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兒童發展“九五”規劃

省計委、省婦兒工作委員會根據國發〔1995〕23號檔案精神,編制了《廣東省兒童發展“九五”規劃》,本規劃以《九十年代中國兒童發展規劃綱要》為依據,以“提高全民族素質,從兒童抓起,努力培養一代新人”為指導思想,以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二十一世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生力軍為目的,以優生、優育、優教為主要內容,對我省兒童生存、保護和發展作出整體規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東省兒童發展“九五”規劃
  • 文號:粵府〔1995〕77號
  • 發布部門:廣東省人民政府
  • 發布時間:1995年8月29日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廣東省兒童發展“九五”規劃的通知
(1995年8月29日粵府〔1995〕77號)
各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省府直屬有關單位:
省計委、省婦兒工作委員會根據國發〔1995〕23號檔案精神,編制了《廣東省兒童發展“九五”規劃》,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附:廣東省兒童發展“九五”規劃
一、前言
(一)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今天的兒童是二十一世紀的主人。為了促進我國兒童健康發展,1992年2月,國務院下達了《九十年代中國兒童發展規劃綱要》。
(二)在進一步改革開放、爭取廣東二十年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實踐中,我省各級黨委和政府增強了對兒童工作戰略意義的認識,加強了對兒童工作的領導,各級兒童少年工作協調機構日益健全,全社會“愛護兒童,教育兒童,為兒童作表率,為兒童辦實事”的公民意識不斷增強。省和各市制定並實施了兒童事業發展“八五”規劃,現正在按照《九十年代中國兒童發展規劃綱要》主要目標進行規劃和制定措施,為九十年代全面推進我省兒童事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礎、組織基礎和物質基礎。
(三)全省各級政府認真統籌,各行政職能部門各司其職,社會各方大力支持,我省兒童事業全面健康發展。婦幼衛生事業穩步向前,1993年嬰兒死亡率為31.5‰,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為39.7‰,孕產婦死亡率為57.6/10萬,以縣為單位兒童計畫免疫接種率達85%,兒童的健康營養狀況也有了一定的改善。教育事業有了較大的發展,全省有國小24718所,在校學生862萬多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9.58%;國中2993所,在校學生273萬多人;幼稚園7243所、學前班27747個,3—6周歲幼兒入園(班)率達46%,6周歲幼兒入班率達97%。全省各縣(市、區)都完成了掃除青壯年文盲的任務,全省青壯年文盲率下降到1%以下。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育人機制進一步建立和完善,有關部門攜手合作,多渠道、多層次建設兒童社區活動場所,多渠道、多形式普及親職教育科學知識,家長受教育率達65%。兒童生活用品的研製、生產都有了很大的發展。
(四)我省兒童教育、衛生保健與實際需要仍有較大的差距。婦幼保健三級網尚不健全,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較高,母乳餵養、兩個系統管理率離國家的指標要求相距甚遠;少數貧困地區國中學生流失情況還比較嚴重,全省師資的數量和質量仍跟不上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要求;兒童少年精神食糧普遍匱乏;兒童合法權益受侵犯和少年犯罪的情況不時發生;相當部分地區存在兒童發展經費不足的困難。
(五)根據我省兒童發展的現狀和現代化建設發展需要,確保《九十年代中國兒童發展規劃綱要》在我省的貫徹落實,以促進新一代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特制定我省1996——2000年兒童發展規劃。
本規劃以《九十年代中國兒童發展規劃綱要》為依據,以“提高全民族素質,從兒童抓起,努力培養一代新人”為指導思想,以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二十一世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生力軍為目的,以優生、優育、優教為主要內容,對我省兒童生存、保護和發展作出整體規劃。
