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乃賡

張乃賡

張乃賡,回族,1914年2月出生,法庫縣法庫鎮人。青少年時期,在家鄉的國小、中學讀書,中學畢業後考入哈爾濱醫科大學醫療系瀆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乃賡
  • 民族:回族
  • 出生地:法庫縣法庫鎮
  • 出生日期:1914年2月
  • 畢業院校:哈爾濱醫科大學醫療系
  • 代表作品:《妊娠滋養細胞腫瘤患有外周血染色體脆性部位的研究》等
法庫縣人張乃賡,江安縣人張乃賡,

法庫縣人張乃賡

張乃賡
1938年,張乃賡於哈爾濱醫科大學醫療系畢業後,到哈爾濱赤十字病社任婦產科醫生。1946年哈爾濱解放後,在黨組織的幫助下,張乃賡籌建起回民保健所,並把醫療器械和藥品 無償獻給國家,籌資建立醫院,宣傳婦幼保健知識。1954年調入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負責組建了婦產科病房,任婦產科主任。哈爾濱市建立穆斯林醫院後,張乃賡被推舉為名譽院長。為中共黨員,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張乃賡曾擔任的社會職務有:黑龍江省婦產科學會副理事長、哈爾濱市婦產科學會副理事長。
20世紀60年代初,張乃賡研究治療“絨毛膜上皮癌”、“惡性葡萄胎”,治癒率達國內先進水平。張乃賡結合臨床醫療撰寫了多篇高水平的學術論文,最著名的論文有《妊娠滋養細胞腫瘤患有外周血染色體脆性部位的研究》、《更年期綜合症及滋養葉細胞腫瘤組織診斷標準》、《外周血染色體畸變和Fs與CUC遺傳易感性的研究二附CTT患者及治癒後再生子女的外周血染色體Fs的研究》等。1986年在遺傳病研究中,張乃賡新發現了6種8例遺傳病,獲黑龍江省計畫生育委員會遺傳病研究一等獎,並獲黑龍江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1999年4月,張乃賡因病逝世,終年85歲。

