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閱鵬催眠

廖閱鵬催眠

美國催眠治療師學會(AAH)亞洲區負責人 講授華人區最權威、最系統、最受歡迎的催眠課程 全球唯一有資格頒發 AHH 訓練師證書的華人催眠導師 畢業學員可進修成為有資格頒發AAH證書之催眠訓練師 擁有 18 年催眠治療和催眠訓練經驗 其研發的催眠CD是最暢銷的中文催眠教材 美國催眠師學會認證催眠治療師、訓練師 美國臨床催眠治療學會會員 台灣心理學、佛學碩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廖閱鵬催眠
  • 外文名:Liao Yuepeng hypnosis
  • 催眠治療師:廖閱鵬
  • 簡述:改變意識狀態
大師簡介,催眠簡史,催眠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廖閱鵬前世今生,已經有抑鬱傾向的我們應該怎么幫他,一個催眠師的誕生1,

大師簡介

催眠大師廖閱鵬 美國催眠治療師學會(AAH)亞洲區負責人
圖片圖片
講授華人區最權威、最系統、最受歡迎的催眠課程
全球唯一有資格頒發 AHH 訓練師證書的華人催眠導師
畢業學員可進修成為有資格頒發AAH證書之催眠訓練師
擁有 18 年催眠治療和催眠訓練經驗
其研發的催眠CD是最暢銷的中文催眠教材
美國催眠師學會認證催眠治療師、訓練師
美國臨床催眠治療學會會員
台灣心理學、佛學碩士
廖閱鵬老師本科攻讀心理學,後又攻讀佛學碩士。廣泛涉獵東西方思想、神秘學、潛能開發以及各種修行體系,從廖閱鵬眾多的著作里,我們可以發現他所研究的不只是催眠,而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身體心靈的整體奧秘。
廖閱鵬多年來幫助了許許多多的人解決各種身心問題。豐富而廣泛的理論知識,加多年的臨床催眠治療經驗,造就了廖閱鵬精湛的催眠技術。

