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驥

張作驥

張作驥,1961年12月26日出生於台灣嘉義,中國台灣電影導演、編劇、製片人,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戲劇系。

1994年,執導個人首部電影《暗夜槍聲》,從而正式開啟了他的導演生涯。1999年,執導劇情片《黑暗之光》,該片獲得第12屆東京國際電影節金麒麟獎。2001年,執導的劇情片《美麗時光》,該片入圍第5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2007年,執導劇情片《蝴蝶》,併入圍第5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世界大觀”單元。

2010年,執導的劇情片《當愛來的時候》獲得獲得第11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編劇獎。2015年,執導劇情片《醉·生夢死》,該片獲得第6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勝利柱獎”、第16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評審團獎。2017年,執導劇情短片《鹹水雞的滋味》,該片獲得第19屆台北電影節最佳短片獎。

基本介紹

演藝經歷,主要作品,導演作品,編劇作品,製片作品,副導演作品,剪輯作品,獲獎記錄,人物評價,

演藝經歷

1994年,執導由高捷、寶兒、許嘉明合作主演的劇情片《暗夜槍聲》,從而正式開啟了他的導演生涯。1996年,執導由劉勝忠、盧嬰、邱秀敏合作主演的劇情片《忠仔》,該片獲得第41屆亞太影展評審團特別獎,併入圍第25屆鹿特丹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1999年,執導由范植偉李康宜蔡明修合作主演的劇情片《黑暗之光》,獲得第12屆東京國際電影節金麒麟獎,他憑藉該片獲得第36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創劇本獎。2000年,執導由楊世銘、王心凌聯合主演的電視劇《車正在追》。
2001年,執導由高盟傑、吳雨致、曾一哲聯袂主演的劇情片《美麗時光》,該片入圍第5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他憑藉此片獲得第3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港台最佳導演獎,第39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獎、最佳原創劇本獎提名。
2007年,執導由曾一哲、陳佩君、程毓仁聯合主演劇情片《蝴蝶》,該片講述了母親因為被逼無奈投河自盡,身陷仇恨漩渦中無法自拔的一哲,向仇人展開報復的故事,併入圍第5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世界大觀”單元。
2009年,執導由紀培慧高捷張捷合作主演的劇情片《爸,你好嗎?》上映,這是由十個短片組成的劇情電影,該片講述了一個關於父親的故事。
2010年,執導由李亦捷、李品儀、吳慷仁聯袂主演的劇情片《當愛來的時候》,他憑藉該片第11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編劇獎,第13屆台北電影節最佳編劇獎,第47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獎提名、最佳原創劇本獎提名。
2011年,與王小棣王童朱延平等20位導演聯合執導劇情電影《10+10》,該片由20位導演每人拍攝的5 分鐘短片串聯起來所組成的。
2013年,執導由楊亮俞、管運龍、鄭人碩合作主演的劇情片《暑假作業》,講述了成長在城市的小寶被送往鄉村度過暑假繼而展開一段奇妙旅程的故事,該片入圍第66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2015年,執導由黃尚禾李鴻其鄭人碩合作主演的劇情片《醉·生夢死》,該片獲得第6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勝利柱獎”、第16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評審團獎,他憑藉該片獲得第52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獎、最佳原創劇本獎提名。
2017年,執導根據獄中另一名受刑人的故事改編的劇情短片《鹹水雞的滋味》,這是張作驥首次在監獄拍攝的短片,該片獲得第19屆台北電影節最佳短片獎。

主要作品

導演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2017年
短片
2015年
電影
2013年
電影
2011年
10+10
短片
2010年
電影
2009年
電影
2007年
蝴蝶
電影
2001年
電影
2000年
電視劇
1999年
電影
1996年
忠仔
電影
1994年
電影

編劇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2017年
短片
2015年
電影
2013年
電影
2011年
10+10
短片
2010年
電影
2009年
電影
2007年
蝴蝶
電影
2001年
電影
2000年
電視劇
1999年
電影
1996年
忠仔
電影
1994年
電影

製片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2010年
電影
2009年
電影

副導演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1991年
棋王
電影
1990年
《牡丹鳥》
電影
1989年
電影

