鄉村文化產業,助力鄉村振興。一是圍繞壯大影視、剪紙等優勢文化產業,推動區域內鄉村文化產業鏈的構建,培育壯大新興經營主體,並將特色文化融入到美麗鄉村建設中,打造一批文化底蘊深厚、產業特色鮮明、三產融合發展的鄉村振興示範片區。二是積極培育發展鄉村文化產業。實施鄉村傳統工藝振興計畫,推動萬全舊堡戲裝、崇禮黃金草畫、蔚縣青砂器等傳統工藝富集的村落,通過開展研修研習培訓、示範引導、品牌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特色工藝品牌,拓展一批具有特色文化產業的鄉村空間,形成行之有效的文化產業富民模式。三是全面推動傳統鄉村文化傳承創新。加強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中的非遺、民俗、文物保護,推動爭創“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生態文化保護區”等一批文化品牌稱號。推動村鎮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傳習場所建設,結合生產用具、生產生活遺物遺蹟,建設鄉村農耕文化展覽館、村史館和鄉村博物館。
(二)以鄉村旅遊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堅持鄉村旅遊標準化、個性化並重,積極培育生態觀光型、休閒度假型、鄉村體驗型、民俗文化型、農業產業型等一批特色村落,積極爭創國家級、省級鄉村旅遊重點村鎮。豐富鄉村旅遊文化內涵和業態產品,塑造鄉景、鄉居、鄉味、鄉禮、鄉俗、鄉藝、鄉趣等鄉村旅遊品牌,壯大“大好河山——鄉約·張家口”鄉村旅遊品牌體系。依託交通區位、長城古道、草原天路、桑洋水路等特色資源,以長城人家旅居產業帶為突破口,推進草原天路、桑洋水路等全域鄉村旅居產業帶或旅居產業集聚區發展。積極將農牧活動與休閒農業、傳統農牧文明與現代鄉土文化有機結合,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鄉村生產、生活、生態三位一體發展,從而有力促進鄉村振興。
(三)以休閒農牧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大力發展具備旅遊功能的景觀農業、創意農業、教育農業、定製農業、會展農業、眾籌農業等新型農業旅遊業態。積極培育現代農業園區、現代農業科普基地、城郊休閒農業綜合體、家庭農場等農業旅遊產品,重點推進康保縣善能生態玫瑰園、旗幟乳業國家示範牧場、蔚尚田園綜合體等項目建設,鼓勵其開展國家農業公園、田園綜合體、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等品牌創建工作。推進名優特農副產品進景區、進超市、進高速公路服務區,打造覆蓋全市的“休閒農業後備箱工程”。推進實施“文化+農業”計畫,持續辦好萬全燕麥&鮮食玉米文化節、懷來葡萄(酒)節等一系列農旅重大活動,開發具有IP感的趣味文創農業景觀、系列文創農產品、特色文創農業技術展示、文創農業節事活動體驗等,不斷提高“農字頭”文化產品附加值,形成傳播力強的特色休閒農牧品牌。
三、創新體文旅融合新空間
(一)推動冬奧場館賽後利用
打造國際會議會展新高地。完善冬奧村服務配套設施,大力發展會展經濟,積極舉辦“崇禮論壇”、“冰雪之弧”崇禮峰會、張家口國際冰雪產業博覽會等高端論壇、會展,形成屆次、持續推進,打造兼具本地特色和全球影響的國際交流平台。開展“奧林匹克日”、京冀奧運文化藝術節、中國崇禮國際滑雪季等各類節慶活動,塑造特色節慶品牌。
建設奧運文化傳播視窗。依託國家跳台滑雪中心、國家冬季兩項中心等場館,建設奧林匹克公園,打造涵蓋體育賽事、文化展示、休閒體驗等多種功能的綜合性市民公共活動中心。將部分冬奧運動賽事場地改造為冬奧博物館,打造集文化展示、科技體驗、科普研學等於一體的奧運主題博物館。研究設立奧林匹克學院,做好奧運知識遺產傳承與轉化,為舉辦大型賽事積累經驗。
開發場館設施旅遊功能。以太子城奧運村為中心,整合冬奧崇禮賽區各大滑雪場資源,打造高端旅居社區、休閒娛樂綜合服務中心和康養基地,提高度假服務接待能力。推動雲頂滑雪公園完善度假設施,提升冰雪運動和山地度假核心競爭力,打造運動、休閒、會議、度假一體化的高品質旅遊度假區。
(二)推動體育運動休閒基地建設
依託山地、丘陵、草原、湖淖等豐富多樣的地形地貌類型、良好的低空條件和公路條件,大力發展以冰雪運動、山地越野、草原運動、低空運動等為特色的戶外運動,推進建設張北馬術文化產業園、康保馬術特色小鎮、赤城飛行小鎮、宣化勇敢者體育文化小鎮、塞北之翼國際滑翔中心等一批特色運動休閒基地,重點支持崇禮冰雪旅遊度假區、老掌溝國際越野運動小鎮等爭創體育旅遊示範基地。促進體育運動基地向旅遊、度假、研學、培訓等多元產品業態發展,助力打造國家體育消費城市樣板。
(三)做大賽事旅遊經濟
持續辦好崇禮冬季冰雪系列精品賽事、康保草原國際馬拉松賽、幽州古道超級越野賽、塞北低空飛行和航模比賽等賽事,形成一批品牌體育賽事,培育打造一批獨具地域特色的賽事IP。圍繞崇禮國際冰雪運動賽事核心和壩上草原賽事產業聚集區的打造,積極推動一批高規格的精品體育賽事落戶我市,提高賽事規模和規格。依託精品體育賽事的舉辦,做好賽事服務保障,大力發展觀賽跟團游,使其成為拉動張家口旅遊經濟的流量新入口,同時積極拓展賽事運營、賽事策劃、賽事服務、賽事傳播等產業鏈條,做大賽事經濟。
四、拓展文旅與其他領域融合發展
(一)文旅+交通
深化交通與旅遊融合發展,推動多元特色交通旅遊產品開發,變旅遊交通為交通旅遊。依託草原天路、萬里茶道、白河古道等風景道綠道、文化古道資源,結合風景道綠道建設,開展草原自駕游、長城古道自駕游、山地越野徒步游等,滿足遊客新體驗,積極帶動沿線特色村鎮等資源發展,促進文化體驗、休閒農業影視基地、文創基地、民宿度假等文旅業態聚集,形成功能複合、特色突出的線性旅遊產品。依託京張鐵路、京張高鐵、旅遊鐵路等鐵路交通資源,大力開發京張鐵路文化游、京張高鐵專列游、草原專列游,通過主題列車、主題車廂的打造,讓交通工具成為“移動的藝術品”。鼓勵在景區、度假區、休閒街區與鄉村旅遊點中,增加觀光車、熱氣球、遊船、房車、小火車等特色交通工具,增強旅遊的趣味感與體驗感。
(二)文旅+水利
打造兩條線性水系主題旅遊產品,立足河流環境綜合治理,加快生態廊道建設,並積極整合沿線特色資源,推動沿線景區景點開發和提升改造,打造桑洋水路、白河古道兩條線性旅遊產品,實現河道變游道。緊抓永定河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契機,重點推進桑洋水路整合泥河灣、黃帝城、懷涿葡萄(酒)等品牌資源,推動沿線開陽古堡、桑乾河大峽谷等景區景點建設提升,將桑洋水路打造成為引領壩下全域旅遊發展的桑洋河谷風景畫廊。立足與延慶百里畫廊的差異化發展,推進白河古道沿線四十里長嵯、雲州水庫、冰山樑、獨石口長城等景點開發以及赤城溫泉、五花草甸、灤河神韻、特色村落等景區景點提升改造,將白河古道打造成為一條文化傳承廊道、生態風景廊道、地質科普廊道和戶外運動廊道。豐富水利旅遊產品建設,嚴守生態紅線的前提下,加強壩上草原湖淖、壩下水庫資源的綜合開發,推進水利風景區、湖泊度假區、濕地公園等水利旅遊載體建設,重點推進建設沽源庫倫淖爾旅遊度假區、懷來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宣化桑洋湖生態區,使其成為地方旅遊的重要引擎和支撐。
