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烈士陵園

廣西烈士陵園

廣西烈士陵園位於廣西南寧市長崗路256號,始建於1961年,市快速環道廂竹路段中部,園內丘陵起伏,蒼松翠柏,各種烈士紀念建築物雄偉壯觀,風格各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西烈士陵園
  • 地址:廣西南寧市長崗路256號
  • 修建時間:1961年
  • 總面積:2400畝
景點簡介,具體介紹,參觀須知,

景點簡介

廣西烈士陵園:位於廣西南寧市長崗路256號,始建於1961年,市快速環道廂竹路段中部,園內丘陵起伏,蒼松翠柏,各種烈士紀念建築物雄偉壯觀,風格各異。
廣西烈士陵園
始稱“南寧佛子嶺公墓管理處”,1986年改名為"廣西區烈士陵園",並由鄧小平親筆題寫園名。園內環山抱水,景色秀麗,總面積2400畝,其中水面面積220畝,綠地面積占70%。園內分為烈士開發區、教育區、遊覽區、公墓區4個區。烈士紀念區由陵園大道、廣場、紀念館和抗戰、解放、和平3個烈士紀念小景組成,有鄧小平領導百色、龍州起義等18座(組)英烈形象的大型雕塑,頗具感染力,故現對外也被稱為“南寧雕塑園”。 1985年8月陵園被首批列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民政部列為全國重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廣西烈士陵園
根據民政部“陵園公園一體化”的指示,經廣西區政府批准同意,我園對外名稱定為“南寧雕塑園”,實行一園兩牌的舉措。將全園劃分為開發區、教育區、遊覽區、公墓區、四大格局。 四十餘年來,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關懷下,在區民政廳黨組的直接領導下和優撫處的具體指導下,區烈士陵園歷屆領導和幹部職工發揚艱苦奮鬥、勤儉建園的精神,把一個雜草叢生的荒山野嶺,變成了一個功能較為齊全的集紀念、教育、旅遊、休閒、觀光等多功能為一體,初步實現了陵園公園化,完成了傳統陵園向現代陵園的轉變。

具體介紹

廣西(壯族自治區)烈士陵園,位於南寧市東郊佛子嶺。該陵園始建於1961年,原名南寧佛子嶺革命公墓。1974年更名為南寧革命陵園,1986年9月正式被定名為廣西烈士陵園。園名由鄧小平親自題寫。是國務院首批批准的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1995年12月,經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命名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陵園占地2400多畝,由紀念雕塑園,廣西革命紀念館和抗戰、解放、和平紀念景區共三部分組成。
廣西烈士陵園廣西烈士陵園
紀念雕塑園由各個革命歷史時期無名英烈的雕塑和雕塑園中心紀念廣場組成。雕塑園中心紀念廣場聳立著高12.11米,寬40米的花崗岩紀念群雕。群雕氣勢雄偉,生動地再現了鄧小平領導百色起義、龍州起義時的光輝形象。
廣西革命紀念館是一幢外觀設計肅穆、典雅的兩層仿古建築,始建於1978年,總面積5600平方米,共有21個展室,通過陳列的800多幅歷史照片、翔實的文字資料和150多件文物,記錄了大革命時期、土地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廣西革命先烈生前的奮鬥歷程和豐功偉績。
走進紀念館,在寬敞明亮的展室里緩緩而行,人們透過一張張珍貴的歷史照片和一件件印滿歲月痕跡的歷史文物,仿佛看到自辛亥革命以來,廣西人民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長卷。
1934年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中央紅軍6萬多人突破國民黨軍在贛、粵、湘邊設定的三道封鎖線後,進入桂北地區的湘江邊,蔣介石調遣30萬重兵,前堵後追,企圖消滅紅軍於湘江東岸。紅軍指戰員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同敵人展開殊死戰鬥。經過7天奮戰,中央紅軍終於突破敵重兵設防的第四道封鎖線,以傷亡3萬多人的代價,勝利渡過湘江,粉碎了蔣介石圍殲紅軍的企圖。這就是紅軍長征中極其重要的湘江戰役。
從館內珍貴的史料中,人們仿佛看到當年革命先烈為了廣西的解放和新中國的建立,前仆後繼的壯烈場面。
1927年,蔣介石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當時在廣西的共產黨員雷沛濤、羅如川、高孤雁等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和革命志士被捕入獄。他們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和嚴刑拷打,大義凜然,慷慨就義。
在整個抗美援朝戰爭中,共有3000多名廣西籍的志願軍官兵長眠在朝鮮的土地上。他們所表現出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永遠激勵著後人。
館內陳列著已故老將軍、老紅軍、老幹部的生平事跡,他們每個人都為中國人民的解放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奮鬥了終生。在他們身上,閃耀著老一輩革命者艱苦奮鬥、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
在陵園內的最高處,是抗戰、解放、和平三大紀念景區。一組組形象生動的紀念群雕、一座座肅穆的石碑,既是對於歷史的生動再現,也蘊含著後人對英烈的敬仰和深切的緬懷之情

參觀須知


地 址: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長堽路256號
廣西烈士陵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