江安縣人張乃賡

張乃賡名宗高。世居江安縣迎安鄉石峰山大田灣。父世祿,前清增生,是北鄉的著名塾師。
1904年,乃賡考入江安高等國小堂第一班。1908年,考入成都玉龍中學,由曹叔實介紹加入同盟會。1911年,四川掀起“保路風潮”。其時乃賡中學畢業回鄉。聯絡馮隆清等,積極宣傳鼓動,組織民眾砍電桿,截斷清廷通信線路,回響“保路同志軍”起義。民國建立後,在故鄉南井國小教書。
1916年,袁世凱竊國稱帝,護國之役起,大戰之後潰軍為匪,四處搶劫,民不聊生。乃賡遂棄學辦團,出任縣城警備隊長。下半年出任北鄉團務會辦。1918年,靖國軍派出部隊清鄉剿匪,任命楊森兼長江南岸清鄉司令,朱德兼任長江北岸清鄉司令。朱德任命張乃賡為少校團附兼軍法官,配合朱部花營長,在北岸進行清剿,匪患賴以平定。1919年6月,調為縣團練局局長。
1920年9月,楊森出任四川陸軍暫編第九師師長,委乃賡為第四縱隊少將縱隊長(旅長)。1921年,楊部整編,改任九師獨立旅第二團長。1922年9月,任陸軍21師(師長田頌堯)獨立第一旅旅長。年底到陸軍第二軍(軍長楊森)軍部任上校參謀。1923年底,請假回鄉。次年1月,赴成都參加四川團務代表會議,被選為省團務協進會常務理事,分管財務。1925年3月,任四川省督辦軍務善後事宜公署(督辦楊森)上校參謀。北伐軍興,楊森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軍長。被任命為軍部上校參謀。1928年1月,楊森內部分裂,乃賡離職回江安。4月,出任縣市政會辦(縣長溫如丹兼總辦),負責整頓市容,將街道退房加寬,東、西、北三條街面鋪為石板路面,南街鋪為三合土路面。
1931年10月,出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田頌堯部少將參議。1933年2月,委為綿陽縣長。1933年底,田頌堯部慘敗於工農紅軍,適因母病,遂於1934年1月,辭職返鄉。
1934年底,縣團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張鐵僧,以“共黨嫌疑”,為瀘州駐軍廖海濤速捕。乃賡繼任縣團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兼民團指揮。
1935年,四川軍閥為防,紅軍長征人川,於1月組成南、納、江、長、高、珙、慶、筠、興、敘、藺、宋等十二縣“聯團防匪臨時辦事處”,推舉長寧梁叔子為辦事處處長,乃賡為總務主任。3月,以赴重慶處理公務為由去職。與縣長李挹清同赴重慶.保釋縣前任團務副委員長張鐵僧出獄。1937年6月,出任縣財務委員會委員長。此後致力於地方實業。先後集資開辦廠濟和鹽灶.濟通輪船公司,又和長寧梁叔子合資開辦珙長公司開發煤礦。對繁榮地方經濟,起了一定作用。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出任縣抗敵後援會副會長,其妻杜嗣芝任婦女抗敵工作團團長。在組織中推薦任用了一批進步青年如姜伯文、席明真、馮澤生(他們次年都加入中共黨組織)等,使江安的抗日宣傳,以及做軍鞋、募寒衣等支前工作,搞得有聲有色。
1938年春,中共川南工委委派任大楷、黃汝念來江安與張安國(乃賡長子)等重建江安特支,發展了中共黨員50多人。7月,中共瀘縣中心縣委書記李亞群來江安檢查黨的工作,為特務偵悉,處境危急。張安國把李帶回“乃廬”家中隱蔽。乃賡得以和李亞群會見,李和他暢談了國際國內形勢及中共的抗日民主革命主張。張乃廢大為悅服,誠摯地表示擁護中共政策。李趁機向他公開其子安國、兒媳曹繼昭的中共黨員身份,要求他今後配合他們工作。張為黨的政策所感召,也為了兒、媳及身家安全,表示願與中共合作。從此,他成為中國共產黨的統戰對象。他的住宅“乃廬”也成為中共地下組織的活動場所,為中共江安地下黨的工作,提供了有利條件。
1940年前後,川南大股匪楊海清,孫春廷等匪部四處搶劫,影響抗戰。瀘(縣)、富(順)、江(安)、納(溪)五縣成立聯防指揮部,推乃賡為聯防主任,率部清鄉剿匪。次年,孫部投降,楊悔清被擒獲,送瀘州駐軍槍決,匪勢以戢。