(三)文旅+工業
積極探索文化旅遊與工業之間融合發展的新渠道、新模式,讓文化旅遊成為企業品牌展示視窗和體驗售賣渠道,推動傳統工業轉型升級與戰略新興產業培育,形成工業與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新局面。加快工業遺址創意開發,深挖工業遺址遺蹟文化內涵,推動龍煙鐵礦主題公園、蔚縣陽眷鎮礦山遺址公園、蔚縣“曠世奇彩”、工業文化博物館等項目建設,注入旅遊、商貿、藝術、會展等文旅業態,通過建設一批城市休閒型、主題公園型、文化精品酒店型、博物館展示型、文化創意集聚型、產業園區集聚型等載體,集中展示張家口工業歷史文明。加快特色園區工廠企業開發,推進塞北蒙牛乳業和現代牧場、沃爾沃汽車工廠、“愛度”亞麻籽油工廠等特色工業生產基地、品牌企業,設定參與性、互動性、趣味性強的體驗項目,打造一批新型工業旅遊園區、工業旅遊示範點,塑造一批全國知名的工業旅遊品牌。鼓勵張家口高新區冰雪運動裝備產業園,不斷拓展發展空間,豐富產品業態,打造成具有觀光、研學、購物、博覽、體驗等功能於一體的體育文化旅遊產業園。
(四)文旅+教育
豐富研學旅行產品,以文博場館、奧運場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各類遺址、特色鄉村/小鎮、自然公園、旅遊景區等為依託,開發一批以歷史追溯、生態教育、科考科普、文化研修等為主題的研學旅行產品。打造一批研學旅行示範基地、目的地,重點支持大境門歷史文化旅遊區、懷來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泥河灣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野狐嶺要塞旅遊區、張家口市博物館、蔚州博物館、萬全長城衛所博物館申報國家研學旅行示範基地,支持橋西、宣化、蔚縣、張北等重點旅遊縣區申報研學旅行目的地。以研學旅行基地為依託,積極推動資源共享和區域合作,策劃推出一批研學旅行精品線路,積極開展夏令營、冬令營等大研學旅行活動,引導研學旅行全域發展,打造“遊學勝地”。
第九章 強化服務意識,提升文旅公共服務水平
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重心下移、共建共享,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建設、數位化發展,提高公共服務效能,保障人民民眾基本文化權益,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
一、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建設
(一)推動重大公共文化設施建設
緊抓國家重大戰略契機,積極爭取國省級重點項目、土地指標、資金配置等向張家口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方面傾斜。按照國家一級館標準要求,加快完成市博物館、市圖書館等區域中心文化場館的改造提升,推動市博物館爭創國家一級館。高標準推進建設文化產業綜合體、文化藝術中心、奧體中心等一批市級重大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形成較為完備的市級文化設施網路。推動提升市級文化設施功能,支持鼓勵文博場所、演出場所等設施的改造提升,合理增加餐飲區、文創產品展示售賣區、文化體驗區等,營造更優質的文化消費環境,加快建成布局合理、配套齊全、運營持續的高水平文化設施體系,進一步提升全市公共文化設施服務力和輻射力。
(二)提升基層文化陣地建設水平
大力支持區縣級博物館發展,鼓勵社會力量興辦博物館,扶持非國有博物館建設,構建以國有博物館為主體、行業博物館為骨幹、民辦博物館為補充的博物館體系。加強文教結合,完善博物館青少年教育功能,定期開展博物館中國小教育活動。加快各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和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對標提質,到2025年,縣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達到國家三級館以上建設標準,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全覆蓋並達到國家三級站建設標準,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達到“五個一”建設標準。深入推進縣級圖書館文化館總分館制建設,發揮縣級總館在縣域公共文化建設中的中樞作用,支持崇禮區等縣(區)建設縣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在有條件的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建設主題性分館,在具備條件的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基層服務點,在偏遠地區配置多功能流動文化服務車。
專欄9-1 基層公共文化設施項目
新建:大境門長城博物館、郵驛文化博物館、崇禮文化館、崇禮圖書館、泥河灣遺址博物館、萬全長城衛所博物館、宣化歷史綜合博物館、宣化遼代文化藝術博物館、赤城三館(圖書館、文化館和博物館)、察北管理區五館合一的公共文化綜合體項目及軍馬文化紀念館、康保文物博物館、懷來博物館、沽源綜合文化展館二期、沽源美術館、陽原文化館、蔚縣文化館、蔚縣圖書館。
提升:崇禮冰雪博物館改造提升、元中都博物館配套設施提升、張北縣文化館和圖書館三級總分館。
謀劃:尚義圖書館、尚義文化館、尚義二人台非物質文化遺產多功能演播廳、崇禮民俗博物館、萬全區圖書館和文化館、塞北(三館)綜合館。
(三)拓展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利用空間
探索政企合作模式,積極引進社會力量,依託都市商圈、景區景點、文化創意園區、老舊廠區等載體,創新打造一批融網際網路、數字閱讀、藝術展覽、文化沙龍等內容於一體“城市書房”“文化驛站”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間,滿足民眾需求的文化休閒場所,有效補充全市公共文化設施,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在身邊”。利用文化館、群藝館、綜合文化站、藝術培訓機構和基礎條件好的行政村,推動建設一批民眾文藝輔導基地。
二、促進公共文化全民共享
(一)廣泛開展民眾性文化活動
