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街事件

廟街事件

1920年4月美國撤軍後,在蘇俄領土上僅剩下了日本軍隊賴著不走。日本不撤軍必然引起蘇俄人民更強烈的反抗,1920年5月27日,當地游擊隊與日軍發生武力衝突後,放火燒毀了廟街城(尼古拉耶夫斯克),使日方人員總計384人在大火中燒死,這就是“廟街事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廟街事件
  • 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戰
  • 國家:日蘇
  • 地點:尼古拉耶夫斯克
事件背景,事件經過,簽訂條約,

事件背景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作為協約國的成員之一,與俄國共同參加了對德奧等同盟國的作戰,在戰爭的大部分時間裡,日俄之間是盟友關係,處於共同對敵的協約友好狀態。在此間,俄國於1917年爆發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為了保護十月革命的勝利,爭取時間鞏固政權,俄國退出了協約國。
而此時,日本追隨美國於1918年至1922年出兵西伯利亞,對新生的蘇維埃國家進行武裝干涉,使得日蘇重新處於一種戰爭狀態。
因為武裝干涉未能阻止俄國社會主義革命,各國也就此罷休,1920年4月美國撤軍後,在蘇俄領土上僅剩下了日本軍隊賴著不走,日本不撤軍必然引起蘇俄人民更強烈的反抗。

事件經過

1920年5月27日,當地游擊隊與日軍發生武力衝突後,放火燒毀了廟街城(尼古拉耶夫斯克),使日方人員總計384人在大火中燒死,這就是“廟街事件”。“廟街事件”為日軍繼續賴著不走製造了藉口。

簽訂條約

1920年7月3日,日本政府發表聲明,宣稱作為“廟街事件”報復措施,決定出兵占領俄國庫頁島北部。為了收回庫頁島北部,蘇俄進行了艱苦努力。1925年1月24日,兩國簽訂《日蘇基本條約》,該條約一方面宣布日本從蘇聯領土撤軍,兩國建立外交關係;一方面也宣布蘇聯承認《朴茨茅斯條約》繼續有效,並承認“廟街事件”的損失,日本人獲取了庫頁島北部石油、煤炭及森林的開採權作為補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