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海濤(革命烈士抗日英雄)

廖海濤(革命烈士抗日英雄)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廖海濤,男,1909年出生,福建省上杭縣溪口鄉人。革命烈士,抗日英雄。

1941年,犧牲時任新四軍第6師16旅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廖海濤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福建上杭縣溪口鄉
  • 出生日期:1909年
  • 逝世日期:1941年
  • 職業:副書記
人物生平,主要事跡,人物紀念,

人物生平

中學畢業後,曾任國小教師。1929年參加閩西暴動。1927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5月領導當地農民暴動。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他歷任鄉蘇維埃政府主席,區蘇維埃政府副主席,中共代英縣委副書記、縣蘇維埃主席。
1941年廖海濤(右一)在江蘇宜興1941年廖海濤(右一)在江蘇宜興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後,廖海濤留在閩西蘇區,歷任中共杭武縣委書記、縣蘇維埃政府主席,閩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兼中國工農紅軍閩西第7支隊政委,領導上杭蘇區軍民堅持了極為艱苦的三年游擊戰爭。
1938年,閩西南遊擊隊改編為新四軍第二支隊第四團後,相繼任四團政治部主任、團政委和二支隊副司令員兼政治部主任。
1940年2月,廖海濤任新四軍第2支隊副司令員兼政治部主任。1940年5月7月,陳毅、粟裕率江南指揮部主力渡過長江挺進蘇中、蘇北建立新四軍蘇北指揮部後,廖海濤任江南指揮部政委。14日,率第二支隊四團三營特務連在句容縣赤山殲滅日軍100餘人,繳獲步槍60餘支、九二步兵炮2門。戰後,慷慨賦詩:“堅持江南抗敵軍,日寇驚呼膽寒心。赤山之戰繳敵炮,茅山烽火震南京。”同年底,與羅忠毅等承擔堅持江南抗日武裝鬥爭的領導重任。
1941年,任新四軍第六師十六旅政委。1941年11月27日深夜,日軍集中步、騎、炮聯合兵種共3000餘人,對16旅駐地江蘇溧陽塘馬村發動突然襲擊。廖海濤組織旅部及中共蘇皖區黨委機關轉移,率部對敵阻擊,掩護機關人員突圍,打退日軍多次瘋狂進攻。戰鬥從28日凌晨一直堅持到中午,斃傷日、偽軍300多名。廖海濤身陷重圍,腹部中彈,仍然手捂傷口繼續指揮戰鬥,最終因傷勢過重壯烈犧牲,年僅32歲。
廖海濤政委在作戰前動員講話廖海濤政委在作戰前動員講話
羅忠毅、廖海濤犧牲後,新四軍軍部通電全軍沉痛悼念:“羅廖兩同志,為我黨我軍之優秀老幹部,為黨為革命奮鬥十餘年,忠實、堅定、勇敢、負責,艱苦締造蘇南根據地功績卓著。羅廖兩同志壯烈犧牲,全軍一致追悼,昭彰先烈。”

