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培元(一代儒僧(中華國學總會創始人))

張培元(一代儒僧(中華國學總會創始人))

張培元,當代知名書法家,教育家,楹聯大家、詩人,公羊學大師,“五行書法”體系的創立者,其禪書筆法獨步當代,引領時風。

專業榮譽

二十三歲之前獲得福建省書法比賽第一名、六次全國一等獎

2009年,中國書壇最具影響力十大書法家(排行第七)

2010年,中國書壇最具影響力十大書法家(排行第二)

2013年,中國書壇最具影響力十大書法家(排行第十)

社會職務

中華國學總會創始人

香港書譜出版社第三任社長

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創始人

中華楹聯學會創始人

漢字書法研究會創始主席

北京書譜護國公學創辦人

浙江省洞頭中普陀寺公益協會執行會長

泉州市開元寺扶貧救災公益協會名譽會長

洛陽觀音禪寺佛教慈善功德會榮譽會長

北京元學禪院主持

歷任評審·學術主持

“謝氏杯”第三屆全國書法百強賽評審(2010)

“北蘭亭”電視書法大賽評審(2011)

“梁披雲杯”全國書法大展評審(2006-2012)

論文、著述、作品集

《張培元書法》(2007)、《永和元年》(2011)、《心緣》(2012)、《少許》(2013)、《大家有福》(2014)、《泉州有福》(2014)、《弘一十訓》(2014)、《百福同享》(2014)、《孝經元解》(2014)《不二》(2014)、《清涼世界》(2014)、《如如》(2014)、《海》(2015)、《孝經元解》(2015);

作品收藏機構

中國美術館、中國文字博物館、閩台緣博物館、上海朵雲軒、上海美術館、香港藝術館、香港書譜美術館、台灣美術館、澳門藝術博物館、新加坡美術館、韓國美術館、菲律賓國家美術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培元
  • 外文名:peiyuan zhang
  • 別名:張培源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福建泉州惠安洛陽
  • 出生日期:1963年9月9日
  • 職業:教育
  • 畢業院校:國立華僑大學
  • 信仰:佛教
  • 主要成就:重建書香門第,興教護國,啟迪民智。
  • 代表作品:格律詩詞、楹聯、辭賦、序跋及書法和訪談等深富思想的作品弘法利生,散見於各大媒體及有關專輯。
  • 性別:男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

人物簡介

張培元(1963年- ),即釋雙印,字伍燈,當代著名儒僧,為本煥長老弟子、虛雲老和尚法孫,臨濟宗45代傳人;2013年4月21(三月十二)日,禮中普陀寺開山上芳下振大和尚披剃,接佛門重鎮“雙桂堂”正脈,為“小釋迦”海明禪師法嗣。福建惠安人,定居香港,錫住北京。

