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甌弓魚

建甌弓魚

建甌弓魚,弓水之魚也。漁農下魚塘捕魚時,把捕上來的先用子一端從魚鼻穿過,打結紮牢;再把另一端綁紮魚尾部肛門以下。這叫“初綁”。初綁的魚放入河活水中吐污納新數小時,再進行“復綁”。復綁時部不動,只把尾部綁紮移到肛門中稍偏上即可。把魚弓彎,呈半月形狀,魚肚里的水留而不泄。“弓魚”也有一些技術要領需要把握。否則達不到保活保鮮的效果,還會影響魚的肉質。這種“弓魚”方法,僅在建甌一地流行。有人調侃為“地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建甌弓魚
  • 處理:傳統獨特工藝
  • 採集時間:1987年10月於芝城
  • 流傳地區:建甌縣城區及城郊一帶
建甌弓魚概要,由來以及好處,

建甌弓魚概要

建甌特產弓魚是用傳統獨特工藝處理過的“弓魚”。鮮魚經過“弓魚”處理,冬天可以保活4~5天,夏天可以保活1~2天,還能除去魚肉的污泥味。魚農先用網羅下塘捕魚,當場用“繩索”一端穿過魚鼻扎牢,另一端綁紮在魚的肛門下,這叫“初綁”。而後放入魚堵或水碓活水中吐污,過1~2小時後,再在魚的肛門上部用草繩綁住,把魚彎成弓形,這叫“重綁”,然後放到魚堵或溪河活水中泡養1~2天,就可應市。
建甌是座已有3000年歷史的古城,這裡民俗文化濃郁,其中建甌弓魚堪稱閩北一絕。
“弓魚”也叫“綁魚”,是塘魚抓上岸後,綁魚的一種技術。漁農在魚塘邊捕邊綁,即用繩子從魚鼻子穿到唇,尾部綁肛門下,這叫初綁。然後把魚放入溪河清活水中“吐污納新”,再行二次弓綁,即頭部不動,尾部由肛門下移到肛門上,使魚弓彎成半圓形。這種弓過的魚,吃起來特別鮮美,沒有魚腥味。而據有關資料記載:“弓魚”始於元末明初。弓過的魚吃起來不但新鮮,而且不臭泥味,又因肛門被綁緊,吃進的新鮮水也無法排出,魚活的時間特別長,一般可活三天,便於離水後的長途運輸、販賣。時間可達數小時甚至十餘小時。這項綁魚的技術為此被一直沿襲下來。
“弓魚”作為餐桌上的“奇珍異品”,越來越被海內外賓客的青睞,已被中央電視台《綜藝大觀》節目組收進“世界真奇妙”,還上過中央電視台CCTV12《走進科學》。
建甌弓魚