1941年,成立縣臨時參議會,1945年,成立參議會,乃賡連選連任議長。在此期間,他在中共黨的幫助下,利用這個陣地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如:清理“倉余”、“蕊余”等計畫外收入,用於修建中學校舍、縣城街道、鄉村道路及興修水利等,不讓落入貪墨者私囊:支持民眾對活埋壯丁事件的鬥爭,堅決要求嚴懲兇手,迫使國民黨當局槍斃了接兵連長肖洪憲;揭發蟠龍鄉鄉長汪朗曦和糧食儲運處長楊某等貪污行為;支持教師要求加薪罷教等,為人民伸張了正義。同時,乃賡利用他在地方的地位和威望,也為中共黨做了很多工作:他在臨參會時,提請任用趙利鋒(曾任中共江安縣委書記)為臨參會秘書;有涉及反共事體,由張安國幕後決定對策;支持進步刊物《聯誼旬刊》宣傳革命理論;報導“九蓮洞血案”真相;保薦中共地下黨員徐亮、王惠人分別擔任怡樂鄉鄉長,梅花鎮鎮長,為地下黨建立革命據點。
1945年,中共黨為在城區建立活動據點,提議接收國立劇專遷走後留下的附屬國小、幼稚園的校址和教具,開辦建國國小。張全力支持,帶頭約集董事,自任董事長。並捐20石租谷的田產,充作學校常年經費,使建國國小順利開學。1948年,張60壽辰時通知親友,送禮請一律送黃谷和現金,他受禮後也不賓客,收禮金(谷)和宴請費一律作為建國國小經費。張還多方支持地下黨組織的活動經費,撥出黃谷100石交地下黨使用。
1947年,國民黨對中共地下黨人,加緊進行迫害。張注意收集敵特情報,向地下黨組織透露,使他們預籌對策。這年3月,張有事到縣府,路過警察局,發現氣氛緊張,似有部署與行動。立即轉身回家告訴其媳曹繼昭,要她立即轉告席明真、張安國等人馬上轉移,使敵特撲空。同年夏天,原楊森部軍訓大隊長張劍橫給乃賡的信中說:“此次江安捕人,令郎(張安國)名列第一,唐伯約(敘瀘警備司令部稽查處長)因吾兄關係,已將令郎名字鉤去。”1948年廣漢稅征處長李劍彬(江安人)在成都見到徐中齊(成都警察局長),徐說:“張乃賡我倒不認為他是共產黨,但他左右有共產黨。”李亦將此話告訴了張乃康。1949年10月,四川省主席王陵基給江安縣長楊登元的電報稱:據報“匪”川南軍區設在江安“乃廬”,仰即查明,就地正法。而縣府秘書卻把這封電報,私自給了乃庚,使地下黨員得以安全轉移。
1949年,解放大西南戰幕拉開,川南工委副書記李培根到江安怡樂鎮召開了江安中心縣委工作會議,傳達了迎接解放的準備工作。黨的負責人將這一精神向張乃賡作了傳達。張憑藉自己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影響,首先推薦任命親信黃可均為縣警察第二中隊中隊長,中共地下黨員顧揆書為城區精選中隊長,作為基本武力。又由其子張安慶(中共黨員)以省江中學生進步組織“驊騮社”社員為基礎,組成“學生自衛隊”等武裝力量,以備與反動派對抗。解放戰爭捷報頻傳,張與其妻杜嗣芝,在江安上層人土中,不斷進行形勢宣傳,與地方實力派李品三等相約“禍福與共”,便於解放軍到來時減少阻力。
同年11月,江安解放前夕,國民黨72軍委乃賡為川南遊擊指揮部副司令,並要他到安寧橋就職,意在調虎離山,張裝病臥床不起,推辭不赴。縣長楊登元、國民黨書記長李茂林、三青團幹事長蔡萼秋每天都去張家,企圖摸清情況,脅迫他上山打游擊。中共黨組織也派倪秀明專程到張乃賡家,向他傳達了江安即將解放的訊息,要張控制反動分子,不讓他們輕舉妄動,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乃賡採取了緊急應變措施。假意與他們締結“同生死、共用難”盟約,以穩定和麻痹敵人。12月4日,解放軍部隊進入縣境,用電話與乃賡取得聯繫,張把反動骨幹分子和部份反動武裝,安排上南岩“隱蔽”,把自己掌握的黃可均,顧揆書兩個中隊武力,布置在城郊天埂上橋子溝環城一線,以阻絕反動武裝可能向城區襲擊的通道。把張安慶的學生自衛隊留在城內,維持治安秩序。張自己則留城與地下黨人聯合社會各界,迎接解放軍進城,組織支前委員會。並電告各鄉鎮人員,堅守崗位,保護好文書檔案、糧食倉庫、道路橋樑,做好解放軍過境時的接待工作。縣城解放後,他冒著生命危險,親上南岩,勸說榮軍第三教養院少將院長張國勛率部回城,繳械投降。孤立了李茂林、蔡萼秋等人,迫使他們不得不先後回城自新登記,促成了江安的和平解放。
解放後,乃賡被任命為川南行署民政廳副廳長。1950年12月21日,病逝於瀘州桂花街寓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