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雷德里克·西奧多·弗里林海森

弗雷德里克·西奧多·弗里林海森

弗雷德里克·西奧多·弗里林海森(1817-1885),美國政治家、外交家。作為一位外交家和切斯特·艾倫·阿瑟總統的國務卿,弗里林海森奉行穩健的外交方針,主張與拉美各國互利互惠,以利用經濟實力進行滲透,同時十分關注美國在世界各地的利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弗雷德里克·西奧多·弗里林海森
  • 外文名:Frederick Theodore Frelinghuysen
  • 出生日期:1817年8月4日
  • 逝世日期:1885年5月20日
  • 職業美國律師、政治家
  • 畢業院校:羅格斯大學
簡介,生平,

簡介

弗雷德里克·西奧多·弗里林海森(Frederick Theodore Frelinghuysen,1817年8月4日- 1885年5月20日),美國律師、政治家,畢業於羅格斯大學,曾任美國參議員(1871年-1877年)和美國國務卿(1881年-1885年)。

生平

1817年8月4日,弗里林海森出生於新澤西州的米爾斯頓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里。其上兩代人都是著名的律師兼政治家。父親弗雷德里克·弗里林海森在弗里林海森幼年時就去世了。受家庭環境和撫育他長大的叔叔的影響,弗里林海森從小就決心做一名出色的律師,在政界出人頭地。弗里林海森受到了系統的教育,1832年~1836年在拉特格斯學院學習,畢業後繼續學習法律。弗里林海森的文字功底紮實,頭腦清晰,善於思考和辯論,極具律師天賦。1839年進入了律師界,不久就有了自己的律師事務所。在事業有成之際,1842年1月弗里林海森結婚,建立起了幸福溫馨的小家庭。
弗雷德里克·西奧多·弗里林海森
隨著律師事業的發展,弗里林海森逐漸步入政壇。1849年,他通過競選進入了地方議會。此後,他一直活躍於新澤西政界。可能是由於他為人比較中庸圓通,他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在政壇上並沒有多大名氣。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內戰前夕。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參加了在華盛頓召開的和平會議。此時,內戰已迫在眉睫,而此次會議卻試圖尋找一條和平的途徑,最後無果而終。由於在華盛頓會議上很好地履行了使命,弗里林海森不久便被任命為該州首席檢察官。他很好地履行了職責。在內戰中,他積極支持林肯政府維護國家統一的正義事業,在奴隸制等敏感問題上一般採取比較穩健的態度。
1866年11月12日,弗里林海森進入美國參議院。就在弗里林海森謀求連任參議員之際,爆發了震驚全國的安德魯·詹森總統彈劾案,共和黨激進派想據此排除總統對他們的重建方案的阻撓。激進派的彈劾雖然未獲成功,但擴大了他們的政治勢力。受此影響,弗里林海森的連任計畫也宣告失敗。
尤利西斯·辛普森·格蘭特就任總統後,希望修補與英國的關係,任命弗里林海森為駐英公使。弗里林海森最終未接受這個任命,有人說其原因是他難以勝任使命,其實他考慮的是自己的家庭和子女的學業,更重要的是為了參與競選國會參議員。弗里林海森的苦心沒有白費,第二年,他終於順利當選。弗里林海森成了參議院中最活躍的議員之一,是許多重要法案的制定者。他曾任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在處理外交事務方面表現得十分老練、穩健,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詹姆斯·艾伯拉姆·加菲爾德遇刺身亡後,切斯特·艾倫·阿瑟繼任總統。阿瑟總統與弗里林海森是至交,十分欣賞弗里林海森的外交才能,上任的1881年末任命他為美國國務卿。國務卿任期內,弗里林海森對前任的外交政策進行了調整,採取比較穩健的方針。他不主張立即召開泛美會議,主張美國與南美洲各國簽訂雙邊“互利”經濟條約,利用實力向南美洲滲透。他曾建議統一美洲各國的貨幣,以便加強各國之間的經濟融合。他還著手與朝鮮進行談判,簽訂條約。弗里林海森對尼加拉瓜政府施加了外交壓力,並以經濟利益相誘惑,終於從該國獲得了開鑿貫通兩洋的運河的權利。
在國內建設方面,弗里林海森一般支持政府採取的措施。例如,1883年,他贊成國會通過“彭德爾頓法案”,以結束政黨分肥制。在1882年圍繞“排華法案”的辯論中,弗里林海森採取了猶豫觀望的態度,但他未能阻止國會通過該法。
1885年3月5日,弗里林海森卸任國務卿後回到家鄉定居。不久後他的身體狀況日益惡化,於5月20日在紐瓦克去世。
美國國務卿
1881年-1885年
繼任:
托馬斯·弗朗西斯·貝亞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