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東蘭烈士陵園

廣西東蘭烈士陵園

東蘭烈士陵園坐落在廣西東蘭縣縣城曲江路九曲河畔。 在這片經歷過戰火洗禮的紅土地上,長眠著大革命時期以來英勇犧牲的2258名東蘭籍革命烈士和無名英烈。 東蘭烈士陵園原名叫東蘭革命烈士公園,建於1956年。1986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被列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保護單位,園名更改為東蘭烈士陵園。1995年12月,經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命名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廣西東蘭烈士陵園
  • 外文名稱:Cemetery and Memorial Hall of Martyrs in Donglan
  • 類別:地方革命博物館
  • 地點:廣西東蘭縣縣城曲江路九曲河畔
  • 竣工時間:建於1956年
  • 開放時間:1986年10月
  • 館藏精品:廣西壯族自治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地理位置,建園隸屬,規模主題,歷史沿革,館藏作品,開放時間,

地理位置

廣西東蘭烈士陵園位於桂西北地區的東蘭縣城西更鬧坡。郵編:547000
廣西東蘭烈士陵園

建園隸屬

東蘭烈士陵園及烈士紀念館均始建於1956年,園名始稱“革命烈士公園”。館名始稱“韋拔群烈士紀念館”。均隸屬縣民政局。文革時期縣文化局與同民政局雙層管理,文化局主管紀念館的陳列及文史資料。民政局主管烈士紀念建築擴建、修繕及衛生環保工作。1978年11月,紀念館改稱為“東蘭革命紀念館”。1986年10月國務院第一批批准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後,園名改稱為“廣西東蘭烈士陵園”。1988年5月原紅七軍老戰士、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韋國清同志為該館題寫館名,改稱“東蘭烈士紀念館”。1990年10月縣人民政府決定該園全部隸屬縣民政局。
廣西東蘭烈士陵園廣西東蘭烈士陵園

規模主題

陵園占地346,660平方米,烈士紀念建築面積共18,800平方米。紀念館的建築面積是520平方米,整體均採用地方民族特色的仿古土木結構建築,長33米,寬16。5米,高8。2米,1988年擴建紀念館後廳,整館成形一個四方體的組合院,全長68米,寬33米,共2244平方米,院內天井設有噴水池花圃,天井的中央豎立三座4米高的紅七軍二十一師師長韋拔群、政委陳洪濤、參謀長黃大權烈士的花崗岩雕像。紀念館的正大廳是悼念廳,面積為192平方米,左右側廳各設第一、第二、接待室。
廣西東蘭烈士陵園廣西東蘭烈士陵園

歷史沿革

東蘭烈士陵園占地面積60297.5平方米,由陵園中心廣場、農民革命軍戰鬥群雕、革命烈士紀念館、烈士雕塑、烈士紀念塔、韋拔群烈士墓、烈士紀念碑等組成。
陵園內紅牆黃瓦,飛檐外翹,莊嚴肅穆。漫山遍嶺的蒼翠古松,象徵著先烈的革命精神萬古長青,浩氣長存。
在高聳的陵園大門門匾上,鐫刻著張雲逸大將題寫的“革命烈士公園”六個大字,筆力遒勁、剛健,飽含了將軍對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
登上130多級台階,聳立在陵園廣場中央的是一座氣魄雄偉、栩栩如生的農民革命軍戰鬥群雕。群雕形象地再現了當年東蘭農民革命軍三打東蘭城的壯烈場景。
20世紀20年代初,為反抗土豪劣紳的壓迫剝削,東蘭勞苦民眾在韋拔群的帶領下,掀起了轟轟烈烈的農民武裝革命。在漫長的革命鬥爭歲月里,東蘭縣先後有9000多人參加紅軍和游擊隊,其中有6399人被反動派殺害。
陵園內屹立著紅七軍第21師師長韋拔群、政委陳洪濤和參謀長黃大權的全身雕像。
韋拔群是東蘭縣人。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後,韋拔群接觸了《新青年》等革命書刊,開始研究馬列主義。1923年夏,韋拔群在東蘭縣武篆、西山等地建立了農民自衛軍。
1925年1月,韋拔群輾轉來到廣州,進入毛澤東舉辦的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同年夏季,在農講所學習結業的韋拔群回到東蘭繼續從事農民運動。為了傳播革命火種,1925年9月15日,韋拔群在東蘭縣武篆鄉一個叫北帝岩的山洞內創辦了廣西農民運動講習所,為廣西各地培養了大批農民運動骨幹。
1929年底,韋拔群參加了鄧小平領導的百色起義。紅七軍主力北上後,韋拔群率紅七軍第21師堅持根據地鬥爭。

館藏作品

紀念館陳列廳的展線共165米,陳列布置共分為五個大部分組成,第一部分:大革命時期和土地革命時期(韋拔群專室);第二部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第三部分:新中國成立以後;第四部分:將軍、高級幹部專欄;第五部分:悼念先烈、發揚革命光榮傳統。展廳的開頭和結尾各豎立一座4米高的《硝煙歲月》和《奔向未來》的群雕。在韋拔群專室的結尾部分又分別懸掛原中共紅七軍前委書記、紅七、八軍政委鄧小平同志和紅七軍軍長張雲逸大將1962年12月為韋拔群烈士撰寫的巨幅悼詞。陳列展廳共展出348幅烈士照片和畫像,烈士文物351件,全縣烈士名單2232名。

開放時間

全年每天開放,每日8:00-17:00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