剪輯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2017年
短片
2015年
電影
2013年
電影
2011年
10+10
短片
2010年
電影
2007年
蝴蝶
電影

獲獎記錄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2002第5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獅獎美麗時光提名
柏林國際電影節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2015第6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勝利柱獎”醉·生夢死獲獎
東京國際電影節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1999第12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東京電影節大獎黑暗之光獲獎
1999第12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亞洲之風-青年電影金獎黑暗之光獲獎
1999第12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亞洲之風-亞洲-中東地區最佳電影獎黑暗之光獲獎
台灣電影金馬獎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2015第52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剪輯獎醉·生夢死獲獎
2015第52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獎醉·生夢死提名
2015第52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創劇本獎醉·生夢死提名
2010第47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影片獎當愛來的時候獲獎
2010第47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獎當愛來的時候提名
2010第47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創劇本獎當愛來的時候提名
2010第47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剪輯獎當愛來的時候提名
2002第39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影片獎美麗時光獲獎
2002第39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獎美麗時光提名
2002第39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創劇本獎美麗時光提名
1999第36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創劇本獎黑暗之光獲獎
1999第36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影片獎黑暗之光提名
1999第36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獎黑暗之光提名
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2013第66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豹獎暑假作業提名
華語電影傳媒大獎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2016第16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評審團獎醉·生夢死獲獎
2011第11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電影獎當愛來的時候獲獎
2011第11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百家傳媒年度致敬電影人當愛來的時候提名
2011第11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編劇獎當愛來的時候獲獎
2003第3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電影獎美麗時光獲獎
2003第3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導演獎美麗時光獲獎
台北電影節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2017第19屆台北電影節最佳短片獎鹹水雞的滋味獲獎
2015第17屆台北電影節百萬首獎醉·生夢死獲獎
2015第17屆台北電影節媒體推介獎醉·生夢死獲獎
2015第17屆台北電影節最佳劇情長片獎醉·生夢死獲獎
2011第13屆台北電影節最佳編劇獎當愛來的時候獲獎
其它獎項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2016《青年電影手冊》 2015年度編劇醉·生夢死獲獎
1996第41屆亞太影展評審團特別獎忠仔獲獎

人物評價

張作驥是台灣電影界的中堅力量,儘管他是在封閉的空間內完成最終的敘述目的,可是他的每一個鏡頭在封閉的空間內傳遞出來的信息有著時間與空間的感覺。他在現實的表現過程中,很大程度上引入了許多傳統的哲學觀念,並且帶有著輪迴色彩的超現實主義。(《北京青年報》、《廣東新快報》評)
張作驥不僅從自身經歷出發對外省子弟生存境遇的關注、而且對處於困境中的個體內心世界有著層次分明的影像表達。他的電影既根植於台灣本土的歷史和文化,又從主題到影像都自成一體,顯示了他對所關注世界的獨立思考和用影像準確表達的能力,他用他對電影的態度和作品證明了台灣電影人的堅守。(《當代電影》評)
張作驥有著獨特的作者電影風格使得他在台灣電影中尤為突出,他對底層、甚至邊緣人群的關注是持續且有力度的,在多數情況下呈現出一種底層和邊緣交織的混雜狀態。他與侯孝賢有所不同的是,他將對於社會、歷史甚至國家機器的控訴打碎再重新安裝在每個個體身上,主題不宏大甚至私密,關注台灣社會巨變後個體的成長經驗。(《電影新作》評)
張作驥的電影透過長單鏡頭的美學觀點與非職業演員的情感詮釋,讓他的電影融會了紀錄片的紀實色彩與劇情片的戲劇張力。他對於現實景象的真實描寫,處於一種內心交錯、情慾橫流與暴烈情感的表現狀態,他的電影事件和人物造型從未赤裸裸地奔向一個淺白的社會主題,而是以一貫近似記錄式的寫實主義手法,在長鏡頭與景深鏡頭的場面調度之中,流露出寫實主義與唯美主義混搭的濃郁詩意畫面。他在電影的美學價值建立在他的鏡頭語言與敘事策略之上,表現出一種獨特的個性化追求。他並不刻意運用具有象徵含義的鏡頭符號來增添敘事的力量,反而將鏡頭的閱讀美學始終控制在實際真實的造型本身。(《當代電影》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