二、主要目標
(一)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降至22‰、28‰。
(二)孕產婦死亡率降至40/10萬。
(三)5歲以下兒童中度和重度營養不良患病率降至3%。
(四)重點扶持老區、山區解決用水困難。普遍提高生活污水、垃圾、糞便無害化處理率和衛生廁所普及率。
(五)全省1996年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為99.5%,國小畢業生升學率達95%以上。3—6周歲幼兒入園(班)率達60%以上。
(六)大力發展掃盲後的繼續教育。到本世紀末,縣(區)、鄉鎮、管理區技術培訓量年均為200萬人次以上,90%鄉鎮企業職工達到國中以上文化程度。
(七)各市、縣(區)都應建有一定規模的兒童校外活動場所,使90%的兒童家長不同程度地掌握保育、教育兒童的知識。加強中小學生的法制教育,提高法制意識和法制觀念,使中小學生違法犯罪率降到最低程度。
(八)為兒童提供健康的書刊、影視作品和音像製品,開發生產優質的兒童生活用品。
(九)大幅度減少殘疾兒童出生率,促進殘疾兒童的康復與發展。大力改善福利機構設施與條件,強化其供養、教育、康復的功能。進一步加快特殊教育步伐,視力、聽力和智力殘疾兒童少年初等教育入學率達80%,其中大中城市和珠江三角洲地區達90%。
(十)貫徹執行國家頒布的保護兒童合法權益的法規,完善相應的地方立法,健全有關的執法機構和隊伍。
三、對策與措施
(一)優生優育
1.貫徹“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質量”的基本國策。
2.加強計畫生育技術服務工作的管理,提高計畫生育服務水平。提供安全、有效的節育技術指導和服務;提高節育手術質量,手術併發症發生率控制在10/萬以下;廣泛宣傳優生、優育和節育知識。
3.普遍推廣婚姻保健、婚前檢查,建立健全全省優生優育諮詢監測網路。到本世紀末,100%的市、80%的縣(區)具備婚前檢查、開展優生諮詢服務的條件;100%的市級婦幼保健機構具備對出生缺陷兒的篩查能力。全省出生缺陷兒發生率下降至7‰。
(二)婦幼保健
1.加強對婦幼衛生工作的領導,大力宣傳、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政府增加經費投入,衛生內部資源分配上給予傾斜,婦幼衛生經費應逐年有所增加。
2.遵循“以保健為中心,以基層為重點,保健與臨床相結合”的指導思想,按衛生部制定的婦幼保健機構、防疫機構“三配套標準”,健全婦幼保健、衛生防疫三級網路的建設,重點加強貧困山區婦幼保健和防疫機構,加強基層“網底”建設。
3.強化對鄉鎮一級婦幼保健人員的培訓和管理,提高女鄉醫和接生員的素質。農村新法接生率達98.5%,消滅新生兒破傷風。落實《廣東省農村住院分娩管理辦法》,農村住院分娩率達80%,農村高危監護住院分娩率達98%,產後出血致產婦死亡率降至20/10萬。
4.全面推行婦幼保健保償制,提高兩個系統管理率。7歲以下兒童保健和孕產婦保健覆蓋率以省為單位,2000年分別達到85%、95%。
5.降低孕產婦和兒童死亡率。全省按三類經濟地區規劃,到2000年嬰兒死亡率分別降至12‰、24‰、25‰,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降至17‰、30‰、34‰,孕產婦死亡率分別降至35/10萬、40/10萬、60/10萬。
6.積極創建“愛嬰醫院”,大力開展母乳餵養宣傳。到2000年,縣及縣以上有產科的醫院全部成為“愛嬰醫院”。嚴格執行母乳代乳品銷售守則,創造母乳餵養的社會環境。4~6個月純母乳餵養率以省為單位2000年達到80%。
7.堅持實行計畫免疫保償制,維護、充實冷鏈系統並保證其正常運轉,抓好常規免疫接種,以鄉鎮為單位,兒童免疫接種率鞏固在85%以上。鞏固消滅脊髓灰質炎的成果,加強監測,控制脊髓灰質炎野病毒從境外傳入。
8.制定降低兒童營養不良發生率的計畫,逐步降低5歲以下兒童中度、重度營養不良患病率。控制兒童疾病,重點控制急性呼吸道感染和腹瀉。開展防治地方性甲狀腺腫工作,在已基本控制地方性甲狀腺腫的基礎上,2000年實現全省消滅地方性甲狀腺腫目標,並進一步防治維生素A缺乏症。
(三)生活與環境質量
1.繼續搞好農村改水工作,重點改善缺水老區、山區飲用水供應狀況。全面完成水源型氟病區改水工作。城市自來水普及率達100%。
2.大力宣傳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廣東省實施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和水利部《關於農村人畜飲水工作暫行規定》,加強水源保護,防止水質污染。
3.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提高城鄉人民的生活與環境質量。城市垃圾和糞便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污水處理率達到40%,供氣普及率達80%;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35%;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35%。
