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加洛

張加洛

張加洛,山東省掖縣(今山東省萊州市)人,家境貧寒,父母無以為生闖關東。張加洛1919年出生於蘇聯阿穆爾省城小北屯。3歲移駐黑河。讀國小和高小一年級。1929年中蘇發生戰爭,移駐齊齊哈爾,做童工。

基本介紹

  • 本名:張加洛
  • 所處時代:近代
  • 出生地:蘇聯阿穆爾省城小北屯
  • 出生時間:1919年
  • 去世時間:2003年4月22日
  • 主要成就: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
  • 性別:男
  • 備註:中共黨員
  • 入黨時間:1936年10月
  • 擅長:大寫意畫
工作經歷,人物生平,榮譽,書畫作品,其它評價,

工作經歷

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
張加洛逝世後,胡錦濤、吳邦國、曾慶紅、王兆國、賀國強、盛華仁等分別以不同的方式對他的親屬表示慰問。
張加洛是山東萊州人,1936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6年夏在北平加入“民先”,為“舊學聯”主要成員之一。同年9月受黨組織選派參加東北軍張學良部學兵隊,從事黨的兵運工作。
1937年受中共山東省委指派在膠東地區組織發動抗日武裝,後任掖縣縣委書記。
1938年3月後任膠東抗日游擊三支隊黨委書記兼政治部主任,膠東抗日聯軍前敵指揮部政委,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五支隊團、旅政治部主任。
1941年後歷任中央軍委總衛生部政治處主任,西北五省聯防軍政治部秘書處副處長,膠東軍區政治部宣傳部部長,北海軍分區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1949年5月後任華東軍區警備五旅政委,山東軍區政治部宣傳部部長,華東軍區政治部宣傳部第一副部長,江蘇軍區政治部主任,南京軍區後勤部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1964年晉升少將軍銜。1964年4月任水利電力部政治部主任。1978年5月任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1995年6月離職休養。
張加洛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03年4月2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4歲。

人物生平

1930年回家鄉定居。1931年上縣立西由鎮國小,1933年考入省立掖縣中學。1934年入黨。後因膠東黨組織遭破壞,失去聯繫。1936年,考入北平弘達二院(高中部),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1936年到東北軍學兵隊當學員,重新入黨,從事在東北軍的兵運工作。西安事變後,被分配到學生抗日先鋒隊第1支隊1中隊任指導員。1937年,受黨組織委派,到韓復榘部隊開展兵運工作。同年回掖縣,擔任縣委書記。成立了掖縣民眾抗敵動員會,有近500人槍。1938年3月8日,中共掖縣縣委負責人鄭耀南、張加洛舉行玉皇頂起義,攻占掖縣縣城,建立了山東最早的抗日民主政府。起義部隊從500人迅速發展到3700人番號為膠東抗日游擊第叄支隊,是當時膠東人數最多的抗日武裝。支隊長鄭耀南,副支隊長周亞泉,參謀長趙森堂,政治部主任張加洛。後來的27軍235團2營、1營2、3連和3營7連就是由此發展而來的。1938年2月,膠東軍政委員會開始整編各地起義武裝,將3個主力大隊編為叄軍第一路;蓬萊的抗日武裝為第二路;文登、榮成、牟平、威海的抗日武裝為第叄路;黃縣的抗日武裝為第四路;即墨、萊陽、招遠等地起義武裝分別編為大隊。掖縣的第叄支隊名稱不變。 5月,第叄軍第二、第四路與馬保三率領的八路軍魯東抗日游擊第七、第八支隊會師黃縣,組成抗日聯軍。指揮馬保三,政治委員林一山,參謀長趙修德,政治部主任宋澄;前敵指揮部指揮韓明柱,副指揮鄭耀南,張加洛為政治委員。9月18日,第叄軍、第叄支隊統一整編為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游擊第五支隊,轄5個團。司令員高錦純,政治委員宋澄,參謀長趙錫純,政治部主任宋竹庭於眉。第五十五團(由第叄軍第二、第叄路及第叄支隊各一部編成),團長李華(回東);第六十一團(由第叄軍第一、第二路各一部編成),團長趙一萍,政治委員劉仲華;第六十二團(由第叄支隊編成),團長鄭耀南,政治委員李耀文,張加洛為政治部主任;第六十叄團(由第叄軍第叄、第四路各一部及萊陽起義武裝編成),團長於得水,政治委員張玉華;第六十四團(由魯東第七、第八支隊各一部編成),團長陳龍飛,政治委員翟瑞甫。11月,第五支隊改編成3個旅。第十九旅由第五十五、第六十一、第六十叄團編成,旅長高嵩,政治委員宋竹庭,參謀長王瀛洲、政治部主任李丙令; 第二十一旅由第六十二、第六十四團編成,旅長鄭耀南,政治委員李耀文,政治部主任張加洛;第二十五旅由1938年9月投誠的國民黨棲霞縣警備隊劉萬嶺部編成,旅長劉萬嶺,政治委員柳運光。1939年3月,張加洛被派往延安匯報工作和學習,後來調到軍委工作,1940年任軍委總衛生部政治處主任,1941年任軍委直屬隊政治部組織科副科長兼秘書科科長,1942年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直屬政治部辦公室主任,1944年任聯防軍直屬政治部秘書處副處長。解放戰爭回到膠東,任膠東軍區政治部宣傳部部長。1949年2月,他擔任膠東軍區北海軍分區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當時部隊逃亡嚴重,他採取了一系列靈活的措施,穩定了部隊。9月任華東軍區警備5旅政委。解放後,1950年任山東軍區政治部宣傳部部長,1953年任華東軍區政治部宣傳部副部長,1955年任江蘇軍區政治部主任,1962年任南京軍區後勤部副政委,1964年晉升少將,同年轉業,任水電部政治部主任。文革期間受迫害,1978年擔任過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1995年6月離職休養。2003年4月22日在北京病逝。