由來以及好處

傳說距今一百多年前,建甌鐘樓附近有一位名叫王創仔的漁民,專以養魚為主。王創仔養魚技術特別好內又勤快,日子過得也還安逸。就是有件事不痛快。什麼事呢?原來世上百味都要新鮮的才好吃,吃魚更是這樣,只有活魚下廚,味道才鮮,魚一死,就有腥味道,塘泥味,不好吃了。可是塘魚又非常嬌氣,一出水就要死,你想,王創仔這樣一個養魚能手,餵養出活蹦亂跳的鮮魚,可一上市都死了,賣給人的都是有腥味,臭泥味的死魚,他心裡能痛快嗎?
卻說有一天,王創仔割了一擔魚草,挑到塘邊餵魚。這時候,他那八歲的几子小燕蹦蹦跳跳地跑過來跟他說:“,外公來了。”王創仔說:“來就來了唄。我餵完魚就回家。”小燕說:“娘讓你抓尾魚回家哩。‘”曉得曉得。“
王創仔下魚塘抓了一尾魚,正要遞給小燕子。小燕子卻又蹦蹦跳跳地跑了。王創仔笑了笑,看看身邊沒帶裝魚的魚簍,就順手從路邊草叢裡拔了把枯草,搓成一截草繩,把魚綁了起來。擱進魚塘邊的小溪里。
小燕在附近玩了一圈又回到塘邊,王創仔就讓小燕把用繩綁過的魚帶回家。小燕說:”爹真好,這魚用草繩一綁,我好拿多了。“
王創仔在外邊忙了半天回家,一家人早已上桌吃飯了。小燕外公不絕口的夸今天的魚很鮮。王創仔吃了一口,咦,真怪,真比往日帶回家的魚新鮮多了。這時候,小燕的娘開口了,她說:”今天的魚是活魚哩。“創子問:“今天小燕提回家的魚會活?”“是哩,我提上案板,解開草繩,那魚還蹦下地哩。”
“怪不得今天的魚這么鮮,也不臭塘泥味道。”小燕外公說。
王創仔心裡卻好象悟出了什麼。
這以後,王創仔每逢抓魚回家,總是搓一根草繩先把魚綁起來。可是,有時候魚會活,有時候魚也會死,有時候活魚上桌不會臭塘泥味,有時又照樣會臭塘泥味。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王創仔慢慢琢琢磨磨,終於給他摸索出規律來了,原來綁魚有方法,那草繩要在魚肛門前綁緊,綁緊後還要拉過一截繩頭來串在魚嘴上,把魚彎成一張弓樣。同時,綁過的魚還要頭朝上放在小溪里沖水,衝過水的魚不會臭塘泥味。王創仔就把這樣處理過的魚叫“弓魚”。
一眨眼到了年底,王創仔魚塘養的魚好賣了,他就把魚都“弓”過上市。這弓魚味道特別好,人都爭著買。
建甌弓魚
有一天,王創仔正在賣魚,突然魚攤前出現了一個身穿長衫馬褂的光頭。王創仔不認得這個光頭惡霸。光頭未等王創仔開口,就說:“你在這裡賣魚,規矩錢交了沒有?”“什麼規矩錢?”王創仔被問呆了。光頭說:“你也不打聽打聽。“王創仔說:”我賣魚又沒犯法,交什麼規矩錢?“光頭說:”好吧,你不懂規矩,咱們公堂上見。“
那光頭把王創仔告上了官府。告王創仔什麼呢?告的就是王創仔的“弓魚。”原業王創仔弓魚的時候,魚頭朝上沖水,就有不少水要灌進魚肚子實際上,也就是這些水灌進魚肚子才能洗去腥味、泥味,並且保住魚活。但光頭卻告狀說王創仔唯利是圖,魚肚子灌水賣,是個奸商。那官府不問青紅皂白,把王創仔打了五十大板,趕出衙門。
王創仔弓魚被衙門治罪,訊息一陣風地傳了出去。那原先買過王創仔弓魚的人知道弓魚的好處,都為王創仔打抱不平。他們一傳十、十傳百都夸弓魚的好處,非弓過的魚不買,這樣,不少養魚的人都向王創仔學會了弓魚。市面上賣的弓魚漸漸多了。
卻說那光頭敲詐王創仔不成,害王創仔被打了五十大楹,心裡洋洋自得。他又想以做五十大壽為名,辦十幾桌酒,再敲詐鄰居街坊,要鄰居們送禮。這一天他上街買魚辦酒,賣魚的人都知道他為弓魚的事告過王創仔都不敢賣弓魚只把死魚賣給光頭。那光頭辦酒,只好把死魚煮上桌。那些鄰居本來就恨光頭,看到死魚上桌,嘗嘗味道不對,就故意大叫大嚷:“臭魚臭魚!”“臭腥魚!”“臭泥味,吃不得啦。“”死魚吃了壞肚子啦。“”退席退席!“大家邊叫邊走,一窩蜂退了席,把送禮的東西也拿回家了。光頭敲詐不成,還賠了辦酒席的錢。從那以後,弓魚的名聲更響了,一直傳到今天,建甌市面的塘魚,還是弓魚呢。
講述、記錄:葉夏漢,男,53歲,大專文化
芝城鎮政府幹部
採集時間:1987年10月於芝城
流傳地區:建甌縣城區及城郊一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