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做好張家口市軍民春節聯歡晚會、精品舞台藝術展演、原創歌曲大賽、烏大張三地“草根”春晚、文旅康養年貨展等主題活動和各類書畫、攝影雕塑展,持續開展文化惠民工程。持續舉辦“紅紅火火中國年”系列活動,打響文化惠民品牌。積極組織承辦華北五省市民眾廣場舞大賽、全國現實題材小戲展演、全國文化旅遊創意產品訂貨會等全國性文旅活動,提高文化惠民品牌影響力。廣泛組織廣場舞展演、大眾合唱節、市民文化節、鄉村春晚等民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搭建民眾樂於參與、便於參與的文化活動平台。完善“結對子、種文化”機制,引導城鄉民眾在文化生活中當主角、唱大戲,實現自我表現、自我服務、自我教育,激發民眾創造美好生活的熱情,實現文化扶志、扶智。實施公共文化流動服務工程,推動文化惠民向基層傾斜。實施“一區一縣一品”工程,各縣(區)突出自身特色,積極舉辦系列文化惠民活動,形成百花齊放、競相爭艷的良好局面。
(二)豐富鄉村文化生活
加大對農村地區、偏遠地區民眾文化活動的支持力度,引導各類文化活動、文化服務向農村深入,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後一公里”,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持續開展、“戲曲進鄉村”、文化進萬家、文化衛生科技“三下鄉”、送歡樂下基層、農村電影放映等送文化下基層活動,創新舉辦“鄉村村晚”、農民豐收節等地方文化特色節慶活動。組織鄉村藝術普及、法治普及、鄉村健身、鄉村科普等系列活動,繁榮鄉村民眾文化生活。研究建立扶持政策,支持鄉土文藝團隊、文化大院、文化戶發展,激活基層文化陣地。
(三)提升人民民眾文化素養
實施“書香滿城”計畫。推動各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和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等配備圖書、報刊和電子書刊,並免費提供借閱服務。在城鎮主要街道、公共場所、居民小區等人流密集地點設定公共閱報欄(屏),提供時政、“三農”、科普、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信息服務。深入開展全民閱讀活動,積極舉辦“全民閱讀季”“農民讀書節”“燕趙少年讀書”等系列閱讀活動,推動全民閱讀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進家庭。依託各級公共圖書館,廣泛開展主題閱讀活動,開展讀書沙龍、交流分享、作家講座、兒童經典誦讀等公共閱讀活動。建設一批移動圖書館、百姓書社等閱讀設施,引入社會力量辦書店,打造特色閱讀新空間和文化新地標。加強全民藝術普及。積極開展高雅藝術進校園進社區活動,為人民民眾提供健康豐富的精神食糧,提高人民民眾文化素質。設立全民藝術普及月,舉辦民眾文化藝術節,常態化開展特色藝術活動,主動承接全國性、國際性文藝研討展演等活動,營造濃郁的文化藝術氛圍。建設一批公共藝術展示區,打造藝術鐵路、公交,對城市公共空間、歷史街區等實施藝術提升,提升市民藝術修養。搭建文藝普及推廣平台,讓博物館、文化館等成為市民民眾重要的美育場所和中小學生課外美育基地。
三、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效能
(一)積極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
全面落實國家和省級基本公共服務有關標準,完善市、縣兩級公共文化服務實施標準(服務目錄),明確全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內容、種類、數量和水平,統籌推進全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支持創新特色文化服務,制定推出特色文化服務標準。完善文化館(站)、圖書館、博物館、群藝館、美術館和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服務標準規範。建立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動態調整機制,根據實施效果、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進行適時調整,不斷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創新公共文化產品服務供給
拓展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內容,深入推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文化館、科技館、紀念館、群藝館等免費開放工作。推動公共文化機構實行錯時開放、延時開放,提升公共文化設施空間利用率。完善社會救助服務機制,推動公共文化服務更多關注未成年人、殘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體,讓弱勢群體共享文化發展成果。探索公益服務與有償服務互為補充的實踐方式和有效機制,鼓勵有條件的公共文化機構研發文化創意產品,創新文化產品供給。完善公益性演出補貼制度,支持藝術表演團體提供公益性演出。推動經營性文化設施、非遺傳習所和民俗文化活動場所等向公眾提供免費或優惠的文化服務。鼓勵文化消費嵌入各類消費場所,依託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城鄉便利消費服務中心等打造民眾身邊的文化消費網點。創新公共文化管理和運行機制,整合宣傳、文旅、廣電、新聞出版、體育等部門資源、平台、項目,推進基層文化惠民工程融合發展、共建共享。拓展公共圖書館、文化館陣地服務功能,面向不同群體,開展體驗式、互動式的公共閱讀和藝術普及活動。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加強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統籌整合,適當拓展鄉村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旅遊、電商、就業輔導等功能。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需求徵集和意見反饋機制,實現供需精準對接。
(三)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發展
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制定落實《張家口市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管理試行辦法》等相關政策和管理制度。創新服務模式,建立“按需定供、百姓點單”的互動式、選單式模式,完善市、縣(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配送體系,引入民眾評價機制,增強政府公共文化服務供給質量。激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通過投資、興建公共文化場所或捐助設施設備、興辦實體、資助項目、贊助活動等方式,參與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探索引入社會組織和專業團隊參與管理,提高社會化、專業化水平。大力推進文化志願服務。打造文化志願服務品牌,持續開展文化志願者服務系列活動。完善文化志願服務註冊招募、服務管理和激勵保障機制,構建參與廣泛、形式多樣、機制健全的文化志願服務體系,不斷培育壯大文化志願服務隊伍。加快服務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加強農村地區文化志願服務工作,培育“文化新鄉賢”。
