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等處行中書省

廣西行中書省一般指本詞條

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廣西兩江道宣慰司改為廣西等處行中書省,今廣西地方最高一級政區之統一版圖甫定於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西等處行中書省
  • 簡介:今廣西一帶
  • 詞性:名詞
  • 分類:機構
基本信息,歷史沿革,

基本信息

廣西處於被稱為中國地勢第二級階梯的雲貴高原的東南邊緣,兩廣丘陵的西部,南邊朝向北部灣。整個地勢為四周多山地與高原,而中部與南部多為平地,因此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西北與東南之間呈盆地狀,素有“廣西盆地”之稱。位於自治區東南部的貴港市擁有廣西最大的平原“潯郁平原”。至正二十三年(1363),設定廣西等處行中書省,為廣西建省之始。

歷史沿革

元朝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建朝稱帝。
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阿里海牙攻破靜江府,廣西等地州縣次第為元所有,並設立廣西道宣撫司管轄。司舊治臨桂。次年,廣西道宣撫司改為廣西道宣慰司,上隸同年置的潭州行中書省。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潭州行中書省改為湖廣行中書省,廣西道宣慰司隨之改隸。元貞元年(公元1295年),廣西道宣慰司又改為廣西兩江道宣慰司。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廣西兩江道宣慰司又改為廣西等處行中書省,今廣西地方最高一級政區之統一版圖甫定於斯。
府、州改路,間或復州設府,二級政區路、府、州、安撫司並行不悖。至元年間,廣西陸續將宋朝的二級政區——府、州改為路,或設安撫司,隨後又將部分路復改為州,將個別州改為府。羈縻改制,以安撫司、土縣、土州取代唐宋置的羈縻州、縣。元朝先後在部分州、府設安撫司,並將大部分羈縻州縣改為土州、土縣,將個別羈縻州直接改為路。因此,安撫司、土州、土縣等土屬行政建制與路、州、府、縣等並行。
元末,廣西等處行中書省領轄靜江、南寧、梧州、潯州、柳州、太平、思明、田州、來安、鎮安等10個路,平樂、龍州等2個府(萬戶府) ,橫、容、融、象、藤、貴、賓、鬱林、賀等9個州,慶遠南丹溪洞等處軍民安撫司等1個司。即廣西等處行中書省及其靜江路 (轄臨桂、興安、靈川、理定、義寧、修仁、荔浦、陽朔、古、永福等縣)、南寧路(轄宣化、武緣等縣)、梧州路(轄蒼梧縣)、潯州路(轄桂平、平南等縣)、柳州路(轄柳城、馬平、洛容等縣)、太平路(轄崇善、陀陵、永康、羅陽、華陽等土縣及太平、思誠、養利、安平、萬承、全茗、鎮遠、思同、茗盈、龍英、佶倫、結安、左、都結等土州)、思明路(轄思明、上思、忠、上石西、下石西、江、遷隆、思陵等土州。其中,江州又領羅白土縣)、田州路(轄上林、富勞等土縣和思恩、果化、向武、奉議、上隆、歸德、都康、武龍、泗城、恩誠等土州) 、來安路(轄羅博、睢殿、歸樂、路城、唐興、利等土州) 、鎮安路(轄歸順、安德、上映等土州和下雷土峒) 、平樂府(轄平樂、恭城、立山、龍平等縣)、龍州萬戶府(轄上下凍土州)、橫州(轄寧浦、永淳等縣) 、容州(轄普寧、北流、陸川等縣) 、融州(轄融水、懷遠等縣)、象州(轄陽壽、來賓、武仙等縣) 、藤州(轄鐔津、岑溪等縣)、貴州、賓州(轄嶺方、上林、遷江等縣) 、鬱林州(轄南流、興業、博白等縣)、賀州(轄臨賀、富川、懷集等縣)、慶遠南丹溪洞等處軍民安撫司 (轄宜山、忻城、天河、思恩、河池等縣和南丹、那、文、安化中、安化下、地、福、永、延、峽江、三旺、東蘭、西蘭、鸞、安習、忠、芝山、荔波等土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