人物生平

先生字抱一,號鶴堂、永樂公。出家之前為蜚聲東南亞的愛國華僑、著名教育家、詩人、楹聯大家、甲骨文學者、古文字學家、書畫篆刻家。早年追隨閩中名士鄭春松修書畫篆刻,經鄭春松薦為八閩通人潘主蘭入室,治商周文字和先秦經史及詩詞,於甲骨文書法與古璽有專深研究,後師海外大儒梁披雲和道學宗匠黃壽祺,潛心於諸子之學,尤擅“三玄”、《十三經》,精漢魏碑版與六朝辭賦,為于右任再傳弟子。
先生以一己之力及悲憫情懷,鬻書賣畫數千萬在香港創立了中華國學總會、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漢字書法研究會、中華楹聯學會、香港書譜學院、華學書院、華學講堂、強國論壇、全球漢字書法大會等非營利性學術組織,立足於下一代的童蒙養正之公益事業。
先生認為,“現在的教育制度固然未必完善,但教育是一件人人有責的事情,不可以把問題推給政府和社會。家長和老師首先必須做好自己,這才是最重要的!”
先生還認為,“真正的老師是家長,而真正的家長是每一個老師!”
“如果每個家長都有率身垂範的意識和努力,每個老師都有一顆為人父母的大仁之心,教育還會有問題嗎?”
“一個孩子可以影響一個家庭,一個家庭可以影響一個社區,一個社區可以影響一座城市。孩子好了,家庭就好了。如果每個家庭都能行德禮、講信義、重廉恥,而不是唯利是圖,不就世風日上了嗎?這個社會不就有希望了嗎?”
先生經常說,“不要抱怨社會,更不可以動輒批評政府!如果大家都能反躬自省,社會問題自然而然會少很多,政府也就有可能做得更好。”
先生總是苦口婆心地告誡弟子和學生家長,“中國沒有共產黨的領導是難以想像的。近現代的歷史表明,只有中國共產黨能夠救中國!”“我們應該相信中國共產黨!相信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央人民政府!”
先生經常說“中國共產黨就是當代的佛陀!大家對佛陀都能恭敬,為什麼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和政府卻沒有恭敬心呢?沒有恭敬心自然是得不到福報的!”
先生認為,“一切事情無不唯心所生。所以,出問題不能怪別人,更不能怪社會、怪政府。”
先生說,“國家興亡,是我和你的責任!如果你也不承擔、我也不承擔,這個國家還能好嗎?”
先生布道,遣詞平易,造境宏深,由自性中出;不拘經教,普度群倫。要旨在教人反躬自省、盡忠孝之道而化性立命。先生說:富貴貧賤、否泰苦樂,盡在諸己。
1992年,先生畢業於國立華僑大學,獲文學士學位。同年,入職福建人民出版社。定居香港後,於2005年發起成立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原名梁披雲文化教育基金會);同年,創辦中華國學總會和中華楹聯學會、漢字書法研究會,推動中國傳統的楹聯文化與漢字書法的海外普及和全球傳播。
2005年,先生興辦首屆“梁披雲杯”全國書法大展。2006年在澳門進行頒獎,梁披雲先生親自到場,時任特首何厚鏵先生率領班子光臨現場,蔚為一時之大觀。
2007年,先生受梁披雲之命,主持香港書譜出版社的復社工作。
2008年,先生提出“以為人之道,成書譜之學”的理念,在林順平的支持下,率弟子及其鄉賢,以承緒梁披雲“弘揚書學、嘉惠書林”的宗旨為己任,重光著名的香港《書譜》雜誌。
復刊後的香港《書譜》雜誌,改雙月刊為季刊,將原80頁擴容為208頁,堅持純粹的學術風格及經典的高雅品位,連續推出《劉彥湖》、《張瑞圖》、《章草》、《甲骨文》、《潘主蘭》、《十七帖》、《台灣書法》、《當代書法》、《褚遂良》、《骨簽》、《金文》、《民國書法》等專輯,其學刊本色震撼當代書壇。
2009年,創辦“香港書譜學院”,以六藝(琴、棋、書、畫、武術、中醫)設教,並招收了第一屆(三十名)書法研究生,受到業界的廣泛關注及好評。同年,舉辦第二屆“梁披雲杯”書法大展、創刊《漢字書法報》(全球第一份英漢雙語的書法大報),發行二十幾個國家和地區,該《報》與《書譜》雜誌一道,同被譽為促進中國書法走向世界的重要力量之一。