榮譽

獲二級自由獨立勳章、二級解放勳章。

書畫作品

張加洛,1919年生於山東省萊州,曾任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2003年逝世。長期以來業餘繪畫,筆耕不輟,擅長大寫意畫。

其它評價

平和是一種境界
——讀張加洛老先生的中國畫作品
張加洛
1965年1965年
勾勾
張加洛老先生是一位已逝的共和國的老將軍,他在留下了戎馬一生之革命經歷的種種傳奇之外,還為他所留戀的這個世界存留下了許多他那頗具才情並洋溢著濃濃情趣的書畫作品。如同他那不滅的精神,從或疾或緩、或重或輕的筆意中傳達出來,立出了一位革命老人從容堅定、豪爽大氣的形象。
從本文作者所見的文字記載中得知,張加洛老先生自小即具宏大的抱負,加上天資聰穎,曾於高小畢業時成績高列全縣(掖縣)第一。由於多種原因,我們已難得知張將軍何時起始習書練畫,僅可從其子張宙星所提供的張加洛老先生創作的作品照片中看出,這些作品大多作於上世紀的六、七十年代。那時的作品,顯然不是初學乍練的水平,而是顯示出畫家自覺的筆墨調度和才情,並且有較強烈的風格趨向。這時期的作品風格雖然明顯地表現出深受黃賓虹、傅抱石及金陵畫派畫風的影響,但張加洛老先生卻將此畫風運用熟練,傾力並勤奮地畫出了令人須刮目才見的作品。“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從這段時期的許多作品中可以窺見,張老先生深諳“外師造化”之道理,所以時常走進大自然,勤筆寫生,那視野里的一切山山水水、松林桑枝、阡陌縱橫、滾滾麥浪等等景象,無不於他的筆下再現,豐富著一個軍人單調的生活。除此之外,畫家還時常以記憶作畫,進入另一種形式的創作,從而使得一些作品更擁有了“胸中山水”之精神。在這些作品中,畫家所用墨色和線條,皆輕鬆自如,極富現場感。可以感覺出,張加洛老先生在畫這些畫時,其心情當是愉悅的,有一種忙裡偷閒、尋求精神自如的放鬆感。張老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說:“那時,緊張的腦力鬆弛下來,僅把繪畫作為消遣休息之娛,從未想過在國畫藝術上要有什麼造詣,當什麼畫家。”或許正因為具有此種心態,張老先生所畫出的畫,便更加少了一些做作感和矜持,而是多了些本真藝術才質的自然呈現。放鬆,自然,流暢,灑脫,在召喚著這一支畫筆娛樂著一些寂寞的日子和心情。
進入九十年代之後,張加洛老先生開始更多地畫出了一些大寫意花鳥畫,並有率意之氣的書法出現。用張老先生自己的話來詮釋這個時期的創作———“我喜歡大寫意花鳥畫的優秀傳統,屬於縱橫秀健,粗放疏宕的一路。”“我學寫國畫的興趣不單是為了休閒,也不單純是為了簡單的自娛和藝術享受,而是著眼於某種升華了的意境,即老到潑辣的筆墨功力與某種真正屬於藝術性的含意了。”這是畫家2000年8月1日為在家鄉(萊州)舉辦畫展所撰寫的。這是作為畫家的張加洛特別重要的一個時期,無論從他的思想藝術境界,還是他所畫的大寫意作品,都已經進入了嶄新的階段。他從李苦禪、潘天壽,甚至八大山人的藝術中汲取藝術營養,展示出自己的心境,並依靠大寫意的筆墨寫心寫情,書寫著另一種豪邁的精神。
斯人已去,而他的藝術之追求的大夢依舊在紙上盤繞,讓人驚見於這種平和的精神境界,叫人默念這世上還曾經有過這樣的一位老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