催眠簡史

歷史上,第一個發明催眠術的人是誰,已經不可考了,但是從很多蛛絲馬跡,我們可以推論得知,在催眠術還沒有經過現代化的學術研究之前,古人就已經開始運用了,而且成果斐然。
十九世紀在希臘出土了一些稱為「許願碑」的石碑,就刻有公元前四百年使用催眠術的記載,包括治療方法、對於神賜此法的感謝辭,那時沒有催眠術之名,把這種以暗示為主的治療視之為神恩。
生於公元前五二○年左右,巴曼尼德斯(Parmenides)寫過一首詩歌,描述女神接引他進入冥界,接受教導,詳細描述世界的實相,並指出世界只是個幻象。
巴曼尼德斯是一位「先知醫治師」(Latromantis),是轉換意識狀態的能手,是孵夢的專家。那時候有一個秘密傳承認為:「人不向下走就無法向上走,沒有經過地獄就到不了天堂,不經過死亡人就無法重生。」(注一)
從這觀點看,催眠治療正是走入冥界再回返人間,獲得再生力量的旅程。
古代的埃及祭司相信當人處於出神狀態下(Trance,或譯恍惚狀態),疾病就容易痊癒,因為有利於神的力量進入人體,驅逐邪惡的力量。
中南美洲的土著懂得利用藥草、歌詠、圍繞籌火跳舞,集體進入出神狀態,然後祈請神諭、消災、治病,這也與催眠術相通。
中國民間流傳一種「觀落陰」的法術,可以引導陽間的人進入陰間探訪逝去的親人,法師會焚香、搖鈴、念咒,引導參與者進入出神狀態,也會給與語言引導,參與者對於陰間應有的景觀事先也都有所認知,這其實也是一種變相的催眠術。
台灣的民間信仰里,有許多乩童作法的活動,當乩童進入恍惚狀態後,可以忽視身上的傷痛、傳達神明旨意、指引信徒迷津。乩童都是善於進入轉換意識狀態的人,我曾經找乩童來催眠過,可以說,他們是催眠敏感度高的族群。
催眠術的科學研究始於十八世紀後半期,維也納醫師梅斯梅爾(Mesmer, Franz Anton 1734-1815)(注二)。在他於1766年發表的博士論文《行星對於人體之影響》中,認為行星力可藉由一種看不見的微妙流體的傳導,而影響人類的健康。
1775年,他修正自己的理論,提出「動物磁力說」(animal magnetism),人體內有一種動物磁力,此磁流分布不適當就會產生疾病。藉由治療者的手部接觸,使磁流流入受治療者的體內,調整磁流,而治療疾病。這套程式被稱為梅斯梅爾催眠術(Mesmerism)。
依據這個理論,他在診所內設定了類似降靈會的治療過程,幾個受治療者在昏暗的室內,圍坐於一個放滿鐵粉或溶液的大木桶四周。木桶的桶蓋上插有許多鐵棒,受治療者手握鐵棒或接觸患部,靜靜等待。
不久,屋裡響起緩慢動聽的音樂,梅斯梅爾身著絲袍,手持鐵杖出現,來回穿梭於受治療者間,以手或鐵杖接觸患者的身體。於是,受治療者開始出現各種不同的反應。通過這種這種方式,病人的治癒率非常高。他在法國巴黎以此法治病,名噪一時,連當時的法國王后瑪麗都熱衷於此。
1784年,路易十六任命一個由科學家與醫生組成的委員會,負責調查梅斯梅爾治療法的真相。委員會的報告否定了梅斯梅爾的「動物磁力說」,將他的治癒案例歸因於受治療者的想像,即自我暗示的效果。梅斯梅爾的聲名自此一落千丈。雖然他從未意識到自己是以催眠術治療疾病,但他確實在催眠術史上占有先驅者的重要地位。
同樣在1784年,梅斯梅爾的徒弟皮傑格(M de Puysegur 1751-1825),曾使用「動物磁力說」為一位二十三歲的農夫治病。進而觀察到受治療者進入一種類似睡眠的狀態,在此狀態下,受治療者只能聽到治療者的話而聽不到別人的言語,對治療者的指令言聽計從,清醒之後,卻不記得過程中發生的事情。
皮傑格稱具備這三種條件的狀態為「人工夢遊狀態」,認為進入這種狀態的人,自然有特別的治療能力。
到了十九世紀初葉,對催眠術的探討超越梅斯梅爾催眠術(Mesmerism)而進入以暗示為主的心理學理論範疇。
1837年前後,英國外科醫生伊利奧特森(Elliotson, John),將催眠術使用手術麻醉上,並發現催眠對某些精神症狀如歇斯底里的治療有重大成效。
1843年,英國外科醫生布雷德(Braid, James 1795-1860)發表《神經催眠學》(Neurypuology)一書,闡明催眠並非由施術者流入受術者的某種動物磁力或神秘物質所致,而是受術者主觀心理的影響效果。
布雷德消除了包圍著催眠的神秘氣氛,並藉由希臘文hypnos(睡眠)創造了催眠術(Hypnotism)與催眠(Hypnosis)等術語。
布雷德用生理學觀點將催眠解釋為一種類睡眠狀態,由於眼睛凝視一個光亮的、無生命的物體如懷表之類,精神高度集中,造成疲勞,而引發催眠。他又並用語言暗示於外科手術的痛覺消失上,發現催眠是凝視法與語言暗示所造成的現象。布雷德可謂運用嚴謹實驗研究催眠的第一人。
1847年,伊士戴爾(Esdail, James )在印度以催眠為唯一的麻醉手段,進行了一千多次手術。
1880年開始,發生在法國的一場論爭而使得催眠術廣為科學界所關注。
法國南錫(Nancy)地區的一位醫生利埃博(Lie’beault, Ambroise-Auguste),廣泛將催眠套用於生理與心理性疾病的治療與實驗上。他的研究受到南錫醫學院教授伯恩海姆(Bernheim, Hippolyte)的支持,各自發表論文,主張催眠現象並不涉及體力與生理作用,而是由暗示引起的一種心理上的刺激與反應組合。
巴黎大學的神經學專家夏爾科(Charcot , Jean-Martin),則持不同意見。他認為催眠是類似歇斯底里的病理現象,是一種引導出來的狀態,在狀態中他的歇斯底里病患會顯現出類癲癇的現象。
在這次論爭中,利埃博等人證實催眠是每一個人都可能產生的自然心理過程,暗示論取得勝利。
至此,催眠被認為是暗示所造成的現象。
約於此時,弗洛伊德(Freud, Sigmund 1856-1939)造訪法國,以催眠術治療精神疾病的潛在效能對他產生重要影響。在他與布魯爾(Breuer, J)合著的《歇斯底里的研究》一書中,認為歇斯底里症狀是因當事人壓抑受創傷的經驗所致。如果在催眠中將被壓抑的情緒釋放到正常意識里,症狀便可減輕或消除。
弗洛伊德回到維也納後,便利用催眠術協助精神官能症患者記憶起業已遺忘的、令人不安的事件。
在發展自己的精神分析法時,礙於施行催眠術時所遭遇的困難,如:無法催眠每一位患者,不能隨心所欲催眠患者至理想的催眠深度,以及醫病關係的問題等,1926年後,弗洛伊德逐漸放棄了催眠術,而代之以自由聯想。但在自由聯想這個方法中,依稀仍帶有催眠的微影。
精神分析師與醫師們對催眠的關切逐漸淡漠。但法國的雅內(janet, Pierre)與美國的普林斯(Prince, Morton)仍提出,「心理活動分離」在多重人格精神異常和催眠現象中是常見的。雅內認為即使在催眠中,受術者也絕不會做出違反自身意志的事實,而駁斥催眠不道德的論調。
美國實驗心理學家赫爾(Hull, Clark L 1884-1952),在1933年提出催眠是人類本質的自然反應,一種具有高度暗示感受性的精神狀態,最重要的因素是受術者的想像力。
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催眠術被運用於治療戰爭受創的傷員與精神官能症病患。
1946年,英國催眠醫師學會(The British Society of Medical Hypnotists)成立。
1949年,紐約組成臨床實驗催眠學會(The Society for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Hypnosis)。
1957年,美國臨床催眠學會(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Hypnotists)成立。
今日,世界催眠組織已經統合了催眠師應有的準則與操作原則,催眠廣泛套用在牙醫、一般醫學、心理治療以及許多催眠愛好者的日常生活了。
最後,從我的角度來看,催眠不只是一門技術而已,催眠有其深度,有其高度,有其廣泛的套用價值,催眠師本人對宇宙人生的體驗,有多少深度、高度與廣度,就能將催眠揮灑至相應的境界──有一天,當你放眼望去,處處皆是催眠,那么,催眠就與道相合了。
注釋:
一、 參考《在智慧型的暗處》,立緒出版。
二、 本文譯名皆引用自《簡明大英百科全書中文版》第九冊「Hypnosis 催眠」條。頁477。台灣中華書局,1988年十一月初版。
主要參考資料:
一、《簡明大英百科全書中文版》 台灣中華書局,美國大英百科全書公司聯合編輯。台灣中華書局。1988年十一月初版。
二、《催眠治療理論與實施》 劉焜輝著。天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十月初版。
三、《心理學百科全書》 《心理學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四月初版二刷。
廖閱鵬簡介:台灣頂尖的催眠大師,美國臨床催眠治療學會會員,美國催眠師學會認證的催眠治療師、訓練師。廖老師除了催眠治療、教學,更致力於催眠CD、腦心科技產品的開發。

