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知識博物館

廣州知識博物館

廣州博物館是地方歷史綜合類型的博物館,位於廣州市。館址鎮海樓始建於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樓高28米,寬31米,深16米,紅牆綠瓦,雄偉壯觀,是廣州著名的古建築。樓分五層,逐層收減,似塔又似樓,俗稱五層樓。樓前對峙一對高達2米的紅砂岩石獅子,是明代雕刻。此樓曾五毀五建,原為磚木結構,1928年重修時內部已改為鋼筋水泥結構。登樓眺望,珠水雲山,群峰疊翠,羊城美景,歷歷在目,被譽為"五嶺以南第一樓"。"鎮海層樓"和"越秀層樓"分別是清代和現代羊城八景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廣州知識博物館
  • 外文名稱:Guangzhou knowledge Museum
  • 類別:歷史博物館
  • 地點:廣州市越秀山鎮
  • 開放時間:9:00—17:30
  • 現任館長:程存潔
簡介,鎮海樓,發展歷史,館藏文物,建築布局,

簡介

廣州博物館建於1929年,時稱"廣州博物院"。創辦初始,陳列和文物都較為簡陋,不久因戰亂而關閉。1950年廣州市人民政府決定建立廣州人民博物館,隨後又組織了專業考古隊伍,進行考古發掘和收集文物工作。目前館藏各類文物五萬件,為研究廣州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對外交通貿易,以及城市建設的發展,提供了極為寶貴的歷史資料。

鎮海樓


鎮海樓坐落在越秀山小蟠龍岡上。該樓又名“望海樓”,因當時珠海河道甚寬,故將“望江”變為“望海”。又因樓高5層,故又俗稱“五層樓”。樓前碑廊有歷代碑刻,右側陳列有12門古炮。
鎮海樓是廣州標誌性建築之一,廣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全樓高25米,呈長方形,闊31米,深16米。下面兩層圍牆用紅砂岩條石砌造,三層以上為磚牆,外牆逐層收減,有復檐5層,綠琉璃瓦覆蓋,飾有石灣彩釉鰲魚花脊,朱紅牆綠瓦砌成,巍峨壯觀,被譽為“嶺南第一勝覽”。
在鎮海樓西側,有1964年建的碑廊和炮座。碑廊立有古代碑刻二十三方,其中的四石鼓文碑刻,原刻於公元前770年(距今2760多年),是我國現存最古的碑刻。炮座安放有明崇禎年間至鴉片戰爭時期廣州地區鑄造的城防大炮,還有購自德國克虜伯兵工廠的鋼鐵鑄炮。東側有1986年所建的專題陳列室,經常舉辦各種臨時性或紀念性的專題展覽。
廣州知識博物館

發展歷史

廣州博物館經過不斷發展,現除鎮海樓展區外,同時還有廣州美術館、三元里人民抗英鬥爭紀念館、三·二九起義指揮部舊址紀念館三個分展區 廣州博物館是一座具有地方特色的綜合性歷史博物館,是收藏和展示廣州地方歷史文物的重要場所。現館內常設展覽為“廣州歷史陳列”展,展覽通過近千件古、近代的圖片、資料,使人們從中了解到廣州歷史發展的概況與地方文化的特徵。此外,廣州博物館還定期舉辦各類專題性、紀念性的臨展。

館藏文物

廣州博物館藏品6萬多件(套),分有青銅器、陶瓷器、書畫、玉石器、竹木漆器、絲織印染、民族工藝、外國工藝等10多類。其中以有錯金銘文48字的春秋重器“欒書缶”、秦墓出土有秦王政紀年“十四年屬邦工”的銅戈、東漢墓出土的陶船、元代銅壺滴漏、鴉片戰爭時期的節馬圖碑、中國同盟會會員證、光復紀念茶壺、孫中山手書的“志在沖天”橫幅等至為珍貴。
“博物館之友”會員陳國壯先生向廣州博物館捐贈珍藏文物儀式在廣州博物館專題展覽廳前舉行。此次捐贈的兩件珍藏文物,一件為五代邢窯白釉大碗,碗器型較大,反唇口,口徑達20厘米,且通身施滿釉,釉色滋潤;另一件為北宋定窯蓮花形盤,形態如一朵綻放的寶蓮花,胎質白潔,釉白中呈牙黃,為定窯精彩之作。兩件捐贈文物都在同日開展的《土火之珍--陳國壯個人收藏古陶瓷展》中亮相,供廣大市民鑑賞。
《土火之珍--陳國壯個人收藏古陶瓷展》由廣州市華僑文化發展基金會、廣州中國古陶瓷研究會、廣州博物館聯合主辦。展覽遴選了陳國壯先生收藏的百餘件古陶瓷精品,基本涵蓋歷史上各個朝代。包括先秦彩陶,漢晉的青瓷、黑瓷,唐五代南方“千峰翠色”的越窯秘色瓷、北方“類銀類雪”的邢窯白瓷,宋代名窯定窯、龍泉窯、耀州窯、建陽窯瓷器,釉色俱佳的宋代影青、湖田窯瓷器,以及元明清以降的青花、五彩、粉彩、廣彩、釉里紅以及窯變瓷,可謂異彩紛呈,讓觀眾在分享收藏品鑑樂趣的同時領略中國古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

建築布局


五層樓展區分布為:首層,廣州地理模型與廣州古城市示意圖;二樓,出土的新石器、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公元前4000年-公元589年)的歷史文物;三樓,陳列隋、唐、宋、元、明、清時期的歷史文物;四樓,陳列明清,特別是清代歷史文物;五樓,陳列鴉片戰爭後,即中國近代文物的歷史資料,說明廣州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策源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