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藝術學院音樂學院

廣西藝術學院音樂學院

廣西藝術學院音樂學院是我國辦學歷史較悠久的高等音樂教育機構之一,最早可追溯至1938年由著名畫家、藝術教育家徐悲鴻先生,音樂教育家滿謙子先生與作曲家、指揮家、音樂教育家吳伯超先生等在桂林創辦的廣西藝術師資訓練班音樂組。

經過七十年的奮鬥和努力,學院已發展成為集教學、科研、藝術實踐於一體,具有突出學科優勢和鮮明辦學特色的高等音樂人才培養基地。音樂學院目前是廣西藝術學院主幹院(系)之一,學科專業齊全,為自治區級重點學科,國家碩士學位授予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西藝術學院音樂學院
  • 機構類別:二級學院
  • 地區:廣西
  • 成立時間:1938年
  • 分類:藝術學院
師資隊伍,教學層次,辦學成果,歷史沿革,專業設定,音樂表演,音樂表演,音樂表演,作曲技術理論,音樂學,錄音藝術專業,

師資隊伍

音樂學院擁有專業實力雄厚、職稱結構相對合理的師資隊伍。我國著名音樂家、音樂教育家陸華柏陳良、陳永祿、李志曙等曾先後在此執教。學院現有教職員工 143人,其中教授 20 人,副教授 33 人,講師 59人,具有碩士以上學歷教師 45人。在教學科研中,湧現出一批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和學者,部分學科及學術帶頭人已躋身於國內同類學科中的先進行列,其中多人次曾獲得“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先進個人”、“全國優秀教師”、“曾憲梓教育基金會教師獎”、廣西高校“教學名師獎”、“廣西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

教學層次

學院分本科生和研究生兩個教學層次,涉及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音樂表演、音樂學、錄音藝術等四個學科門類。下設七系一部:音樂教育系、管弦系、聲樂系、鋼琴系、作曲系、民樂系、音樂學系、研究生部。學院還設有交響樂團、民族管弦樂團及合唱團等教學實驗團體。音樂實驗教學中心2008年被評為自治區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09年10月通過終審答辯,成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辦學成果

音樂學院秉承“親愛精誠”的廣藝精神,樹立“明道、立德、勤學、精藝”的辦學理念,堅持以市場為主導的辦學思路,主動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努力探索音樂人才培養模式,狠抓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和專業水平,為社會輸送了大量德藝雙馨的音樂表演音樂創作、音樂教育和音樂研究人才。截止2009年學院有全日制研究生、本科生、留學生1600多人。近年來,該院學生在區內外各類專業比賽中屢屢獲獎,成績顯著;以學生為主的交響樂團、民族管弦樂團和合唱團經常參加國內外的演出、比賽與交流,獲得廣泛讚譽。

