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豐(中國武俠小說人物)

張三豐(中國武俠小說人物)

張三豐,原名張君寶,在金庸小說神鵰俠侶》與《倚天屠龍記》登場。為人正氣凜然,寬和從容,頗有仙風道骨之姿,其是當世無出其右的武學奇才。百歲之時自創太極拳太極劍,將武當派發揚光大,威名遠揚武林豪傑黑白兩道無不拜服。門下七位弟子有“武當七俠”之稱。

基本介紹

人物形象,人物關係,軼事典故,武功絕學,影視形象,

人物形象

身材魁偉,體質異常,不論寒暑,皆只穿一衲一蓑。相傳其內家武功,乃參悟道家的內丹養生功法,轉化成強身技擊之術,據記載曾有「單丁殺賊百餘」的勇武事跡(《武道狂之詩》)。張君寶最先出現於小說《神鵰俠侶》結尾。在不同武俠小說中,張三豐又被寫成了擁有不同武術的武學奇才,技擊之術冠絕天下。當其最高境界「純陽無極功」、「太極拳」和「太極劍」練成後,更加以武功之深,已到了「無招勝有招」的最高境界,實為當世最高峰(《倚天屠龍記》)。傳聞能發掌心雷,毀物十丈之外(《俠骨關》)。
張三豐也是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男主角張無忌的太師父,早年曾經逢「西狂」神鵰俠,楊過指導四招武功,其中三招為「推心置腹」、「四通八達」、「鹿死誰手」。
在小說緊接著《神鵰俠侶》之後的作品《倚天屠龍記》里君寶因緣際會在覺遠大師臨終前,聽到他背誦小說 《九陽真經》的其中一部份,外加平時覺遠的傳授,以《九陽真經》得其純。
金庸筆下,張三豐是南宋末年的人(生於淳祐七年四月初九,公元1247年5月15日),在元亡時他已一百 多歲, 在俠客行小說里提及。
金庸筆下在《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中均有出現,至倚天故事,已成為天下大宗師,公認為白道武林 領袖,除武功修為天下第一,威望亦無人能及,其年輕階段金庸卻未加詳細筆墨,不能不說「金迷」一大遺憾。

