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兆玉

張兆玉

張兆玉,1955年12月生,安徽五河人。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安徽書協副主席、省直機關書協副主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兆玉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55年12
  • 性別:男
簡介,成功原因,其一創造能力,其二是才氣,其三:膽魄,其四為先生的見識,其他,集翰堂主,作品賞析,

簡介

自幼喜愛書法,楷書出自顏、柳、魏碑,行草以顏真卿《爭座位》、《祭侄》二稿為範本,兼容唐李北海、宋米芾、黃山谷、清王鐸、傅石及近代黃賓虹陸維釗諸家。1984年以來,作品先後入選中日、中韓、首屆草書展、現代國際臨書大展及國內外各類展覽。勒石於雲南、河南、湖南、大廟等地碑林,入編《當代文藝家傳集》、《世界華人名人錄》。安徽美術出版社多年出版對聯、中堂近百幅。《書法報》、《中國書畫報》、《書法導報》、《青少年書法報》、《書法之友》曾有專欄報導,安徽電視台、合肥電視台等曾作專題報導。
張兆玉
《吾師張兆玉先生》——集翰堂主
先生書法源於唐顏真卿。特別是工《祭侄稿》、《爭座位》、《告身帖》足有千餘通,深得其中三昧。並從晉人、魏碑、王鐸及康有為那裡吸取營養,形成了長槍大戟、內進外松、大氣磅礴、飄逸灑脫的風格。後又專《張猛龍》、《汝南王》及近代黃賓虹信札之類。這種橫向和縱向上的全面著力,使先生之書具備了較為充實的內涵,漸已形成雄強、狂放然不失圓融、飄逸且有田園風味的書風。

成功原因

先生的成功究其原因,主要是源自於他的創造能力、才氣、膽魄和見識。

其一創造能力

力者能力,作為書家來說,無論你能耐多大,你必須將它化為成功的書法藝術作品,否則一切只是空談。先生在他具有了完美的臨摹能力之後,能將臨摹範本有效的轉換為自己的筆墨語言,並將自己的個性轉換為具有個性的筆墨語言的能力。 這個過程並不是簡單的組合與拼接,而是一個書家的創造力,越是有才情的書法家,其個性就越強烈;越是個性強烈的書法大家,其精神實質又越是接近傳統。這種度的準確把握正是先生書法藝術的精闢所在。

其二是才氣

先生的才氣是有目共睹的,在此我不敢妄加評價。據我所能識的就單從書法角度來說,他的才氣表現有三個方面:首先是手感,在日常生活中,先生是吃軟不吃硬的,而寫字時則是吃硬不吃軟。所以,柔軟的筆頭需要一雙剛勁有力而柔和美妙的手去把握。所謂的手感就是能夠巧妙的、恰如其分的將意想當中的輕重、快慢等感覺準確傳達到筆頭上,然後轉化為各種美麗的線條字形,從而達到心嚮往而手能至的境界;其次一種才氣是對漢字字形的敏銳感覺,也包括對造型藝術的敏銳感覺。經常看到先生早期常臨的字帖中很多行楷字會有根據字形上下左右結構畫的字形框架的線條。在對傳統字形的處理上先生往往採取大膽的破壞方式:拆開漢字的結構與筆畫以因勢造型、隨機布局。 這足以證明先生對接納傳統書藝的獨到眼界和對藝術的嚴謹;另一種才氣“有容乃大”,先生在對欣賞的各派墨法、筆法、章法能巧妙的在一幅作品上運用,一改眾多書家千篇一律的抄書.正所謂“非盡百家之美,不能成一人之奇;非取法至高之境,不能開獨造之域”。

其三:膽魄

膽魄是一種能力的外在表現,但這種表現必須在法度所允許的範圍之內,所謂從心所欲不逾矩。先生膽魄的表現不是直白的、外露的,而是含蓄的、內在的,但始終都是大氣的,震撼人心的;其表像是儒雅、平和的,其骨子裡又不乏豪縱與奔放。因此,有膽者作書,無論風格上有多大差異,其自有一種咄咄逼人的氣勢在、有一種傲岸不群的氣質在,先生其膽源自於其人格與學養。

其四為先生的見識

識者認識,認識者思想。所謂見識,即所見而有所識,就是今天常說的生活實踐中所獲得的認識。要取得刻骨銘心的認識,親身經歷是最好的辦法。古人有餓其體膚、勞其筋骨、空乏其身的刻苦磨練之舉。在生活上,先生出生在農村,成長在新中國最難堪的年代,嘗盡酸甜苦,目睹人間冷暖。在惡劣的環境中鍛鍊了堅強的毅力;在書藝上,先生博覽百家,那么,應當從前人那學習什麼、捨棄什麼。他的認識與確立他的個人風格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所以先生的雙重見識也是一種能力,決定了他學書從帖,推崇傳統,並取其精華、捨棄糟粕。

其他

另外先生在書藝上投入的時間之長令人刮目,給我映像最深的是先生每晨六點便起身臨帖二柱香,且每天傾於對書法的臨書、研究、揣摩之中。幾十年如一日,這是我們一般人所不能比擬的。 “心不若人而欲書之過人,其勤而無所也宜矣。”先生的勤奮在圈內是有目共睹的,在其藝術生涯中亦不可否認地起著重要作用。
或許,先生的才氣、膽魄、見識也造就了他品性的豪氣、豁達、尚情、仗義,不趨利祿;朋友小聚,說談自娛,不知明天是何時;尊老愛幼,與家、與世、與書,先生都擔以很重的責任感;先生遇到知己常是直言快語,開懷暢飲,酩酊大醉方可休!
“狂來輕世界,醉里得真如”先生如酒、如書、如世!

集翰堂主

2006.10.01於集翰堂
附:張兆玉先生《自嘲》詩:
自 嘲
生於本土,五河尚莊。
幾經磨礪,幾多滄桑。
廣闊天地,乃吾課堂。
求學省城,落戶廬陽。
仕途不暢,經商無望。
自知之明,理當自強。
翰墨生涯,精神食糧。
禿筆一枝,如痴如狂。
漢魏晉唐,四十寒窗。
厚積薄法,個性張揚。
以書會友,情義至上。
酒助筆興,寵辱皆忘。

作品賞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