(四)基礎教育
1.深入改革,積極探索,初步建立起一個以提高公民素質為宗旨,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面向全體學生,面向二十一世紀的具有廣東特色的基礎教育新格局。
2.繼續完善基礎教育地方負責、分級管理的體制,調動社會力量,多形式、多層次、多渠道集資興辦各級各類學校(園),形成基礎教育政府辦學為主,社會力量共同辦學的新格局。進一步完善學校內部“兩聘兩制一包一獎”的管理體制,進一步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充分調動學校教職工的積極性,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
3.因地制宜,分區規劃,分步實施,統籌兼顧,全面推進。為加快“普九”發展,全省按三類地區分步實施:1992年前已經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大中城市和珠江三角洲地區,在做好鞏固提高工作的同時,力爭到本世紀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經濟和教育基礎一般的地區於1995年普及九年義務教育;貧困山區於1996年普及九年義務教育。
4.切實抓好特殊教育。各級政府依照《殘疾人保障法》、《殘疾人教育條例》的規定,切實把特殊教育納入普及九年義務教育軌道,同當地一定年限的義務教育統一規劃,統一實施,統一檢查。地方政府應安排特殊教育基建投資和事業經費,並從徵收的教育附加費安排一定數額用於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設立專項補助款,扶持貧困地區發展特殊教育。加強特殊教育師資培訓。
5.堅持動員社會力量,多渠道、多形式發展幼兒教育的方針,積極發展學前教育。大中城市和珠江三角洲地區以發展幼稚園為主,逐步取消國小學前班,到本世紀末,3—6周歲幼兒入園(班)率達80%以上;經濟和教育基礎一般地區普及學前一年教育,其中3—6周歲幼兒入園(班)率達60%左右;貧困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3—6周歲幼兒入園(班)率達40%左右。
6.積極發展業餘高小、成人初、高中教育和職業培訓。建立健全農村三級成人教育網路,到本世紀末,所有縣(區)和鄉鎮都辦好一所成人文化技術學校,管理區辦校(班)面達90%。全省辦好200所示範性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
7.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切實保證合格教師的補充。一是擴大師範生培養規模和師資來源渠道。“九五”期間,平均每年為中學輸送本科生4600名,專科生16000名;中師招生到1997年達年招生量16000名(不含幼師和民師班)。二是加快教師學歷培訓和繼續教育步伐,爭取到本世紀末培訓國小教師12萬人,國中教師3萬人。95%的國小教師和90%以上的國中教師學歷達標,其中大中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國小教師具有專科和國中教師達本科學歷的比例分別達到40%和25%。
8.切實增加教育投入。以政府為主,多渠道增加對教育的投入。落實教育財政撥款的“三個增長”,發動社會集資和廣大民眾捐資辦學。建立“普九”補助專款,扶持貧困地區加快“普九”步伐。同時,增加幼兒教育、成人教育的投入。
9.完成校舍、設備、設施三項配套建設。按照國家教委等部門要求去規劃、預留校舍建設用地,力爭到本世紀末使現有中國小校舍基本實現整體改造更新,教學設施設備標準化,發展電化教育。通過全省“兩基”評估驗收和試行中國小、幼稚園等級評估制度,建設一批現代化的具有廣東特色的校(園)。
10.切實加強對教育工作的領導。各級政府要制訂本地區發展規劃,明確目標,建立目標責任制,逐級簽訂責任書,並把完成發展教育目標任務作為考核領導幹部政績的重要內容。
(五)社會育人環境
1.深入持久地宣傳“愛護兒童,教育兒童,為兒童作表率,為兒童辦實事”的公民意識,形成全社會關心下一代健康成長,人人為兒童辦好事、辦實事的良好風尚。
2.學校工作與少先隊工作密切結合,加強德育基地建設,改革德育管理。進一步實施《廣東省少先隊系統活動綱要》和《廣東跨世紀中國少年雛鷹行動實施細則》,堅持基礎的共產主義教育與開放改革形勢相結合,注意提高德育實效性。
3.加強兒童校外教育、科技、文化、體育、娛樂等活動場所的建設。各級政府要把兒童活動場所建設列入當地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給予必要的投入,同時依靠各部門和社會各方力量,多方集資,因地制宜,逐步改善、增設和擴建兒童活動設施。教育、文化、共青團、婦聯、科協等部門要加強業務指導,提高管理水平、師資水平和社會效益。提倡社區建立靈活多樣的兒童活動站(室)。
