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航海學院

廣州航海學院

廣州航海學院(Guangzhou Maritime University)是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備案的一所公辦普通本科院校,是華南地區獨立建制的海事本科院校,廣東省“沖補強”計畫“強特色”建設高校、廣東省碩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

學校始於1964年創辦的廣州海運學校。1981年,廣州水運工業學校併入廣州海運學校。1992年,廣州海運學校與武漢水運工程學院廣州航海分部合併組建為廣州航海高等專科學校。2002年,廣州航務工程學校併入廣州航海高等專科學校。2013年,廣州航海高等專科學校升格為普通本科院校並更名為廣州航海學院。

截至2023年3月,學校校園面積約525畝,有兩個校區,總用地面積為978畝;設有17個教學單位,開設35個本科專業;有教職工933人,高級職稱人員337人,全日制在校生13472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州航海學院
  • 外文名:Guangzhou Maritime University
  • 簡稱:廣航
  • 創辦時間:1964年
  • 辦學性質:公辦高校
  • 學校類別:理工類
  • 學校特色: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
    廣東省碩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2021年)
  • 主管部門:廣東省
  • 現任領導鄒采榮(黨委書記、校長)
  • 本科專業:35個 
  • 院系設定:17個教學單位
  • 校訓:勤學善思、厚德求新
  • 校歌:《像海燕一樣展翅飛翔》
  • 地址:黃埔校區(校本部):廣州市黃埔區紅山三路101號
    琶洲校區:廣州市海珠區新港東路夏陽大街1號
  • 院校代碼:11106
  • 主要獎項:廣東省“文明校園”單位
歷史沿革,文脈溯源,合併發展,辦學條件,院系專業,師資力量,教學建設,學科建設,學術研究,科研機構,科研成果,學術資源,合作交流,文化傳統,學校標識,精神文化,現任領導,所獲榮譽,

歷史沿革

文脈溯源

  • 廣州海運學校
1964年10月,由於海上運輸及抗美援越的需要,根據國務院李先念副總理的指示精神,交通部廣州海運管理局批准開辦船員訓練班。同年12月,在訓練班的基礎上,交通部廣州海運管理局創辦廣州海運學校。
1965年,經國家交通部、廣東省坑祖葛人民委員會批准,廣州海運學校開始招生。“文革”動亂期間一度停辦。
  • 廣州海運工業學校
1974年,廣州水運工業學校組建,其前身是1965年交通部管轄的文沖船廠船舶修理技術學校,屬技工學校性質,當年開始招生。
廣州航海學院
校史
1975年,廣州航務工程學校經國家交通部批准由交通部第四航務工程局開辦。
1981年9月12日,經國家交通部發文,廣州海運學校與廣州水運工業學校合併組建為直屬交通部的廣州海運學校。
  • 武漢水運工程學院廣州航海分部
1990年,經國家交通部批准,武漢水運工程學院廣州航海分部在廣州設定,該分部與廣州海運學校一個機構兩塊牌子。
  • 廣州航海高等專科學校
1992年7月,經國家教委同意,國家交通部發文,廣州海運學校與武漢水運工程學院廣州航海分部合併組建直屬交通部的廣州航海高等專科學校。
1998年4月,經國家教育部同意,國家交通部和廣東省人民政府聯合發文,廣州航海高等專科學校行政隸屬關係由交通部劃轉廣東省潤歸紋捉人民政府。
  • 廣州航務工程學校
1975年,經國家交通部批准催她邀多,由交通部第四航務工程局開辦,屬技工學校性質,當年開始招生。
1978年12月,經國家交通部發文,廣州航務工程學校由技工學校改辦為中專學校,校名和隸屬關係都不變。
2000年,經國務院同意,國家教育部發文,廣州航務工程學校由交通部劃轉廣東省人民政府管理。
2002年8月,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文,廣州航務工程學校併入廣州航海高等專科學校。

