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景墓及祠

張仲景墓及祠是國務院公布的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南陽市醫聖祠街溫涼河畔。張仲景,名機,字仲景,南陽人(約150~219年),東漢偉大的醫學家,漢靈帝時舉孝廉,官至長沙太守。他勤求古訓,博採眾長,所著《傷寒雜病論》歷來被尊為祖國醫學的經典。他被後世尊稱為“醫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仲景墓及祠
  • 占地面積:1.4萬多平方米
  • 形狀:長方形
  • 方位:坐北朝南
張仲景祠,即醫聖祠,坐北朝南,為一長方形院落,占地面積1.4萬多平方米。大門兩側有仿漢子母闕一對,古樸雄偉。進門為前院,兩廂為新建的碑廊,東側為現代名人手書的題詞石刻近百種,西側為中國歷代名醫畫像石刻數十品。張仲景墓位於祠院中部,始建無確考,晉鹹和五年(330年)墓前樹有“漢長沙太守醫聖張仲景墓”碑。後墓、碑具沒於耕野。明崇禎五年(1632年),園丁掘井復得墓碑,遂恢復墓冢,並蓋墓亭保護。現存墓冢坐北朝南,為方形仿漢磚石結構,墓基為青石砌成,基上由漢磚砌成階梯形,最頂放一青石雕蓮花台,墓四角各嵌入一青石雕羊頭。墓後為清順治十三年(1656年)修建的享殿、過殿、廂房各三間。正殿塑醫聖像,配祀藥王孫思邈和神醫華佗。
張仲景祠現已闢為南陽市張仲景博物館。基本陳列為中國中醫藥史、仲景文化,年參觀人數10多萬人次。現收藏文物120餘件、名家書畫題詞近300幅、碑拓40餘幅、醫藥文獻1萬餘冊,其中東漢針灸穴位女陶人、晉鹹和五年“長沙太守醫聖張仲景墓”碑、《傷寒雜病論》第十二稿(白雲閣藏)木刻板等均為珍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