四、實施數字文旅建設提升工程
(一)搭建全市公共文化雲平台
推動各級圖書館、文化館(群藝館)接入國家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網路和省公共文化雲平台。在國家、省公共文化雲平台框架下,建設全市公共文化雲平台,構建市、縣(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全覆蓋的公共文化數字服務網路。進一步整合全市各類文化資源,打造文化資訊、法律政策、展示展覽、文化活動、藝術鑑賞、非遺展示、書籍閱讀、藝術培訓、文化交流等“一站式”公共文化服務優質平台。
(二)推動文化場館智慧升級
結合5G、8K超高清視頻、VR/AR、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現代科技的套用,加快推進圖書館、文化館(群藝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設施智慧化建設,實現智慧分析、智慧評估、輔助決策等管理功能。開發完善線上信息發布、需求徵集、預約預定、線上體驗、互動共享、意見反饋等移動端公共文化智慧服務功能。運用人機互動、虛擬現實、全息影像等現代信息技術,增強服務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提升民眾參與度和滿意度。依託數字科技產業,以試點示範,帶動VR旅遊、虛擬會展、科技類演藝、高科技文化裝備等文化科技融合新業態發展,豐富文化和旅遊體驗。
(三)豐富公共數字文化生活
加強公共文化服務數字資源整合,打造基於雲端的分級分散式數字文化資源庫群。建設張家口地方特色數字文化產品庫,最佳化產品結構,提升產品質量。創新數位化服務模式,推動發展基於5G等新技術套用的數字服務模式,建設支持多業務形態、多屏互動、基於安全可控作業系統的數字服務移動終端和套用場景,讓民眾在“掌上”“指尖”提出需求、獲取服務、評價效能。開展公共數字文化進萬家系列活動,鼓勵各級公共文化機構利用網際網路、微信公眾號、新媒體等多種方式,開展線上文化惠民活動,利用數字文化資源豐富民眾精神文化生活。
(四)提高智慧旅遊建設水平
以崇禮、下花園等縣(區)為重點,加快推進市、縣兩級文化和旅遊雲平台、大數據中心建設,形成與省市級旅遊雲平台、大數據中心互聯互通新格局。升級完善“一部手機游張家口”系統平台,豐富文化元素,實現可視、可聽、可閱讀。鼓勵重大公共文博場館、國家4A級以上旅遊景區、省級以上工農業旅遊點和鄉村旅遊重點村等先行先試,完善智慧旅遊設施建設、創新5G套用場景落地建設,加強人工智慧套用,打造一批智慧企業示範點。鼓勵推進虛擬景區、無人酒店、無人超市、無人駕駛車輛等消費新業態的建設,引領智慧旅遊發展。
五、實施旅遊服務保障提升工程
(一)構建立體化旅遊交通體系
圍繞京津冀交通一體化、軌道上的張家口,統籌推進鐵路、通用機場、公路、風景道綠道等提升建設,構建完善的張家口立體化旅遊交通網。推動旅遊軌道交通建設,加快推進旅遊鐵路建設,推進京張、張大、張呼高鐵的旅遊化改造提升,打造旅遊專列、主題車廂。完善公路交通網路體系建設,圍繞“兩縱五橫一線”高速公路網、“六縱九橫十一聯”普通幹線網路,全面暢通對接京冀晉蒙重要旅遊交通通道,努力通達普通幹線區域網路。提升內部旅遊交通建設,重點改善城市、幹線出入口與旅遊景區,以及重要相鄰旅遊景區之間的連線道路,提高道路等級,完善配套,全面改善市域內景區對外交通條件,國家3A級以上景區、旅遊度假區、鄉村旅遊重點村等公路達到三級以上公路標準。推進空中旅遊交通建設,依託寧遠機場和張北、懷來、赤城、蔚縣等通用機場建設,大力開發低空旅遊產品。推進開通草原天路神遊景觀帶、雲頂花海景堡風情帶等通航旅遊空中觀光路線。完善風景道綠道體系建設,重點推進察北管理區、康保縣、涿鹿縣、陽原縣等縣區風景道綠道體系建設,以及草原天路、桑洋水路、萬里茶道、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等一批主題自駕風景廊道提升改造,完善沿途休閒驛站、交通引導標識、自駕車旅居車營地等服務設施。加強與北京、內蒙古、山西、保定、承德等風景道系統串聯,形成一體化風景道系統。加快推進以主城區、崇禮、張北為試點的城市綠道網建設,推進京禮奧運廊道基礎設施建設工程,並持續完善風景道綠道沿線配套服務系統。
(二)提升交通便捷服務水平
提升公共運輸運輸能力,結合全市境內重要交通場站和旅遊集散中心的布局建設,加快提升旅遊公交、景區直通車、旅遊客運班車的運力,完善汽車租賃服務體系的網路布局。完善遊客聯程聯運服務,推進跨運輸方式旅遊客運聯程聯運系統建設,加快公空、空鐵聯運建設。推進主城區開通1條以上觀光巴士,串聯主城區主要旅遊景區景點。到2025年,力爭實現重點景區旅遊直通車全覆蓋,實現全省優先發展公共運輸城市的目標。加快推進高速公路服務區改造升級,以下花園服務區改造為示範,合理拓展全市高速公路服務區旅遊諮詢服務功能,鼓勵其依託沿線優美的自然景觀、富集的旅遊資源,建設旅遊特色主題服務區,到2025年,力爭完成境內進京高速公路服務區的旅遊化改造升級。完善普通公路的旅遊服務功能,加快推進大境門等休閒驛站建設,構建起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結構合理的全市休閒驛站服務體系。加大沿途候車亭改造、加油站的服務升級,進一步滿足遊客自駕出行服務需求。
(三)持續推進旅遊“廁所革命”
持續落實“廁所革命”行動計畫,全面實施A級旅遊景區、鄉村旅遊重點村、風景道等旅遊廁所的新建、改擴建工程,完善旅遊廁所布局建設,實現城區-景區-鄉村-道路旅遊廁所全覆蓋。全面提升旅遊廁所形象,統一旅遊廁所LOGO,鼓勵結合地域文化和場地環境,突出旅遊廁所的特色化設計。加大旅遊廁所新科技套用,推動文化創意節能環保裝配式旅遊廁所建設和改造,有效解決高寒地區工期短、冰凍、水資源缺乏等問題。推進旅遊廁所管理可持續發展,完善旅遊廁所管理服務平台,探索“以商建廁、以商管廁、以商養廁”管理新模式,成立旅遊廁所開放聯盟,開發旅遊廁所服務地圖。
(四)加快完善旅遊集散諮詢服務體系
合理布局旅遊諮詢服務設施,進一步完善構建“1個三級旅遊集散中心+2個專項旅遊集散中心”旅遊集散中心體系。推進市級旅遊集散中心、各縣區旅遊集散中心、重要旅遊片區集散中心的建設,完善交通換乘、信息互通、商務預訂、旅遊推介、電子監管、文化和旅遊商品展銷、救助服務、投訴服務等功能,構建“客源地-目的地-旅遊集散服務站點-景區”無縫對接的旅遊集散服務網路。完善景點景區、商業街區、旅遊村鎮、高速公路服務區、休閒驛站等諮詢服務設施布局建設,合理配置諮詢、投訴、便民、售賣、休憩、展示等服務功能,實現“城區-交通樞紐-高速公路/風景道-景區/鄉村”的旅遊諮詢服務體系全域覆蓋。