4.以“三優”為內容,提高家長素質,最佳化家庭育人環境。婦聯牽頭對親職教育工作進行規劃、協調,開展調查研究和表彰活動。學校要指導親職教育,教育行政部門要認真貫徹《廣東省小學生親職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和《廣東省幼兒親職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教育、衛生、民政、計生等部門要互相配合,加強對各級新婚夫婦學校、孕婦學校和各類家長學校的管理和指導,並充分利用大眾宣傳媒介,向社會、家庭宣傳正確的教育思想以及優生、優育、優教的科學知識和方法。培訓親職教育工作骨幹,開展“三優”諮詢、服務活動。兒童少年家長受教育率,大中城市和珠江三角洲地區達98%,經濟基礎一般的地區達90%,經濟落後地區達80%。
鞏固並發展各級親職教育骨幹隊伍,有針對性地研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親職教育具有普遍意義的新情況、新問題,提高全省親職教育水平。
5.積極開展少兒文藝科技活動,繁榮少兒文藝創作,最佳化社會文化環境。在繼續發展大中城市少兒文藝科技工作的同時,積極向廣大農村拓展,努力興辦農村少兒科技文藝活動設施。有條件的管理區可試辦集文化、教育、科技、體育、勞作於一體的“農村少兒文化園”。“九五”期間,省、市一級創辦少兒文藝刊物2—3個,各市要辦好一個農村少兒藝術培訓基地(中心)。堅持辦好三年一屆的全省“少兒藝術花會”,各市、縣(區)和80%鄉鎮文化站每年有1—2次大型少兒活動,形成制度化。廣播、電視要增加少兒節目播出時間,提高演播質量。進一步加強對文化市場的監督管理,堅決取締有損少年兒童身心健康的書刊、音像製品,淨化兒童成長社會環境。
6.建立兒童用品設計中心或產品開發中心,充分發揮沿海開放城市重點企業的帶頭作用,加強自我創新能力,激發企業生產兒童生活用品的積極性。發展兒童生長、發育所需要的多品種、系列化食品;研究開發有助於兒童少年智力開發、促進身心健康、與社會技術發展同步的文化教育用品;開發兒童服裝、用品新產品,加強研製兒童專用藥品。
7.發展城鄉基層兒童社會保障,全省各市、縣(區)都建立一個福利事業單位。對現有的福利院逐年進行改造,增加設施,使在院的兒童少年都能受到比較正規的康復治療和教育。提倡集體、社會多層次興辦福利事業,開辦“啟智班”、“日托站”、“工療站”等社區福利服務機構,以緩解國家辦福利機構不能滿足實際需要的矛盾。
8.發動社會力量,對貧困山區、少數民族地區和老區的兒童生存、保護和發展給予特殊支持。繼續通過實施“希望工程”、建立“女童獎學基金”等方式,扶持家庭經濟困難的兒童、特別是女童就學。
(六)兒童權益保護
1.深入宣傳、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執行《廣東省保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的若干規定》、《廣東省青少年保護條例》和《廣東省實施規定》,堅決打擊虐待、遺棄、殘害、拐賣兒童的犯罪行為。
2.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切實解決貧困地區國中生輟學問題,及時制止在校學生棄學從工、從商,嚴禁企業招收童工。
3.制定、完善有關保護兒童權益的專項法律、法規,並做好普法宣傳教育工作,提高全社會依法維護兒童權益,保護兒童健康成長的自覺性。
四、領導與監測
(一)兒童的生存、保護和發展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年規劃的重要內容,做好這項工作是各級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全省各市、縣人民政府應根據《九十年代中國兒童發展規劃綱要》和本規劃的要求,結合本地實際,制定本地區兒童發展“九五”規劃。
(二)各市、縣制定的兒童發展“九五”規劃應納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之中。除各級政府保證必要的投入外,同時鼓勵旨在促進兒童發展的社會贊助,爭取國際方面的援助與合作。
(三)實施本規劃是一項綜合的社會工程,需要全社會齊抓共管。各級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要協調有關部門,領導、組織監督規劃在各地的實施。有關政府職能部門和社會有關方面,要根據規劃的要求和各自的職責範圍,制定分級、分項、按年度(階段)實行目標管理的具體實施方案。
(四)在繼續堅持衛生監測、教育督導、國家統計、法律監督的基礎上,建立和健全各級監測評估機構,形成全省實施規劃監測網路。加強信息收集、整理、反饋與交流,建立一年一次的檢查審評制度。
(五)認真總結和推廣“三優工程”試點的成功經驗,繼續探索以社區為依託,綜合社會力量,全面推進兒童發展的路子。結合實際,有重點地開展兒童發展的科學研究,擴大兒童發展方面的國際交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