歷史沿革

廣西藝術學院創辦於1938年,初名“廣西省會國民基礎學校藝術師資訓練班”(簡稱“藝師班”),是廣西地區最早培養藝術人才的專業學校。藝師班中的音樂組,經過幾代廣藝人的努力,不斷壯大,發展成為現在的廣西藝術學院音樂學院。
音樂學院是廣西藝術學院下設的一個重要的二級學院,也是廣西地區唯一一所專業培養音樂表演、音樂創作、音樂教育及音樂研究人才的高等藝術院校的重要教學機構。廣西藝術學院音樂學院為廣西地區的音樂文化建設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在中國近現代音樂史上產生過一定的影響。“培養真善美的心靈,以實現真善美的社會”的傳統精神和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學風在這裡生生不息,代代相傳。
1938年春,在徐悲鴻和時任教育廳音樂督學滿謙子的積極籌措下,利用已建成的桂林市中山公園“美術學院”院址。開辦一期六個月的“廣西省會國民基礎學校藝術師資訓練班”(夜校),招收對象是桂林市在職的中國小教師,目的是對中國小教師進行短期的藝術專業培訓,提高桂林的藝術師資力量。當時全體學員共83人,其中音樂組35人。班主任由滿謙子先生擔任。
1938年夏,我國音樂教育事業的先驅之一,著名音樂教育家、作曲家、指揮家吳伯超由湖南輾轉抵桂擔任該“音樂組”班主任。
1940年2月吳伯超前往重慶任國立音樂學院院長,由省教育廳圖音科科長張家瑤接任,8月該班正式更名為廣西省藝術師資訓練班,行政獨立,班址在王城正陽樓,並招收第二屆二年制高級班及一年制初級班學生。1941年5月馬衛之繼任班主任,在他的努力下,藝師班規模不斷發展,秋天招收第三屆二年制高級一班。1942年夏招收一年制研究班一班。1943年7月,第三屆高級班研究班結業,因經費困難,曾一度停辦移交師範學校。8月,又奉令續招高級班和初級班新生各一班。1944年5月下旬獲準招收三年制和五年制新生。1944年7月下旬湘桂戰役開始,11月桂林全城陷落,藝師班被迫疏散陽朔。
當時在藝師班先後任教的音樂教師有:滿謙子吳伯超、馬衛之、陸華柏、狄潤君、胡然、姚牧、劉式昕、甄伯蔚、郭可諏(薛良)、石嗣芬、歐慕波等。
1946年藝師班和私立榕門美專合併,改名為“廣西藝術專科學校”,馬衛之任校長,招收二年制音樂科19名。音樂科開設:聲樂、鋼琴、樂理、和聲學、對位學、大合唱、視聽練耳、音樂史等課程,沒有分專業班。
1947年馬衛之校長辭職,由滿謙子接任,學校遷到桂林市象鼻山附近萬壽山寺(原廣西省府舊址處),首次招收五年制學生(全部享受公費待遇),其中音樂科12名,分設聲樂、鋼琴及管弦樂、作曲三個專業班,姜希擔任音樂科主任。
1951年10月藝專改組,滿謙子調任音樂科主任,陽太陽從廣州調來接任校長。1953年秋,根據全國高等院校的調整部署,廣西藝專被撤消,部分教師和學生隨音樂科一起併入中南音專(武漢)。
1958年3月,廣西藝術專科學校恢復建立。暫借位於南寧市西鄉塘的廣西民族學院校園辦學,廣西民族學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袁似瑤為廣西藝術專科學校校長,董啟翔(女)、滿謙子為副校長。陳良任音樂系主任,陳福美任系黨支部書記(11月,薛碧芳調入接任系黨支部書記),其中音樂系有作曲、聲樂、器樂三大專業,學制暫定為二年制專科,培養目標主要是為廣西各縣市文化館輸送音樂幹部。為支援廣西少數民族地區的藝術教育事業,當時從北京、上海、武漢、廣州等大城市抽調教師和畢業生來廣西藝專,組建了一支水平高能力強的藝術師資隊伍。
1959年9月,音樂系首次招收四年制聲樂、器樂、作曲專業本科生。並將原58級各專業的學制分別改定為二年制專科及四年制本科。同時首次招收五年一貫制(國小畢業起點)的少年音樂班(即後來的中三班)。還首次招收了預科班(國中畢業起點)三年制音樂、美術、戲劇三個專業學生,其中音樂專業(即後來的中二班)。
1960年4月,經廣西區人民政府批准,廣西藝專升格為“廣西藝術學院”,正式把專科學制改為四年本科。7月遷至南寧市內南湖畔的原廣西教師進修學校校址——即廣西藝術學院現址。岳平擔任院長兼院黨委書記,滿謙子任副院長。
1965年至1971年,因四清及文革未招生。1966年6月以後,因文革全院教學陷於停頓。
1972年3月,廣西藝術學院革命文藝系成立,全系教學分為音樂、美術兩組。
1976年3月,革命文藝系更名為藝術師範系,音樂、美術兩樣兼學,有所側重。1978年9月開始招收音樂師範專業本科生。
1988年3月,藝術師範系撤消,音樂教育專業與音樂系合併。
1995年7月,在廣西區教委批准恢復藝術師範系的基礎上,將音樂教育專業從音樂系分出成立“音樂師範系”。
2003年12月,學校根據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將各系升格為二級學院,音樂系更名為音樂學院、音樂師範系更名為音樂教育學院。
2008年12月,廣西藝術學院音樂學院與音樂教育學院合併,成立新的廣西藝術學院音樂學院。
至此,音樂學院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階段,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教學科研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績,為將廣西藝術學院建設成為具有民族藝術特色,在東南亞地區有一定影響、處於全國同類高校先進行列的綜合性藝術院校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專業設定