催眠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

簡單說我們現在是處於平常意識狀態。當我們在晚上要睡覺,還沒有睡著的時候,那也是一種改變意識狀態,是生活中自發的。接下來在早上醒來,將醒未醒的時候也是一種改變意識狀態,在那種狀態下,如果你用催眠,你可以自己輸入指令。我舉一個例子,如果你喜歡在晚上做夢的時候夢到一些好玩的事情,那么今晚在睡覺之前,你下一個指令說,今天晚上在睡夢之中,我會自由自在的飛行,我能夠隨心所欲去任何我想去的地方,並且在第二天清醒的時候可以完全記得整個夢的內容,而且醒來的時候神清氣爽。你只要在睡覺前給自己輸入這樣的指令至少七遍,晚上做夢的時候,夢見飛行的可能性很大。
有人就會問這七遍是重複的輸入嗎?答案是肯定的,輸入指令的時候次數越多越好,但是以七次是最低的。
很多人對催眠術還是有一點將信將疑的。那么催眠術和心理學到底有沒有什麼邏輯上的關係呢?
在學術的分類上催眠可以算是心理學的一個部分。在臨床的套用上面,用得最多的就是心理學。雖然我自己是催眠治療師,但是我把自己認定在善於套用催眠治療術的心理治療師。我以前在讀心理系的時候就立下一個願望,我希望在大學的時候學會兩件事情:一件是禪定、靜坐。另外一個就是催眠術。凡是和心理因素有關的都可以催眠,心理問題最直接的都是和心理因素有關,所以催眠是最容易解決心理問題,因為我們可以直接和潛意識溝通,治療的時間和大大縮短。
可能很多人以為催眠就是讓我們睡著,閉上眼睛的狀態,但是其實我們催眠只是一種意識的狀態。
我們給催眠下一個定義,催眠就是透過語言的引導進入改變意識狀態。這個時候潛意識打開了,你容易接受催眠指令。所以催眠的進行就是催眠師說幾句話,當事人進入催眠狀態,催眠師說幾句話,他的問題得到治療。催眠再說幾句話,他就把荷包里的錢淘出來雙手送給催眠師。所以老師覺得催眠師是一個很不錯的職業。

