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拓東漢嵩山三闕

清初拓東漢嵩山三闕

《嵩山三闕》,清初拓本,由《太室石闕銘》、《少室石闕銘》、《開母廟石闕銘》合裝。白紙鑲邊剪裱本,濃墨拓,共7開半,錦面裝璜。《太室闕銘》2開,每開14行,行9字;《少室闕銘》3開半,每開10行,行6字;《開母廟闕銘》2開,每開10行,行4字。有朱翼盦題簽,收藏印2方。
“嵩山三闕”是太室石闕、少室石闕、開母廟石闕三闕的合稱,位於河南嵩山地區,是我國現存最古的廟闕。
太室石闕位於嵩山太室山中嶽廟內,為中嶽廟的神道闕,分東西兩闕。銘文刻於東漢安帝元初五年(118年)。正文隸書27行,行9字,第3行10字。碑額篆書。少室石闕位於河南登封縣城西少室山之東麓,是少室少姨廟前的神道闕,東漢安帝延光二年(123年)刻。其南面刻有篆書銘文,存22行,行4字。碑額篆書。開母廟石闕又名啟母廟石闕,因避漢景帝劉啟諱,改“啟”為“開”。此闕位於河南登封縣城北萬歲峰下,是啟母廟神道闕,東漢安帝延光二年(123年)刻。篆書32行,無額。“嵩山三闕”的銘文表達了對山神的崇拜。
《太室石闕銘》字型寬和周正,古樸淵雅,隸法遒勁雄渾;《少室石闕銘》篆書寬博渾樸,有汪洋之致;《開母廟石闕銘》書風與《少室石闕銘》近似,惟字型稍小,體勢方古。《少室石闕銘》與《開母廟石闕銘》並為漢篆刻石上品。康有為曾云:“茂密渾勁,莫如《少室》、《開母》,漢人篆碑,只存二種,可謂世之鴻寶,篆書之上儀也。”
清顧炎武《金石文字記》、王昶《金石萃編》,張彥生《善本碑帖錄》,馬子云、施安昌《碑帖鑑定》等書著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