音樂表演

音樂表演(演唱方向)專業擁有悠久的歷史。從1938年建校開始就成為培養人才的重要支柱專業之一。當年,由學院老教授張安治(筆名:張帆)作詞,陸華柏作曲的《故鄉》唱遍了大江南北和東南亞華人地區,此曲1998年被列入“二十世紀華人經典”作品。在《李嵐清音樂筆談》中就提到當時“居住在桂林或在桂林參加過音樂會的歌唱者,幾乎女高音無不唱《故鄉》,男高音無不唱《勇士骨》”。
音樂表演(演唱方向)專業作為廣西藝術學院傳統的重點專業,歷來注重發展自己的地方和民族特色,堅持將廣西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元素,有意識地滲透到教學過程中,已初步形成了鮮明的民族音樂辦學特色和優勢,以培養高層次、高素質演唱人才為己任。目前,音樂表演(演唱方向)專業的教學層次含本科生教學和研究生教學。現任教師42人中,師資隊伍優勢明顯。2008年,本專業開始招收留學生,迎來了新的發展時期。
廣西是西南少數民族聚居地,有著獨特而鮮明的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素有“歌海”之美譽,其獨特的地域特色、人文傳統和民族風情,是學科建設得天獨厚的地方資源,也是專業建設的最佳切入點。音樂表演(演唱方向)專業不僅在聲樂課中以大量廣西少數民族的歌曲作為教材進行教學,承擔了廣西教育廳新世紀教改工程項目《少數民族音樂表演藝術人才專業學生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主持人:翁葵、 教育廳桂教高教[2002]88號);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改革和發展專項課題《培養複合型歌唱人才的研究與實踐》(課題牽頭人:龔小平、 廣西教育廳)。編撰了廣西少數民族歌曲教材和本土歌曲新作,組織成立了學生合唱團,少數民族聲樂學生多次參加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中央電視台等大型文藝晚會。音樂表演(演唱方向)專業多年來為國家、省、市級文藝團體培養了大批各民族歌唱演員。經自治區教育廳評審,2003年廣西藝術學院音樂學院的《音樂表演專業》被確定為廣西高校重點專業;2007年廣西藝術學院音樂學院的《聲樂課程》被確定為廣西高校精品課程。音樂表演(演唱方向)專業的教學和科研水平不斷提高,教學成果顯著。教師的演唱及教學成果、科研項目、論文及教材在各級、各類專業比賽中表現突出,教學改革帶來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學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音樂表演(演唱方向)專業一直以其雄厚的師資力量,豐碩的教學、科研成果,處於廣西高等音樂專業教育發展的領先地位,為國家和廣西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的歌唱人才。

音樂表演

音樂表演(演奏方向)專業,是廣西藝術學院音樂學學科的傳統重點專業。1958年廣西藝專重建時,在老一輩專家陳永祿、任克明、朱永寧等的努力下,器樂演奏專業就作為重點專業建制了。該專業堅持將人才培養放在首位,以培養高層次、高素質人才為己任。為區內外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演奏人才,有些在海外深造和發展,取得不俗的成績。
目前,音樂表演(演奏方向)專業包括了民樂、鍵盤、管弦總計24個招生方向,並在不斷開設新的專業方向。擁有一支業務水平高、結構合理的師資和科研隊伍,師資隊伍優勢明顯,具有雄厚的辦學力量。該專業還先後與美國、日本、德國等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學術聯繫,積極邀請邀請國外的專家教授和知名人士來我院講學和舉辦音樂會,並聘請美國聖·約翰大學威廉·伊伯斯教授等為客座教授,極大的推動了學科師資隊伍的建設與發展,促進了學科學術水平的提高。2008年開始面向世界招收留學生,為專業的建設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音樂表演(演奏方向)歷來注重發展自己的地方和民族特色,長期堅持進行本土民族音樂資源的挖掘、整理和創作,在教學大綱和教材使用上,有意識地將廣西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元素滲透到專業課程之中,形成了鮮明的民族音樂辦學特色和優勢。成立了民族管弦樂團和交響樂團,定期排練、演出國內外優秀的器樂作品和師生的新作。
2004年推出大型民族交響史詩《壯天歌》,是運用廣西民族音樂素材,宣傳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的經典之作。已錄製《新春音樂會》、《新作品音樂會》、《壯天歌》、《國樂天香》等多張DVD出版發行。先後承擔了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科研課題,其中由陳坤鵬主持研究的廣西少數民族特色樂器已取得重大進展,引起學術界高度重視。近三年來該專業的師生參加國際、國內、區內舉辦的各項專業比賽獲獎100餘人次。科研項目、專利、論文、論著以及教材多人次獲獎。經學校評審,《鋼琴》、《二胡》為廣西藝術學院院級本科精品課程;教學改革帶來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學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今後音樂表演(演奏方向)專業的建設,將以地方文化為資源,以學科人才為梯隊,以學科理論為基礎,以科研成果為依託,以培養人才為目標,打造精品,多方位、多層次地為推動地方文化與經濟建設的發展,繼續作出積極的貢獻。