廖閱鵬前世今生

關於催眠大家會有一些傳說,坊間傳聞說有些人可以通過催眠看到自己的前世。這是不是真的?
人具有非常豐富的想像力。就和我們現在看到的大千世界這么包羅萬象,把他從虛空中召喚出來。我想如果能夠在夏天碰到一堆冰水多好。人們就幫你做冰櫃。如果我能夠希望像鳥在天上飛多好,人們就幫你做飛機。當我希望自己跟另外一個人的關係可以找到一個說明,給個道理的時候,人們就發明了前世今生。人具有無限的創造力,只要你願意,你可以給人做催眠,找出無數的前世今生。

已經有抑鬱傾向的我們應該怎么幫他

我(廖閱鵬)對抑鬱症有比較深刻的認知是因為我接觸過很多人。我在讀大學心理系的時候,我隔壁寢室的一位同學,我覺得他怪怪的。我本來以為讀心理系的人都和我一樣是想要追求宇宙的奧秘,才讀心理系。但是讀了一段時間以後,我發現有一些人是為了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我發現有一個人經常獨來獨往,不大跟人說話,跟人說話也只是說兩句就沒有了,大四那一年假期就自殺了,所以這個同學沒有在心理系畢業。我們要看現象的本質是什麼,到底是什麼造成了抑鬱症,有兩個可能性,一個是和心理層面有關的,一個是和生理層面有關的。生理層面有關的就是是否他大腦裡面化學物質的分泌開始不平衡。心理層面就是尋找他抑鬱症發病的歷史,他是從小就這樣還是之後發生的。我們就要去追溯他在發病的過程中一開始是出現什麼事情,發病以後是什麼樣子,發病以後他的生活怎么過。我們看到了發病的來龍去脈,找到了誘發病的原因,這個事情就可以解決。在沒有找到問題根源之前,我們不知道如何治理,在找到問題的根源之後,就好辦了。如果是大腦化學分泌不平衡,我建議他找心理科的醫生,一邊服藥,一邊做心理治療。一定要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因為抑鬱症的自殺率確實蠻高的。