人物關係

師父:覺遠
徒孫:宋青書張無忌

軼事典故

都說一見楊過誤終身,豈知一見郭襄竟能誤百年?
郭襄如果當年沒有遇到楊過,也許就沒有後來的峨眉。若沒有那次風陵夜話,也就沒有後來的萬獸山初見,沒有萬獸山的初見,也就沒有後來的雪夜捉靈狐;沒有雪夜靈狐,也就沒有英雄大會的那一夜煙花,沒有那一夜煙花,也就沒有後來絕情谷一躍,沒有絕情谷的一躍,也就沒有華山之巔的訣別,誠然也沒有天涯思君終身不忘。郭襄騎著青驢隻身漫遊於名山大川,本是想排遣憂思,卻發現漂泊的心仍舊無處可依。刻鑿在終南山石碑上的字,年深月久之後痕跡愈來愈淡,但刻在郭襄心上的,卻是時日越久反而越加清晰。酒入愁腸固然愁上加愁,而名山獨游,也是愁悶徒增。“這三年來到處尋尋覓覓,始終落得個冷冷清清。終南山古墓長閉,萬花坳花落無聲,絕情谷空山寂寂,風陵渡凝月冥冥。其實便是找到了他還不是重添相思,徒增煩惱?但明知那是鏡花水月一場空,卻又不能不想,不能不找。”這是金書中最讓我看著心酸的片段之一,沒有蕭峰自盡的悲痛萬分,也沒有靈素早殤的肝腸寸斷,只是一種深切的傷感,卻又讓人哭不出來。我不知道郭襄是抱著怎樣的心態才開始一生徒勞又清苦的追尋。或許到後來她尋的已不是人,而是一種情懷,一種畢生難以企及的夢。楊過摘除面具之前郭襄並不知道他長得如何,她之所以戀上楊過,不是因為外貌清俊這些淺薄的東西——她仰慕的是楊過行俠仗義、濟世為懷的仁者風範,讀者對此多有誤解。由此可見雖然人人憐惜襄兒,卻甚少有人看透她的精神境界,想必她心裡也抱著知音難覓的遺憾。琴瑟和鳴是一種愛情理想,古來像司馬相如卓文君的故事聽了一車,像郭襄一樣閨中少女應均有所感。在經由少室山時,郭襄似乎遇到了這種境界的愛情,這又好像是上天對於她孑然一身的同情,卻糊裡糊塗地錯過了。
蒼巒滴翠,雲煙茫茫;紅日溢血,奇石兀立;鐘罄琴音,空谷傳響——那是崑崙三勝何足道正高山撫琴。這位何足道之風趣自謙在此綽號中展露無疑,可能還有幾分興味闌珊的自嘲之意。他身著白衣,樣貌清雅,滿腹才華卻曲高和寡,以至於劃地為局,獨自對弈。郭襄生於戰火紛飛之中,平生際遇堪稱一絕,奔忙俗務的時候多,於詩詞琴曲恐怕見解不深。而這位頗為清高琴中高手何足道居然樂意與郭襄切磋琴藝,暢談曲詞,這一點頗值得玩味。郭襄的豪爽大氣,為人和善恐怕才是吸引這位異人的原因,從此如郭襄之遇楊過一般眷戀難捨,為這個少女譜了一首新曲以表心意。可惜郭襄痴戀楊過志不在此,何足道也只好帶著朦朧的情愫回到崑崙,幸而贈曲之事已成,否則更要引以為恨了吧。張君寶原是覺遠身邊的小和尚,無意間練成功夫卻又被誣陷偷學而被逐出師門。也是怕重蹈當年火工頭陀之變覆轍,郭襄是傷心人無疑,但見到張君寶罹此大難,暫時擱置下了天涯思君的追尋,傾全力幫扶他。她把金絲鐲送給張君寶要他去襄陽找靖蓉夫婦,教導他要有獨立的人格,尚不忘提醒他自己有個蠻橫難相處的姐姐,郭襄的熱忱和善心真正秉承了郭家一脈相承的俠義情懷。這個大他幾歲的姐姐在小和尚的一生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鞭策著他開創與興盛了武當派,從此成為一代宗師。
小說中郭襄因為情傷遁入空門,看似不幸,卻又不能片面看待?正是因為楊過,郭襄性格里潛伏的叛逆和不羈才得以表現出來;正是因為楊過,郭襄開始了她天涯思君的追尋。十數年的翻山越嶺和世事見聞也成為了郭襄開門立派的經驗基礎。每一次的經歷其實都在磨礪和完善一個人的性格,相信郭襄在開創峨嵋後的心境開闊通達,又與少女情懷有了雲泥之別。郭襄心灰意冷流浪四方,張君寶也因為對郭襄如同郭襄追逐楊過的感情,不再眷戀俗世。其實,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誤百年,當道士反而成就了他的輝煌的一生。所以誤百年並非貶義,只是感情從牽戀到釋然的一種表達方式。誰誤了誰的一生還是成就了他的一生,本來就是辯證看待的。如果說古人是“國家不幸詩家幸”,那么張老道就是“愛情不幸武當幸”了。這一切錯雜在一起,好像互相影響互相牽制,說不清道不明。更何況,張三豐後來既然創出了太極,多年的修習想必使他更加超然脫俗,早已想明白自己與小東邪只是舊時兒女罷了。那淡淡的情愫就像與人比武,對手的招數被他融化在太極的玄妙中,雖有感觸,卻不會因此悲痛。郭襄的際遇居然可以有這么多種理解,故說金老筆法獨到,把傷感和美感發揮到了極致,如同舒婷的朦朧詩,不能說開,要朦朦朧朧才有韻味呢。我雖然不是君襄派的,當看到他珍藏鐵羅漢百年之久,還是感動到不行。說到底,襄兒和君寶都是痴情人啊。總有人說單戀即苦,其實不盡然,或許在人物內心深處也有別樣的滋味吧。