音樂表演

音樂表演(流行音樂方向)專業堅持“育人是根本,教學是中心、質量是生命、特色是優勢、市場是導向”的辦學原則,堅持“立足傳統、面向現代、兼收並蓄、求實創新”的辦學理念,經過幾代專家學者的探索、研究和實踐,逐漸形成了較為完善的課程教學體系。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就開始將通俗唱法引入表演專業,由於生源充足,招生質量得到了有力的保證。通過多年教學實踐和社會的檢驗,取得較得較為豐碩的成果,為廣西培養大批流行音樂專業表演人才,在廣西乃至全國重專業比賽中屢創佳績。2006年廣西文化廳藝術精品工程——音樂劇《桂林故事》,在區內巡演中大獲成功,劇中擔任主要演員的均為我院畢業生。
目前,音樂表演(流行音樂方向)專業的教學層次含本科生教學教學。現有教授3人;副教授6人;講師5人;助教6人。現任教師21人中,有碩士生導師7人,占33%;有碩士研究生或在讀碩士研究生7人,約占33%。師資隊伍優勢明顯,教學成果顯著。教師的演唱及教學成果、科研項目、論文及教材在各級、各類專業比賽中表現突出,教學改革帶來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學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音樂表演(流行音樂方向)專業一直以其雄厚的師資力量,豐碩的教學、科研成果,處於廣西高等音樂專業教育發展的領先地位,為國家和廣西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的流行音樂人才。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不僅促進了經濟的交流,也加速了各種形態的文化之間的交流和滲透,不同階層的人們對精神生活的不同需求使得各種音樂形態的並存已經成為一種必然。目前從國內外音樂文化市場的需求來看,流行文化的更新速度之快、信息流量之巨,使流行音樂的市場需求極為廣闊,需要大量流行音樂專業表演與創作人才。在眾多的藝術專業中,流行音樂專業因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和就業優勢而備受關注。注重與社會需求相結合和發展自己的地方特色,堅持以培養高層次、高素質演唱人才為己任。音樂表演(流行音樂方向)專業不僅在專業課的課程設定中,強調紮實的基本功和技術訓練,還注重實踐性環節,加大劇目表演訓練的課程比重,增加現代舞、音樂劇以及流行器樂演奏等新元素,以適應市場的迅速變化,掌握最新的流行信息。

作曲技術理論

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專業,是廣西藝術學院音樂學學科的傳統重點專業。該專業重視課程建設,打造精品。近年來經學校和教育廳評估通過,《作曲》課程獲得2006年廣西高等學校本科精品課程(課程負責人:梁甫基);《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課題負責人:王曉寧)獲得廣西藝術學院院級精品專業;《視唱練耳》(課程負責人:白翎)、《音樂創作》(課程負責人:梁甫基)獲得廣西藝術學院首批院級本科精品課程。
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專業現有教授3人;副教授3人;講師4人。現任教師10人中具有碩士學位3人,占30%;碩士生導師6人,占60%。師資隊伍優勢明顯,具有雄厚的辦學力量,堅持將人才培養放在首位,以培養高層次、高素質人才為己任。
由於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專業的特性,對學生的創造及創新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因此對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一直是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方向教育的重點。為繼承和發展廣西少數民族音樂文化,每年都組織理論作曲專業的學生到區內外少數民族地區進行田野採風活動,收集民族民間和民俗音樂素材,並融入音樂創作中,舉辦聲樂作品、器樂作品音樂會。作曲專業師生髮表了多首歌曲、歌詞及器樂曲作品。所創作的原創歌曲在廣西電台、電視台播出並獲獎,一些學生的作品還在全國的音樂作品徵集評選活動中獲得銀獎。2004年,作曲專業教師集體創作了大型民族交響史詩《壯天歌》,這是一部將現代作曲技法和廣西民族民間音樂素材相融合的力作,代表了廣西的嚴肅音樂創作的最高水平,獲得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及好評。該專業教師先後承擔了30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科研課題,已取得重大進展,引起學術界高度重視。教學改革帶來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學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今後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專業的建設,將以地方文化為資源,以學科人才為梯隊,以學科理論為基礎,以科研成果為依託,以培養人才為目標,以音樂創作為品牌,多方位多層次地積極推動地方文化與經濟建設的發展。

