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民族博物館

廣東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民族博物館

廣東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民族博物館館址設在連山吉田鎮勤政路廣山公園內。郵編:513200 連山,歷來以山著稱,以水取勝,以霧揚名,素有“神仙洞”、“桃源洞”之稱。境內不但有濃郁的民族風情,還有十分綺麗的自然風光。境內堪稱“廣東九寨溝”的大旭山瀑布群旅遊區、能“一腳踏三省”的鷹揚關景區、秀麗的“兩廣界河”風光、古樸幽靜的“福林苑”、集親水與健身於一體的“淘金游”等景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廣東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民族博物館
  • 類別:民族博物館
  • 地點:連山吉田鎮勤政路廣山公園
  • 開放時間:博物館每周二至日開館每天 上午 9:00 - 12:00 下午 14:30 - 17:30 (冬季提前30分鐘)開放。
發展歷史,建築布局,館藏文物,考古發現,風土民情,參觀信息,

發展歷史

博物館於1982年開始籌建。初稱文物館,與圖書館合署辦公。1983年縣撥款建文物陳列室,與圖書館大樓合建。1984年11月改稱博物館。1985年春,博物館正式掛牌成立,並在新館大樓四樓辦公並對陳列開放。該館使用面積300平方米,陳列室面積250平方米。1989年籌建新館,1992年5月竣工,改名為民族博物館。1992年9月26日自治縣成立三十周年剪彩開放。
廣東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民族博物館

建築布局

連山民族博物館是一座小型的兩層仿古呈"回"字型迴廊式建築,綠牆綠瓦象徵著連山全國重點林業縣森林覆蓋率高的地方風貌。該館占地面400平方米,建築面積700平方米。
展館設定5個展室,分別陳列歷史文物、革命文物、民族文物、農林、工礦產品標本、科技教育成果等展品。其中尤以連山史前文物和南方印紋陶文化較為豐富,頗有地方民族特色。

館藏文物

博物館結合本縣實際對地方歷史、文物考古、博物館工作和民族歷史積極進行廣泛的調查研究和整理工作。先後撰寫了《連山文物志》、《試述石峽文化對連山地區的影響》、《試論"掛牌博物館"存在的客觀現實性與過渡性問題》、《對"壯則舊越人也"的探索》、《連山大塘出土戰國晚期至西漢早期窖藏印紋陶器》等文章。
曾發表《連山文史資料》、《連山黃金今昔談-連山黃金開採及其資源開發》、《連山姓氏來源初探之一、之二》、《同盟會員何慶鈞及其子弟》、《古今連山民間練習武風尚》等。

考古發現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民族博物館徵集到兩個西周中期的樂器青銅編鐘。編鐘質地為青銅。一個為闊腔空甬有乾旋式,另一個 為長實甬有乾旋狹鼓式。闊腔空甬編鐘高33cm,共鳴箱平頂長為14cm,兩銑相隔18.8cm,重量為4300g,長腔實甬 編鐘高22cm,共鳴箱平頂長為13cm,兩銑相隔9cm ,重1900g。小於上述闊腔空甬一倍之多。 編鐘的設計完善,均衡,有旋有乾,鼓部小於腔高約三分之一,鉦、篆、鼓、舞等部點陣圖案清晰可見,枚基本上完整完美。有關人士認為這兩個編鐘屬西周中期樂器實物,約3000到3500年。在連山壯族瑤旅自治縣境內出土西周中期編鐘尚屬首次,亦是清遠地區罕見的出土文物。

風土民情

高山有好水。連山的水清洌、甘甜;連山的水匯溪成河,分流三省;連山的水在湘、粵、桂具有重要的生態地位。連山山高林密,飛瀑成群,瀑布處的“氧吧,一般一立方厘米可達三萬至六萬個。小憩於此,感同洗肺。
當地政府也看到了這一天然優勢,“以創建民族特色旅遊品牌為重點,打造民族文化風情之都。”連山縣委書記溫國偉介紹,連山山清水秀,處處皆風景,關鍵在於怎樣對這個瑰寶進行精雕細琢的規劃和建設,怎樣發揮民族特色的優勢,最終建成“宜居宜遊民族風情生態縣”。
連山是我國唯一一個有壯、瑤兩個主體少數民族聚居的自治縣,壯瑤風情獨冠南粵,原始的自然風貌和三省邊陲風光,一直以來是文人墨客長盛不衰的創作素材。這裡處處有歌舞,月月有民俗活動,歌舞表演等文化大餐成了待客時尚,成為大都市遊客樂而忘返的好所在。連山成功舉辦了五屆旅遊文化藝術節和壯家戲水節,吸引10多萬人次參與,提高了連山旅遊知名度。
下階段,連山將加快推進有廣東“九寨溝”之稱的大旭山景區改造升級,按照4A級景區的建設標準提升景區檔次,加快小三江溫泉的引資開發,打造一個獨具民族風情的溫泉度假勝地,突出壯族和瑤族文化味道,並把這種“味道”滲透在裝飾、表演、服務、著裝、飲食、生態等每個細節中;抓緊縣民族生態文化度假區的招商引資工作,使之作為連山少數民族文化生活的一個縮影,用民族飲食、服裝、工藝、歌舞等精華向遊客展現出地道的壯族和瑤族的生活和風情……將金子山旅遊區提高品位,更新完善鷹揚關老景區等,實現處處有旅遊線路,處處散發民族風情的目標,通過旅遊帶動連山相關產業,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參觀信息

博物館每周二至日開館
每天 上午 9:00 - 12:00 下午 14:30 - 17:30 (冬季提前30分鐘)開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