合併發展

2013年4月,經國家教育部發文廣州航海高等專科學校升格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為廣州航海學院,隸屬廣東省人民政府管理。
2017年,廣州航海學院正式獲批學士學位授予單位
2019年,廣州航海學院成建制移交廣州市人民政府管理。9月,廣東省教育廳發布的《關於對廣州交通大學等4所學校進行實地考察的公示》顯示,廣州市政府申請設立廣州交通大學,以廣州航海學院為建校基礎。
2021年5月,廣東省學位委員會確定學校為廣東省碩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至2023年3月,學校設有17個教學單位,開設35個本科專業,涵蓋工學、文學、法學、經濟學、管理學、藝術學6個學科門類。
專業設定
院(系)
專業(方向)
海運學院
航海技術、海事管理、法學(海商法)
輪機工程學院
輪機工程、輪機工程(陸上)、船舶電子電氣工程、
船舶電子電氣工程(陸上)
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
船舶與海洋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機械工程和機器人工程
港口與航運管理學院
交通運輸、交通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管理
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電子商務、電子信息工程、軟體工程
航務工程學院
港口航道與水運工程、工程管理、土木工程、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
航運經貿學院
國際商務、金融學(航運金融)、財務管理、
電子商務(跨境電子商務)
外語學院
商務英語、義大利語
藝術設計學院
數字媒體藝術、數字媒體藝術(衍生品設計)、
數字媒體藝術(空間設計)
國際郵輪遊艇學院
旅遊管理、郵輪工程與管理

師資力量

截至2023年3月,學校有教職工933人,高級職稱人員337人,其中,教授 (含正高)100人,副教授(含副高 )237人,博士(後)共135人,其中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1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長江學者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4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1人,廣東省“千百十”工程省級培養對象3人,廣州市高層次人才(含廣州市傑出專家愚兵設、優秀專家、青年後備人才)7人,廣州市教榆謎學名師1人,無限航區船長7人(高級船長2人),無限航區輪機長5人(高級輪機獄地晚長3人);多名教師獲得南粵優秀教師、南粵優秀教育工作者、南粵教書育人優秀教師、省級師德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有2位高級船長受中央軍委和交通部委派先後3次擔任中國海軍護航編隊赴亞丁灣的“護航船長”。
項目
名錄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邢鋒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邢鋒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
邢鋒
南粵優秀教師
劉志軍
沈偉林
資料來凶愉殼源:

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截至2023年3月,學校有5個廣東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2個廣東省級協同育人平台,3個廣東省級套用型人才培養示範專業,2個廣東省級特色專業,1個廣東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6個廣東省級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4個廣東省級實踐教學示範中心,建成國際海事組織(IMO)示範課1門,省級一流、精品課程等28門;建有校內實驗室123個,含校內實習工廠和設備完善的水上訓練中心各1個,校外實踐基地88個,擁有“廣航1號”教學遊艇1艘,與中遠海運散貨運輸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實習船4艘。
類別
專業名稱
廣東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航海技術
輪機工程
交通運輸
廣東省級套用型人才培養示範專業
航海技術
交通運輸
輪機工程
廣東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
船舶與海洋工程
廣東省級特色專業
工程管理
旅遊管理
廣東省級協同育人平台
航海類人才培養協同育人中心
廣東省級實踐教學示範中心
船舶輪機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船舶電氣實驗中心
廣東省級校外實踐教學基地
廣州航海學院-中海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貨輪公司航海專業校外實踐教學基地
廣州航海學院-中海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貨輪公司航海專業校外實踐教學基地
廣州航海學院-廣東航達工程有限公司港航工程類專業校外實踐教學基地
廣州航海學院-廣東三向教學儀器製造有限公司船電專業校外實踐教學基地
廣州航海學院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教學實踐基地
資料來源:
精品課程
類別
課程名稱
國際海事組織(IMO)示範課
雷達導航示範課程(操作級)1.07
廣東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移動通信、建築力學、貨櫃運輸業務、船舶電氣基礎、船舶輔機(操作與維護)、電路、港口裝卸工藝實務、土力學與地基基礎、航海學
廣東省級精品視頻公開課
英語海洋文化概覽
廣東省級創新創業教育課程
創新思維的培養
廣東省級套用型人才培養課程
VR虛擬仿真技術
廣東省級線上開放課程
工程熱力學、海商法、船舶流體力學、高等數學、機械設計基礎、機械製造技術
廣東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船舶流體力學、裝卸工藝
  • 教學成果
2020年度,學校獲省部級教學成果獎2項,省級教改項目8項,省級大創項目30項、國家級大創項目10項。
截至2023年3月,學校近年來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獎9項(其中包含2個一等獎),承擔省級教改項目48項。2019 年教師公開出版教材5本。學校共立項建設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9個(其中創新9個),省部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31個(其中創新28個,創業3個)。
教學成果獲獎
項目名稱
獲獎類別
基於國際標準的高級海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與實踐
2014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航海院校質量管理體系研究與實踐
2010年廣東省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
以學生為中心、三創融合的船海工程裝備類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2019年廣東省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

