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仲愷先生犧牲處紀念碑

廖仲愷先生犧牲處紀念碑位於廣州市越秀南路89號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院內北側。與工農運動死難烈士紀念碑分別立於樓前石級兩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廖仲愷先生犧牲處紀念碑
  • 位於廣州市越秀南路89號
  • 建立時間:1925年9月12日
  • 方尖碑高:4.7米
紀念碑簡介,背景故事,紀念人物,

紀念碑簡介

廖仲愷先生犧牲處紀念碑位於越秀南路89號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內北側。廖仲愷遭遇槍殺的當年,這裡就是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的所在地。紀念碑原名為“廖仲愷先生紀念碑”,是1925年9月12日由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第109次會議通過建立,以紀念在此為國犧牲的廖仲愷。當年,汪精衛譚延闓蔣介石等曾為紀念碑撰文、題書,“文化革命”期間被毀,1982年廖仲愷犧牲57周年時重建並改現名。方尖碑高4.7米。正面鐫刻葉劍英題“廖仲愷先生犧牲處紀念碑”,背面鑲嵌原碑倖存的中國第三次勞動大會敬志的《廖先生紀念碑銘》。兩級碑座,從上到下,下面一級每邊長各1.6米、高0.3米。

背景故事

1925年8月20日上8時,國民黨左派著名領袖廖仲愷先生偕妻何香凝自東山寓所驅車赴當時的國民黨中央黨部即今廣州越秀南路89號參加會議,甫上中央黨部大樓前的石階,突遭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右派收買的暴徒槍擊,送往醫院後搶救無效逝世,終年48歲。

紀念人物

廖仲愷(1877~1925),廣東惠陽人,清光緒三年(1877)生於美國舊金山。光緒二十八年(1902)東渡日本留學,光緒三十一年(1905)加入同盟會,參加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是孫中山先生的親密戰友,國民黨左派領袖之一,身兼國民黨中央常委、財政部長、廣東省長、大元帥府大本營秘書長、農民部長、工人部長等十多職務。
由於他一貫堅持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立場,支持孫中山改組國民黨,堅持貫徹中山先生的“聯俄、聯共、扶助工農”三大政策,在複雜的革命鬥爭中與共產黨緊密合作,因而被國民黨反動派視為反共分裂的主要障礙,成為他們陰謀刺殺的主要對象。1925年8月20日上午8時,廖仲愷偕同夫人何香凝自東山寓所驅車赴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參加會議。至中央黨部門前,下車舉步往前走時,在此埋伏的六七名暴徒突然舉槍射擊,廖身中4槍,均為要害部位。同車前往的國民黨政府監察委員陳秋霖也中1 槍。因傷勢過重,廖在被送往醫院途中與世長辭,終年48歲。
1926年5月12日,中國第三次勞動大會提出由全國第三次勞動大會和廣東第二次農民代表大會聯合興建廖仲愷先生紀念碑,紀念廖仲愷先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