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博和

張博和,名世診,江安縣城區吉星巷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博和
  • 別名:世診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安縣城區吉星巷
  • 畢業院校:天津南開大學銀行學系
  • 性別:男
個人介紹,個人經歷,

個人介紹

幼讀私塾。1906年,入縣立高等國小堂讀書,後考入縣立中學第一班肄業。1911年,在重慶將校學堂和北京匯文中學就讀。1918年,考入北京財政商業專門學校,繼又考入天津南開大學銀行學系.1923年畢業。此後曾在江安、成、渝等地中學任教。與合川盧作孚結識,互以才識相器重。盧氏有志于振興中國實業和從事鄉村建設。主張“打破苟安的局面,創造理想的社會”。張博和與之志趣相投,引為同調。1930年,盧氏在重慶北碚實驗區創設中國西部科學院,包括四所(理化、地質、生物、農林四研究所)兩館(博物館、圖書館)、一學校(兼善中學、附設國小),盧氏自任院長。1932年,聘請博和為劇院長兼總務主任及兼善中學校長。科學院在盧、張的共同努力下,很快發展成為中國西南頗具規模的科學研究機構,在地質、農林等方面,作出了顯著的成績。  博和辦學,提倡刻苦學習,重視自學,也要求教師認真輔導,並派高中優秀學生為國中生導友。要求“五育”(德、智、體、群、美)均衡發展,實行嚴格的升降級制度和獎學金制度。重視學習與實踐相結合,充分利用西部科學院四個研究所的設備,為兼善學生開展實驗活動。聘請專家李元樂等為指導,大學教授顧實、敖識因、儲師竹、施白南、周光午等兼課,提高教學質量。因而使兼善中學在校際“競考”和全省“會考”中,多次名列前茅,以致獲得省“會考”免考的優待。博和注意培養學生艱苦樸素和為社會服務的風氣,課外活動時,師生共同參加建校勞動,為重慶師範禮堂平整地基,為北碚公園修路,挖“愛湖”等。星期六上街分組打掃公園、陳列館、體育場及附近道路溝渠。為貧苦學生安排“勤工儉學”的勞動,使他們從而獲得大部或全部一伙食費用。博和對社會救濟事業,非常熱心,凡遇地方遭受火災水災,都率領教師學生出動搶救,並讓出校舍安頓災民。1937年,四川大旱,學校組織孤兒救濟會,收養了二十多個難童。1943年,舉行義演,購買大米15000多斤,救濟毛背沱、杜家銜一帶災民。1949年,重慶“九.二火災”後,學校又收養了一批流浪兒童。張博和的這些措施,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當時社會所稱道的“兼善精神”。
博和就任初,本著“以生產促教育”的主張,積極倡導西部科學院農林研究所開辦西山坪農場,提出“舉鋤向大地開拓,提兵向自然進攻”的口號,大搞瓜果培植和畜牧飼養。1936年,將農場撥贈兼善中學經營,引入蘇、浙、魯、豫、閩、粵的果樹良種75種,培植3500多株。培育出“西山坪西瓜”、“象牙香蕉”等,成了全國聞名的北碚特產。張氏親自選育的西山坪油桐15000多株,產量豐,油質好,推廣各地。被命名為“張氏油桐”。農場還向民傳播學種植技術,發展了了北碚地區的果樹園藝。

個人經歷

1939年,博和為了保證辦學經費的來源,開發地方經濟,籌建兼善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經營兼善餐廳,西山坪農場,並附設石灰廠、磚瓦廠、硫酸廠、麵粉廠等。張氏自任總經理,職工大多數是兼善畢業學生,為學生提供實習和就業場所。在公司系統中,要求以“兼善精神”來辦企業。養成服務至上、信譽第一、踏實工作、誠懇待人的經營作風。對北碚地區的工、礦、服務等企事業,起了促進和示範作用。也使兼善中學有了充裕的經費。由開辦時只有國中一個班、三十個學生的狀況,發展到高國中各有六七個班,擁有學生六七百人的完全中學。
1942年8月,博和當選為北碚管理局臨時參議會副議長。辦促應興應革之事甚眾。如整頓市容、修建公廁、籌集北泉慈幼院經費、發展交通運輸等,有口皆碑。
博和富於民主愛國思想,支持革命活動和進步思潮。“七七事變”後,他親自從《字林西報》等外文報紙翻譯解放區、八路軍、義勇軍的戰況,寄各報發表,以鼓勵抗日士氣。兼善中學還聘請了中共地下組織北碚中心縣委書記李亞群、中共黨員席明真、姜白文等一大批有學識、有進步思想的教師任教。師生組成了“突兀文藝社”、“星火”壁報、“七七少年團”、“救國會”等進步組織。抗戰期中,開展各種抗日救亡活動。解放戰爭時期,投入“抗暴”和“反飢餓、反迫害、爭民主、爭自由”的鬥爭。張校長都給以支持和掩護。解放前夕,協助盧子英局長,提出:“不怕變,只怕亂”。“變則光明,亂則毀滅”的口號。防止國民黨反動派的破壞,培截殘兵敗將入境,使北碚完好無損地移交人民政府。
1949年12月,博和繼續擔任兼善中學校長,當選為重慶市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代表,北碚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副主席,北碚區文化事業管理委員會副主任。1951年,兼善中學改名為北碚市第一中學,博和仍任校長,並被選為川東第一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常務委員、北碚反霸減租退押委員會副主任和北碚土地改革委員會副主任。1953年,被選為北碚區政協副主席、北碚區人民代表和重慶市人民代表。1956年11月,博和當選為北碚區人民委員會副區長後,正式離開學校到機關工作。1957年整風反右運動中,博和受到錯誤的批判,被安排為北碚區政協駐會委員。於1959年,撰寫《北碚志稿.歷史部份》一部,共九章二十九節,計萬餘字。1979年4月,中共北碚區委為他落實政策,恢復了政治名譽。1983年11月31日逝世,享年93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