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傳璽說秦漢

張傳璽說秦漢

《張傳璽說秦漢》是在張傳璽教授指導下編成的。《張傳璽說秦漢》共選張教授的重要論文十五篇,根據內容分為五組:第一組,一篇,講述研究秦漢史的方法;第二組,六篇,講述政治,有人物、事件、制度等,體現了秦漢政治文明是中國古代政治文明的典範,也是世界古代政治文明的典範;第三組,六篇,講述經濟,有土地制度、鹽鐵政策、國營手工業的弊端、鐵器牛耕等。秦漢經濟為中國此後兩千餘年間的社會經濟奠定了基礎。第四組,一篇,講有關王昭君的問題,實際是講漢與匈奴的關係問題。第五組,一篇,講張衡,他是秦漢時期的一位重要科學家和文學家,代表了當時中國的科技和文學藝術的最高水平。

基本介紹

  • 書名:張傳璽說秦漢
  • 出版社: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 頁數:217頁
  • 開本:16
  • 品牌: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 作者:張傳璽 張怡青
  • 出版日期:2009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3937215, 7543937212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張傳璽說秦漢》是由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張傳璽,著名歷史學家,山東日照東港區濤雒鎮濤雒四村人。1927年2月生。1951年2月~1957年1月,任青島八中教員、教導主任。1957年2月~1961年1月,在北京大學歷史系讀副博士研究生,從師翦伯贊,研究秦漢史。歷任北大歷史系教員、講師、副教授、教授。兼任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主講教師,中國秦漢史研究會副會長、顧問,中國北京史研究會顧問,國家教委(教育部)中學歷史教材審查委員會委員,全國普通高校招生統一考試學科命題委員會委員,全國各類成人高等學校統一招生考試大綱審定委員會副主任兼歷史學科組組長。曾多次到日本、韓國、新加坡和台灣進行講學、訪問。主要著作有《秦漢問題研究》、《中國古代史綱》、《簡明中國古代史》、《中國歷代契約會編考釋》、《翦伯贊傳》等。發表史學論文100餘篇。1986年和1999年連獲全國廣播電視大學優秀主講教師獎。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圖書目錄

編輯說明(張怡青)
代序 怎樣研究秦漢史
商鞅的歷史功績與個人悲劇
秦始皇贏政
古代政治文明的歷史典範——秦漢時期中央集權制度的創建與推行
漢高祖劉邦
漢武帝劉徹
應劭“漢改郵為置”說辯證
論中國古代土地私有制形成的三個階段
戰國秦漢三國時期的國有土地問題
從“授民授疆土”到“衣食租稅”
論秦漢時期三種鹽鐵政策的遞變
兩漢國營手工業中的弊端與救弊措施
兩漢大鐵犁研究
關於王昭君的幾個問題——讀翦老《王昭君家世、年譜及有關書信》
曠古奇才、文理兼備的張衡
附錄 張傳璽教授履歷及治學方法

序言

秦漢史包括了秦、西漢和東漢的歷史,時間共有四百多年(公元前221-公元189年)(1)。這段歷史在我國古代史上,是一個很重要的階段。可是近年來,有不少青年同志不願研究這段歷史。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秦漢史的有關文獻的文字太深,閱讀不易;二是有關秦漢史的史料太少,深入困難;三是秦漢史“人人通”,難成專家。這些看法雖不能說完全沒有道理,但總的說來,是很不正確的。所以如此,是由於對秦漢史的研究不甚了解所致。應當說:秦漢的文獻史料是比較完善的;文字也比較簡明易懂,至少比清朝的王船山、黃梨洲和民國時期的章炳麟等人的著作並不難讀,可能還要好讀一些;秦漢史料在文獻之外,還有極其豐富的考古資料;秦漢史上有待研究的問題很多,但研究者並不多,人力很不足。因此,我認為有志於秦漢史的青年同志完全應當拋棄顧慮,大膽地參加到秦漢史研究者的行列中來。只要肯下苦功,就能夠深入下去,大有作為。
應當怎樣研究秦漢史呢?關於這個問題,可以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學者們有各自的經驗或體會。但總的說來,大家的認識是不會相差很大的。我謹談一下自己的點滴體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