武功絕學

張三豐得覺遠大師傳授的部分「九陽神功」心法,得其純,取其精,所創,此功是武當派高階內功心法,也 是護體防身必須修煉的,以威力而論,可算得上各派第一。(金庸倚天屠龍記》)
堪稱輕功中的奇功,其注重身法的輕靈飄逸,不以步法多變來迷惑對手,要旨是身形輕巧,高低進退自如。(金庸倚天屠龍記》)
講究太極生圓,用意而不用力。
是一種集武術養身為一體的精妙拳法,有以靜制動,以柔克剛,以四兩撥千斤,後發先制的武術特點;亦有動如行雲流水,綿綿不斷,剛柔相含,含而不露的武術風格。(金庸倚天屠龍記》)
太極劍法的精奧是以己之鈍,擋敵之無鋒。如撒出了一張大網,逐步向中央收緊。
這路劍法只是大大小小、正反斜直各種各樣的圓圈,要說招數。可說只有一招一式,然而這一招卻永是應付不窮。(金庸倚天屠龍記》)
反覆書寫「武林至尊,寶刀屠龍,號令天下,莫敢不從,倚天不出,誰與爭鋒」這二十四個大字,演化出一套極高明的武功,每一字包含數招變化。(金庸倚天屠龍記》)
  • 「玄虛刀法」
由《道德經》中玄之又玄之意化出,出招變化莫測,暗合道家生生不息之意。(金庸倚天屠龍記》)
使用時以渾厚內力逼彎劍刃,長劍竟似變成了一條軟帶,輕柔曲折,飄忽不定,劍招閃爍無常,敵人難以招架。(金庸倚天屠龍記》)
共有一十三記招數,每記招式各不相同,但所刺之處,全是敵人手腕的神門穴
神門穴在手掌後瑞骨之端,敵人中劍後,手掌便再也使不出半點力道。(金庸倚天屠龍記》)
張三豐從真武神像座前的蛇山龜山,心想這一龜一蛇正是兼收至重至靈的兩件物性,竟從中創製出一套神妙無方的武功出來。
然而,從大氣磅礴的龜、蛇二山山勢演化而來的武功決非一人之力能同時施為。
於是他傳了七位弟子每人一套武功,各有精微奧妙之處,若二人合力,則攻守妝備,威力大增。
若三人同使,比二人同使的威力又強一倍。
四人相當於八位高手,五人相當於十六位,六人相當於三十二位,七人相當於六十四位當世一流高手同時出手。(見金庸倚天屠龍記》)

影視形象

年份飾演者影視版本備註
1978
香港無線電視劇《倚天屠龍記
1978
香港邵氏電影《倚天屠龍記
1980
香港麗的電視劇《太極張三豐
1981
香港麗的電視劇《遊俠張三豐
1984
古琤
台灣台視電視劇《倚天屠龍記
1986
香港無線電視劇《倚天屠龍記
王書麒飾演少年張君寶
1991
台灣華視電視劇《少年張三豐
葉靜飾演童年張君寶
1993
香港正東電影《太極張三豐
1993
香港永盛電影《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
1994
台灣台視電視劇《倚天屠龍記
1996
香港無線電視劇《武當張三豐
2001
香港無線電視劇《倚天屠龍記
嚴文軒飾演少年張君寶
2001
內地電視劇《三少爺的劍
2002
合拍電視劇《少年張三豐
2003
合拍電視劇《倚天屠龍記
2004
內地電視劇《武當
2006
內地電視劇《武當Ⅱ
2009
內地電視劇《倚天屠龍記
王小龍飾演少年張君寶
2019
內地電視劇《倚天屠龍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