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謹

張伯謹

張伯謹(1897.12~1988.4),名吉唐,男,河北省行唐人。直隸第八師範(今石家莊科技工程職業學院)創始人、首任校長,著名教育家、收藏家。民國時期曾任北平燕京大學教授、湖北省教育廳廳長、北平市副市長;1949年赴台後,曾任台灣駐日公使、亞洲國會議員聯合會秘書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伯謹
  • 別名:張吉唐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河北省行唐縣
  • 出生日期:1897.12
  • 逝世日期:1988.4
  • 職業:教育家,外交家,政治家
  • 主要成就:著有《國劇大成》、《國劇菁華》、《國劇與臉譜》等作品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張伯謹獎學金,

人物生平

1912年8月至1918年7月入讀於直隸省第二師範學校,學習期間,成績優異,畢業後被保送留學日本,先後就讀於仙台高等師範學校、廣島文理大學。1923年學成歸國, 1924年4月奉省教廳之命創辦直隸第八師範學校,擔任校長之職。創校之始,事無巨細,躬親籌劃,校務蒸蒸日上,譽滿全省,學子們都以能考取直隸八師為榮。當時正值軍閥內戰,社會紛擾不安,教育經費籌集異常困難,省立學校大多停課,惟直隸第八師範風雨飄搖中艱難獨撐,教師不欠薪,學生不停課,深得家長社會一致推崇,並多次受到省教廳的表彰。
1932年赴美國留學,就讀於哥倫比亞大學、康奈爾大學教育研究院,榮獲科學碩士及哲學博士學位。1936年回國,任北平燕京大學教授、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教育專門委員,深得陳果夫的賞識,曾被派往江蘇、安徽、江西三省考察教育狀況。1937年“七·七”事變,國共合作後,改任抗戰軍軍事委員會政治部設計委員,1938年被評為第一屆國民參政會參政員,兼任國防最高委員會教育專門委員,與郭沫若同在政治部第二庭主事。1939年,主持三民主義青年團團務,時任中央團部社會服務處副處長,對戰爭時期青年服務工作與心理建設多有貢獻。1940年7月任湖北省政治委員兼教育廳廳長,在省主席陳辭修的支持下,實施計畫教育公費制度,創建了農學、醫學、工學及教育四所學院,使數萬無家可歸之青年得以弦歌不輟,循序升學,對發展湖北教育、安置戰地青年、整頓學風學紀均作出卓越貢獻。
1944年省府改組,離任經重慶去美國。1945年抗戰勝利後回國,5月當選為國民黨第六屆候補中央監察委員,8月奉派為北平市副市長,兼三青團北平支團及天津支團幹事長。1947年12月任河北省政府委員兼教育廳廳長,1948年當選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此後歷任“國民大會”第一、二、四、五、六次會議主席團主席。1949年任教育部次長、行政院顧問。不久去了台灣。1950年赴日本東京接任中國台灣軍事代表團第二組組長兼“駐日本軍事代表團”專門委員,主管外交、政治、文化、教育等事宜。1952年,台灣駐日大使館成立,改任公使,在日十四年之久。1965年任“外交部顧問”,1972年任亞洲國會議員聯合會秘書長,從事亞太國家文化交流。1988年4月7日病故於台灣台北市,享年91歲。

主要成就

治學嚴謹,所學理化,卻酷愛文學、藝術、體育等,詩詞書畫無不通曉,頗有造詣。書畫收藏方面,尤嗜吳昌碩、齊白石作品,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曾細選兩家作品精彩者結集刊行。在戲曲方面的研究很有建樹,有《國劇大成》、《國劇菁華》、《國劇與臉譜》等傳世。其中1969年出版的《國劇大成》,所收平劇戲曲單出675出,被研究者視為“繼承《元人百種》、《明六十種曲》,同為研究中國戲劇三大巨製”; 1985年出版了所編《國劇菁華》,陳立夫為該書題字。據稱“資料極其豐珍,每出均有劇照”。其他著述尚有《理化界之常識》、《鄉村教育行政》、《青年之組織與訓練》、《計畫教育之實施》等。

張伯謹獎學金

張伯謹獎學金章程
(2005年5月26日根據張以涵先生傳真意見修訂,2005年6月1日根據張以涵先生電話意見再次修訂。本件已於2005年5月26日傳真給張以涵先生。2009年2月18日將章程中“石家莊學院正定分院”修訂為“石家莊科技工程職業學院”。2010年4月13日再次修訂,刪除受到獎學金資助的學生要回報獎學金基金內容,增加了推薦意見填寫要求。)
一、總則
張伯謹(1897.12-1988.4.7),名吉堂,河北行唐縣人。幼年父母早亡,家境貧寒,學習刻苦蜚聲鄉里,在老師的資助下考入保定第二師範,學習期間每年考試都是全校第一名。1918年7月畢業後被保送留學日本,學成回國後1924年4月奉命創辦直隸第八師範學校(今石家莊科技工程職業學院)。張伯謹先生始終不忘老師們對其的關心照顧,一生不重名利,惟心繫青年百姓之前途命運,圖謀回報老師們。任湖北省政府委員兼教育廳長期間曾創辦農學、醫學、工學及教育四學院,使數萬無家可歸之青年得以弦歌不輟,循序升學,實屬為青年解憂,為國家育人之舉。
張伯謹先生之子張以涵秉承其父優良品質,潛心治學,在化學、藥學等方面有突出成就,被美國加州大學聘為終身教授。張以涵教授為完成其父遺願,經慎重考慮決定出本人部分薪金在石家莊科技工程職業學院設立“張伯謹獎學金” 基金,以回報老師,激勵貧困學生奮發圖強,幫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
二、“張伯謹獎學金”資助對象
學院教師認為是熱愛學習,努力,勤學,品德高尚,非常值得資助,無其他辦法籌得學習費用,需要此基金資助的石家莊科技工程職業學院註冊學生。
三、“張伯謹獎學金”資助形式
1.每年頒發一次,資助5名左右學生;
2.由學生個人根據需要提出申請資助數量和依據;
3. “張伯謹獎學金”只資助最需要資助的學生;
4. 已經得到過本基金資助的學生,在後續的學習過程中仍需要資助的,可以繼續申請,直至畢業。
四、“張伯謹獎學金”評選辦法
石家莊科技工程職業學院組織評選委員會,負責受理學生資助申請、資料審核,研究確定自主對象及資助金額計畫,經張以涵教授同意後實施。推薦人意見不能詳盡客觀對申請人的基本情況進行描述,只簡單填寫“同意”的,一律視為推薦人不同意推薦。
五、“張伯謹獎學金”基金管理辦法
開設專門帳戶,專款專用。基金孳息是基金的一部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