2010年,先生創辦“強國論壇”,舉辦第三屆“梁披雲杯”書法大展,以八個單項獎設科,總其能者獲“全能獎”,其專業規格與評審陣容及“公平、公正、公開”的精神,令書壇為之一振!同年,先生在首都北京創立並領銜主持“華學書院”,宏開“華學講壇”,以公益性及學術性為旨歸,主講《十三經》,令西學氛圍濃厚的北京宋莊,驟起“華學熱”。
2011年,先生親自主持第四屆“梁披雲杯”書法大展(以《孝經》為指定書寫內容)。同年,旗下“華學書院”招生首屆(六名)“經學”研究生,中國書法院展覽館主辦先生與當代藝術家龐永傑聯袂的“永和元年”書畫展覽,受到首都各界的廣泛矚目與好評。
2012年,先生創辦《私塾》雜誌,出版《少許》作品集,與著名藝術家汪為新先生在首都聯合舉辦“心緣”書畫展,再次轟動藝壇,引為年度奇觀!同年,為確保領異群倫的學術品質,先生將香港《書譜》雜誌季刊改為半年刊。是年農曆九月十九日(觀音出家日)辰時,先生親率門下弟子(包括兩位12歲和一位14歲的徒孫)開啟萬里徒步朝聖之“儒家篇”,從北京步行至曲阜及鄒城,與先聖孔孟印心,全程650公里。先生說:“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功夫非從腳底下做起不能‘知足’。”他說:“朝聖是為了讓弟子體驗古聖先賢的心志。讀聖賢書不做聖賢,讀書何用?”先生說,“民莫不可成聖!”
2012年4月2(三月十二)日零時三十六分,本煥長老在深圳弘法寺示寂。先生攜家人奔赴弔唁,生出離心。 2013年2月10(正月初一)日寅時,先生課誦《金剛經》至“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豁然開朗,頓見菩提,得如來證悟之喜!3月19(二月初八,釋迦牟尼出家)日,先生髮願為僧,曰:“(甲)願一切時中,普敬諸佛,持清淨戒,為度眾生而修善法,永不退轉;今生為人師,來世作佛祖!(乙)願我未來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光明熾然照耀無量無數無邊世界;三十二相以為莊嚴,八十種好接引眾生;我身既爾,令一切眾生如我無異!(丙)願盡未來際,梵行遍虛空;願化五濁為五明,願諸眾生得五乘;願十方眾生聞我名號,即生法喜,頓見菩提,永離苦海!”是夜,普降瑞雪,為京城二十年之所未見!
2013年4月21(三月十二)日,先生應邀赴印度朝聖,途徑尼泊爾時,驚悉淨慧長老昨天圓寂而百感交集。遂於當天下午,在佛陀誕生地藍毗尼花園內,禮禪門大德上芳下振大和尚(中普陀寺開山)座下正式披剃出家,近百僧伽誦經,十方古佛加持!一時,九龍吐水,法雨繽紛!儀軌圓滿,雨收雲散!瑞相如斯,莫不讚嘆!先生得法名“雙印”(意為“上印諸佛妙理、下印眾生群機”),字“伍燈”(“伍”者,眾生也;“燈”者,菩提也);為“破山”海明襌師傳人、“天童”密雲圓悟大師聖裔。
2014年,伍燈法師率領弟子“千里行禪報師恩”,回福建參學,立身行道,示範來者。
有人問:既然出家了,為什麼還堅持做教育?應該住到廟裡去!對此,先生如是說:“‘和尚’的真實義就是教師。”“學校就是廟宇。”“真正的學校是沒有圍牆的!但一定是有氣節、有精神的!”“若無眾生,即無菩薩。”“真正的行者,必然不離眾生,而普行大慈!真正的行者,必定精於持戒,而嚴於律己!真正的行者,必能以身作則,而以行弘教!真正的行者一定是‘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愛國愛教愛眾生的!”先生髮願以“儒面、僧身、道骨、佛心”接引和度化眾生!
先生以其深厚的古文字學功底與眾經互參的方式,創立“惠安學派”,獨開宗門,其思想理論被尊為“元學”;其悲天憫人的情懷及博雅之學和古仁人之思,令幾多“國學名家”、“國學大家”自慚?其門下之“元學”弟子如雨後春筍遍布海內外,在各自領域謹遵先生教誨,愛國敬業,為中華民族之復興各盡本能。
先生曾任中華國學總會(簡稱“華學會”)會長、書譜社社長、漢字書法研究會主席、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秘書長、香港書譜學院院長。現為浙江中普陀寺公益協會執行會長、泉州開元寺扶貧救災公益協會名譽會長、洛陽觀音禪寺佛教慈善功德會榮譽會長、北京元學禪院沙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