學科建設

截至2023年3月,學校有廣東省重點建設學科3個,廣東省優勢重點學科1個,廣東省特色重點學科1個。
類別
學科名稱
廣東省優勢重點學科
船舶與海洋工程
廣東省特色重點學科
交通運輸工程
廣東省重點建設學科
交通運輸工程
船舶與海洋工程
信息與通信工程
資料來源:

學術研究

科研機構

截至2023年3月,學校有省級工程技術開發中心4個,廣東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個,廣東省高校重點實驗室1個。
類別
專業名稱
廣東省級工程技術開發中心
廣東省船舶與海洋工程信息化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港船智慧節能無縫供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港口海岸高性能結構與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船舶節能減排與安全監管工程技術開發中心
廣東省普通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港船智慧節能無縫供電技術開發中心
船舶節能減排與安全監管工程技術開發中心
船舶與海洋工程智慧型製造工程技術開發中心
智慧型船舶工程技術開發中心
海洋大數據與自主學習機器人工程技術開發中心
船舶運動與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資料來源: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3月,學校獲中國航海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冶金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多次獲得廣東省科技進步獎、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廣東發展研究獎等榮譽。獲國際焊接學會(IIW)2022年度Ugo Guerrera獎。多篇專項諮詢報告、提案、政策建議得到國務院、廣東省領導的高度肯定。近年來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國家青年基金項目、全國教育科學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廣東省科技計畫重大項目、省部級和市廳級等課題近200項。
科研獲獎
獲獎類別
項目名稱
中國航海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
珠江口水上交通安全治理方法與技術研究與套用

學術資源

  • 學術期刊
廣州航海學院學報》被列入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國期刊網、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萬方數據—數位化期刊群的收錄期刊;2004年被評為全國高職高專優秀學報;2006年被評為首屆中國高校特色科技期刊;2006年被評為全國高職高專優秀學報。
  • 館藏資源
截至2021年1月,廣州航海學院圖書館有各類印刷型館藏文獻109萬冊,電子圖書50萬種;各類全文、文摘及學習類資料庫13個;圖書館依據學校重點學科發展,建設有航海技術、航海歷史文化、廣航文庫、廣航學者風采、全球海事文摘、航海法律法規、行業研究報告7個專題資料庫和1個特色館藏實體展廳,截至2020年12月,累計建設特色實體紙本資源5102種,數位化資源數據24157條(種)。
廣州航海學院
廣州航海學院

合作交流

與英國普利茅斯大學共建“中英聯合海事研究中心”,與外交學院共建“中國—東協思想庫網路海上合作基地”,與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共建“泛珠國際航運創新研究院”。與廣東工業大學、廣州大學、遼寧科技大學合作培養研究生。與芬蘭中央套用科技大學、英國普利茅斯大學、悉尼科技大學、義大利帕多瓦大學、美國費爾菲爾德大學、瑞典世界海事大學、德國德勒斯登國際大學等23所院校建立了交流與合作關係。
廣州航海學院
廣州航海學院

