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仲愷紀念園

廖仲愷紀念園

廖仲愷紀念園位於惠州市惠城區陳江街道辦事處幸福村,規劃面積一點三萬平方米,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觀光農業旅遊基地和現代農業基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廖仲愷紀念園
  • 地理位置:惠州市惠城區陳江街道辦事處
  • 規劃面積:共一點三萬平方米
  • 仲愷精神:為拯救中華而不斷圖強進取
用地及規模,範圍,三期工程,廖仲愷其人,仲愷精神,影響,地圖信息,

用地及規模

總面積156.05(2340畝)公頃,其中建設用地規模為26.69公頃。人口規模為1860人。
布局
廖仲愷紀念園
“一心、一軸、三區”的空間布局結構。
“一心”是指由廖仲愷紀念園核心區與丈田山、對門嶺所形成的區域,將建設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規劃區重要的遊覽及景觀節點;
“一軸”是指仲愷故鄉路所形成的鄉村發展軸和現代農業發展主軸;
“三區”是指 “公共服務區”、“觀光農業區”和“休閒農業區”。

範圍

包括陶前山、丈田山和對門嶺。規劃以廖家的歷史事跡為脈絡,以廖氏對中華大地的一片丹心及不死精神為核心,打造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廖仲愷紀念園

三期工程

核心區一期為重點建設區域,主要建設項目有仲愷紀念館、仲愷紀念廣場、廖仲愷紀念碑、紀念牌坊、部分村民房屋“穿衣戴帽”工程和村莊環境整治等。
二期主要建設項目有明志閣、登山步道和綠化建設。
三期主要建設項目有念遙亭、香江亭、愛蓮亭、木棧道和茶園。

廖仲愷其人

廖仲愷原名恩煦,又名夷白。祖籍惠陽縣陳江鄉,1877年3月10日出生於美國舊金山。1893年歸國。
廖仲愷自小受維新思想的影響,放棄舊學,於1896年離開家鄉到香港讀書。22歲時與何香凝結婚。之後赴日本留學,萌發反清革命思想。
1903年結識孫中山,加入同盟會,成為孫中山革命事業的積極追隨者,成為孫中山的得力助手
,在孫中山逝世後,堅定執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
辛亥革命後回到廣州,任廣東都督府總參議、南北議和會議代表、廣東軍政府財政部次長、廣東省財政廳長、廣東省省長和國民黨臨時中央委員等職。1924年1月,在國民黨“一大”上,被選為中央執行委員、常務委員、政治委員會委員,先後兼任工人部長、農民部長、黃埔軍校黨代表等要職,直至1925年8月20日被國民黨右派所殺害。

仲愷精神

為拯救中華而不斷圖強進取的革命精神。

影響

惠州政府先後投入50多萬元對廖仲愷紀念碑進行修繕,安排專人照看碑園。2001年初投入500萬元建成了17.8公里長的仲愷故鄉路。1985年創建仲愷中學,廖仲愷先生的女兒廖夢醒為學校題寫了校名,校內建有廖仲愷何香凝紀念室,立有廖仲愷先生全身銅像。

地圖信息

地址: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YE31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