專欄9-2 旅遊集散諮詢服務體系建設
張家口市旅遊集散中心體系建設:張家口站旅遊集散中心、草原天路旅遊集散中心、太子城高鐵站冬奧旅遊集散中心、崇禮南客運樞紐旅遊集散中心、大境門核心門戶區集散中心,以及其他縣區級旅遊集散中心、重點片區旅遊集散中心等。
諮詢服務體系建設:灤河神韻風景區遊客中心、河北青天背文化生態旅遊風景區遊客中心、察北管理區遊客中心、塞北管理區遊客中心、小五台金河口景區遊客中心、雞冠山景區遊客中心、清河文化影視基地遊客中心、暖泉古鎮遊客中心、懷安縣奧日碹窯藝術小鎮遊客中心、元中都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遊客中心、崇禮南客運樞紐遊客中心、太子城高鐵站遊客中心、元寶山休閒驛站諮詢服務點等。
(五)全面最佳化旅遊標識體系
完善布局全域全景圖,推進在高速公路服務區及出入口、機場、高鐵站、火車站、汽車客運站和旅遊景區等重要節點合理設定。加強市級層面標準引導、平台建設和監督管理,全面最佳化提升旅遊交通引導標識,實現設定合理規範、標識清晰準確,並協調旅遊交通標識牌納入交通部門交通標牌體系進行統籌管理。提升完善沽源縣、察北管理區、草原天路等區域旅遊標識系統,進一步規範A級旅遊景區、工農業旅遊示範點和鄉村旅遊重點村等標識系統,加強特色化設計。
第十章 強化行業監管,規範文化和旅遊市場發展
落實平安文旅建設,提高市場治理水平,健全安全管理體系,強化標準化建設和最佳化大眾旅遊發展環境,建立公平、公正、誠信、守法的經營環境,營造安全、文明、有序的消費環境。
一、加強平安文旅建設
(一)構建新型監管機制
深化文旅權責清單制度,實施清單化管理,明確管理對象、管理內容、管理依據、問題清單、處理措施、協作機制等內容,同步建設權責清單數據管理和網路發布系統,建立權責清單管理聯席會議制度,規範權責清單調整情形和程式,科學有效地進行清單動態調整,構建權責明確、事項清晰、依法依規的綜合監管新格局。建立健全信用監管體系,完善文化和旅遊市場嚴重失信名單管理制度,全面接入全國旅遊、文化監管兩大平台。開展文化和旅遊企業信用綜合評價,實現信用分類監管、動態監管、精準監管,建立覆蓋事前、事中和事後全程監管環節的信用監管體系。依法依規實施失信懲戒,認真執行文化市場、旅遊市場黑名單管理辦法,依法依規將全市文化和旅遊企業和從業人員紅黑名單向社會公布,對嚴重違法失信市場主體及從業人員進行失信懲戒。健全區域信用監管協作機制,積極推進京張信用體系協同共建,實現信用合作機制、守信聯合激勵政策標準體系一體化,重點建設守信聯合激勵試點和京張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區,並逐步拓展至全市,推進信用信息歸集、共享、公示、分析和信用風險預警。
(二)健全安全管理體系
提高政治安全意識,落實國家安全戰略,務必牢固樹立“發展決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的紅線意識,不斷完善文旅安全管理工作機制,強化安全穩定形勢分析研判,提高重大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能力和防災減災抗災救災能力,積極穩妥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加強意識形態安全,深化燕趙淨網行動,加強行業安全培訓力度,加強對縣區文旅安全工作的指導,提升安全工作水平。完善文旅安全生產保障體系,嚴格落實文旅安全生產屬地管理責任、部門監管責任、企業主體責任,推動形成“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企業全面負責”的安全責任體系。保障文化和旅遊數據安全,按照數據安全相關法律法規要求,落實文化和旅遊數據安全管理責任,保障文化和旅遊數據收集、傳輸、存儲、共享、使用、銷毀等全生命周期安全,防止數據丟失、毀損、泄露和篡改。緊抓疫情常態化防控和文旅安全運行,指導景區、文化場館等落實預約常態化機制,加強旅遊區內交通、住宿、餐飲、遊覽和購物場所等領域的疫情防控,推動文旅市場安全運行。
(三)深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
完善文化市場綜合執法體制機制,推進出台《張家口市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事項指導目錄》,指導各縣區全面落實改革各項任務,完善權責明確、監督有效、保障有力、廉潔高效的綜合執法管理體制。全面推進文化市場綜合執法隊伍建設,加大文化市場綜合執法隊伍培訓力度,積極企業文化市場綜合執法隊伍規範化建設與示範性創建,推進嚴格公正文明規範執法。持續加強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針對重點市場領域和問題多發時段,及時查處整治文化和旅遊市場突出問題,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違規經營行為,持續保持市場整治高壓態勢,維護文化和旅遊市場秩序穩定。完善文化市場技術監管與服務平台功能套用,加強執法信息化支撐。
二、強化標準化建設
全面推進文化和旅遊標準化試點工作,對接京津地區文化和旅遊標準,提高全市文化和旅遊標準化工作。進一步擴大文化和旅遊標準化試點建設範圍,重點圍繞智慧景區建設、鄉村民宿、數字文博場館、研學旅行基地、冰雪運動服務等領域,打造一批具有引領作用的文化和旅遊標準化試點,對確立的試點企業和單位開展集中培訓,確保文化和旅遊標準化試點質量,爭創一批省級以上旅遊質量服務標桿單位。加強文化和旅遊標準化的宣貫,發揮各級主管部門的宣傳主導作用,充分利用行業協會、社會團體、科研院所等機構,結合“中國旅遊日”“世界標準日”等活動,通過廣播電視、微博微信、短視頻等載體進行宣傳,營造全社會廣泛關注、積極參與的標準化氛圍。健全文化和旅遊標準化評價和獎勵機制,建立標準化扶持激勵制度,對標準化立項項目和標準化實施執行力強、效果好的市場主體給予資金扶持和獎勵,由行業協會組織負責推廣、監督和實施。
三、完善旅遊統計工作
適應文旅融合、業態創新、消費升級等新時代需要,適時調整最佳化旅遊統計指標體系,精簡統計報表,用數據勾勒旅遊業高質量發展。嚴格執行《統計法》和《旅遊統計調查制度》,認真做好旅遊統計抽樣調查、旅遊業增加值核算等工作。創新統計調查方法,探索利用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方式、手段採集和提取數據,推進旅遊統計革命。完善對新的旅遊業態的統計制度,加強完善對鄉村游、生態游、自駕游、夜間游等的統計方案和統計報表制度。加強旅遊基層統計人員統計業務培訓,力求對統計數據的規範性、完整性、可靠性、及時性等質量做到嚴格把關,保證源頭數據的真實性。
四、實施文旅服務質量提升工程
(一)提升文旅行業服務品質
充分發揮政府和行業協會的引領作用,常態化開展導遊業務培訓、酒店員工禮儀培訓、鄉村旅遊從業者培訓等,提高從業人員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意識。對重點景區、高星級酒店、旅遊車輛、旅遊志願者等一線服務人員開展中英雙語培訓和推廣,全面提高服務人員的雙語接待能力,實現全市文旅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大提升。