主要事跡

1929年9月20日,紅四軍攻克上杭城。29日,在紅軍幫助下,廖海濤領導大嶺下農民舉行暴動,建立鄉蘇維埃政府,當選為鄉蘇維埃主席。不久被吸收為中國共產黨黨員,歷任區、縣黨政領導職務。
1934年10月,紅軍主力長征後,廖海濤任杭(上杭)、代(代英)縣委書記及縣軍政委員領導職務,面對嚴峻形勢,把被國民黨軍隊打散的赤衛團和縣、區、鄉人員集攏起來以雙髻山為根據地,同國民黨軍隊及地方民團展開殊死鬥爭。1935年4月10日,在永定西溪赤寨召開的閩西南地區黨、政、軍領導人會議上,廖海濤當選為閩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隨後返回雙髻山繼續堅持游擊鬥爭。同年的一天深夜,廖海濤率領杭代縣游擊隊奇襲大洋壩民團炮樓,繳獲幾十支槍、幾擔子彈,處決了反共民團頭目。此事震驚了省垣,國民黨便派省保全團長李佩瓊抓廖海濤之母、妻和幼子作人質,藉此逼他投降,當接到“勸降”書時,廖海濤當即揮筆寫下:“只有鐵骨錚錚的共產黨員,沒有屈膝投降的布爾什維克!”作為答覆。李佩瓊接信後惱羞成怒,竟喪心病狂地殺害其母,焚毀其住房,妻子慘死他鄉,剛滿周歲的幼子被拋入黃潭河活活淹死。在家毀人亡的痛苦面前,廖海濤毫不動搖,以更加堅強的意志堅持雙髻山游擊鬥爭。
廖海濤烈士墓廖海濤烈士墓
1937年2月12日,國民黨粵軍一五七師在師長黃濤指揮下向雙髻山進犯時,廖海濤與黃火星一起沉著領導閩西南紅軍游擊隊第七支隊和四、五支隊的200多人,與數倍於己的黃濤部激戰。戰鬥打響之後,粵軍遭到慘敗,急速用卡車從龍巖派部增援,圍攻雙髻山,接連10餘次向山頭衝鋒,山頭駐地仍巋然不動,一直堅持到傍晚,而進犯粵軍仍向山頂圍攏。廖海濤見此情勢,便親自扛起1挺輕機槍,帶著2名戰士,繞到粵軍側背,以樹木、山石作掩蔽,不斷轉移位置向進犯粵軍猛烈掃射。在此突如其來的打擊下,粵軍不得不丟下100多具屍體和許多槍枝彈藥,倉皇撤退。不久,粵軍被迫同意和閩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鄧子恢談判,達成停止內戰、共同抗日的協定。
1938年1月,在閩西南紅軍游擊隊集中到龍巖白土編為新四軍第二支隊時,廖海濤被任命為二支隊四團政治部主任,於3月間隨部隊開赴皖南。入夏,廖海濤升任四團政委。7月,二支隊挺進到日軍占領的蘇南敵後與陳毅率領的一支隊匯合,建立以茅山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一年以後,廖海濤升任二支隊副司令員。
1940年5月間,日軍南甫旅團岡本聯隊從南京開到常熟鎮駐紮,企圖建立據點。為粉碎日軍陰謀,廖海濤率領二支隊司令部和特務連進駐與日軍相距不遠的戴家邊。一天清晨,一隊日軍從常熟鎮出來,向赤山頂一座破廟開炮,以試探新四軍虛實。聽到炮聲,廖海濤立即帶領參謀登上赤山西北的山坡觀察,發現100多名日軍正沿赤山方向移動,即下令阻擊,以強大的火力壓住日軍。日軍見赤山新四軍有準備,便溜到竇家邊拱橋底下,企圖負隅頑抗,又遭到新四軍的追擊。這次戰鬥,擊傷並俘獲2名橋下日軍,其餘日軍全部被殲滅,繳獲炮1門和槍數十支。一天下午,廖海濤率領部隊在溧水附近的周家棚子活動時,被一路日軍跟蹤,發現此情況,即命令部隊轉入茂密森林與之周旋激戰,消滅日軍騎兵40多人,餘下的不得不退出森林。天黑,日軍又發起總攻,廖海濤率部以夜幕為掩護,從其火力薄弱的空隙,帶領部隊分兩路衝出重圍,勝利地與兄弟部隊在鄭村匯合。戰鬥結束後,二支隊受到陳毅、粟裕電令嘉獎。7月,在陳毅、粟裕率領主力部隊挺進蘇中、蘇北建立蘇北指揮部後,廖海濤任江南指揮部政委,與指揮羅忠毅共同挑起堅持茅山地區抗日鬥爭的重任。
1941年1月下旬到2月底,在日偽軍出動1萬多人進犯茅山根據地時,奉命撤離茅山,轉到太(湖)、滆(湖)地區活動。3月,根據中央軍委命令,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所屬部隊和江南人民救國軍東路指揮部合編為新四軍第六師,廖海濤任六師十六旅政委兼蘇南抗日根據地軍政委員會主席,羅忠毅任旅長。5月間,廖海濤與羅忠毅奉命恢復茅山根據地,率領四十六團、四十七團與日偽頑強血戰數十次,終於恢復和鞏固了茅山根據地。同年11月28日,在溧陽縣塘馬村召集蘇南根據地各縣黨政負責幹部會議,日偽軍3000多人馬突然襲擊塘馬村。時值寒冬,濃霧籠罩,儘管能見度極低,廖海濤在查哨時,仍從望遠鏡里發現日軍騎兵這一動向。不巧,四十六團、四十七團均在別處執行任務,只剩下直屬連隊,加上地方武裝僅1000人槍,不及日偽兵力的三分之一。在處境險惡的情況下,廖海濤當機立斷,沉著指揮,命令旅偵察連等直屬部隊,搶占村前、村側有利地形,進行阻擊;命令參謀長兼四十八團團長王勝帶領四十八團為撤退人員開路;命令旅組織科長王直率領地方幹部迅速轉移。廖海濤與羅忠毅一起指揮旅直屬部隊阻擊進犯的日偽軍,掩護地方幹部和機關人員撤退,打退日偽軍多次進攻。下午,重機槍手中彈陣亡,廖海濤立即接過烈士的機槍,對準日偽軍猛烈掃射。日偽軍遭到阻擊,便集中所有火力,向重機槍陣地轟擊,廖海濤與羅忠毅相繼中彈,英勇犧牲,廖海濤時年31歲。1954年10月,被追認為烈士。

人物紀念

廖海濤烈士的故鄉上杭縣是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上杭縣高度重視保護紅色文化,將紅色旅遊與歷史文化遺產利用保護、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現代旅遊產業發展結合起來,實施了古田會議舊址群維修保護、毛澤東才溪鄉調查舊址維修和紀念館擴建、將軍和名人故居維修保護等工程,產生了良好的政治、社會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