一個催眠師的誕生1

在網上輸入廖閱鵬的名字,成千上萬條與催眠相關的信息就會立刻出現。然而,除了一個乾巴巴的簡介,找不到任何關於他個人的信息,這讓他顯得很神秘。當記者問起這個問題,他笑了,說因為自己2004年才開始來內地,和媒體沒有過直接接觸,於是在內地他就變成了一個只有催眠師頭銜的抽象的人。打開了話頭,他坦然向記者展示了自己的人生。
■如果一個人在成長的早年能有這樣的體驗,他一生的方向可能就會不一樣
廖閱鵬出生於台灣基隆,從小對宇宙的奧秘、生命的誕生、人的思維和靈魂是怎么回事極感興趣。於是大學他選擇了生物,考上了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大學上了半年,他終於想明白,如果想系統地了解世界,心理學或許是當時可以找到的最好方式,於是他自動退學去考心理系。他的舉動讓父母非常錯愕,在父親打了他一耳光之後,他離家出走。然後他如願考上了心理系,結果念到大二、大三時又失望了。那時候的心理學停留在精神分析、行為主義、人本主義心理學上,使得想探索人類的靈魂、意識奧秘的廖閱鵬感到不滿足。
於是大學三年級他開始接觸佛學理論,進行佛家的冥想修行。一經接觸,他非常入迷,一度產生了出家的想法,並打算考入一家印度的研究所攻讀佛學碩士。女友一聽他要出家,立刻與他分手,第二天就和別人手牽手出去了。這讓廖閱鵬大受打擊,非常痛苦。正趕上他要在一個月之內準備考研,讀書複習的強度很高。為了驅趕內心的痛苦,他又加重了靜修冥想的功課。這樣的高壓之下,某天他打坐的時候,突然感到瞬間身體消失,心跟宇宙一樣無邊無際,一種狂喜在心中湧上來,失戀的痛苦一下子變得無足掛齒,之後他不知不覺睡著了。第二天醒來時,他可以真心祝福女友,專心自己的考試了。後來,他以第一名的成績考上研究生。這一次打坐的體驗對他影響非凡,讓他了解到靈性世界的寬廣內涵。“如果一個人在成長的早年能有這樣的靈性體驗,他一生的方向可能就會不一樣,他就不會那么容易沉迷於外在的世界了。”隨著對佛學研究的不斷深入,他放棄了出家的想法。
後來他做過出版社的《大藏經》編審,也當過報紙的副刊主編,甚至做過汽車銷售、房屋中介,他說這讓他有所歷練,也賺了些錢。後來因為在出版社從編輯當到總編了,於是開始寫書、寫隨筆,一度他想當個作家,結果因為作品不是很暢銷,“我的作家美夢就泡湯了。”他自嘲。
■從前費九牛二虎之力才能讓人進入催眠狀態,上電視之後,卻變得如熱刀切奶油般順利
1997年廖閱鵬辭職,到海外進行了一次很長的旅行,參加了一個修行團體,進行了包括佛學、道家、瑜伽、禪學等方面的研習和修行。旅行回來之後,他重新審視了自己,決定做一個催眠工作室。
催眠的手法是他大學時代學的。那時他給自己的目標,一是催眠,二是靜坐冥想。心理系的老師只能給他提供書目,卻不會方法。他看遍相關書籍,加上有靜坐冥想的修為,學催眠就變得很容易,一度他也懷疑:催眠真的這么簡單嗎?等到台灣1991年前後來了幾個舞台秀催眠師進行表演,他到現場觀摩,一看那些手法都是自己會的:原來催眠真的就是這么簡單!他不斷在同學之間進行演練實驗,過了一段時間,所有的催眠治療上手就沒有問題了。
1998年,台灣幾乎沒有專業的催眠工作室,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廖閱鵬可以成功,他說生意之冷清,連自己跑山打球的時間都超過做催眠治療的時間。1999年,有個電視綜藝節目邀請廖閱鵬去給藝人做“前世催眠”的節目,他表示拒絕,結果爭執中被推進了錄影棚。結果他意外地把藝人催眠進了另一個狀態,藝人把內心久藏的委屈、壓抑、痛苦說出來,變成了一次真情告白。觀眾反響熱烈,節目收視飈紅,廖閱鵬也就一連做了3個月的節目。在那之後,他的催眠工作室開始走得順暢。他說:“很好玩的是,上電視之前,我總要花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人誘導進催眠狀態,才開始治療。上了電視之後,來找我的人,我剛開始隨便說三兩句話他就進入狀態,如熱刀切奶油般順利。從此我的口碑就越來越好,來找我的人就越來越多。”
■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催眠治療師,而不是什麼“精神導師”
2001年,廖閱鵬到美國取得了催眠訓練師的資格,2004年開始進入內地教學。
他說,自己的催眠體系是在2004年開始完備的。他開始把心理學、佛學、東方修行學整合在一起,以催眠的方式引導人進入意識改變狀態,發現問題真相,解決問題。他說問題的真相是所有靈性成長的動力,因此這一模式既能滿足心理治療的需求,也能吻合靈性修持的需求。他說,自己這個體系是建立在“超個人心理學”的階段——即不滿傳統的人本心理學只關注個體的自我及其實現,認為應該將自我與外部世界和意義联系起來,試圖將傳統的智慧整合到現代心理學的知識系統中。東方的佛學、禪學,哲學思想、氣功,瑜伽等開發潛能的理論和修行方式,是這一學派重要的依據之一。
年輕的時候,廖閱鵬一度的理想,是希望能當上人類的“精神導師”。當他的催眠理論和治療引來不少人追捧之後,他卻斷然拒絕別人把自己當作精神導師:“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催眠治療師。而且,人要有自知之明,我不適合當靈性導師,我更喜歡和人平等地相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