(二)完善旅遊志願者服務體系
按照《中國旅遊志願者服務管理辦法》相關要求,大力推動張家口旅遊志願者“四個一”服務體系建設,形成志願者服務品牌,產生良好的社會效應。規範文化和旅遊志願者招募、註冊和培訓等工作,加強志願者服務管理,推行志願者評價和激勵制度,建立彈性用人機制和柔性流動機制。建立市級旅發大會、冬奧會志願者和文博場館志願者服務體系。
(三)加強文明旅遊建設
持續開展各類文明旅遊主題宣傳實踐活動,充分利用電視、手機、網路等平台,加大宣傳力度。加強印製發放文明旅遊倡議書、品質旅遊出行提示以及文明旅遊出行宣傳冊,推動公益型文化場館、重要旅遊集散地、旅遊景區發揮各自優勢,推出文明引導、志願服務、公益廣告等文化和旅遊服務。廣泛開展文明交通、文明遊客、文明餐桌等民眾性創建活動,積極開展撿垃圾換門票等各類鼓勵措施,樹立文明旅遊新風尚。紮實開展文明景區、文明場館等專項活動,加快選樹旅遊行業文明單位、青年文明號,評選文明旅遊公益大使。
(四)最佳化旅遊消費環境
推動落實職工帶薪休假制度,鼓勵靈活休假、錯峰休假,鼓勵推行周末2.5天彈性休假,擴大節假日消費。繼續推動落實重點國有景區門票降價,制定實施門票優惠政策,舉辦系列惠民消費季、消費月等活動,發放電子消費券,增加旅遊惠民措施。實施周末消費優惠制、交通彈性管理和公共消費服務空間延時開放,做大周末文旅經濟。大力發展夜間經濟,推出博物館奇妙夜、24小時書店、深夜食堂、夜市演出等,打造一批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鼓勵把文旅消費嵌入便民消費場所,打造民眾身邊文旅消費網點,大力推廣移動網際網路新興支付方式,引導演出、文化娛樂、景區景點等場所廣泛套用網際網路售票、二維碼驗票等智慧便民服務場景,提高文化和旅遊場所消費便捷程度。鼓勵景區加大線上行銷力度,引導雲旅遊等新業態發展,推動旅遊交通、旅遊廁所等數位化建設。推動旅遊景區擴容提質與升級,最佳化遊覽線路和方式,加強高峰期流量控制和疏導分流。健全旅遊安全預警機制,加強旅行安全提示,健全旅遊突發事件應對機制,建立完善便捷高效的旅遊投訴受理、處理、反饋機制。
(五)強化人才支撐
加強文旅人才隊伍建設。加強在職人員技能、業務、教育等培訓,逐步提高工作人員素質,使各崗位人員在勝任本職工作的前提下,可以創新、發展,做新時期的文旅人。鼓勵和支持文化專業人員、高校畢業生和志願者到基層工作,積極解決基層人員、待遇、評職等實際問題,打造一支紮根基層、服務民眾的人才隊伍。加強文化藝術等專業人才培養,加快培育一批文化創作人才、舞台表演人才和文藝管理人才。圍繞文旅新業態發展,加強專業型、複合型、創新型人才培養,形成高端人才集聚效應。最佳化人才發展環境。健全工作分配機制,合理安排人員配置。研究制定更加積極開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創新人才引進機制,大力引進高端人才、緊缺人才。加強對傳統戲劇、文藝劇團等相關人才的支持,完善非遺傳承人退出機制。加強從業人員權益保障,維護員工合法權益。完善人才評價激勵機制和服務保障體系,營造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的良好環境。加強專家智庫建設。加強全市文化和旅遊專家智庫建設,發揮好研究和諮詢機構、專家委員會等在理論創新、智力支持、督查指導、項目評審等方面作用。
第十一章 提升品牌影響力,擴大對外交流合作
整合對外文化交流和旅遊宣傳推介資源和力量,立足國內、國際市場,大力實施文化“走出去”與旅遊“引進來”戰略,打響做強張家口文化和旅遊品牌。
一、實施旅遊品牌體系塑造工程
(一)提升“大好河山張家口”總體品牌
以“大好河山張家口”為統領,以“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何時來到張家口,都是人間好時節”為口號,在依託冬奧會,全力叫響崇禮滑雪品牌的同時,進一步培育做強草原天路、桑洋水路、萬里茶道、蔚縣古堡民俗、懷涿葡萄、赤城旅居、陽原泥河灣、涿鹿黃帝城等文旅子品牌,加強縣區品牌、產品品牌、節慶品牌和線路品牌打造,組成多層次文化旅遊品牌體系,全面提升張家口旅遊整體形象。加快形象品牌推廣,廣泛套用於各類旅遊企業,強化品牌認知度。推進完成旅遊宣傳片拍攝、旅遊形象宣傳歌曲創作,邀請社會名人代言,加大媒體投放力度,擴大宣傳範圍和深度。
(二)打造縣(區)文旅品牌
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和重點產業優勢,做好統籌縣區發展,鼓勵各縣區推出一批簡潔易記、彰顯城市魅力的文旅品牌。推動發展一縣一特色,以“雪國崇禮、戶外天堂”“草原天路、中國張北”“京北水城、美麗赤城”“近悅遠來、養生懷來”“紙藝之鄉、古韻蔚縣”等為代表,推出各縣區形象品牌,叫響一縣一品牌。重點以旅發大會、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文化產業示範園區、高等級景區度假區創建等為抓手,壯大縣區文旅品牌支撐體系,叫響做亮一座城。
(三)做大文旅節慶品牌
推進中國崇禮國際滑雪季、尚義賽羊會、懷來葡萄(酒)節等重大節慶活動,圍繞演出、展覽、賽事、論壇、交易等系列活動的開展,不斷擴大規模、提升規格、豐富節慶內涵,提升節慶品質,擴大影響力。積極圍繞冬奧會、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萬里茶道申遺,推出系列主題宣傳活動。力爭到2025年,各縣區策劃推出1-2個品牌節慶活動,以節慶活動塑造“大好河山張家口”旅遊品牌。
(四)打造一批網紅打卡地
為進一步提升全市優質文化旅遊資源的知名度、影響力和吸引力,擦亮城市文旅名片,發掘打造一批網紅打卡地,推動新農村典範、自然景觀類、人文設施類、美食美宿類、新業態類等多種網紅打卡地建設,並通過短視頻平台進行傳播,多維度呈現張家口文化多樣性和旅遊魅力,吸引更多市民和遊客前來張家口打卡。
專欄11-1 重點網紅打卡地
太子城冰雪五環橋、雪如意、冰玉環、大好河山天路之巔、五色天路、大青山玻璃吊橋、金家莊螺旋式隧道、官廳湖彩虹橋(京張高鐵)、懷來大橋、懷來系列葡萄酒莊、德勝民俗村、灤河神韻九曲十八彎、老掌溝U型坡、老掌溝好漢坡、海坨山谷1473咖啡館、火樹金花、庫倫淖爾冬捕、黃帝城合符壇、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老火車步行街、塞北萬畝油菜花海、大境門明德口街等。
(五)打造系列旅遊線路
整合不同主題文旅資源,串聯京張旅遊精華景點,策劃推出精品線路和特色線路兩大線路品牌。突出“三廊”走向,以體育運動、歷史文化、生態人文等豐富多彩的旅遊資源為依託,以客源市場需求為導向,整合京張兩地經典景區與精品項目,通過快速交通線路串聯,打造三大精品旅遊線路。突出“四季”特色,按主題整合文旅資源,強化區域協調,串聯京張重點文旅資源,構建覆蓋全市、帶動全域、輻射周邊的四季特色線路。
專欄11-2 重點品牌旅遊線路
1.三大主題線路
(1)冬奧冰雪激情之旅:主要串聯崇禮冬奧場館群(國家跳台滑雪中心等)、滑雪場群、張北塞那都冰雪世界、沽源庫倫淖爾旅遊度假區、尚義鴛鴦湖滑雪場等景區景點,並積極將沿線赤城海坨山谷旅遊度假區、赤城溫泉度假村、沽源灤河神韻景區、沽水福源度假村、張北德勝民俗村、野狐嶺軍事要塞旅遊區、尚義大青山景區、十三號村等景區景點納入其中。