文化傳統

學校標識

廣州航海學院
校徽
校徽中的“H”形帆意為廣州航海學院,其外圍圓形則象徵“地球”和“世界”, 校徽文字部分“廣州航海學院”是葉選平同志的題字,“1964”是建校時間。
“H”字母形似帆,寓示一帆風順,既是對航海學子遨遊知識海洋的要求,也是對航海人航行大海時的大無畏勇敢精神的讚譽。
圖形象徵航海人“直掛雲帆濟滄海”的氣魄,一定能衝出亞洲,走向世界。

精神文化

勤學善思,厚德求新
釋義:“勤學善思”,強調勤學善學、勤思善思、學以致用;“勤學”代表人的精神狀態和毅力恆心,“善思”代表人的思維能力和良好習慣,二者為互補關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勤學善思者,方成大器。
“厚德求新”,強調立德樹人和培養創新能力;“厚德”代表人的道德品質和價值取向,“求新”代表人的創新精神和能力,二者為遞進關係,在培養學生追求崇高的道德品質的基礎上,培養開拓創新的精神和能力,德才兼備者,堪當時代大任。
勤學善思者,方成大器;厚德求新者,堪當大任。校訓根植傳統文化,契合時代精神;代表著廣州航海學院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教育引導學生堅持學習,善於思考,踏踏實實修好品德,堅持開拓創新,敢闖新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校訓是學校治學治校的寶貴經驗和集體智慧,激勵著每個廣航人不忘初心,銳意進取,為國家航運事業和區域經濟發展揚帆掌舵、劈波斬浪、奮楫遠航。
《像海燕一樣展翅飛翔》
(姚立寧/詞,戴定澄/曲)
大海一樣的胸懷,鋼鐵一般的意志
勤學善思,厚德求新,勤學善思,厚德求新
海上騎手的搖籃,孕育智慧和才幹
刻苦守紀,堅毅果敢,刻苦守紀,堅毅果敢,
航海學子,從黃埔走向全國,用自己的雙手,創造明天
航海學子,心繫祖國闖世界,海燕一樣,展翅飛翔。
廣州航海學院
校歌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校長
黨委副書記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招樂輝
黨委委員、副校長
副校長

所獲榮譽

2023年9月,榮獲2020—2021年度廣州市無償獻血和臨床用血先進單位。
2021年5月,廣東省學位委員會確定學校為廣東省碩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至2023年3月,學校設有17個教學單位,開設35個本科專業,涵蓋工學、文學、法學、經濟學、管理學、藝術學6個學科門類。
專業設定
院(系)
專業(方向)
海運學院
航海技術、海事管理、法學(海商法)
輪機工程學院
輪機工程、輪機工程(陸上)、船舶電子電氣工程、
船舶電子電氣工程(陸上)
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
船舶與海洋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機械工程和機器人工程
港口與航運管理學院
交通運輸、交通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管理
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電子商務、電子信息工程、軟體工程
航務工程學院
港口航道與水運工程、工程管理、土木工程、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
航運經貿學院
國際商務、金融學(航運金融)、財務管理、
電子商務(跨境電子商務)
外語學院
商務英語、義大利語
藝術設計學院
數字媒體藝術、數字媒體藝術(衍生品設計)、
數字媒體藝術(空間設計)
國際郵輪遊艇學院
旅遊管理、郵輪工程與管理

師資力量

截至2023年3月,學校有教職工933人,高級職稱人員337人,其中,教授 (含正高)100人,副教授(含副高 )237人,博士(後)共135人,其中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1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長江學者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4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1人,廣東省“千百十”工程省級培養對象3人,廣州市高層次人才(含廣州市傑出專家、優秀專家、青年後備人才)7人,廣州市教學名師1人,無限航區船長7人(高級船長2人),無限航區輪機長5人(高級輪機長3人);多名教師獲得南粵優秀教師、南粵優秀教育工作者、南粵教書育人優秀教師、省級師德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有2位高級船長受中央軍委和交通部委派先後3次擔任中國海軍護航編隊赴亞丁灣的“護航船長”。
項目
名錄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邢鋒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邢鋒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
邢鋒
南粵優秀教師
劉志軍
沈偉林
資料來源:

教學建設

截至2023年3月,學校有5個廣東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2個廣東省級協同育人平台,3個廣東省級套用型人才培養示範專業,2個廣東省級特色專業,1個廣東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6個廣東省級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4個廣東省級實踐教學示範中心,建成國際海事組織(IMO)示範課1門,省級一流、精品課程等28門;建有校內實驗室123個,含校內實習工廠和設備完善的水上訓練中心各1個,校外實踐基地88個,擁有“廣航1號”教學遊艇1艘,與中遠海運散貨運輸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實習船4艘。
類別
專業名稱
廣東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航海技術
輪機工程
交通運輸
廣東省級套用型人才培養示範專業
航海技術
交通運輸
輪機工程
廣東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
船舶與海洋工程
廣東省級特色專業
工程管理
旅遊管理
廣東省級協同育人平台
航海類人才培養協同育人中心
廣東省級實踐教學示範中心
船舶輪機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船舶電氣實驗中心
廣東省級校外實踐教學基地
廣州航海學院-中海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貨輪公司航海專業校外實踐教學基地
廣州航海學院-中海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貨輪公司航海專業校外實踐教學基地
廣州航海學院-廣東航達工程有限公司港航工程類專業校外實踐教學基地
廣州航海學院-廣東三向教學儀器製造有限公司船電專業校外實踐教學基地
廣州航海學院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教學實踐基地
資料來源:
精品課程
類別
課程名稱
國際海事組織(IMO)示範課
雷達導航示範課程(操作級)1.07
廣東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移動通信、建築力學、貨櫃運輸業務、船舶電氣基礎、船舶輔機(操作與維護)、電路、港口裝卸工藝實務、土力學與地基基礎、航海學
廣東省級精品視頻公開課
英語海洋文化概覽
廣東省級創新創業教育課程
創新思維的培養
廣東省級套用型人才培養課程
VR虛擬仿真技術
廣東省級線上開放課程
工程熱力學、海商法、船舶流體力學、高等數學、機械設計基礎、機械製造技術
廣東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船舶流體力學、裝卸工藝
2020年度,學校獲省部級教學成果獎2項,省級教改項目8項,省級大創項目30項、國家級大創項目10項。
截至2023年3月,學校近年來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獎9項(其中包含2個一等獎),承擔省級教改項目48項。2019 年教師公開出版教材5本。學校共立項建設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9個(其中創新9個),省部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31個(其中創新28個,創業3個)。
教學成果獲獎
項目名稱
獲獎類別
基於國際標準的高級海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與實踐
2014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航海院校質量管理體系研究與實踐
2010年廣東省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
以學生為中心、三創融合的船海工程裝備類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2019年廣東省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

學科建設

截至2023年3月,學校有廣東省重點建設學科3個,廣東省優勢重點學科1個,廣東省特色重點學科1個。
類別
學科名稱
廣東省優勢重點學科
船舶與海洋工程
廣東省特色重點學科
交通運輸工程
廣東省重點建設學科
交通運輸工程
船舶與海洋工程
信息與通信工程
資料來源:

學術研究

科研機構

截至2023年3月,學校有省級工程技術開發中心4個,廣東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個,廣東省高校重點實驗室1個。
類別
專業名稱
廣東省級工程技術開發中心
廣東省船舶與海洋工程信息化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港船智慧節能無縫供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港口海岸高性能結構與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船舶節能減排與安全監管工程技術開發中心
廣東省普通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港船智慧節能無縫供電技術開發中心
船舶節能減排與安全監管工程技術開發中心
船舶與海洋工程智慧型製造工程技術開發中心
智慧型船舶工程技術開發中心
海洋大數據與自主學習機器人工程技術開發中心
船舶運動與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資料來源: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3月,學校獲中國航海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冶金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多次獲得廣東省科技進步獎、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廣東發展研究獎等榮譽。獲國際焊接學會(IIW)2022年度Ugo Guerrera獎。多篇專項諮詢報告、提案、政策建議得到國務院、廣東省領導的高度肯定。近年來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國家青年基金項目、全國教育科學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廣東省科技計畫重大項目、省部級和市廳級等課題近200項。
科研獲獎
獲獎類別
項目名稱
中國航海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
珠江口水上交通安全治理方法與技術研究與套用

