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光宗

張光宗(1915-1997),字旨正,號杏林叟,綦江縣篆塘鎮人,1915年農曆正月17日出生在綦江縣原東溪區蓋石鄉新人村(今屬篆塘鎮)。他於8歲起在家鄉讀私塾4年,因父母相繼去世,家庭生活困難而失學,靠幫人和做小生意維持生活。1932年1月起,他在蓋石場上成德堂藥鋪當學徒,學習中醫。1940年1月起,張光宗學徒期滿後,先在蓋石開設藥鋪行醫,後在東溪鎮上鴻盛、義和公、群益藥房掛牌行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光宗
  • 出生地綦江縣篆塘鎮
  • 出生日期:1915年
  • 逝世日期:1997年
人物生平,個人貢獻,

人物生平

1949年11月27日,蓋石解放時,張光宗組織人民民眾歡迎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工作隊,並被人民政府任命為保長,負責維持當地社會治安。1951年10月,他參加東溪土改醫療站任醫生,兼丁山分站負責人。1952年7月,他被安排在東溪聯合診所任中醫內科醫生。1953年3月,他考入西南衛生部重慶中醫進修學校學習。1954年1月,張光宗畢業後,回到東溪聯合診所,先後任丁山醫療站負責人、東溪區鉤蟲病防治組組長和大安公社醫院負責人。
1959年4月,張光宗調到綦江縣中醫院(時為綦江城關鎮中醫院,1964年10月升級為綦江縣中醫院)任主治醫師和住院部負責人,併兼任中醫進修班教師。1960年11月,他被下放到張家壩農場勞動改造,到1962年2月又回到綦江縣中醫院。1964年,他參加了重慶中醫學校函授學習,於1966年在內經、內婦兒科函授畢業。1972年,他晉升為中醫師,1979年,兼任成都中醫學院函授大學綦江輔導站和綦江衛生學校中醫班教師。1980年5月,張光宗任綦江縣中醫院內科主任,並被選為政協綦江縣第五、六屆委員會委員。1982年4月,經四川省衛生廳批准,張光宗晉升為中醫內科副主任醫師,是全縣衛生系統第一個副高級職稱。同年起,他連續兩年被評選為重慶市先進工作者,1983年被評為四川省衛生工作先進工作者。1984年起,他連續兩年被評為綦江縣勞動模範,並被選為綦江縣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85年,張光宗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榮獲重慶市人民政府頒發的“名老中醫榮譽證書”。1986年11月,經組織批准,張光宗辦理了退休手續,被綦江縣中醫院繼續留用。1988年5月,經四川省職稱改革工作領導小組批准,張光宗晉升為中醫內科主任醫師,系全縣衛生系統首個正高級職稱。

個人貢獻

張光宗從醫60餘年,具有較深的中醫藥專業理論水平和豐富的臨床經驗。其主要論著《淺談中風證治》附30例臨床觀察,獲重慶市科協優秀論文獎。他撰寫的《試探仲景對瘀證辨治的學說思想》、《八法證治類詮》、《面癱的臨床小結》、《醫古文質疑》等論著及醫案醫話總計80餘篇,分別在成都中醫學院學報、重慶市中醫學會、重慶市和綦江縣科協的刊物發表。同時,他親自教授的徒弟,現已在綦江縣中醫院、綦江縣衛生學校晉升為中醫副主任醫師,成為業務骨幹之一。
張光宗喜好詩詞及書法,曾先後擔任綦江詩書畫苑常務理事、常務副理事長,重慶市詩詞學會會員等。1989年,在“東坡杯”詩詞賽中,他撰寫的《吊東坡昔貶海南島》、《頌改革十年成就》律詩兩首獲佳作獎。1994年,在中國“魯迅獎”文藝大賽中中,他創作的《石壕紅軍烈士墓》、《老山前線英模頌》、《頌某公》(詞)等獲三等獎。1996年,他在綦江縣老年書畫展中獲一等獎。他的作品還被收入《晚霞詩詞選》和《當代詩歌大觀》,發表於《重慶詩詞》等刊物,並著有《張光宗詩詞集》。
張光宗的生平事跡收錄在《中國名醫列傳·當代卷》(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出版)、《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中國人事出版社出版)等辭書。
1997年8月21日,張光宗因病醫治無效去世,享年82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