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嚴馮

張嚴馮

基本資料

張嚴馮村屬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三垟街道憲一社區(原浙江省溫州市甌海縣梧埏區三垟公社憲一大隊沙河村),位於三垟街道西北角,西北部與梧田街道老殿後村牛橋相鄰,西南部和南白象街道橫港頭村相鄰,南部和圓底村及垟河村相鄰,東部和沙河村及丹東村相鄰,與甌海大道相距2.2公里,與溫州市行政中心3公里,和溫州龍灣國際機場20公里,解放前人口僅幾戶,現有200多戶,人口880多人,耕地和果園500餘畝,700多畝河面,盛產著名的三垟甌柑和南西垟黃菱,有“甌柑之鄉”和"浙南威尼斯"美稱。張嚴馮是個有著五六百年悠久歷史的古村落,明朝就以十一都二里來命名。清朝光緒年間因金振聲(未仕)中進士,後有其占兒棚改名張嚴馮,據彭城郡《金氏宗譜》記載:明朝始祖清鶴公從永嘉楠溪江畔的岩頭村遷徙來。現有金氏宗祠前棋盤夾和岩頭金氏宗祠內進士匾為證。村民倚河而居,是個六分水,四分土地的典型江南水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張嚴馮
  • 所屬地區:浙江省溫州市
  • 人口:880多人
  • 耕地:500餘畝
名字由來,發展歷程,解放前後,現在狀況,未來藍圖,地圖信息,

名字由來

這裡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一位叫張倪鳳的仙女,愛上了三垟一位馮姓的英俊小伙子。為了能與情郎長相廝守,她私自帶著菱角的種子,下凡到了人間,與馮姓小伙結為良緣。此後三垟菱角年年豐收,造福當地人民。為了紀念仙女,當地百姓就將這個地方稱為“張嚴馮村”。這村名一直沿用至今。

發展歷程

解放前後


解放前張嚴馮村是一個聞名的“水墩墩”,村民出行有腳無路走,只有靠小船代步,生活十分艱苦。
張嚴馮
解放後1951年成立了浙江省永嘉縣(當時溫州稱永嘉縣)第一個互助組。1955年榮獲浙江省農業生產合作社模範集體,當時為先進社。1971年張嚴馮村成為浙江省農業學大寨先進典型,當時為三垟公社憲一大隊。1971年<<人民日報>>曾刊載了一篇名為(憲一巨變)的文章。如今又成為“生態村”“市級文明村”在全國也是極其少數。金方剛老人——浙江省1955年度農林漁牧業勞動模範獎章。

現在狀況

現在的張嚴馮經過世世代代人得努力,用自己的血汗,在土地上建成了通往市區的5座大橋(張嚴馮大橋、張嚴馮新橋、將兒蓬橋(原勝利橋)、金鳳橋、建設橋(位於老殿後村牛橋自然村內溫州五十一中學前),還建成了相應的5條道路,南岸為金鳳路和北岸連線梧田的張嚴馮路及通往沙河村的金沙路。特別是金鳳路由百歲張京妹(已故)老人在九十大壽時不擺壽酒出資和村民集資修建的,由原來的渡船到獨木橋,到石板橋到鋼筋水泥大橋。由泥土路到石板路到沙石路,到如今的水泥大道。2012年10月,家管垟農業觀光園內又修建一條專供旅遊休閒的觀光休閒鄉間小路和遊船碼頭。道路兩側栽種有水果林,春季賞花,,夏季避暑釣魚,秋季瓜果飄香。

未來藍圖

將來的張嚴馮隨著城市的建設,張嚴馮村村民將整體搬遷出世世代代居住的故土(這裡值得說明的是整體搬遷與舊村改造屬於兩個完全不同概念的詞語),以後在這裡建設的“水繪南仙”文化休閒區將是公園的中心,而由北向南貫穿公園的則是西部的文化展示帶、中部的風情體驗帶和東部的鄉土風光帶等三條特色空間帶,它們串起了仙垟花圃(水花園與橋文化園)、綠野碧天(水上風情活動園)、青青盈畦(農業觀光園)、耿介橘埔(橘文化園)、幽雅芳洲(溫州名人園)、然春百草(永嘉醫派園)等六大特色園區,對甌越文化所獨具的河鄉特色加以表現。
在張嚴馮村的東首,有一個小島,從原先的荒島到現在集四景於一身聞名全國的水蓮島,島上的水蓮宮旁大榕樹,周圍九條垟,形成九龍戲珠,是溫州生態園的標誌性景點。

地圖信息

地址:溫州市甌海區張嚴馮路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