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同剛

張同剛

張同剛,博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江蘇鹽城人,1999年於西南交通大學本科畢業(攝影測量與遙感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2006年於西南交通大學獲博士學位,同年留校工作。

2008年至2012年期間,受學校派遣在鐵道部京滬高速鐵路建設總指揮部(京滬高速鐵路股份有限公司)掛職,主管全線的精密工程測量與沉降監測工作,代表學校全程參與京滬高速鐵路的建設,擴大了學校和測繪學科在我國高速鐵路領域的影響。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數字攝影測量與模式識別、精密工程測量。在國際SCI期刊和國核心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SCI檢索4篇,EI檢索15篇,ISTP檢索4篇),參與編著專著4本(行業規範2本),主持和主研了科研項目7項。

2011年獲四川省測繪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007年獲中國土木工程學會三等獎,2009年獲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06年獲校優秀博士論文獎。

研究方向:Lidar數據處理,無控制點三維表面匹配;模式識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同剛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性別:男
個人簡介,主要研究方向,主要科學研究,學術論文,榮譽獎勵,

個人簡介

張同剛,博士,副教授,1999年於西南交通大學本科畢業,攝影測量與遙感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2006年於西南交通大學獲博士學位,同年留校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

(1) 數字攝影測量
(2) 模式識別
(3) 鐵路精密工程測量

主要科學研究

1、2007-2011 西南交通大學博士生創新基金[SWJTU2006-17]"攝影測量立體模型的無控制絕對定向研究"
2、2004-2007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0924027 “無控制表面匹配及其在土石流災害地區的套用”
3、2008-2010 鐵道部科研項目“350公里時速客運專線無碴軌道施工測量綜合技術研究 "
4、2007-2008 鐵道部科研項目“鐵路工程測量控制網技術體系及標準研究“ [鐵建技字(2007)-007]
5、2009-2010 鐵道部科研項目“鐵路工程測量自由投影軟體開發與研究” [鐵建科字(2009)-5]
6、2011-2012 鐵二院科研項目"時速200公里及以下無砟軌道鐵路測量方法和精度的研究"
7、2008-2011 鐵道部重大科研項目[2008G031-5]“區域地面沉降對(京滬)高速鐵路工程的影響及對策研究“

