弋橫暴動

弋橫暴動

弋橫暴動,也稱為弋橫起義,是1927年12月10日中國共產黨在江西省弋陽和橫峰兩縣組織的一次武裝暴動,其領導人是方誌敏黃道、邵式平、吳先民等。

1928年1月2日,中共江西省橫峰區委書記方誌敏根據中共中央“八七”會議實行土地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在江西省弋陽縣窯頭村召集弋陽、橫峰、貴溪、鉛山、上饒5縣共產黨員會議,決定發動農民舉行武裝起義,並組成以方誌敏為書記,邵式平、黃道等為委員的工作委員會領導起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弋橫暴動
  • 時間:1927年8月底
  • 地點弋陽橫峰
  • 別稱:弋橫起義
醞釀暴動,弋橫起義,贛東北革命根據地,暴動規模,

醞釀暴動

1927年8月底,在吉安地區領導農民運動的方誌敏秘密回到家鄉弋陽,聯絡從南昌潛回弋陽、橫峰地區的黨的骨幹邵式平、黃道等人,恢復黨的組織,建立秘密的農民革命團體,籌備武裝暴動。經過艱苦的工作,很快在弋陽的八區、九區和橫峰的三區、五區,建立了20多箇中共支部。9月,中共弋陽區委和橫峰區委成立,分別由方誌敏、黃道任書記。與此同時,在弋陽九區建立了20餘個農民革命團,作為發動農民民眾舉行武裝暴動的組織。9月下旬,方誌敏從弋陽赴鄱陽,參加中共波陽縣委和贛東北各縣黨組織負責人會議,聽取了江西省委特派員劉士奇關於黨的八七會議精神的傳達,了解到黨中央制定的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同時得知江西省委已制定秋收暴動計畫和宣傳大綱。會後,方誌敏返回弋陽,召開幹部會議,傳達八七會議精神,準備秋收暴動,計畫先攻下弋陽縣城,把弋陽作為今後發展的根據地。並以大革命時期保存下來的12支槍和從波陽籌集的10支槍為基礎,建立了一支工農革命武裝,作為發動暴動的武裝骨幹。

弋橫起義

1928年1月2日,中共江西省橫峰區委書記方誌敏根據中共中央“八七”會議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在江西省弋陽縣窯頭村召集弋陽、橫峰、貴溪、鉛山、上饒5縣共產黨員會議,決定發動農民舉行年關起義,並組成以方誌敏為書記,邵式平、黃道等為委員的工作委員會領導起義。會後,弋陽、橫峰地區農民在工作委員會領導下,開展抗租抗債鬥爭,迅速組成80多個農民革命團。舊曆年關迫近之時,農民革命團在橫峯縣婁底藍家村解除了國民黨縣政府警察的武裝,拉開了弋橫起義的序幕。接著,弋陽縣漆工鎮、邵家坂和橫峯縣青板橋、葛源等地的農民立即舉行起義,數日內起義區域擴大到縱橫各50餘公里。起義後,成立了中共弋陽中心縣委,並組成土地革命軍第2軍第2師第14團第1營第1連。5月,弋陽、橫峰分別建立縣蘇維埃政府。6月,土地革命軍在國民黨軍進攻下遇到磨盤山地區,依靠民眾,堅持游擊戰爭。弋橫起義和組成的土地革命軍,為後來組建江西紅軍獨立第1團和創建贛東北蘇區奠定了基礎。

贛東北革命根據地

1928年2月,國民黨軍聯合地主武裝,向弋橫暴動區域進攻,暴動隊伍受到嚴重損失。方誌敏等率領保存下來的革命武裝,轉入磨盤山區,開展游擊鬥爭,建立了以磨盤山為中心的弋橫根據地,後來發展為贛東北革命根據地。

暴動規模

1928年1月2日,方誌敏在弋陽九區窯頭村主持召開弋陽、橫峰、貴溪、上饒、鉛山5縣黨員會議(史稱窯頭會議)。會議正確地分析了形勢,確定目前中心任務是土地革命,以地方武裝暴動奪取政權。決定了武裝起義的綱領。會議選舉方誌敏、黃道、邵式平、方誌純、吳先民、邵棠、方遠輝組成中共五縣工作委員會,方誌敏任書記;成立起義總指揮部,方誌敏任總指揮。
窯頭會議後,為了擴大暴動區域,暴動總指揮部於1928年1月間發出各地同時暴動的通知,並決定各地起義隊伍向外圍猛烈發展。弋陽、橫峰的農民革命團在暴動總指揮部的統一部署下,組成六路縱隊,全面出擊,一月之內,參加暴動的農民達七八萬人,弋、橫兩縣縱橫100餘里的廣大地區到處都是暴動的隊伍,村村飄揚著紅旗,鄉村國民黨政權被推翻,農民革命如火如荼擴展開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