(2)歷史文化體驗之旅:主要串聯懷來雞鳴驛城、黃龍山莊、下花園雞鳴山、宣化古城、橋西大境門、張家口堡、萬全右衛城等景區景點。
(3)生態人文研學之旅:主要串聯懷來世界葡萄酒之窗、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懷來葡萄酒莊、丁玲紀念館、涿鹿黃帝城遺址、蔚縣暖泉古鎮、蔚州博物館、小五台·金河口景區、陽原泥河灣國家遺址公園、宣化桑乾河大峽谷等景區景點。
2.四季特色線路
(1)春季特色線路
①康養旅居踏青之旅:主要串聯懷來天漠、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桑乾酒莊、帝曼溫泉、赤城海坨山谷國際旅遊度假區、宣化假日綠島、張北草原天路、中都原始草原度假村、奧倫達·五色天路運動休閒小鎮、德勝民俗村、尚義大青山國際旅遊度假區等景區景點。
②革命記憶紅色之旅:主要串聯涿鹿丁玲紀念館、懷來董存瑞烈士紀念館、赤城平北抗日根據地紀念館、張北野狐嶺要塞軍事旅遊區等景區景點。
(2)夏季旅遊線路
①草原天路暢遊之旅:主要串聯張北草原天路、中都原始草原度假村、崇禮富龍四季小鎮、沽源庫倫淖爾旅遊度假區、灤河神韻景區、察北旗幟乳業工業旅遊區、尚義石人背地質公園、大青山國家森林公園等景區景點。
②天然氧吧洗肺之旅:主要串聯蔚縣空中草原·飛狐峪、懷來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葡萄酒莊、赤城海坨山谷國際旅遊度假區、溫泉度假村景區、宣化桑乾河大峽谷、假日綠島、橋西檀邑溪谷文化園、張北中都原始草原度假村、奧倫達·五色天路運動休閒小鎮、德勝民俗村、天保那蘇圖草原旅遊度假區、康保康巴諾爾國家濕地公園等景區景點。
(3)秋季旅遊線路
①秋日醉美自駕之旅:主要串聯懷來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葡萄酒莊、赤城海坨山谷國際旅遊度假區、溫泉度假村景區、宣化天籟谷生態旅遊度假區、橋西檀邑溪谷文化園、崇禮冰雪旅遊度假區、樺皮嶺景區(崇禮段)、張北草原天路等景區景點。
②長城古道探尋之旅:主要串聯懷來樣邊長城、雞鳴驛、宣化古城、萬全右衛城、橋西大境門、張家口堡、崇禮太子城遺址公園、草原天路(崇禮段)、赤城獨石口長城等景區景點。
(4)冬季旅遊線路
①賞冰樂雪冬捕之旅:主要串聯宣化假日綠島、桑乾河大峽谷飛瀑峽、萬全林語山谷冰雪運動主題樂園、尚義石人背地質公園、十三號村、鴛鴦湖滑雪場、沽源庫倫淖爾旅遊度假區等景區景點。
②城市文化魅力之旅:主要串聯市圖書館、市博物館、市展覽館、老火車步行街、工業文化主題公園等主要城市景點。
二、加強宣傳推廣力度
(一)擴大新媒體宣傳推廣聲勢
利用“兩微一端”等新媒體手段,打造新媒體“爆款”產品。重點開發文旅短視頻、直播內容,充分運用H5、小程式等趣味形式,實現文旅的互動式傳播。推進設立數字旅遊體驗中心,以沉浸體驗方式實現文旅品牌一站式展示、推廣。鼓勵居民和遊客通過自媒體、社交平台等傳播文旅品牌。運用社交電商、“冬粉”經濟、“種草”經濟等網路行銷新模式,創新文化和旅遊宣傳形式,提高文化和旅遊產品的影響力和吸引力。
(二)築牢傳統媒體宣傳推廣陣地
用好主流媒體平台,充分依託廣播、電視、報刊等傳統媒體平台,利用文旅系統宣傳信息報送網路,為中央級媒體報導提供豐富素材。加大文旅形象廣告、文旅宣傳片在中央級媒體的投放力度,擴大品牌影響力。深化與重點媒體的戰略合作,推進完善市縣兩級融媒體中心建設,聯合國省級電視廣播媒體,策劃主題宣傳推廣欄目和活動,創新文旅行業改革發展成果展示平台。
(三)凝聚宣傳推廣合力
積極聯合涉旅部門、旅遊協會、文旅企業、文旅專家智庫,加快組建“大好河山張家口”文旅宣傳聯盟,實現旅遊資源、遊客資源、信息資源、技術資源、行銷資源的互動共享。積極聯合國家4A級以上景區、縣區文博場館等文旅單位,進一步做好“文旅張家口”抖音短視頻平台的管理,加強以導遊、講解員為主的新媒體、網路短視頻培訓,組建一支大V隊伍,製作發布一批有內涵、有品位、有影響的張家口文旅資源宣傳短視頻,提高對外宣傳質量。
三、擴大對外交流合作
(一)利用好對外宣傳大平台
充分利用好各類對外宣傳平台,開展多層次的對外交流活動,提高張家口國際影響力。依託河北旅遊海外推廣中心,積極組織開展和參加各種類型的國際交流活動和文化展示活動。以冬奧會為契機,通過主題交流、自媒體行銷推廣、旅遊項目投融資、洽談推介會、行業培訓等項目合作方式,利用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平台助力張家口文旅品牌宣傳推廣。加強與芬蘭拉赫蒂、法國尚貝里等城市圍繞冬季運動發展、大型賽事組織、冰雪裝備製造、人才培養等方面深入交流合作,實現產業互動。依託萬里茶道申遺城市聯盟平台,積極謀劃召開中蒙俄萬里茶道經濟走廊(張家口)峰會、組織承辦各類萬里茶道主題節會。充分發揮港澳台交流平台作用,用好旅發大會宣傳平台和搭建對外文旅交流社會平台,不斷提高張家口的國際傳播能力。
(二)服務國省大戰略
加強京津冀文旅交流合作。藉助京津冀豐富的文旅資源和產業資本,合力開展對外交流和宣傳推介活動。開展京津冀非遺交流活動、京張文旅資源推介會,共建京津張合作發展平台和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實現京津張文旅一體化、同城化發展。協同打造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紮實推進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張家口段)建設,做出成效,形成示範。積極與長城所經過的15個省區市相關部門、有關文旅企業等開展交流合作對接,推出長城沿線的自助游線路,主動融入長城旅遊行銷聯盟的隊伍中,開展長城聯合市場行銷。積極承接跨省域的長城主題節會活動,推進整體品牌塑造。共推太行山旅遊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積極配合建立4省(市)太行文旅協作機制,配合建立健全太行山旅遊安全保障體系,加強在市場監管、品牌行銷、產品建設、公共文化服務、旅遊救援、信息服務、交通設施共享、跨區市場主體培育、鄉村振興等領域的通力合作。推動烏大張地區文旅產業協同發展。加大跨區旅遊線路、客源互推、品牌行銷、產品建設、市場監管、文化產業、生態保護等方面合作交流,重點鼓勵文旅企業開展合作經營、收購兼併等,培育一批跨區域市場主體。
(三)創新交流合作方式
將張家口優質文旅資源納入“歡樂春節、美麗河北”“河北文化和旅遊年”等省級文旅推廣平台和品牌活動,使其成為推動張家口文化走出去和旅遊對外推廣的視窗。進一步擴大中國崇禮國際滑雪季、蔚縣剪紙藝術節等品牌節慶影響力,開展張家口文旅宣傳,展現張家口風采。創新引進國內外舞台藝術精品,以市場化運作方式推動區域文化交流,提升張家口城市文化品位。適應常態化疫情防控新形勢,積極推出“張家口優質旅遊資源系列線上推廣”等活動,形成線下和線上融合發展的立體交流網路。