音樂學

(音樂教育方向)
音樂教育專業方向有著悠久的辦學歷史,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設備先進,學習條件優越,學術氣氛濃郁。多年來,堅持“寬口徑、厚基礎、先博後深、多能一專、創新精神、綜合能力、全面發展”的辦學理念,為社會培養了大批音樂教育及音樂專門人才。現設有本科生和研究生兩個辦學層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2007年學院被國家教育部列為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和音樂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課程教學改革首批試點院校,2008年“廣西中國小藝術教育骨幹教師培訓中心”、“廣西中國小教師資格(藝術類)教育教學培訓中心”在學院掛牌成立,給該專業方向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擁有多媒體鋼琴音樂教學實驗室、電子琴教學實驗室、MIDI製作教學實驗室、多媒體音樂教師工作室等現代化音樂教學設施設備。
(音樂文化傳播、民族音樂學、音樂史論方向)
音樂學專業是廣西藝術學院音樂學院的重點學科,學科優勢與特色明顯,是廣西高精尖音樂學理論研究方面專業人才及複合型音樂人才的培養基地。目前,音樂學專業開設了三個方向:1、音樂文化傳播學;2、民族音樂學;3、音樂史論。1990年廣西藝術學院獲得音樂學碩士學位授予權,至今音樂學專業擁有本科和研究生兩個教學層次。本專業強調“利用資源,形成特色,服務廣西”,擁有一支業務水平高、結構合理、熟悉學科理論的師資隊伍。現任教師中有碩士生導師6人。擔任主幹課程教學有教授3人;副教授3人;講師6人等。該專業還特聘中國藝術研究所、武漢音樂學院音樂學系、廣東當代文藝研究所研究員等權威院校、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為客座教授,師資隊伍優勢明顯,具有雄厚的辦學力量。
科研基礎厚實、研究成果豐碩的音樂學學科研究,在我院有悠久的歷史。音樂文化傳播學、民族音樂學、音樂史論三個方向的研究,存在著諸多共性或相似性,具有多學科綜合交叉的特徵,需要眾多學科參與配合。因此,本專業對學生的科研及創新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對學生的掌握堅實的理論基礎、培養科研創新能力是音樂學專業教育的重點。教師們在教學工作之餘,積極投身科研創作之中開展一系列重大課題研究,出版和發表了一批有高質量的研究成果,在學術界產生了較大影響。
音樂學專業的特色之一是強調實踐性環節。廣西這塊土地上既有源遠流長的歷史積澱,又現生機盎然的傳承新姿,其內容之豐富,形式之多樣,體裁之新穎,風格之獨特,色彩之絢麗,韻味之奇特,無不令人嘆為觀止。豐富的民族文化滋養著我們,豐富的民族寶藏需要挖掘。為繼承和發展廣西少數民族音樂文化,每年都組織音樂學專業的學生到區內外少數民族地區進行田野採風活動,大力推行民族音樂文化學習傳承,收集民族民間和民俗音樂素材,並融入科研創作中,這對於該院學科建設,尤其特色學科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逐步形成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人文特色,打造音樂文化品牌,製造品牌效應,為地方建設服務。

錄音藝術專業

錄音藝術專業是廣西藝術學院音樂學院於2009年開設的新專業,該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較高的藝術素質和修養,具備紮實的音樂功底,熟練掌握各種錄音設備,同時掌握一定的錄音理論及技巧,能在廣播電台、電視台、音像出版社、唱片公司、文藝團體和文化部門從事聲音(音響)設計、音樂製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錄音藝術專業現有教授3人;副教授3人;講師4人。現任教師10人中具有碩士學位4人,占40%,師資隊伍優勢明顯。同時,在學院領導的大力支持下,錄音藝術專業投入了數百萬元進行錄音棚建設、錄音設備購置,具有與國際水平接軌、國內一流水平的實驗教學環境,為良好的教學效果打下了堅實的硬體基礎。雄厚的辦學實力,為培養高層次、高素質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
錄音藝術專業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而本專業依託於廣西地區豐富的民族民間、民俗音樂素材,同時得益於廣西藝術學院音樂學院豐富的音樂資源,擁有大量寶貴的實踐條件。錄音藝術專業將充分利用現有有利條件,緊隨國內外先進科學技術的發展,結合自身優勢,為社會培養多專多能的複合型人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