學術資源

廣州航海學院學報》被列入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國期刊網、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萬方數據—數位化期刊群的收錄期刊;2004年被評為全國高職高專優秀學報;2006年被評為首屆中國高校特色科技期刊;2006年被評為全國高職高專優秀學報。
截至2021年1月,廣州航海學院圖書館有各類印刷型館藏文獻109萬冊,電子圖書50萬種;各類全文、文摘及學習類資料庫13個;圖書館依據學校重點學科發展,建設有航海技術、航海歷史文化、廣航文庫、廣航學者風采、全球海事文摘、航海法律法規、行業研究報告7個專題資料庫和1個特色館藏實體展廳,截至2020年12月,累計建設特色實體紙本資源5102種,數位化資源數據24157條(種)。
廣州航海學院
廣州航海學院

合作交流

與英國普利茅斯大學共建“中英聯合海事研究中心”,與外交學院共建“中國—東協思想庫網路海上合作基地”,與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共建“泛珠國際航運創新研究院”。與廣東工業大學、廣州大學、遼寧科技大學合作培養研究生。與芬蘭中央套用科技大學、英國普利茅斯大學、悉尼科技大學、義大利帕多瓦大學、美國費爾菲爾德大學、瑞典世界海事大學、德國德勒斯登國際大學等23所院校建立了交流與合作關係。
廣州航海學院
廣州航海學院

文化傳統

學校標識

廣州航海學院
校徽
校徽中的“H”形帆意為廣州航海學院,其外圍圓形則象徵“地球”和“世界”, 校徽文字部分“廣州航海學院”是葉選平同志的題字,“1964”是建校時間。
“H”字母形似帆,寓示一帆風順,既是對航海學子遨遊知識海洋的要求,也是對航海人航行大海時的大無畏勇敢精神的讚譽。
圖形象徵航海人“直掛雲帆濟滄海”的氣魄,一定能衝出亞洲,走向世界。

精神文化

勤學善思,厚德求新
釋義:“勤學善思”,強調勤學善學、勤思善思、學以致用;“勤學”代表人的精神狀態和毅力恆心,“善思”代表人的思維能力和良好習慣,二者為互補關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勤學善思者,方成大器。
“厚德求新”,強調立德樹人和培養創新能力;“厚德”代表人的道德品質和價值取向,“求新”代表人的創新精神和能力,二者為遞進關係,在培養學生追求崇高的道德品質的基礎上,培養開拓創新的精神和能力,德才兼備者,堪當時代大任。
勤學善思者,方成大器;厚德求新者,堪當大任。校訓根植傳統文化,契合時代精神;代表著廣州航海學院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教育引導學生堅持學習,善於思考,踏踏實實修好品德,堅持開拓創新,敢闖新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校訓是學校治學治校的寶貴經驗和集體智慧,激勵著每個廣航人不忘初心,銳意進取,為國家航運事業和區域經濟發展揚帆掌舵、劈波斬浪、奮楫遠航。
《像海燕一樣展翅飛翔》
(姚立寧/詞,戴定澄/曲)
大海一樣的胸懷,鋼鐵一般的意志
勤學善思,厚德求新,勤學善思,厚德求新
海上騎手的搖籃,孕育智慧和才幹
刻苦守紀,堅毅果敢,刻苦守紀,堅毅果敢,
航海學子,從黃埔走向全國,用自己的雙手,創造明天
航海學子,心繫祖國闖世界,海燕一樣,展翅飛翔。
廣州航海學院
校歌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校長
黨委副書記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招樂輝
黨委委員、副校長
副校長

所獲榮譽

2023年9月,榮獲2020—2021年度廣州市無償獻血和臨床用血先進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