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華僑農場

廣東省華僑農場

廣東省現有23個華僑農場,分布在全省的14個地級以上市,土地面積114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63平方公里,林地面積280平方公里。總人口289346人,其中來自印尼、越南等24個國家的歸難僑89669人。在職職工69262人,其中歸難僑職21945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廣東省華僑農場
  • 別名:華僑農場
  • 行政區類別:廣東省
  • 所屬地區:中國廣州
  • 面積:1148平方公里
  • 人口:289346人
  • 方言:漢語、英語等
  • 氣候條件:熱帶
  • 著名景點:“家庭農場”
地圖信息,
廣東省現有23個華僑農場,分布在全省的14個地級以上市,土地面積114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63平方公里,林地面積280平方公里。總人口289346人,其中來自印尼、越南等24個國家的歸難僑89669人。在職職工69262人,其中歸難僑職21945人。
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國營華僑農場經濟體制改革的精神,1988年全省華僑農場下放到其所在市管理。農場進行了領導體制和內部經濟體制的改革,逐漸理順了與地方的關係,有13個場設為華僑(經濟)管理區,9個場建立了鎮級建制,1個場設立街道辦事處,華僑農場初步融入了當地社會。
2000年全省華僑農場實現社會總產值76.5億元,比1995年增長20%,其中工業總產值53.5億元,農業總產值達16億元,比前幾年有較大幅度提高。年勞均收入7677元,人均收入2806元,其中歸難僑勞均收入6370元,人均收入2151元,分別比1995年增長96%和70%。2010年,廣東省華僑農場區域人均生產總值達4萬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85%;人均純收入8200元,比全省農民居民人均純收入高309元。
工業方面,全省華僑農場現有360家獨立核算工業企業,產品涉及制茶、製糖、水泥、農藥、牛奶加工等二十多個品種,主要產品的產量:年產水泥93萬噸、茶葉1990噸、白砂糖13萬噸、奶製品3.4萬噸、畜肉製品4212噸、農藥3146噸等。農場為提高所屬企業的經濟效益,引入了適應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普遍採取了租賃經營和抵押承包的資產經營管理模式,提高了農場和職工的收入。
農業經營方面,逐步建立了以戶為單位的“家庭農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建立並完善了雙層管理體制,對“家庭農場”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服務,取得良好的效果。經過多年的生產實踐,農場和職工逐步適應了這種管理模式,承包戶也基本實現“兩費”自理,並在市場調節和農場生產部門的引導下,進行了較大規模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以發展“三高”農業為主,大幅減少了低產低值的常規茶葉品種和甘蔗的種植面積,大力發展適銷對路的高香型茶、蠶桑、柑桔、荔枝等,現有茶葉24110畝,荔枝37293畝,柑桔14046畝,龍眼21036畝,水稻90061畝,蔬菜14185畝,林木317327畝等。畜牧業也有了很大發展,形成了以光明、花都、珠江、逕口農場為主的奶牛飼養基地,現有奶牛10660頭,年產鮮奶25370噸,其中光明華僑畜牧場生產的“晨光”牌牛奶占領香港近70%的牛奶市場。生豬的飼養量也達20多萬頭。
隨著省公路交通網的空前發展,華僑農場相繼建設了通往國道、省道的水泥公路,交通不暢的局面得到根本改變,投資環境也大大改善。尤其是建鎮設區後,農場對土地等資源進行了詳細的調查分析,結合城鎮建設,做出了區域性的總體規劃,對住宅生活區、商業區、工業區等進行科學布局,制定了可持續發展的目標,並已逐步實施,投資環境進一步改善。許多農場為吸引外資,促進農場的經濟發展,相繼完成了工業“三通一平”工作,築巢引鳳,並制定一系列投資優惠政策,如降低土地出讓金或免收一定年限的土地租金等,促進了華僑農場外向型經濟的發展。目前,全省華僑農場有“三資”企業130家,實際利用外資25億元(折人民幣),2000年總產值29億元,繳納稅款總額達2億元。“三資”企業涉及製衣、製鞋、手袋、燈飾、電子、造紙、錄音帶、飲料、和“三高”農業等十多個行業。

地圖信息

地址:隔崗新邨大道與隔崗新邨大道七街交叉口西南150米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