第十二章 凝聚發展保障力,共譜發展新篇章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健全組織協調機制,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強化政策、法治、人才等方面的保障措施,動員全社會力量,形成跨越發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為規劃任務落地落實提供有力支撐。
一、加強組織領導
加強統籌部署。堅持文化和旅遊發展的正確方向,充分發揮張家口市文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張家口市旅遊工作領導小組等市文化和旅遊各類領導小組作用,推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遊業發展納入各級黨委政府重要議事日程,與經濟社會發展任務統一部署、規劃和實施。加強協調聯動。建立健全政府實施、各級文化和旅遊部門具體落實、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密切配合的協同推進工作機制,加強溝通協調,推動形成文化和旅遊發展的強大合力。強化考核評估。將發展目標、重點任務納入對各地黨委政府的考核體系,建立規劃目標任務實施情況定期報告和評估制度,加強對規劃重點項目工程實施的評估,及時分析和研究解決規劃實施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推動規劃任務落地落實。
二、深化改革創新
完善文化和旅遊管理體制。完善文化和旅遊機構職能體系,推動由行業管理職能向產業促進和綜合協調方向轉變。推進文化和旅遊領域“放管服”改革,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深化國有企事業改革。加快國有文化企業公司制股份制改造,科學設定內部組織結構,強化經營管理。深化公共文化機構法人治理結構改革,推進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建立健全現代文化企業制度。落實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扶持政策。完善行業組織和綜合服務平台建設。推進文化和旅遊類社會組織和行業自律建設,深化各級各類行業協會組織改革。加強智慧財產權服務平台建設,支持智慧財產權服務機構為文化和旅遊企業提供專門服務。做大文旅投融資平台。做大做強張家口文化旅遊投資集團等一批優質旅遊集團,整合區域優質旅遊類資產,打造全市旅遊發展投融資主平台。支持各縣區建立健全縣級文化旅遊投資集團公司,助推各地文化旅遊繁榮發展。加強市縣文化旅遊投資公司合作,引導社會多元參與,激活文化和旅遊市場活力。
三、強化政策支持
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健全財政保障機制,逐步擴大公共財政對文化和旅遊發展的支持力度,對列入規劃的文旅項目,在財政資金補助、金融產品扶持等方面給予優先支持。統籌整合文化和旅遊發展資金,採取獎勵、補助、貼息等方式,加強對重點企事業單位和重點項目的支持,引導支持全市文化和旅遊發展。鼓勵有條件的縣區設立文化和旅遊發展引導資金,加強對文化和旅遊發展的支持。創新文旅融資服務。建立政府部門、金融機構與企業之間的政策協調和信息共享機制,促進銀企供需對接。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加大對文旅融資支持力度,創新文旅信貸產品和服務。發揮各類基金引領作用,積極引導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等加大對文化和旅遊投入力度。加強土地保障。自然資源部門要將文化和旅遊發展用地納入國土空間規劃,統籌考慮文化和旅遊用地需求,統籌各類文化和旅遊用地布局和指標,將重點文化和旅遊項目新增建設用地納入地方政府“土地利用年度計畫”重點保障範圍。進一步盤活土地資源、挖掘土地潛力、拓展發展空間,保障文化和旅遊發展用地。引導社會積極參與。創新政府與社會資本的合作,促進公共文化服務提供主體和提供方式多元化。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通過PPP等方式參與公共文化設施、旅遊基礎設施等建設。
四、加強法治保障
完善法律保障。制定完善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政策法規、標準規範、規範檔案,形成政策法規體系。積極研究制定促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文化產業發展、文化市場管理、文化遺產保護等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制度。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健全文化和旅遊產業智慧財產權保護體系。最佳化發展環境。建立健全文化和旅遊市場綜合治理體系,深入組織開展市場各類專項整治行動,突出抓好行業安全生產和疫情防控檢查,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破壞文化和旅遊發展環境的行為,為文化和旅遊業發展提供良好的法治環境。加強文化和旅遊政策法規宣傳教育。做好典型示範和宣傳引導,針對人民民眾密切相關的文旅法律法規及政府政策,集中開展多形式宣傳教育活動,增強社會大眾法治思維和法制意識。
五、堅持綠色發展
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三線一單”為抓手,把生態環境保護擺在戰略突出位置,將生態文明建設要求融入文化和旅遊發展全過程,持續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布局最佳化。各地要把“三線一單”作為文化和旅遊資源開發、產業布局、重大項目選址的重要依據,不斷強化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巨觀指導作用,各類開發建設活動要將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等管控要求融入決策和實施全過程,以“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支撐服務文化和旅遊高質量發展,確保發展不超載、底線不突破。建立綠色發展機制。實施綠色文化和旅遊開發,推動綠色技術開發套用,建立完善文化和旅遊產品標準、服務標準和管理標準,構建綠色產品產業體系,推動綠色規劃、綠色建設、綠色消費。探索自然保護與資源利用新模式,提高自然保護地管理效能和生態產品供給能力。加強綠色發展監管。建立旅遊環境監測預警機制,完善旅遊預約制度,實施景區遊客流量控制與環境容量聯動機制。對文化和旅遊項目實施生態環境審計和問責制度,完善旅遊開發利用規劃與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信息公開機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