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濟橋(北京海淀廣濟橋)

廣濟橋(清河大橋)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俗稱清河大橋,位於 位於海淀區清河南鎮小月河入清河口處,建於明永樂14年因該橋在洪水季節嚴重阻礙排水,為長遠安全計,1982年按原貌移建於鎮東南小月河上。該橋為三券孔石拱橋,橋體結構嚴謹堅固,長約48米,寬約12.5米,古石橋基本完整,中券孔直徑大,兩側孔次之,中券上方雕有鎮水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濟橋
  • 地位: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俗稱:清河大橋
  • 位於:海淀區小月河入清河口南側80米
基本信息,廣濟橋被幸運保存的資料,廣濟橋現狀,

基本信息

石欄望柱為方型,有細雕蓮瓣平頂方柱頭,實心石欄板兩面都刻有類似建築中的海棠池的梅花線,地伏上有欄板落槽,有望柱榫槽,有與金邊聯結的孔洞。三孔拱都是縱聯砌法,又因有些石外露面大致成正方形,還有些石成豎條形,所以看起來又像是並列分段砌法。橋基是用“黃腸題湊”的方法做的,是由雙層帶有企口的石板鋪砌成的整基板,石板下面有密鋪的松木大方木。再下面是密貫大木樁,在1982年拆遷老橋時,雖然經過五百多年的河水浸泡,那黃柏木的木質仍未糟朽。該橋的做法迄今在全國尚未發現有第二座。
廣濟橋(北向南方向)廣濟橋(北向南方向)
由於明代皇陵要從此橋經過,所以這個橋比有名的盧溝橋還要寬。經考證,盧溝橋寬8米,而清河廣濟橋寬12.27米。 乾隆六年、十二年,乾隆皇帝兩次路過此橋,兩次都留下詩篇,乾隆六年的詩曰:“始發清河道,將為塞上行,看山青覺近,問路景如迎,風爽催征轡,雲岩獵彩旌。所思明舊制,豈為騁游情。”乾隆十二年過清河橋時寫下如下詩句:“長虹飲明波,游龍連萬騎,景物紛蕭颯,孤蒲靄蒼翠……發軔塞北行,入畫江南意,魚躍破渚煙,鷺飛點蘆穗……
北京市海淀區小月河入清河口向南80米

廣濟橋被幸運保存的資料

1963年8月上旬,北京地區連降八九天暴雨,清河橋疏水洞不能及時將水疏通過去,又被葦草堵塞,造成上游水患,清河毛紡廠南門外的馬路上可以行船。後來市政府多次投資,拓寬、調直清河河道,由於廣濟橋長度不夠,需建鋼樑水泥橋,老石橋眼看保不住了,海淀區文物部門提出多種保護方案,有一個方案是將這一拱形石橋移建到圓明園。後來決定採用了另一方案即:將清河橋原樣移建在小月河入清河河口處,距離原址不遠。據說, 從建橋的年代看,清河廣濟橋建於明永樂中期(公元1417年)而沙河兩座大橋卻建於明正統十三年(公元1449年),說明清河橋要比沙河兩座大橋早建三十二年。現在沙河南大橋由於修建八達嶺高速公路,經過拓寬,已見不到原來模樣;沙河北大橋仍在。清河橋由於經過原橋移建,仍然保留著石拱、石欄的原貌,只是由南北走向改為東西走向,在橋的旁邊立有石碑,上面刻有“廣濟橋”三個大字,已被列為北京市重點保護文物。

廣濟橋現狀

2010年3月7日上午8時,路過清河小月河時發現,在被列為“市級重點保護文物”的廣濟橋上,一塊石碑只剩下一個光禿禿的基座。該基座上殘留的部分石碑上刻有“北京市文物管理局一九八四年九月立”的字樣。前些日子石碑被人毀壞,現在橋面變成了停車場,並且垃圾隨處可見,橋壁上也寫滿了廣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