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闕

廟闕,闕,是建築在城門、宮殿、祠廟、陵墓前的兩個對稱建築物。古時“缺”字和“闕” 字通用,兩闕之間空缺作為道路。闕的用途表示大門,城闕還可以登臨瞭望,因此也有把“闕”,稱為“觀”的。宮闕和城闕因置在交通要道上,統治階級常常把封建王朝的法令。布告懸掛在上面,昭示國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廟闕
  • 別稱:廟缺
  • 用途:廟門
  • 最早出現時間:周代
中國最早的廟闕---嵩岳三闕
據《詩經》記載,這種建築物早在周代就有了。我國保存下來最早的是漢代石闕,四川、山東和河南等地都有,但在建築時間上以嵩岳三闕為最早。其中啟母闕和少室闕建於東漢延光二年(123年),太室闕建於 東漢元初五年(118年),此三闕被稱為中國最古老的廟前神道闕。 太室闕,位於太室山南麓中嶽廟前500米的中軸線上,通高3.96米,兩闕間距6.75米。 啟母闕是啟母廟前的神道闕,位於登封市城北3公里萬歲峰下的陽坡上,現存高度 3.55米。少室闕是少室廟前的神道闕,位於登封市城西北6公里少室山東麓,高3.72 米。三闕建築結構基本相同,均是鑿石砌成,東西對稱,由闕基、闕身、闕頂三部分 組成,每闕又分正闕和子闕。正闕高,子闕低,正闕在內,子闕在外。正闕為“四阿” 頂,子闕緊靠正闕,頂為半“四阿”式,頂刻仿木構建築,有正脊、垂脊、瓦壟、瓦 當和檐下椽。闕身用長方形石塊壘砌,壁上均刻有篆隸體題額和闕銘,並以石塊為單 位飾剔地淺浮雕畫像,三闕共有170餘幅。畫像生動逼真,渾樸古拙,氣勢深沉,有 重要價值,1960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