廩丘

廩丘

廩丘,春秋齊地,在今山東菏澤市鄆城縣西北水堡。公元前548年齊大夫烏餘以廩丘叛歸晉國趙氏,齊與晉國發生廩丘之戰。

廩丘縣,西漢於廩丘故地置廩丘縣,屬東郡。東漢屬濟陰郡。三國魏、晉為兗州刺史治所。

隋大業初,省廩丘縣併入鄆城縣。唐武德四年(621)復置,治所在今鄆城縣鄆城鎮一帶。八年又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廩丘
  • 位置:山東菏澤市鄆城縣境內
  • 行政區劃類別:縣
  • 所屬地區:兗州濟陰郡
簡介,變遷,戰役,歷史沿革,史書記載,

簡介

變遷

廩丘,春秋齊地,在今山東菏澤市鄆城縣西北水堡。公元前548年齊大夫烏餘以廩丘叛歸晉國趙氏,即此。 廩丘縣置於漢,廢於隋開皇十八年,存在約800年。治所有二:一在今鄆城西北18公里水堡一帶;一在黎縣故城陳坡一帶。南北朝北齊廢漢廩丘, 隋又在黎縣故城置廩丘縣。廩城縣,唐武德四年置,八年廢,存在四年,治所在隋廩丘故城陳坡一帶。

戰役

廩丘之戰:齊大夫田會(公孫會)在廩丘叛歸趙國。齊宣公派田布指揮大軍圍攻廩丘(山東鄆城西北)。趙國派孔韋率領精銳部隊,聯合韓、魏軍救廩丘。聯軍大敗齊軍,殺齊兵三萬餘人,獲齊戰車二千乘。次年韓、趙、魏聯軍又攻入齊國長城(由今山東平陰經博山、五蓮、膠南至海邊),軍威大振。周威烈王於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正式冊命韓、趙、魏為諸侯。

歷史沿革

西漢,於故地置廩丘縣(治在今山東菏澤市鄆城縣西北水堡),屬東郡。東漢,廩丘,屬兗州刺史部濟陰郡(治菏澤市定陶區)。
春秋廩丘邑春秋廩丘邑
三國,廩丘為兗州治所。西晉,晉初,廩丘屬濮陽國。
十六國時期,先後為前趙、後趙、前燕、前秦、南燕之兗州廩丘縣。東晉安帝義熙六年(410年)劉裕平定南燕,收復兗州故土,廩丘為兗州治所。420年,東晉被劉裕推翻,建立宋。宋文帝元嘉十二年(435年),廢廩丘縣,併入鄄城縣,改廩丘縣為廩丘令。
北魏時期,北魏初,復置廩丘縣,屬兗州濮陽郡;北魏孝明帝孝昌(525—527年)末,又改屬西兗州(治菏澤市定陶區)。
東魏時期,東魏孝靜帝天平(534—537年)初年,仍屬西兗州濮陽郡廩丘縣。北齊時期,廩丘縣,屬兗州。
北周時期,北周武帝元年(560年)析廩丘縣置清澤縣(今鄆城縣張營村附近),屬濟州。
隋煬帝大業二年(606年),改鄆州為東平郡,治鄆城,鄆城為郡縣兩級治所。廩丘縣併入鄆州,至此亡焉。

史書記載

《春秋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47年):“其夏,齊鳥余以廩丘奔晉。”廩丘本邑,或齊取之以與鳥余,故鳥余得之以奔晉。
秦代廩丘邑秦代廩丘邑
漢,據《漢書·地理志》載:兗州刺史部,東郡,統二十二縣,內有廩丘。
東漢,據《後漢書·郡國志》載:兗州刺部,濟陰郡,十一城,內有廩丘。
三國,據《補三國疆域志》載:兗州,東郡,領八縣,內有廩丘。《續山東考古錄》范縣條下載:“(曹)魏(約公元220年)徙(兗州)治廩丘,廩丘還屬東郡。”《續山東考古錄》縣條下又載:“州治縣之故城(指今鄆城西北水堡)。蓋州治其故城,遂徙縣治此(指黎縣故城,今鄆城陳坡),疑(曹)黎已徙也。”
晉,據《晉書·地理志》載:兗州,濮陽國,統縣四,內有廩丘。
西漢廩丘縣西漢廩丘縣
南北朝北魏,據《魏書·地形志》載:司州(北魏初建),濮陽郡,領縣四,內有廩丘。至北齊廢廩丘縣。據《續山東考古錄》范縣條下載:“北齊廢濟州之東平郡及范、廩丘二縣。” 從此不再設廩丘縣。
唐,又在廩丘故城設廩城縣。據《新唐書·地理志》載: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廩城縣,屬濮州。八年(公元625年)省廩城入雷澤縣。治陳坡村一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