學術論文

[2004年]
1、張同剛等(2004). LZD 算法改進及其在土石流探測中的套用. 兩岸四地地理信息系統發展研討會論文集. 香港.
2、張同剛等(2004). 基於多時相航片探測土石流地區地表變化. 第一屆數字近景攝影測量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湖北武漢 武漢大學
[2005年]
1、Zhang Tonggang, et al(2005). Fully automatic DEM deformation detection without control points using differential model based on LZD algorithm. Proceedings of 25th IEEE International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 3982-3985. (EI檢索號: 06289994317, ISTP檢索號:BEG75)
2、張同剛等(2005) 地形起伏對GPS工程控制網高程異常的影響. 鐵道學報, 27(1). 79-83. (EI SN05108870933)
3、馮義從, 岑敏儀, 張同剛(2005). 無控制DEM匹配最佳化技術. 計算機工程與套用 41(23). 32-34
[2006年]
1、Zhang Tonggang, et al (2006). A new method for debris-flow detection using multi-temporal DEMs without ground control poi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IJRS), 27(21).4911-4921 (SCI檢索號:120KX, EI檢索號:064910290266)
2、Zhang Tonggang (2006). Robust multi-temporal DEM matching for debris-flow hazard assessment[Abstract], 36th COSPAR Scientific Assembly , COSPAR2006-A-00382
3、張同剛等(2006). 基於差分模型的無控制DEM差異探測方法. 西南交通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41(1). 91-96. (EI SN06139783845)
4、張同剛等(2006). 無控制DEM匹配的最小法向距離算法. 自然科學進展, 16(7). 868-873.
5、張同剛等(2006). 用於無控制DEM匹配LZD和ICP算法的比較. 中國圖象圖形學報, 11(5). 714-719.
6、張同剛等(2006). 無控制DEM表面差異探測研究. 測繪科學, 31(3). 36-38.
7、張同剛等(2006). 多時相DEM匹配探測土石流地表變形的新方法. 水土保持通報, 26(3). 96-99.
8、吳興華, 姚令侃, 張同剛(2006). 基於GIS的滑坡體積特徵分析. 災害學, 21(3). 22-26
9、秦軍, 岑敏儀,張同剛等(2006)遙感圖像中土石流鬆散固體物質四維信息的分析與套用研究. 2006年鐵路勘測技術學術論文集.山西太原.
[2007年]
1、Zhang Tonggang, et al (2007). Automatic detection of terrain deformation in mudslide areas using DEM and remote sensing imagery. 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Future Intelligent Earth (FIEOS). 北京:科學出版社,456-458.
2、Zhang Tonggang, et al (2007). Lidar-derived DEM data self-verification for natural disaster analysis. 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Future Intelligent Earth (FIEOS). 北京:科學出版社,266-268.
3、馮義從, 岑敏儀, 張同剛(2007). 無控制DEM匹配與差異探測套用於土石流災害監測. 水土保持通報, 27(1),74-77
[2008年]
1、Zhang Tonggang, et al (2008), Robust DEM co-registration method for terrain changes assessment using least trimmed squares estimator, 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JASR) , 2008,41(11),1827-1835 (SCI檢索號:314ZG, EI檢索號:081911241162)
2、Zhang Tonggang, et al(2008). Efficient correspondence criterion for gridded DEM co-registration.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Photogrammetry, remote sensing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s (IAPRS). 37(4),1241-1246
3、Qin Jun, Hu Cheng, Zhang Tonggang, et al(2008).Multi-temporal DEM matching method without control points in debris-flow area.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Photogrammetry, remote sensing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s(IAPRS). 37(8),1235-1237
4、Ren Zizhen , Zhou Guoqing, Cen Minyi , Zhang Tonggang, et al (2008). A Novel Method for Extracting Building from LIDAR Data - Fc-S method.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Pototgrammetry, Remote sesing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s (IAPRS), 37(1)283-289
5、任自珍; 岑敏儀; 張同剛; 周國清(2008) 基於等高線表面估計法的LIDAR數據DEM提取, 測繪科學 06
[2009年]
1、Zhang Tonggang, et al. (2009) Multi-temporal DEM co-registering for detecting terrain changes using local invariant patches. SPIE Proceedings, (7471)747124,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arth Observation for Global Changes(EOGC), 747124. (EI )
2、張同剛等. (2009) 採用截尾最小二乘估計的DEM匹配方法, 測繪學報, 2009, 38 (2)144-151 (EI 20092012082467)
3、張同剛等. (2009) LZD模型多維粗差發現和定位能力分析, 測繪科學 2009, 34 (4) 144-146
4、鄭瑩; 岑敏儀; 張同剛,(2009). 鐵路軌道的數碼影像糾正, 測繪,32 (1),15-18
5、馮義從; 岑敏儀; 張同剛; 黃志勤,(2009). 無控制DEM匹配與地表差異探測, 計算機工程與套用 45(31),193-195
6、任自珍; 岑敏儀; 張同剛; 周國清, (2009) 基於等高線形狀分析的LIDAR建築物提取, 西南交通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44(1):83-88 (EI )
7、任自珍; 岑敏儀; 張同剛; 周國清, (2009) 基於等高線的表面估計濾波方法, 遙感學報, 13(1):91-96.
[2010年]
1、Zhang tonggang, et al. (2010) Ability to detect and locate gross errors on DEM matching algorith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Earth. 2010, 3(1), 72-82 (SCI: 593PO , EI )
2、楊容浩; 岑敏儀; 張同剛; 楊佳, (2010) 基於遺傳算法的DEM粗匹配研究, 工程勘察
3、楊容浩; 岑敏儀; 張同剛; 楊佳, (2010) 遺傳算法和最小二乘匹配相結合的DEM匹配方法, 水土保持通報, 30(3):128-133.
4、任自珍; 岑敏儀; 張同剛; 周國清, (2010) LiDAR數據中建築物提取的新方法-Fc-S法, 測繪科學, 35(6):134-136
5、任自珍; 岑敏儀; 盧建康; 張同剛,(2010) 無砟軌道鋪軌控制基樁的設定方法, 測繪科學, 35(1):93-94,115.
[2011年]
1、Zhang Tonggang, et al (2011) Hybrid prediction model for high-speed railway embankment settlement using grey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Proceedings of 1st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High-speed and Intercity Railways (IWHIR 2011), (EI )
2、楊容浩; 岑敏儀; 張同剛; 楊佳, (2011), 融合遺傳算法的最小二乘無控制DEM匹配, 測繪科學, 36(1):146-149

榮譽獎勵

1、2011年 四川省測繪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無砟軌道施工測量控制網處理系統(WZTCS)的研究”,排名(4)
2、2007年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 教學課件競賽三等獎 排名(1)
3、2009年 優秀中國共產黨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