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璞純

廖璞純(1884~1911),原名廖傳,安徽淮南廖家灣村人。出生於仕宦家庭。1898年維新變法失敗後,父、兄棄官回鄉傳播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勉勵子孫習文練武,伺機報國。他從小受其影響,在村塾讀書時,常與哥哥廖海粟、堂弟廖梓英議論國家大事,帶頭在鄉里剪辮子、戴禮帽。稍長,由親戚柏文蔚介紹加入壽州強學會,與廖少齋、廖海粟、廖璞純、廖盤箴、廖子賓、廖梓英、廖瑞然、廖楚珍等廖氏青年以習武學文為名,秘密進行反清活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廖璞純
  • 出生日期:1884
  • 逝世日期:1911
  • 原名:廖傳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春,邀堂弟廖梓英奔赴安慶,考入安徽武備學堂,加入“岳王會”(革命團體同盟會外圍組織)。畢業後被分配在安徽改編新軍馬炮營中當弁目(排長)。同年8月,參加中國同盟會長江流域分會,協同同盟會安慶分會負責人熊成基范傳甲在新軍中宣傳孫中山倡導的革命綱領,秘密發展革命組織。光緒三十四年十一月十九日,參加安慶馬炮營起義。起義失利後,他主張改變戰略,取廬州(合肥)為根據地。為掩護起義軍順利撤退,他率50餘騎兵伏於通往舒城途中的山丘間,趁敵不備,一舉擊潰了清軍騎兵。起義失敗後回到壽州,協助其兄廖海粟在壽州東鄉發動民眾,組織農會,籌備槍械,準備再起。
宣統三年(1911年)春,上海同盟會總機關命袁家聲籌備武裝,回響廣州起義。袁派璞純先期去淮北烈山一帶動員武裝起義。廣州起義失敗後潛回家鄉。是年農曆九月,張匯韜、袁家聲等籌謀在壽州舉事,璞純先期被遣至城內做內應,14日夜隨袁家聲等率200餘人占領鎮署。淮上軍成立,璞純任第8營管帶,率部隨副司令袁家聲、軍統廖海粟東征懷遠、鳳陽、蚌埠,挺進五河。同年12月,他指揮連隊從西、南兩個方向進逼蚌埠小南山,堵截江南提督張勛殘部。他身先士卒,揮刀在前,沖入敵群,與清兵展開肉搏戰,此役淮上軍傷亡慘重,璞純亦壯烈捐軀,時年僅27歲。
民國成立後,臨時大總統孫文謚以大都尉軍銜。由知名文人、書法家張樹侯撰文,鐫石立碑於蚌埠小南山,並於壽縣建立專祠崇記。195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內務部追認他為辛亥革命烈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